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400章 这是你自找的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400章 这是你自找的

作者:吃不起肉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08: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公元七世纪地表最强帝国的皇宫,全世界最有权势的女人——杨太后的寝宫坐落于此。

其实就是一座一层小楼,掩映在繁茂的树木林园之中,和院子里的其他建筑并无多大区别。

唐废帝李承乾,携废太子李治、公主李明达,应太后之请前来拜谒。

“母后。”李承乾闷闷不乐而不失礼貌地躬身一拜。

“母……后。”李治一边行礼一边流汗,两腿战战,恨不得就这么跪下去。

“阿姨~”李明达大大方方地向后妈打招呼。

李治听得倒吸一口凉气,震惊地看着天不怕地不怕的妹妹,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你叫太后什么,阿阿阿姨?

简直失礼!从礼法上,太后是所有皇子的……

“小妹年龄尚幼,礼数上或许有些不周,请母后恕罪。”李承乾主动替她解释道,颇有长兄的风范。

杨太后和善地向三位便宜儿女微笑着:

“咱都是一家人,不必如此拘束,随意些。

“来,站着算什么事,快快坐吧。”

说着,还向李明达点点头:

“阿兕子妹妹今日穿得格外明艳。这纱裙是在何处购得的呀?”

相比冷冰冰的“母后”,杨太后反倒觉得“阿姨”这个称呼更熟分,所以和李明达一直以“阿姨”和“阿兕子妹妹”互称。

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家的,这种稀奇古怪的宫中“规矩”她也不喜欢。

但她没有直说。

生怕把另两位口称“母后”的小可爱给吓坏咯。

毕竟,他的亲生儿子有事没事就给她来信,让她关照着这对长孙皇后留下的活宝,千万千万别“不小心”养死了。

“出宫向南走过两个路口,那里有家裁缝店,有位老师傅手艺可好啦,不比太极宫少府监的手艺差,来平州以后我都爱上他那儿买。

“可是那家店其他裁缝的手艺就一般般,阿姨如果要去,得候着老师傅当班的时辰。”

李明达喋喋不休地说着,向太后殿下分享着购物心得。

“是嘛?阿兕子妹妹真是心细如针,过几天我也去试试。”杨太后笑盈盈地回应着。

两位女眷叽叽喳喳地聊着女人间的事情,什么平州城里哪里有好吃好玩啦,谁家裁缝手艺最好啦,哪里有便宜小首饰捡漏啦之类。

就像最普通的亲戚之间会聊的那种话题。

李承乾老哥姑且这么听着。

他现在已经无欲无求,很是超脱了。

反正皇帝也当不成了,自己这糟糕的身体状况恐怕也活不了多久。

对方爱怎么料理,就怎么料理呗。

而李治老弟处于完全相反的心境。

他很慌。

他身体还康健着,完全没有老哥那种看透人生百态的生无可恋,他还想活下去。

可是,李明达妹妹的每一句话,怎么感觉都好像在给他的坟头夯土啊!

身为前朝的公主,被幽禁在冷宫之中,是可以随意出宫的吗?

你出宫也就算了,还到处溜达,还向监禁者分享溜达心得?

你这是生怕别人没有借口来搞你啊!

要不是旁边有人,李治现在就要把小妹的嘴巴堵住。

然而,现在小妹正在和**oss杨太后聊得起劲,他心里再慌也只能忍着。

就这样开场絮叨了一刻多钟,杨氏推测这番唠家常开场白后,能让两位来客放轻松(?)些,便开始进入今天的主题。

“想必你们已经有所耳闻了吧?不瞒你们说,就在几日之前,在晋阳城下,吾的夫君向皇帝陛下投诚了。”

换个说法便是,我家好大儿刚把你们的爹打至跪地,迫他做战俘呀。

这就是太后殿下已臻化境的语言艺术。

我不道啊,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扑在吟诗作画上了啊……李治刚想装糊涂,便听得小妹大大咧咧地说:

“嗯呐,我在报纸上看到了。”

这果然是天真无邪的阿兕子会说的蠢话呢,这小妮子难道不知道,关心时政乃是做安乐公的大忌么?唉,算了……李治都懒得吐槽了。

“正是如此。”杨太后情绪稳定地接过话茬,对“俘虏”通过民间渠道获取情报的行为不以为意,还向他们详细描述了事件的前因后果。

不但有报纸上记载的,长安群臣大开城门、南方诸州率土归降、四方夷酋称臣纳贡云云。

还有报纸上没有写的猛料。

从两次中原大战、大明暗中战备爆兵憋大舰、将唐军主力吸引至山西,到最终战的旱地行舟,事无巨细,一一讲述。

听得三人目瞪口呆。

“把船弄到陆上去……小明的小脑袋瓜子怎么会想出这么异想天开的主意的?”

