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魏风华 > 第四百八十九章 厮杀

大魏风华 第四百八十九章 厮杀

作者:东有扶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2: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开炮!开炮!”

“你他妈别转头,那边有辽狗上来了!”

“火药不够了!把刀递给我!”

“快去叫校尉!这里守不住了!”

飞狐关的长城上,穿着魏辽两式军服的士卒们正疯狂地厮杀着,而把视野越过长城,便能发现下方还有无数的辽国骑兵正骑着马游弋放箭,那些还没被辽人爬上的长城上,也不时有火炮以及连绵的火枪炸响,震天的喊杀声是战场的背景音,而人命的消逝是在寻常不过的景色。

长城上下都是一片混乱,飞狐关两翼都有山脉,中间最适合行军的路口被长城堵住,这意味着双方的厮杀不是在偌大战场摆开阵势,而是在有限的区域内朝彼此挥刀,一下子让血腥的程度翻了几倍,因为前面的人在砍,后面的人在推!划破长空的箭矢子弹更是随时可能要人性命,已经不止一次出现某个猛汉顶着刀兵将狭窄长城上的阵型冲出个缺口,却又被一发流矢夺去性命的景象。

战争里,人命永远是消耗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景象,几百年前的汉末三国就已经是最后的绝唱。

其实天明时分的厮杀原本还没有这么惨烈,辽军只不过是一次例行的试探进攻,然而某一段长城的魏军犯了错,当如同以往一样冲到近前放箭的辽军没有遇到像样的压制时,今日主持进攻的辽军将领很快就下了决定。

爬!

可爬长城和爬城墙终究不是一回事。

自古以来,从中原民族修建长城开始,游牧民族与中原民族之间对于长城的攻防都已经各有心得,在辽国还没有吞并河套燕云的时候,怎么越过长城劫掠是每个辽国将领都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技能。

由于那时南下的辽国军队多为骑兵,且自带干粮行军速度极快,所以大多数时候都采取的是多方向进攻,从两三个甚至更多的方向同时对长城发动突袭,先用箭雨压制,然后在集中对疏漏点进行突破,一旦能爬上长城,在短兵相接之下大魏的军队素质往往不如穷得要南下劫掠的辽军--这确实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穷横得不要命的确实谁都怕。

而在游牧民族这样的进攻方式下,只要有一点突破,就很容易实现多点突破的局面,长城的防御军队很难在短时间内重新封锁住防御的关隘,劫掠的大门由此打开。

当然,针对游牧民族的这种战术,中原民族也开发出了相应的多层设防体系,依托纵深、关隘乃至城池对长城的薄弱环节进行补充,当然最绝的还是在于把长城上的士卒当成消耗品,主动让开道路放辽人抢,因为辽人进攻之初轻装上阵,确实很难防,但抢了是得走回程的,在劫掠完成之后,由于马匹上驮有很多物资,游牧民族的骑兵在战斗的同时还要保护自己抢掠到的粮食和其他物资,战斗力往往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而这就是长城彻底发挥作用的时候--对回撤的游牧民族部队实施追击和堵截作战。

长此以往魏人被抢得烦不胜烦,辽人被长城堵得也烦不胜烦,直到后来辽国吞并了河套燕云,把长城变成了自己家的,大家的烦恼就都解除了--毕竟辽国到了这时候就不是抢了,而是要彻底将大魏灭国。

但谁也没想到一年前魏国居然又把一段长城抢了回去,而且还把各种战术发扬光大到了极点,以前好歹还只是射箭,现在连火枪火炮都弄上了,甚至于为了最大化这段长城的防御优势,李易那家伙还在长城旁边筑了城。

所以当辽国将领下令爬长城,以为自己窥得了一线胜机,说不定今天就能把这硬骨头啃下来的时候,顺着缺口爬上长城的他被魏人的火枪火炮立马糊了一脸,攻势立马被扼制,只能陷入这种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惨烈厮杀里。

说实话,这仗也打了几年了,对于魏国折腾出的那些新式武器,大部分辽国将领都有了心理准备,还是那句话,只要魏国不出现几万配备火枪天雷的精骑,步卒大阵对于辽人来去如风的骑兵威胁依然很小,而且随着越来越习惯魏人的新式战法,许多边境上的辽国将领也有了自己的心得--直冲大阵!用人命换取距离,辽国没有像魏国那么大批量配备火枪,那就冲近了抽刀子砍!

士卒数量更多,士卒素质更优,只要能让他们的火枪火炮在距离上发挥不出优势,刀刀见血的厮杀到了最后还是辽人更胜一筹!

战争的天平由此重回相持阶段,但很可惜今日的战场并不是野外,三万辽军原本能把长城淹没的攻势被一万守军艰难地挡了下来,即使像是在风暴中岌岌可危的灯塔,但终究没有倒下。

负责南端长城的魏国主将瘫在地上,捂着胸口已经没入一半的箭矢。

“援军还没来?”他嘶哑着声音问道。

“还没有!”亲卫抹了一把满是汗水的脸,“烽火全点起来了,弟兄们快守不住了!下面一眼看过去全是辽狗,咱们撤吧,将军!”

