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现言 > 首辅家的长孙媳 > 第270章 恩赐礼服

首辅家的长孙媳 第270章 恩赐礼服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11 02:15: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书迷楼 】,精彩无弹窗免费阅读!

赵迳勿的这位娘子最擅长的看来不是诗词歌赋啊!

觉得已经没有自己什么事儿的六皇子转身落座,手指有一下没一下的往膝盖上磕,一边心生感慨。

头脑可真够机智的,竟然能凭借众人供诉推断出整个事发经过,且十分准确的抓住了关键破绽,展开雄辩滔滔,虽说和她一比显得自己早前对露娴的质问简直就像废话,根本不能确证董姑娘的清白,对比之下有损自己的英明神武,不过顾娘子的确使人心悦诚服。

六皇子承认自己根本没有想到露娴的证供会与太孙之言出现误差,更没把握说服沈皇后“回头是岸”,他几乎作好准备把官司闹去父皇面前了。

但这样做有个不利之处,那就是彻底与沈皇后成为敌对了,六皇子非常清楚皇后的地位难以动摇,不会因为太孙的被废便受影响,毕竟沈皇后是陪着父皇从风雨飘摇的险境一步步煎熬过来,为这份患难夫妻同生共死的情义,他那心性仁厚的父皇绝对不会辜负结发妻子。

为沈皇后所忌恨,极不利于他的宏图大计。

还真多亏得顾娘子能够铤身而出,手段能力不提,更难得的是她这份胆略,要知今日这样的场合,当着两宫太后及皇后娘娘面前公然与储君作对,承担的风险无异于身入虎穴揪捋虎须,若无利害攸关没几个愿意卷涉其中的。

好比易夫人,倘若不是为了维护亲生女儿,面对这样的危局必定也是避之唯恐不及。

六皇子虽不能肯定兰庭将朝堂人事向内眷透露多少,但从春归的言辞里,他能肯定的是这女子十分清楚不管这一事故结果如何,太孙的储位都不会因此便受动摇,也就是说无论兰庭有无告诉春归志在废储的机密,春归其实都没有必要涉险出头。

铤身而出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证明董明珠是被陷害。

这和五哥的目的一模一样,六皇子心想这两人仗义执言的品格的确很是可爱。

当然相比五哥的冲动莽撞,顾娘子更加的有勇有谋,赵迳勿真是得了个贤内助,夫妻两若能齐心协力,还真是所向披靡。

她甚至还能想到纵使今日炎热,花篱那片的土壤依然相对湿/软,太孙及高鹏肯定无法做到踏泥无痕,泥土会留下脚印,鞋底沾了泥踩在花篱上也会留下痕迹,人证实据俱全,太孙再也无法狡辩了。

而更让众人没想到的是,现场还留下一件物证——对于个子没长齐的太孙殿下来说翻越花篱难度太大,不慎被篱架勾留下随身携带的玉佩,他竟然毫无察觉,被萧宫令拾摘下来呈上给两宫太后及皇后娘娘过目,这下子彻底没法抵赖了。

“皇后身边的宫人看来也不是个个可信的。”王太后叹一口气:“这件事必须报禀皇上,把这两个宫人,交给高得宜审问吧。”

司礼监太监高得宜兼任厂监,虽说他的行事比起历任厂监而言要低调许多,但东厂的赫赫威名对于内廷宫人而言实在足够心惊胆颤,别说露娴,就连看上去一直镇定自若的检贞都慌了手脚,情知一入东厂性命难保不提,死前还有受不

尽的皮肉之苦,她们并没长着铁齿铜牙,可挨不住酷刑审问,当露娴匍匐在地承认受到了太孙的指使,检贞也膝跪下来默认了罪行。

真相大白水落石出。

寿阳郡主两眼一翻晕厥在了张太后的身上,但谁都知道她没有当真不省人事,并没有引起慌乱,皇后冷着脸示意两个宫人将她抬走。

寿诞并未结束,王太后还需要去广寒殿接受女眷们的礼辞,在此之前她还有不得不说的话和皇后私下交流。

训斥的话王太后已经懒得再说,她看着画屏移开后,芙蓉榭中那些空荡荡的座椅,还有退得远远的宫人,实在忍不住一声叹息:“皇宫大内里,就没有真正太平的时候。”

“臣妾惭愧,扰了母后的寿诞大喜。”沈皇后说着就要膝跪,这回王太后没有阻拦。

“我知道你接下来的话,必定是为太孙求情,他是储君,当不当罪罚我可作不得主,那些求情的话,你还是好好酙酌着留在皇上面前说吧。不过我多嘴提醒你一句,董姑娘现下穿着的可还是宫人女使的衣裙,让她这样往广寒殿去,必定引起闲言碎语众多揣测。她今日在西苑宫宴上险些受辱,若还因此遭受诽议,你打算怎么向晋国公府交待,打算怎么瞒过天下人,太孙竟然如此胡作非为!”

