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422章 能当大明的狗就是最大的荣幸啊

“禀告大王,遣倭使者回朝来报。”

百济国,国都泗泌城。

国王扶余义慈正皱着眉头,坐在一堆文书后面发呆。

听闻使者回朝的消息,他连眉毛都没有动一动,只是随便挥了挥手打发:

“一会儿再说,寡人有事要忙。”

上报此事的内法佐平却并没有听令退下,而是坚持道:

“大王,这次使者带来了关于倭国变动的重大消息。

“倭国权臣苏我氏覆灭,皇子轻即位统领全国,号‘孝德天皇’,迁都大阪城。

“那孝德天皇博古通今,贤明睿智,是不可小觑的猛虎……”

“寡人说了一会儿再见,你叽叽喳喳叽叽喳喳的听不懂话吗?!”义慈王烦不胜烦,一拍桌子大发雷霆,把桌面上的文书都哗啦啦震倒了。

“倭人,蕞尔岛国而已,那点茶壶里的风暴谁人关心?

“寡人现在要把精力放在‘事大’上!”

大王的大意翻译过来是,别打扰老子跪舔大明!

内法佐平的嘴唇动了动,欲言又止,最后还是一躬身,不甘心地退下了。

哼,庸才,分不清大小远近的蠢货——扶余义慈朝那老东西的背影翻了个白眼。

“佐平”即百济对大臣的称谓。

百济国的内政由六佐平负责,此官制源于《周礼》的六官,其中内法佐平负责礼仪外交事宜。

佐平制度在百济已经实行了小几百年了,最初是作为加强中央王权的“职官”体系被设计出来。

但是后来嘛,懂的都懂,这六个要害位置都被国内世家大族——也就是各氏族部落首领,给世袭罔替了。

毕竟连大唐都不能免俗,百济的官僚职业化之路注定更加难走。

现在义慈王也发现了。

这些大族的出身固然煊赫,但是脑子却不一定好使啊……

“大明新皇登基践祚,那可是鲸吞天下,先后灭亡高句丽、突厥和大唐,旱地行舟连他老父亲都敢打的阎罗王啊!

“万一得罪了那位小阎罗,轻则泗泌被屠,重则整个百济鸡犬不留、寸草不生!

“在这个要命的节骨眼上,不向大明俯首帖耳,却反而向那远在海对面的小小岛国称臣纳贡?”

扶余义慈疯狂吐槽自己的手下。

他怀疑内法佐平的脑子,大约是被倭国的花姑娘给吃了。

半岛南端的百济,历来的外交政策比较别扭,是在三个鸡蛋上跳舞——

大唐、高句丽,还有海对面的倭国,三个都不能得罪,三个都得纳贡。

否则这哥仨都有可能一把火把它给扬了。

不过现在,时势异也!

李明横空出世,把大唐、高句丽两个强邻给灭了,直接与百济接壤。

这时候如果再墨守成规,继续玩什么墙头草政策,那就多少沾点了。

天无二日,百济人民只有李明陛下一个太阳啊!

假设百济没把大明舔爽了,被至贤至圣皇帝陛下以“左脚先迈入王宫”为由,率领天兵过来问罪。

到时候倭国能顶个卵子用?啊,能顶个卵子用!

“可是怎么舔大明,也是一门学问啊……”

扶余义慈很快把倭国抛诸脑后,对着桌面上的文书犯了难。

文书都是百济国国内的文件,内容一应俱全,只是颁布时间都空着。

因为百济人不知道,自己应该用哪个年号。

百济以华夏为最尊,所以一直沿用华夏的年号。

比如在贞观朝,就以贞观纪年。到了永庆朝,则改为永庆。

可是现在,在明代唐以后,却不知道该改用哪个年号了。

因为大明自己还没定下年号。

那位可怕的少皇帝陛下,好像对诸如年号啊、皇宫啊、陵寝啊这些仪式性的东西,并不感冒。

所以对于本年怎么称呼,大明居然还没有一个统数。

官方文件是以黄帝纪年的,但是民间仍然以贞观计数,因为好记。

毕竟黄帝纪年动辄大几千的年份,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而在黄河以南的大唐故土,估计有些地方还不知道带唐已经亡了,多半还在用永庆年号呢。

一个大国的纪年方式五花八门,这就让百济这个小弟有些无所适从了。

理论上,是应该和唐州中枢保持一致的。

“可是年号代表皇位,代表天命所在,代表国之正统。

“我们如果贸然用黄帝纪年,被那位喜怒不定……不是,圣意难测的陛下记恨了怎么办?