李明达表现出最纯粹的惊讶和钦佩。

而当过一把手的李承乾,从这其中又品出了别样的意味。

“集全天下之力,用功于晋阳一点……这是何等可怕的驾驭之术!”

经常当皇帝的朋友都知道,统治活人不是动动鼠标,让干啥就干啥。

下级对上级的博弈,历来都是十分复杂的。

这其中,政令不畅、拒不执行、执行打折扣、乃至阳奉阴违,那都是低端局。

高端玩法是,加倍执行上头的政策,过犹不及,矫枉过正,从而起到明红实黑的效果。

而上头还没法问责,毕竟这主意是陛下出的,我们只是在努力执行啊!

以李明收全天下油脂、用于战争为例。

如果放在大唐,或其他任何别的朝代,保管有一大批官员,打着“为国分忧”的旗号,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比喻义)以为几用。

导致怨声载道,甚至老百姓揭竿而起。

而真正用于战争的油脂,却又少之又少,甚至可能导致作战失败。

老百姓的负担被大大加重了,可是搜刮上来的资源却没有用到该用的地方,绝大部分资源都在“官僚”这个中间环节流失了。

然而,李明手下的大明不是这种情况。

那厮居然真的集天下之力,用到了他想用到的晋阳战场上。

中间“漏”走的油水不敢说没有,但绝对只有少数。

否则民间早就跳起来了,战争也不可能这么顺利地打赢。

将一个庞大的帝国指挥得如臂使指,而且还是在皇帝本人不在家的情况下做到的。

李明对自己国家的掌控力,恐怖如斯!

“这家伙是疯子,是疯子!”李治脑子里想的就很单纯了。

他现在不想琢磨大明皇帝陛下的御下之术牛不牛逼。

李明小老弟如果是个菜鸡,也不可能建立这么伟大的帝国。

他现在只关心自己应该怎么活下去,在惹了李明那么个疯子以后。

那踏马可是一个能把船搬到陆地上的疯子,倾注举国之力、只为最终战赢得漂亮的疯子啊!

既不可理喻,又很有实力。

自己怎么会这么不长眼,和这样的怪胎争夺权力?

现在李明似乎做出想放他们一马的姿态。

但万一那疯子有了新想法,想要整个活,那李治他们就铁定没活头了……

“其实就为这些小事,倒也不必专程烦劳你们过来。”

杨太后最后温柔地说:

“只是为娘这几日有些忙碌,好些时候没见着你们了,想同你们说说话,便借这个话头将你们叫来。”

将“死心吧,你方已经彻底战败,你唐已经亡啦”的通报说得含情脉脉,杨太后的总结陈词堪称完美。

“都怪我,这几天忙着逛街。我们以后一定会常来看阿姨哒。”李明达真诚地道歉。

李承乾、李治慢了半拍,也赶紧向太后表忠心:

“儿臣疏于问候,请母后……”

“没有什么儿臣不而儿臣的,咱大明不讲究这个。”杨太后笑呵呵地打断两位的赔罪。

事情已经交待完了,前朝余孽也已经彻底心死。

李家两兄弟向杨太后告一声退,便要各回各家,等候大明皇帝和太上皇的驾临。

双日凌空,究竟会不会将现在还渺小的自己烤成干尸呢……

李治惴惴不安地起身,便听得杨太后说了一句:

“辽东青山绿水,景致与关中不同,三位不妨多出去散散心,透个气。

“尤其是近日天气转暖,引来了不少黄鹂鸣翠,煞是可爱。”

太后的声音非常温婉,可是却让李治的背上登时爬满了冷汗。

因为在出门之前,他所画的正是黄鹂鸣翠!

太后为什么特意提这茬?

是巧合吗?

还是……为了提醒他,太后对后宫的监视、执掌程度,远超他的想象,让他注意一点?

