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409章 本朝依靠bug运行

哗啦啦~

暴雨倾盆,噼里啪啦打在车顶上,听得人心烦。

李世民有种错觉,总觉得这雨仿佛要滴穿车顶,将他们全部淹没。

他摇了摇脑袋,试图把这荒唐的想法从脑子里驱逐出去,重新望向了窗外。

原本热闹的首都街头,因为大雨的缘故冷清了许多。

但是大街上仍然有不少人打着伞、穿着蓑衣,行色匆匆。

雨下归下,活儿还得照干,要恰饭的嘛。

李世民隔着雨幕看了一会儿街景,感到无趣,便又将目光收了回来,有些好笑、又有些无奈道:

“你的臣下,意见还挺多的。”

李明正托着脑袋面朝窗外,目光空虚,心不在焉地嗯了一声:

“是这样的。”

李世民呼出一口浊气,回想起了刚才在国务衙门的经历。

「一切都依陛下的意旨为准。」——长孙无忌在听了李明的讲述以后,只回答了这一句话,就把他俩轰了出去。

嗯,这代表了一类大臣的意见,那就是“关我何事”。

但长孙无忌的意见并不代表整个官僚集团的意见。

毕竟事关他们本人的伙食问题,总得征询征询他们的意见。

这意见就五花八门了。

以杨师道为首,意见和杨太后基本一致,主张备齐食品、群臣各取所需的“自助餐”形式。

而崔仁师崔氏为代表的河北大族,也基本站在这一立场上。

顺便提一嘴,杨师道是杨太后的族叔,而崔氏是杨太后爱女李令的儿女亲家。

嗯,他们和杨太后持同样的态度,真是巧合呢……

而以萧瑀等为首的太祖朝老官吏,他们的反应则剧烈得多。

全盘反对李明陛下的提议,主张“饮食自主”。

君权不能、也没有必要伸到大臣们的餐盘里。

至于陛下此举可以提升大臣们的身体素质、尤其是能够让房玄龄重回工作岗位什么的,更是万万不可……

「咳咳,不是……臣的意思是,房相年事已高,精力不济,与食肉多寡并无甚必然联系。

「陛下与房相君臣相惜,不失为一件美谈。

「只是新陈代谢乃是自然之理,也请陛下不必太过不舍,就让房相乞骸骨,告老还乡,落叶归根吧。」——

萧瑀是这么说的。

他一定不是因为不希望房玄龄重回权力中枢的私心,才这么抵制李明搞出的“营养三餐”计划。

而和萧瑀站在同一条战线的老臣集团,也都是与房玄龄有嫌隙的。

他们一定也都是站在大公无私的立场上,才做此决策的吧。

当然,既然有拼命抵触皇权渗透的臣子,那自然有张开双臂欢迎的臣子。

以长孙延、房遗则、尉迟循毓等十四党少壮派为代表。

「明哥陛下,你作为皇帝的权力是无限的!

「你想让臣子吃什么,臣子就必须吃什么,即使是鸩毒火焰也在所不辞!

「下命令吧!你想毒死谁?」

“唉……”李世民感到一阵头疼,忍不住揉揉眼睛。

吃饭问题虽小,但是折射出来的问题可不小——

这大明政坛内部的派系也忒多了!

他们都是李明在自己人生的不同阶段所吸纳进来的,背景、个性、乃至年龄都迥异。

有的是青春少年,有的是黄土没眉的老人,有的是满腔壮志的理想主义者,有的是城府极深的老狐狸……

各有各的主见,各有各的道理。

虽然说在一个大帝国内部,万众一心只是偶尔,派系林立才是常态。

但是这也太林立了!

更别提,大唐政坛的那帮老人还没有算进来呢!

刘洎、唐俭、还有韦挺等一众“韦”……

他们虽然现在还蛰伏着,但是时间一长,迟早也会出来拉帮结派,兴风作浪!

说不定还会和原隶属大明的官僚集团产生尖锐对立,大战三百回合,把朝堂搅和得乌烟瘴气……

“你也不容易啊……”李世民不由自主地感叹一声。

李明把视线从窗外收回来,满脸的疑问:

“怎么了?哪里不容易了?”