“万一我们前脚用黄帝纪年,后脚大明那边就定下了新皇新年号,那不就成出头椽子了吗?”

扶余义慈坐在书桌前,都快把头皮挠烂了。

烦恼了许久,他忽然想明白了——

与其自己烦恼,不如把大伙儿叫过来一起烦!

…………

不多时,百济众官齐聚朝廷,六位“佐平”领衔,国王端坐正中上首的卧榻上,形式类似华夏,只是简陋许多。

毕竟百济小地方,想把人叫齐开个会,差不多喊一嗓子就行了。

“大汉新皇践祚,年号未定。我等如之奈何?”

义慈王将自己的困扰诉于众臣听。

对于这个看似鸡毛蒜皮的问题,大家都在费劲巴拉地思考着。

毕竟大明太强了,那个少皇帝还是个既有能力又有脑洞的疯批,可得罪不起啊!

以小事大,可不是无脑跪舔那么简单。

舔也是有技术含量的!

得要揣摩心思,得要舔得主人欢心,尤其不能马屁拍到马蹄子……

伴君如伴虎,伴大明尤甚!

“……”内法佐平对这一众君臣的苦恼感到非常不解。

不是殿下,人大明自己都不在乎自己的年号,您也不至于皇帝不急蕃属急吧?

相比这自寻烦恼式的问题,倭国那边的动向才更值得关注好吧!

“内法佐平,你主管礼仪礼法。你来说说,年号应该怎么定!”

义慈王冷不丁地发问。

老大臣虎躯一震,活像上课开小差被老师提问的学生,嗯嗯啊啊地支吾其词起来:

“啊,这个,那个……以黄帝纪年可能不错,但用不用皇帝陛下的年号不错不大可能……”

“你在说什么呢?”义慈王听得脑仁儿像麻花一样扭转了。

怎么自从赴倭使者归朝以后,就感觉这家伙魂不守舍的?

“咳咳。”老成持重的内臣佐平看不下去了,干咳一声,替同僚打圆场道:

“殿下,他的意思大约是,既然大明官方以黄帝纪年,那我等亦不妨跟进。既然他们的朝廷官员就是这么做的,那多半也错不了。”

义慈王迟疑了一会儿,道:

“寡人也是这么想的。但是,若他们改了年号而我等不知,再事后以此为由怪罪下来,那可如何是好呀?”

这种“你昨天左脚先跨进公司”式的找茬理由,是汉人王朝玩藩属消消乐的起手式。

但就算明知道挡不住对方的故意找茬,作为“事大主义”的资深玩家,百济也务求不留把柄,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

论当狗,半岛人是专业的。

“这也简单。”内臣佐平略一思索,道。

“我们的文书但凡涉及日期,便在最上首空一格。

“这样的话,待大明那边决定了正式的年号,我们也来得及一一修改啊。”

内臣佐平是“六佐”之中级别最高的,地位相当于“宰相”。

而且这位宰相的身份还不一般,是义慈的舅舅。

还好还好,宰相的能力还是在线的。

扶余义慈思索片刻,轻轻舒了一口气,道:

“也只能如此,先这么凑合着吧。”

这场紧急会议就此散去。

内法佐平留了下来。

百济国王的眉毛皱了皱。

“你到底有什么事想说?”

对方道:

“大王,赴倭朝贡的使者回来了。

“他们回报,倭国新任天皇,孝德天皇,认为我国的贡品太少太贱,似有不悦啊。”

义慈王的鼻子轻轻一哼:

“哦。”

那又怎样?

以前,倭国还能通过海路对百济形成钳制,所以作为三家姓奴,百济每年随份子的贡品里,也有给倭国的一份。

但是现如今,在大明的光环下。

倭国,不过路边一条野狗而已。

“那新继位的孝德天皇励精图治,励志改新,有雄主之姿……”

内法佐平正在侃侃而谈,被义慈王打断。

“倭酋如何如何,寡人并不关心。

“寡人只想潜心侍奉大明的皇帝陛下。”

内法佐平急了,语气急促道:

“大王!正是为了抵御来自中原的侵略,我国才更需要引入倭国的力量以为制衡……”

“放肆!什么‘来自中原的侵略’,这是让我等东夷沐浴王化!”

