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现言 > 首辅家的长孙媳 > 第269章 仗义执言

首辅家的长孙媳 第269章 仗义执言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11 02:15: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六皇子秦询顶着他的太子侄儿两道怨毒的注视,往画屏又前移了两步。

他刚才那句“儿臣有话禀报母后”吼出来的声量并不比五皇子的声量更小,但他显然要比五皇子冷静许多,根本不耐烦回应秦裕的目光,和他比试眼大眼小。

透过画屏他能看见两宫太后及皇后座前已经跪下三人,其中跪于一侧几乎匍匐在地的人定然就是宫人露娴,他微微一眯眼角,就算知道他的瞪视本来无法渗透画屏增加压力,但因为听露娴那心虚气短的证供,六皇子又觉得未必就一定不能震慑住她。

“宫人露娴,敢问你与董姑娘是否熟识?”

连春归都觉这问题颇为出乎意料。

露娴此时已经紧张得肠绞痛,根本无法判断六皇子的问题是何用意了,只答真话:“几回宫宴,奴婢因为昭仪随从,已经与董姑娘有过多次照面。”

“但我听董姑娘刚才的供述,甚至无法道出你的名姓,应当并不相熟。”

“身为宫婢,自然不敢随意插话,奴婢从前与董姑娘交谈甚少,董姑娘不知奴婢名姓也是情理之中。”

“这就怪了。”六皇子向皇后抱揖道:“请娘娘细想,董姑娘倘若真打算在皇祖母寿诞上行此逾礼丧德之事,缘何会让一个交谈甚少更兼不知名姓的宫人通传口讯?董姑娘哪里来的自信能够威逼利诱宫人听令于她?”

“或许董氏行事时,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沈皇后下意识便为太孙辩解,把从前一口一声的董姑娘也换成了董氏的称谓,足见“矢志不移”。

春归蹙了蹙眉,深觉沈皇后直到此时还不能看清形势实在是太……愚蠢无知了!

坚持定罪,易夫人母女却宁死不屈,有王太后干预,沈皇后赐死的懿旨根本不能颁发,更不说有五、六两位皇子为董姑娘佐证,这件事已经上升到夺储谋逆的严重程度,有何可能不经天子裁决只凭皇后处断?皇后尚且执迷不悟,这是要把她自己也绑在宋国公府的蚂蚱绳上么?

六皇子同样在画屏那端蹙眉,觉得皇后的脑子恐怕是被宋国公府的门给挤了。

他控制了一下情绪,再问露娴:“你是怎么知道纡佩园和芸香台今日除了北门之外,没有宫人、宦官盯守?”

“是听……奴婢是听董姑娘提起。”

“这话一听就是谎言,早前听董姑娘供述,甚至不知此处名为芙蓉榭,而以水榭代称,根本就是不熟地形,况怕连纡佩园、芸香台二处名称都是听你提起,董姑娘是怎么知道的这里无人盯守适合私会?”

“奴婢,奴婢记错了,奴婢是听昭仪提起。”

“谢昭仪并没有辅佐母后操办寿诞,根本不熟宴厅人事布置。”六皇子断言。

露娴更加慌张了,却只能一口咬定:“奴婢确然是听昭仪提起。”

皇后张口欲言,春归终于忍不住了,打断道:“娘娘,妾身听了宫人露娴的证供,亦觉大有可疑之处,望娘娘允准妾身提出疑问。”

六皇子飞速抬眸往屏风上一扫。

他仅凭声音,已经能够确判阻挠沈皇后一错再错的究竟是谁,这一眼原本没有任何必要,可这时六皇子心中却升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硬要为这意味找个注脚的话……震惊!不知来由的震惊,却又似曾相识,仿佛此情此境是他经历过。

而屏挡之内,一直缄默的陶芳林也飞速扫了一眼春归。

是这样么?原来竟是这样!两人就是因为这样才有所交集?又难怪那一世顾氏无论多么占尽宠爱,董明珠待她都无一丝忌怨妒恨,两人硬是谱写了一段妻妾相谐的佳话,不过这一世顾氏已经嫁作了他人妇,无论她有没有替董明珠洗清污名儿,她都不会再与殿下发生任何交集了。

至多就是,董明珠仍然与她交好而已。

陶芳林说不清楚自己此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她既希望董明珠被赐死罪,这样一来或许对她而言就有更好的机遇,但她又清楚的明白这一切都是妄想,她望着屏风之上男子隐约的身影,她知道如果他想要一步步登上权位巅峰,晋国公府是他必须争取的助力。

陶家,太势微了。

眼前的路,只有一条暂时屈居人下,她没有一步登天的基础。

什么都不能做,不能造成任何变故,不能有损殿下的计划,但是不是应当未雨绸缪也学顾氏为董明珠开脱辩护呢?

