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现言 > 首辅家的长孙媳 > 第405章 “盟友”的心

首辅家的长孙媳 第405章 “盟友”的心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11 02:15: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夫人和老太太唯一的相同之处,大约就在于对娘家不问是非曲直的千依百顺,这大约也导致了婆媳两个之间其实互不相容,因为维护的利益和家门截然不同。

但对于兰庭而言,祖母和母亲都是他的血缘至亲,可以存在嫌隙,可以存在矛盾,无伤大雅的辩争抱怨甚至也算符合常态,因为这世间的婆媳,原本就是鲜少亲如母女的。

只是世间的婆媳,到了你死我活阴谋害杀的地步当然也极其鲜见。

诚然,根据赵太师的态度以及三夫人的说辞,再加上春归自己的判断,她并不认为老太太天生一副蛇蝎心肠,恶事做绝罪该万死,论心地的狠毒,恐怕远远不及彭夫人,总之老太太并不是一个视人命如草芥的恶徒,在过往的数十载岁月,手上没有染上他人的鲜血,身上也没有担负他人的性命。

如果没有安陆侯的指令,老太太纵管对嫡长媳朱夫人心存不满,也不会加以谤害将儿媳往死路上逼,她甚至根本没有预料朱夫人会自绝于本家门前,背上这么一条人命债。

然而忐忑不安也许存在,懊悔自责却是万万没有的。

否则老太太又怎能无怨无悔铁石心肠仍然为了江家谋利,完全不为自己的骨肉子孙考虑?若真有一丝愧疚之心,也断无可能仍想着操控摆布兰庭,默许龚氏串联惠妃,再次谋害她的嫡长孙媳了。

老太太不是罪魁,但她确然是害死朱夫人的帮凶。

当兰庭明了一切,该如何选择?

若是换身处境,春归也不知道自己应当如何抉择。

也许唯一能做的,就是听从于祖父,因为赵太师至少是真正疼爱的兰庭的亲长,但无奈的是,赵太师自己也在面临艰难的抉择,忠于爱恨还是忠于君国,忠于一己还是忠于天下,赵太师选择了后者,也期望他寄予厚望的长孙能够做出同样的抉择。

兰庭要带领轩翥堂,包括信服于轩翥堂所有的门生故旧,带领这一群人奉助真正的明主,他的德行就必须公正无私摒除争议,他不能为母亲报仇血恨,让祖母身败名裂不得善终,他更不能身为臣子而仇杀皇后、储君,必须放下的就是私仇,他才能不入歧途,才能尽忠于他择定的明主——六皇子周亲王。

这是心插利刃的艰难前行。

春归想起那一回,当和柔将计就计谤害娇枝,明了一切的赵大爷为何沉重忐忑,后来他告诉她,那一刻他无比惶恐着他的妻子,他饶幸才遇见了一个也许可以情投意合并肩进退的人,原来和那些他所厌恶的人并无区别,两眼只顾私利,罔顾一切是非,他惶恐顾春归也是个为了荣华富贵任意践踏他人性命的女子,一个也字,说明他已经遭遇了太多的残忍。

毫无真情而利益至上的残忍。

实在说的话,春归那时感触归感触,却并不能完全体会兰庭内心的惶恐及期翼,直到如今她却终于有些明白了。

她遭遇的人心险恶,远远不及兰庭。

曾经的顾氏宗家并不是她的血缘至亲,所以她被算计被陷害,尽管愤恨却无悲怨,她报复起来也完全可以不用留情,她虽是个可怜的孤女,却有资格孤勇,没有那么多牵绊和顾虑,想着的无非是豁出自己一条性命而已。

父母虽然都不在了,但

她从父母那里收获的关爱和疼宠让她毕生难忘,直到这时她都庆幸她虽短暂,却无忧无虑完全可以“横行无忌”的童年时光,那时候的她从来不曾患得患失,所以当年她看所有人,包括顾老太太等等对她百般挑剔的尊长,都是宽容的,认为他们都是良善的,她的眼睛里看不见阴暗污秽,因为她的确一直生活在阳光明媚底下。

她的祖母去世得早,但幼年的春归对祖母仍然保有关深刻的印象。

病痛折磨之下,祖母甚至不舍得让她过早的了解生老病死,最后的告别是,“祖母即将要远行,就将去看好山好水,所以祖母才舍得下春丫头,春丫头也不要太过挂念祖母。”

而后祖父辞世,她一直也坚信着祖父终于愿意陪随祖母游山玩水去。

她一点都不伤心,因为在她看来祖父和祖母一直都是快乐的,远行是为了毕生的愿景,后来终于知道祖父祖母其实已经不在了,同时也明白了两位亲长对她的安抚和爱护,有时候她会梦见祖父祖母,仍然是携手游山玩水的情境。

后来她终于失去了所有的血缘至亲,孤苦伶丁的煎熬在人世,但她从不怀疑这个世道存在柳暗花明,她其实极其容易接受他人的善意,她愿意相信那些人对她的友爱,纵然也遭遇过阴谋陷害,但她对于人性从来没有绝望过。

再怎么防范,也会一点点的打开心扉。

爱恨分明,所以对于她从来不是艰难的事。

因为她可以随心所欲的以直抱怨,她的身边总是围绕着愿意无偿帮助她的人,其中就包括了兰庭。

春归无法忘记当顾华英极大可能免死时,兰庭对她说的那番话——

你一定要他死,我可以做到,但我希望你能放下仇恨。

这不是事不关己的漠然,是兰庭一直期翼着她能够成为和他共肩并进的人。

遭遇人心险恶,遭遇利益诱引,仍然可以保有初衷,我不会成为我仇恨的那一类人,不知不觉被他们同化,虽然艰难,虽然煎熬,我们的心地要一直保留纯净,不能靠着暗杀谤害的手段,去铲除仇敌。

但兰庭如果真能做到这样公允,这样无私,就不会征求她的见解,他其实也在困惑,困惑于亲情之间的取舍,困惑于是否应该完全舍下私仇,春归如今看来,兰庭困惑的正是爱恨分明。

他能不恨沈皇后,能不恨安陆侯吗?