义慈王义正辞严地纠正了大臣的政治不正确,情真意切地说:

“能做大明的狗,就是最大的荣幸啊!不像有的狗跑来跑去,都不知道自己的主人是谁。”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要是还拿以前的三国关系来指导现在,爱卿,整个百济国的国民都要重新出生了。

“大王殿下!”内法佐平不由得提高了音量,下意识地向前一步,语气几乎是在威胁了:

“新即位的天皇陛下是位了不得的人物。若是贸然冒犯了他,就不怕他们的海寇侵攻吗?”

被对方的气势所迫,义慈王下意识地向后缩了缩脖子。

他旋即意识到自己的反应有失威严,登时涨红了脸,低声怒喝:

“木仇!你是在威逼我吗!”

内法佐平一怔,缩了回去,闷声一拜:

“不敢!”

你还不服了……义慈王对那厮怒目以视,严肃地说:

“百济与倭,都是华夏的子孙。

“百济,孝子也!倭,逆子也!

“我们既然是兄弟之国,在辈分上就是平齐的。哪有孝子给逆子称臣纳贡之理?

“从即日起,断了对倭国的纳贡!

“寡人要把精力不济,放在跪舔……不是,侍奉华夏上!”

毕竟百济小国寡民,体量充其量也就相当于是大明一个州的水平。

纳贡已经日渐成为沉重的负担了。

所以,为了给大明君父多捉几只乌骨鸡补补身子,讨得君父的欢心。

只能委屈倭这个臭弟弟,砍他的支出了。

昨天的三家姓奴,今日的华夏孝子。

这也不能怪百济人前倨后恭。

被大明的黑又硬(指破甲金瓜锤)顶在脑门上,你跺你也麻。

一场疯批式的“旱地行舟”,属实给周边蛮夷带去了极大的心理阴影。

强大的国力,武德充沛的国主,就是无往不利的收狗利器。

“可是……”

“没有可是!”

内法佐平还要比比,被国王强硬地顶了回去。

“木仇,你对倭国的事务,是不是过于热衷了?要记住,你是百济的六佐!”

内法佐平被轰了出去,临走还在嘴里念念叨叨:

“正因为我是百济人,所以更应该联倭抗明……”

碎碎念一字不落地落进了扶余义慈的耳朵里,让他不禁扶额。

乖乖哟,大明是联倭就能制得住的吗?他扶余义慈也不是善类,要是能,他不会这么干?

问题是,大明和一般的华夏大一统王朝还不一样。

大明的基本盘在辽东,在东北,在高句丽故地!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敢在人家大明的核心领土隔壁玩三心二意,就不怕被柴刀?

“汉城木氏也堕落了啊,怎么出了这么一个无能的家主……”

义慈王心里吐槽一句,便又重新投入到跪舔大明的事业中去了。

年号的问题暂且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明人似乎对乌骨鸡格外青睐?

“可是这鸡生长缓慢,短时间养不出这么多啊!”

他再次苦恼地捧住了脑袋。

要不,把群臣都给召集起来,大家一起去养鸡?

…………

百济的王宫之外。

一名大臣刚刚退朝离开王宫,并没有直接打道回府。

他打发走了车夫,自己拐入了一道小巷子里。

巷子的尽头,是一间隐蔽的小屋。

他靠到门前,轻轻敲三下,又重重敲了两下。

木门打开一条缝,他很快便钻了进去。

屋子里别有一番洞天,是一处茶馆。

除了他以外,还有四五张熟悉的脸。

都是刚才被义慈王叫去开会的百济朝臣。

一进门,他便开口问道:

“你们能看出来,百济王有背叛陛下的迹象吗?”

称呼自己名义上的主君为“百济王”,口称别人为陛下。

这对一个朝臣来说,怎么听怎么怪。

可是同一间屋子里的同伴却对此见怪不怪,一齐摇头:

“暂未发现百济背叛大明的证据。”

事已至此,情况已经相当明了了。

这些名义上的百济朝臣,实际上都是李明安插在对方内部的密探!

这也是意料之外、但是情理之中了。

就李明那么一个热衷于“特务统治”的集权狂魔。

要是不往自己的藩属国里安插几个内应,那才奇怪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