“闭嘴!”将领喝道,“谁敢退一步,把这长城让给辽人,不用王爷问责,老子先亲手砍了他脑袋!把老子扶起来,老子要把这箭拔了,亲自督战!”

亲卫咬了咬牙,他止住自家主将拔箭的动作,辽人的箭矢极为锋锐,上面还有倒钩,扎进身子后千万不能拔,一拔血就止不住了!他伸手抓上那箭杆,在将领扭曲的神色中用刀一劈,然后扶着颤颤巍巍的将领登上高处,让那些还在拼死作战的士卒们能看到,多少鼓舞一点士气。

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段长城已经要守不住了!

这几天以来辽人进攻的力度一次比一次猛,明明是没办法铺开大军的关隘,整个长城外面却全是辽人,一拨又一拨的辽军冲击着长城,一批打仗一批看戏,找到破绽就轮换着进攻,死伤到了一定程度就果断地后撤,这种歹毒的战术让魏军的战损一天比一天高,而最让人绝望的还是那种永远看不到尽头的憋闷感,守下这一波又如何?下一拨辽军很快就又要卷土重来了!

一直绷紧的弦都会在某一次拉扯中彻底崩断,更何况是长城上时时刻刻面临生死危机的士卒?这便是兵力不足对方、只能被动防守时凸显出来的劣势,辽人完全可以游刃有余地调换兵马,甚至把这当成一种跃进大魏国境之前的练兵,魏国边军虽然也有近十万,但却要分开防守各地,根本不可能像辽人一样有余力把打残的军队换下来。

换句话说,这批现在还在长城上厮杀的魏军士卒,已经在过去的七天里,陷入了五次这样的绝境!

没有人知道还有没有下一次。

国战才刚刚开始,双方国力、兵员素质的差距一下子就显现了出来,飞狐关以北扎营的辽国左路军起码有七万,但长城上的驻军却只有两万,如果没有一年来后方运来的火枪火炮,哪怕是长城,也根本没有可能守下来。

“辽国这次的作战风格彻底改变了,这种硬仗呆仗,和游牧民族的骑兵奔袭战术完全相悖,但偏偏又极有效,一点破绽不露,哪怕各个战场辽国多死一点人又何妨?拼到最后,先崩溃的一定是大魏。”

长城后方仅仅十五里的遂城,顾怀看着沙盘,听着几个军机郎报出的从各处送来的军情,默默想道。

人命啊,在这一刻真的变成了数字,国土的一时得失已经不再重要,双方二十余万大军囤积在边境线上,你攻我防,彼此撕扯, 从顾怀走入遂城那一刻开始,这场国战便彻底进入了高潮,在这条西起飞狐东至霸州的边境线上,同时爆发战斗的战场起码有五处,兵力有多有少,战况有胜有负,每一天那张形势图上代表兵力咬合的曲线都在不断变幻,需要处理的信息简直让人望而生畏。

最关键的是,战争开始的那一刻,不管是底层厮杀的士卒,还是勇武有力的将领,或者自矜才智的谋士、军吏,在这种阵势前,真的只能悚然。

这种悚然很容易理解,因为这种双方摆开堂堂之阵的国战下,所有人的命运都不由自己来掌握,任你是北境藩王还是最低贱的陪隶,任你是公认的天下名将还是刚刚学会拉弓的辅兵,都无所谓。

如林枪阵,铁骑奔驰,万箭齐发,山崩地裂之下,众生平等!

没有人能真正掌握战局,顾怀不行,对面辽国那个打仗风格与之前耶律洪完全不同的主帅也不行,双方都只能在爆发的各处战场增增减减,将结果导向自己希望的那一幕,那些被分布守卫在各处的将领、士卒更是只能埋头打仗,完全看不清整个战局的走向。

而现在,对面先出招了。

在顾怀这些天忙着清除前线隐患,调配兵力查漏补缺的时候,辽军已经选定了第一个目标,整条防线上最难啃的长城,魏国最精锐、最多火枪和火炮的兵力,只要能打下这里,接下来的战事,就是一马平川!

这种迎难而上目中无人的选择很清楚地表明了辽国的底气,而轮换进攻疲魏军士气的同时,还能一边练兵将让万大军彻底整合,一边让战场节奏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手段更是让人拍案叫绝,顾怀甚至不需要亲自去看,就能想象到那段长城上,魏军已经陷入了怎样的一种绝境。

数天以来的平衡被瞬间打破,双方直接跳过了从后方大营里不断添油的过程,其他数处战场的厮杀瞬间变得无关紧要,七万辽军硬啃长城,对面投下的筹码已经够多,也该到收网的时候了。

“传孤军令,陈平部出雄县进攻易县,截断归义往西边增援兵力的路线,再命李正然带一万兵力驻守易水,待孤军令一到,便直插北面长城外辽军大营,”顾怀开口道,“再命李易和待命的两万骑兵,增援飞狐关!孤今天就要在这里,把那七万辽人,一举打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