但沈皇后的身前挡着弘复帝,是这个国家的主宰,所有臣子必须效忠的君王,而安陆侯的身前挡着的,是兰庭的嫡亲祖母,在某一层面上,弘复帝与老太太属于密切相关。

亲亲尊尊啊,这是每一个入仕的人必须奉行的规条!

皇帝的臣子,必须具备孝悌的道德,这就是所谓的忠于君者必先孝于亲,要不不忠不孝怎会成为连体婴般的判词?兰庭既然答应了继承祖父的遗志,说明他已经选择放下私仇,可隔着杀母的刻骨仇恨,他必定不能真正做到与他的祖母,他的外祖父,与沈皇后、安陆侯府真真正正的和解,他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勿行蹊径,或许终此一生也无法让那些主谋帮凶罪有应得,他背负的是不能为母亲雪恨的愧疚,他甚至无法与他自己达成和解。

快意恩仇其实与道德品行无关,这是多少人都求而不得的处世之态,

兰庭向往,但他不能。

人生多少怨痛的根源,其实就是“不能”二字。

关于朱夫人的真正死因在春归眼前已经迷瘅尽除,清清楚楚的显露出来龙去脉,但她的心情却像罩上了更加深重的阴霾,她心疼那个至今未曾及冠的少年,甚至无法想象在朱夫人过世的岁月,他是怎么一步步的前行,把一切悲怨和愤恨都掩示得如此波澜不惊,面对着那些既是亲人更是仇人的所谓尊长,如其所愿的表现得懵懂糊涂,赵兰庭的负重,至少顾春归现在还没有能力分担。

更加无法安慰他释怀。

因为就连春归自己都无法释怀。

她甚至再做不到往踌躇园晨昏定省时如常诙谐逗趣,她不愿意再眼看老太太开怀大笑着养尊处优,更连远在汾阳的沈夫人,春归都不再觉得率真可亲,虽说她一直明白兰庭并没有刻意伪称沈夫人的清白无辜,在朱夫人一案,沈夫人虽是获益者但应当的确无罪,她不是计划的实施者更加不是制定人,她应当也是一枚被沈皇后利用的棋子而已。

兰庭对待沈夫人以及赵小六的态度,与对待老太太是有根本上的区别。

沈夫人只是继母,和兰庭并无血缘关系,只为宗法上的母子,兰庭也的确只将她当作宗法上的继母待处,看上去似乎和把老太太当作宗法上的祖母待处并无不同,但区别就在于老太太的确是兰庭如假包换的血缘至亲,兰庭不应当只把老太太看成一个“名义”,尤其是在婚事上,兰庭甚至更加愿意听从沈夫人的“摆布”,在原本的事轨中,他娶的是沈夫人的外甥女陶芳林,这固然有兰庭并不愿意将晋国公府牵涉党争私仇的原因,但春归认为兰庭完全有能力在不听从沈夫人作主姻缘的前提下挫毁老太太的计划。

也就是说,兰庭可以不和晋国公府联姻,也可以不受继母摆布,他的妻子完全可以是另一个和江家沈家都无瓜葛的世族女子。

但他偏偏听从于沈夫人,这也许就是缘于内心里无法隐忍的怨愤——江琛兄妹不正忧愁沈夫人会笼络于我么?那我便让兄妹两个继续忧愁难安,让他们食不知味睡不安寝,让他们事事皆不能称心如意,我就要让他们一直饱受煎熬,一点点地陷于绝望,我不能手刃血仇让母亲瞑目,但我也不会让那些敌仇生活得如此快意。

兰庭这样的想法,对于陶芳林并不公平,但如今的事实是由自己“顶替”了陶芳林,春归却并不会为此心存哀怨。

诚然,她就像一块鱼骨头,被兰庭利用来鲠着江琛和老太太的喉咙,但兰庭却从不曾将她当作随时可弃的棋子,从始至终,他都做到了一个丈夫应该做到的所有事,甚至还远远超逾,所以春归并不在意兰庭的初衷,她也相信兰庭虽说有自己的打算,但并无意伤害一个无辜的人。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当知悉一切的事实真相,她并无不安,并无犹豫,她依然坚定必和兰庭同仇敌忾的心情,她甚至知道兰庭对沈夫人并无敌意对赵小六更加是看作手足血亲的前提下,仍旧难免对沈夫人心存抱怨。

直至如今,沈夫人理当明白了朱夫人的死和沈皇后不无关系,但她照样“坐享其成”,照样听令于沈皇后企图操纵摆布兰庭,她不值得兰庭将她当作宗法上的继母,沈夫人的面目在春归看来同样可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