你是钝感到完全没有意识到问题,还是对这个问题习以为常以至于都不当个问题了……李世民嘴角一抽,扭过头不再搭理他。

因为台风的影响,暴风特别猛烈,密集的雨幕被风吹得上下起伏,如同波浪,龙辇就像在行驶在惊涛骇浪里的小舟。

这般强横的风雨,若是发生在大唐的其他城市,恐怕早已是楼倒屋塌,大水漫灌,形成内涝灾害了。

可是大明的京城就是能在风暴里岿然不动。

房屋十分坚固,市政排水也很通畅,路上行人并没有遭灾的惊恐,只是觉得这雨有些麻烦而已。

一切都井然有序,仿佛这不过是寻常的一场夏季暴雨罢了。

大明的基础建设能力,是毋庸置疑的遥遥领先。

而能动用海量的人力、物力,将一个边陲之地、化外之地和反骨之地捏合起来的奇妙帝国,建设成文明灯塔。

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官僚体系,是无法想象的。

问题来了,这些官僚都是派系各异、立场不同的同床异梦者,究竟是怎么被撮合起来,干成了这么一番伟业的?!

难道是因为各支势力太多、派系太过于庞杂,各方的力量相互抵消制衡。

导致谁都没法在朝堂之中占据绝对优势,谁都必须依赖“皇帝”这个至高无上的第三方,反而加强了君权?

什么“本程序依赖bug运行”……

难怪李明这厮完全不担心太后、太上皇或者别的什么“太”篡权,敢这么放心地把大权交到杨太后、房玄龄或长孙无忌这种,一看就很有权利**的老狐狸手里。

大明的朝堂都乱成一锅粥了!

除了他李明本人,谁有这个威望和本事能盖住盖子?

换一个人上来,别说盖盖子了,粥锅分分钟满溢出来,把人给吞了好吧!

难怪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占据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相大位,却一个退位让贤,一个索性病遁。

有治国之责、却无专权之能,敢情在这个职位上只有义务、没有权力啊!

嘶……哎?

李世民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奇怪的想法。

大明这种拼色盘似的“混搭”权力格局,该不会是李明这小子有意打造的吧……

“有了。”

李明一打响指。

“嗯?”

李世民从沉思中惊醒,一脸茫然地问儿子:

“有什么了?”

“当然是,怎么能够让房相乖乖地回来……如何让百官通过一日三餐摄取足够营养的方案了。”李明道,有些担忧地看着他:

“阿爷,从刚才起你就魂不守舍的。是发生了什么?还是说,你脑袋又梗……”

砰!

“嗯?你刚才说什么了吗?”

李世民抚摸着发疼手指关节。

“没,没什么……”李明摸着脑壳上鼓起的大包。

“唉,该说你是孩子气还是……”李世民欲言又止,顿了顿,换了个话题:

“那你,接下去准备怎么办?听取你阿娘的意见,还是你舅舅,还是别的什么人的意见?”

李明神秘兮兮地笑了笑:

“嘿嘿,朕自有妙计。”

你可有的是妙计……李世民在心里吐槽。

“说起来。”李明提高了音量。

“在攻陷晋阳、鲸吞大唐以后,我还没有举办庆祝仪式,犒赏三军。”

被攻陷晋阳、率众投降的李世民不由得嘴角抽搐,没好气道:

“怎么?你是要拿我的的脑袋,去祭拜祖庙吗?”

“哎呀哪里的话啊父皇~”李明拖长了声调:

“三军早就犒赏过了,我只是找个由头,把群臣聚集起来吃个饭,明、唐双方的同僚认识一下而已。”

哼,你小子怎么做都有理……李世民把目光往窗外瞥去,懒得搭理这个不孝子。

不爽啊,好不爽啊!怎么就被这个嚣张的臭小子踩头了!

要不是自己中了风、状态大受影响,怎么也不会输给这厮!有本事再打一仗!

