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魏风华 > 第五百一十五章 屯兵

大魏风华 第五百一十五章 屯兵

作者:东有扶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2: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时间接近七月的时候,幽燕地区的战事终于接近了尾声,魏军分成了三个军团,陈平带着步卒东征平州,杨盛领着西凉骑兵攻下昌平,拿回居庸关,李正然部则是把北边的防线推到了景州。

全军的主帅依然是李易,自从收复北平后,顾怀就没有再去前线,他好像真的准备让李易成为北境的下一任战略主帅,诸如兵力的调配、战略任务的制定都是由李易接手,而李易也给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在辽人南京道空虚、后方兵力短时间不能支援过来的前提下,用最稳妥的方式收复了环绕幽燕之地的数百里长城。

在这个过程里,如今已经归属在北境军事体系下的将领们纷纷绽放出了属于他们的光彩,能和李易被共称为“北境双壁”的陈平自然不用多说,能让他独领大军远征平州,本就是他能作为方面之将的证明,而诸如李正然、武安才、杨盛郭図,乃至于在一场场战事里脱颖而出的各级将领,也将他们的声名在这片大地上传播开来。

只可惜他们终究是只能负责战役任务的将领,诸如李易那样能接过大任的帅才,目前还没能发现第二个--也许陈平会是一个,但底层小兵的出身实打实地限制了他的眼界,如果不经历个几年的沉淀,以及接连大战的成长,或许很难再走出这一步了。

原本这个收复幽燕的过程会长达数年,魏辽两国会在这条战线上拼命消磨各自的国力,各种各样的战役以及将士们的传奇故事甚至能被谱成一部《北征传》,但谁让辽国十七万大军败得太快太过彻底,导致此地几乎再无防守力量,在北平城北攻破后,此地辽人最后一丝抵抗的意志也被彻底瓦解,三路大军几乎是摧枯拉朽地完成了出征前帅帐议事时布置的军事任务,大魏的国境线,自此由河间真定一线转到了环绕幽燕的长城。

由此,整个幽燕地区终于重回汉人的怀抱,而就在李易接到景州告破军情的第二天,一支过七万人的辽国大军,终于是赶到了滦河区域,与在遵化长城驻防的魏军遥遥对峙,可以预见的是,一旦魏军再试图把防线往北推进,那么一场不会给双方任何喘息机会的战役就会在滦河附近爆发。

李易终究保持了理智,他清楚白沟河一战的战果能达到这个程度已经足够大魏消化很久了,再继续和敌军大战,赢了固然能获得更多休养的机会,但输了刚刚到手的幽燕地区说不定又要吐出去,如今魏军占领的区域几乎是如同一把尖刀插进了辽国的国境,如果没有足够防御四周的长城,要维持这种飞地只会拖垮整个北境,幽燕地区北面几乎直面草原,西侧是辽国的西京道,北侧则是东海与辽国上京,无论哪一面贸然开启战事,接下来整个边境防线估计都不会安稳。

一念至此,李易也压下了麾下将领们的求战声,果断地开始收缩兵力构筑防线,不求继续推进,只力图防守住接下来辽国支援兵力到达后的数次反扑,然而让他意外的是,辽国的军队开拔到长城外后,只是与魏军遥遥对峙,却并没有下一步的动作--这不可避免地让李易想到了些什么,于是一封加急的军情便以最快的速度送回了北平。

“所以,李易是觉得辽国国内出了问题,辽国的那位陛下才会认下南京道沦陷的结果,并不打算贸然开战?”

北平城内临时搭设的府衙内,顾怀看着军情文书,若有所思。

锦衣卫并没有送回这方面的消息,这证明就算辽国国内有了什么苗头,也一定是处于萧姓和耶律姓之间,这两个姓氏抱团太过紧密,上京潜伏的那么多谍子根本打不进去,甚至在白沟河一战出结果后,上京那边就掀起了对魏国谍子的大力清洗,这么看来,就算这是个大好的给辽国添乱的机会,也没办法真正地施加影响啊...