陶芳林又看了一眼张太后,紧紧抿起嘴唇。

不能,王太后的路子是走不通的,皇后娘娘也不能完全决断殿下的婚事,只有张太后,只能通过张太后助力才能达成愿望,但现在张太后对董明珠可是满怀厌恶,如果为董明珠辩护必定会引生张太后的不满厌弃,不能堵死这条唯一的途径。

陶芳林稍稍松开指掌,决定继续袖手旁观。

沈皇后非常窝火!

她有些恼怒的瞪视着春归,却见这孤女竟然落落大方由她瞪视,很是坚决的姿态!

二妹靠不住,小妹眼睛也瞎了!真不知小妹是从哪里找来这么个狂妄无知爱出风头的女子?!居然还特地遣人从汾州把书信递送宫廷,对顾氏大加赞扬,说这孤女极其聪慧明理且对她言听计从?还指望着顾氏能替太孙分忧,看今日这情形,但指望她不添乱罢了。

“皇后?”王太后往左边看来一眼。

沈皇后只能深吸一口气,冷冷看着露娴:“你如实回答。”

春归站着问话:“董姑娘让你传话给何人,又是什么内容?”

露娴不敢迟疑,只好按照授意应答:“董姑娘让奴婢传话给高公子,说是……说是请高公子到芙蓉榭一叙。”

沈皇后的脸色彻底变了样。

在场众人早前都亲耳听闻,无论太孙抑或高鹏的供述都一口咬定董明珠约见的人是太孙殿下,因为董明珠一心想攀龙附凤,趁着今日王太后寿诞的时机想要对太孙表白情意,达到日后母仪天下的意图,但关键人证,负责传话的露娴却说董明珠约见的是高公子,和其余人的

证供根本就对应不上,谎话这回算是彻底拆穿了。

春归不再逼问露娴,对皇后说道:“娘娘,结合各人证供尤其是六殿下的质询,据妾身推断,今日纡佩园内这起事故宋国公以及太子妃方为始作俑者,意图乃是陷害董姑娘逼迫晋国公府妥协,无奈之下答应联姻,这样宋国公便有望自保。”

“哪里来的贱妇,竟敢污篾母妃!”太孙殿下大怒:“皇祖母,露娴证供不实说不定就是谢昭仪及易氏母女的授意,这些乱臣贼子意图就在置母妃及外祖父于死地,以便他们串通五皇叔六皇叔行夺储谋逆之罪,皇祖母可千万不要相信这起乱臣贼子的诬篾!”

“娘娘,凉亭背后的花篱,泥里架上应当都留有踩踏足迹,请娘娘立即遣人察看,倘若能够证实足印与太孙殿下及高公子相符,便能佐证妾身的推断,娘娘细想,倘若不是殿下及高公子意图偷袭毁辱董姑娘清白,而是应邀来见,缘何不走直径,偏取僻道?正是因为殿下及高公子担心惊动董姑娘不利于行事,方才意图趁其不备先将董姑娘控制。”

王太后听了这话,不待沈皇后示意,立即下令:“锦华去看!小顾你接着说。”

“因着宋国公府的意图是促成自家与晋国公府联姻,而并非让董姑娘为太孙妃,所以打算造成的确凿当然是董姑娘与高公子私定终身,而娘娘身边的宫人检贞就是他们安排的‘见证’,宫人露娴也自然是重要人证,所以露娴得到的授意是被董姑娘逼胁,传话给高公子邀约私下相见,但纡佩园的北门有内臣盯守,高公子不能闯禁,所以只好请太孙殿下相助。

如果一切顺利,当检贞目睹高公子正和董姑娘行不德之事,禀报与娘娘,太孙殿下的供辞应当乃是仅只助高公子闯禁,他并未接近私会之处,因为董姑娘与高公子本是情投意合,奈何晋国公与易夫人却贪图权贵而棒打鸳鸯,太孙殿下十分同情高公子不能与董姑娘终成眷属,所以愿意相助。

没想到事情从一开始便节外生枝,非但董姑娘察觉了阴谋,且五殿下与六殿下也随后而至,亲眼目睹了太孙殿下也在现场且听闻了董姑娘的呼救,于是太孙殿下临时改变了口供,因为原本设计的说无法解释为何太孙殿下会在现场,且董姑娘也不可能当太孙殿下面前,对高公子表白情意。

因太孙殿下供诉时,高公子及检贞均在现场,所以根据太孙殿下的供诉能够临时更改口供,不过露娴却因被两位殿下阻止,不能及时赶来芙蓉榭,她根本不知后来究竟发生了什么,太孙殿下以及高公子因为诸多人证在场,也没有机会再与露娴串供,所以露娴的供辞才与太孙殿下之言不符。”

说完这番推断,春归又道:“太孙殿下污毁董姑娘清白,虽犯过错,但应是不敢违逆母命,情有可原。然名节于闺阁女子而言性命攸关,董姑娘无辜受辱,也只有娘娘能够还其清白,主持公允安抚宽慰。”

这就是提醒皇后,虽然无法择清太孙,但并不是没有办法请求宽恕,反而一错再错把事情闹得不可收拾的地步,造成此事引发朝野争议……必定两败俱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