沈皇后几乎直淌冷汗:“还望母后指点如何挽救。”

王太后沉吟一阵,又是一声长叹:“这残局也只能我来收拾了,她和玉蕊的身量相差无几,又正好玉蕊下月及笄,针工局已经替她裁制好礼服,立即令人送来赐与董姑娘。”

“可……玉蕊的礼服是按公主服制……”

“将来的亲王妃也有资格受赏公主服制了。”

沈皇后怔住了:“亲王妃,母后是想……”

“不是我想,是皇上必定只能如此安抚晋国公府!”王太后扫了一眼沈皇后:“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认为晋国公府一旦与其余皇子联姻,对于太孙而言就是潜在威胁,我不妨跟你直言,我过去的确认为董家姑娘是太孙妃的不二人选,可谁让太孙竟然、竟然!”

王太后稳了稳怒火,才能继续说:“事情成了这般局面,晋国公府必然是不肯让明珠嫁入东宫了,我们中途离席已经显明突生变故,论是如何遮掩,都避不开猜疑议论,在座那些女眷可不少的人精,但凡留意见明珠穿戴的改变,闲言碎语都会指向她。又纵然是皇上下了封口令,宫人们不敢将今日之事传扬出去,可你能够担保宋国公府那些人就能心服口服不怀忌恨?他们若是散布谣言中伤明珠,恐怕明珠仍会因为这回事件毁了终生!还有寿康宫那位娘娘,她的寻常行事,可不会考虑皇上御令,一定不会拘束曹国公府的女眷,她又自来偏心高氏和太孙,指不定怎么授意张家人无中生有编排埋怨明珠。”

沈皇后一声不敢吭。

“皇上仁厚公允,不会眼看着晋国公府平白受辱,只有赐婚明珠嫁入皇室才能震慑流言,如今适婚的皇子,也只有小五、小六了。”

沈皇后再怎么不甘心,此时也只能妥协于现实:“母后是

想在今日寿诞之上,就公开显示对董姑娘的看重,让众人明白母后之意是择她为孙媳。”

“这么多皇孙之中,我也只会操心小五、小六的姻缘,故而这样做还算符合情理。”

“长幼有序,五郎较六郎年长……”沈皇后无奈妥协之余,仍然不忘盘算。

相比六皇子完全是王太后教抚长大,五皇子倒不如这样的亲近,他的生母和嫔是王太后闺中好友的女儿,所以王太后对待五皇子相较其余孙儿有所不同,但和嫔的性情十分倔强,急眼时连天子都敢顶撞,比如秦王的生母,就是因她一再坚持才罚作罪役即便生子也未得赦免,和嫔这样的性情并不为皇上长久所喜,她也无心争宠,把儿子教养得和她一样的鲁直,沈皇后倒是相信和嫔母子从来没有谋储的野心。

五皇子既然铁定不是太孙的威胁,和晋国公府联姻是相对安全的。

沈皇后这般七弯八扭但“矢志不改”的心肠当然瞒不过王太后的眼睛,她再也懒得和沈皇后计较:“你既然明白了利害,这话不如主动向皇上建议,这才是弥补挽救应有的态度,罢了,咱们也别在这里耽搁下去。”

见王太后起身,沈皇后立即起身掺扶,王太后摆摆手:“你应当有许多疑问想要听小顾的说法,你不能出宫,她进宫一趟也不容易,趁着回广寒殿的一路你们正好交流,我让阿舒陪着,你自去寻她说话就是。”

沈皇后:……

她现在哪有闲心听那孤女的说法?多看一眼都觉窝火!

但也意识到这是王太后的提点,让她不能迁怒顾氏。

沈皇后又只好主动去找春归交流,谁让她还指望着王太后收拾残局呢?

此时不仅春归与舒娘子没有先行,就连易夫人母女二人也没有离开纡佩园,不过是到了另一处楼阁等候指令,眼看着太后已经起驾,皇后却往这边走来,易夫人偏是等到皇后近前笑着寒喧且传达了王太后的意思后,才对春归道:“顾娘子,大恩不言谢,娘子今日救命之恩我与小女铭心刻骨。”

礼辞时却连一个字都不肯对皇后多说。

沈皇后心中懊恼,更不肯给春归一丝笑脸,“交流”时满嘴的讥讽一脸的冷笑:“经此一遭,不仅仅易夫人母女,怕是整个晋国公府都会对你感恩戴德了,我家小妹说你乖巧机智果然不假,还真有笼络人心的本事。”

春归长长的叹出一口气:“今日这起变故,太孙殿下必会受责,娘娘怪罪妾身自作主张妾身不敢喊冤,但……早前那样的情势,易夫人必定不肯忍辱妥协,娘娘却被宋国公府的的阴谋蒙蔽,妾身担心,事情闹僵更不利于太孙殿下,娘娘试想,就连妾身都能看出破绽,若皇上下令东厂严究此案,那两个宫人能否经得住盘问?”

见沈皇后依然怒火难消,春归补充一句:“毕竟,有五、六两位殿下见证,一桩关系德品礼规的事故,已经演变成为是否陷害中伤储君的大案,妾身一听太后娘娘的话,情知难免惊动圣听。”

沈皇后这才前行几步,看上去至少没有兴师问罪的态势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