但也不是不能从其他地方想想办法。

顾怀放下文书,让人去把在战俘营里关了许久的萧弘带来,一边提笔写起了回信,他先是赞同了李易的想法,认为眼下不宜再起战事,真想继续往北打,也要等到秋收之后才有余力;其次是对于边境防线各个位置的镇守人选以及兵力做出了决定。

虽然有了西凉骑兵对北境兵力的补充,但接连几战打下来,尤其是白沟河一战步卒强渡,魏军的战损其实已经很夸张了,边军里步卒几乎打没了一半,而从后方重新征调。训练士卒需要时间,如何顶住接下来辽人对于幽燕之地的反扑,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而且如今大魏的国境线比起之前长了太多,这导致原本足够防御的边军扔到长达几百里的长城上就有些不值一提了,再加上占领的城镇需要驻守,简直让原本就可怜的兵力捉襟见肘...好在占领区域里生活着不少汉人,抽调青壮组成地方戍卫军队经过简单的训练后,应该能分担一些压力...但边境防线的漏洞是要命的问题,也就只能将兵力填到那些扼守险要之地的关卡,诸如居庸关密云关榆关之类...镇守的将领也必须慎重选择。

如今北境军事体系下的将领,大部分是原本就在边境成长起来的边将,一部分是当初顾怀出镇河北,让李易带着北上,后来在一场场战事中脱颖而出的江南系将领,如今还有一部分来自于西凉由杨盛带出来的骑兵将领,这么一看,军中派系简直分明得不行,如果不是连番大战,真不知道要出什么样的事情。

要知道军中向来是最喜欢分山头的地方,主将下有偏将,偏将下有校尉,打起仗来,攻坚的军令担任诱饵的军令,如果上下没有点交情,谁愿意给你卖命?更何况军法严厉,战事又有各种预料不到的后果,上头没人罩着,军功捞不到,黑锅背到死,不拜山头,最后连怎么死在战场上的都不知道。

更何况派系与派系之间往往有抢功这么个说法,派系里的代表人物爬得越高,手底下的将领也就能吃得越抱,比如从江南来的那些将领,如果不是因为李易是顾怀第一号爱将,他们能在民风彪悍军中风气更彪悍的北境混出头?早就被排挤得举步维艰了。

正是因为这种种原因,所以一个地方的军队成分千万不能太复杂,像北境这样,有本地兵有江南兵甚至还有西凉兵而不出事的,也就独一份了--归根究底还是因为那些将领都在顾怀手底下打过仗,而顾怀在北境的威望高到无以复加,这才能强行压下军中的各种问题,可如果还不及早解决这个问题,迟早会在某些大战中生出恶劣影响来。

顾怀提笔沉吟许久,这才做了决定,他将来自于不同地方的军队布置到了不同的地方,诸如李易带着江南系将领坐镇北方,杨盛带着西凉骑兵直面辽国西京道,而原本的北境边将则让李正然统领,直接开拔到平州,遥遥对峙辽国上京--如此一来三个最主要的战略方向均有人镇守,同时也能看看三支来自不同地方的兵力能不能在竞争里爆发出些额外的士气来,只要不是搞事划分山头就行。

只是希望这种意气之争能让他们安分点吧...

而在考虑完幽燕地区的防守问题后,顾怀的思绪很自然地转移到了怎么给辽国添堵上--因为这两件事本质上是一件事,辽国生乱,自然就没余力攻打边境,幽燕之地也能尽早安稳起来,魏军的兵力也能得到补充,到时候就不用再像现在一般边境防线处处漏风。

西北的西夏,东海的女真...还有,那自己埋了许多伏笔,却扔进战俘营关了许久的萧弘,以及一众辽国降将。

顾怀揉了揉眉心,笔锋勾勒,叮嘱前线将领尽早安排好防务然后回转北平,参与接下来大赏全军的活动后,将信封好递给一边的军吏,然后喝了口茶,看着被押进大堂的萧弘,轻笑道:

“看起来,你这段时间的日子挺难熬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