…………

当然,打一仗是不可能的,老李甚至都没有把这句吐槽说出来。

因为虽然李明不说,但他自己心里也清楚,自己其实是被暴力推翻的前朝君主。

仗都打输了,要点脸。

不过,李明倒也没有真的召开“凯旋晚宴”,对大唐诸君跳脸。

晚宴的名头比较勉强,是为了“庆祝端午”——尽管端午节早就已经过去快一个月了。

父子二人就这么维持着默契,对建国过程中的若干敏感话题避而不谈。

这场“拜晚年”晚会就在国务衙门附属的宴会厅召开。

虽然唐州还在下着大雨。

但是些许雨水,自然是抵挡不住群臣面圣的热情的。

宴会厅灯火通明,火气强劲的煤油灯,将偌大的空间照耀得如白昼一般。

在京的文武官员悉数到场,群贤毕至(褒义),将星璀璨。

今晚的排座很有意思。

为了避免明、唐两地对立,坐席安排完全按照品秩排序,不按出身排座次,大家被打散坐在了一块儿。

因此,在报纸上被公开宣传为“妖言惑众,蛊惑太上皇、唐隐帝造反”的首逆刘洎,就这么坐在了侯君集和李道宗的中间。

李靖和李世绩“武庙二人组”也是一样,他俩都是帝国的最高军事统帅,自然得并肩而坐。

而李治的前任老师马周,则和现任老师许敬宗、李义府一个座次。

类似“机缘巧合”的配对还有很多,宴会厅内外洋溢着尴尬的空气。

“你说陛下在今晚搞这一出,是有何企图啊?”李道宗隔着一个空座位,探出脑袋,和不远处的侯君集说着悄悄话。

侯君集抱着胳膊微微侧耳,无所谓地耸了耸肩膀。

“谁知道,陛下总是想一出是一出……”

“咳哼。”

一声干咳打断了两人的背后蛐蛐。

侯、李二人同时回头。

只见大唐黄门侍郎,刘洎刘宰相,红着脸、闷着头,插进了两人之间,坐在中间的席位上。

啧……侯君集不耐地咂了咂嘴,瞪了一眼这个不羞不臊的手下败将。

老刘把头垂得更低了,背却挺得笔直,跪坐在桌案前,好像一个对着酒席罚跪的小学生一般,尴尬得脚趾都快抠抽筋了。

要是可以,他宁愿在旁边站一辈子,也不想坐在这两头豺狼虎豹的中间。

但是,没办法,全场大家都坐下了,只有他站着更加尴尬……

大概是觉得沉默更为难熬,刘洎又是干咳几声,开腔了:

“陛下请诸位齐聚,一定有他的道理。”

李道宗尬笑一声:

“哈哈,刘侍郎这话说得,和说了话似的。”

老刘不吭气了,脑袋快垂到了桌案上。

类似的情形,还发生在另一桌。

李靖和李世绩坐在一起,相顾无言。

“你好。”

“你好。”

沉默……

“吃了吗?”

“没呢,等开饭。你呢?”

“好巧啊,我也是。”

又是沉默……

在厅堂的上风,龙椅的左右两旁。

正副首相正襟危坐,一言不发。

房玄龄身体轻轻摇晃,他瘦得很厉害,就像台风中的一根枯竹,虽是会被狂风连根拔起。

陛下设宴,他没有理由继续病遁,必须列席。

他怀疑这场“鸿门宴”和他有关,但他没有证据。

在老房的对面,隔着一张龙椅,坐着他的老同僚长孙无忌。

长孙相同样面容庄重,不苟言笑。

他也怀疑李明陛下此举和那个什么劳什子“营养三餐”计划有关,但他同样没有证据。

在一片难堪之中,背景各异的众人,心中却有一个共同意念——

陛下在哪里?赶紧开宴、吃完走人,结束这煎熬的尴尬吧!

就在在场所有人的翘首以盼中,李明陛下姗姗来迟。

群臣由衷地松了一口气,在房玄龄、长孙无忌的带领下,齐声颂曰:

“臣,拜见陛下!”

李明端坐主位,俯瞰着一个又一个对着自己卑躬屈膝的人头,不禁感慨万千。

贞观全明星,都被他一人给集齐了!

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靖、李世绩……

连同李世民和李治。

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如今都在他的麾下,对他俯首称臣,在他的调配之下,为了他的天下而呕心沥血!

头一回,李明陛下真正有了“天下尽在我手”的慷慨情怀。

在感慨之余,他却忽地生出了另一个荒唐的念头:

如果在此时此地,闹出了什么事故。

天下会大乱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