怀揣着一团乱麻的心思,李治浑浑噩噩地跟着大哥出门了。

李明达也跟着两位哥哥出去了,过了一会儿却又自己折返了回来。

只见刚才阳光开朗的表情不见了,晋阳公主嘟起嘴气哼哼的。

杨太后波澜不惊的脸上,第一次现出了疑惑的神色,关切地问:

“阿兕子,怎么了?”

“我不喜欢小明……李明陛下这样,我不喜欢他策动这场战争。”李明达直言不讳。

如果李治在旁边,这句话铁定会把他吓得心肺停止,补上一句吐槽:

阿兕子妹妹,您还真没把自己当外人啊,这话都敢说……

杨太后和蔼地看着她,用温柔的眼神鼓励着。

“我倒不是讨厌他当皇帝。”

李明达继续倾诉道:

“可是明明他能用更好的办法登临大位,他可以和父皇商量,父皇并不是蛮不讲理之人。或者别的什么方法。

“可是他却选择悍然发动战争,而且是举国大战。

“伤亡万人,生灵涂炭,只为门户私计。我……实在不理解!”

她越说越激动,到最后几乎是吼了出来。

这事一直憋在她心里,让她不吐不快。

“是这样啊……”杨太后的目光逐渐柔和了下来,温婉地微笑道:

“你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好公主呢。

“只是,政治它……乃是世间顶波诡云谲的物事,一眼难以分辨真正的善恶。

“杀人,有时也未尝不是霹雳手段、菩萨心肠。汉唐开国,哪个不是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

李明达苦笑:“是我不懂了。”

看着可爱“女儿”失落的样子,杨太后也感到心疼,摸着她的脑袋:“待李明回来,他会和你解释清楚的。”

李明达的嘴巴鼓得更起了:“不会的,在蒲州那次,我们明明都碰上了,他却故意全程避着我。”

杨太后嘴角微不可查地一抽:“这次不会了,我向你保证。”

…………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只烤鸭傍地走。

“我就是那只烤鸭,唉……”

坐在回家的船上,李明心情踌躇地趴在船栏上,像极了进京赶“烤”的鸭子。

执掌天下,真正的快乐只出现在大锤定音的那一刻。

短暂的多巴胺分泌以后,剩下的只有无尽的贤者时间。

该怎么伺候好全天下的大爷们,让他们别闹事?

该怎么防止手下人乱搞事?

该怎么预防国家出事?

需要烦恼的事情太多,让他根本来不及享受得国的刺激。

毕竟,以前自己的身份更像是一路反王,不论出了什么岔子,就算拉不出屎,也可以把黑锅甩到对面——

一切都是你唐的错!

但是现在,当大唐真的没了,自己真的当了全天下的皇帝以后。

他猛然发现,自己没有地方可以甩锅了。

他才是自己王朝的第一负责人。

耕者无其田,那是你打击豪强不力;贫富不均,是你不会分配财富;官僚主义,不用说,更是你吏治松弛。

甚至于风不调雨不顺,也是因为你不修德政,以致天怒人怨。

权利与义务辩证统一,既然当了最高领袖,自然也得背最多的锅。

正所谓,纳国之锅,是谓社稷主也。

“唉,这雨怎么还不下啊?再不刮东南风,下半年就得喝西北风了……”

李明对着万里晴空直呲牙。

当此之时,老李李世民优哉游哉地踱出船舱,慵懒地伸了个懒腰,望着一览无余的晴空,心情舒畅地感叹道:

“哦哦,这就是东海啊?真是海天一色,波澜壮阔呢!”

从山西回辽东,最经济的路线是乘船顺黄河直下东海,再向西北一拐穿过渤海,便是平州港。

李明怨念地看着便宜老爹:

“如果大旱歉收了,怎么办?除了兴修水利、调粮赈灾以外,还有什么奇招妙招能减缓灾情的吗?”

李世民俯视着自己的小幺儿,眼神里充满了幸灾乐祸。

“那是您的事情,草民已经退位了,陛下。”

李明一秒红温。

看着这臭小子吃瘪的模样,李世民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俯身在他耳边轻声道:

“自己摸索自己的治国之道吧。这是你自找的,我可没有逼你。”

“……哼!”李明扭过头去,不想搭理这个不负责的前任。

在忐忑之中,李明陛下回到了他最忠实的首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