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1603章 把波音逼上绝境(第一更,求订阅)

“阁下,你是说华盛顿会对我们动手吗?”

林康伟的眉头紧锁道。

“这,这似乎不太可能吧。毕竟,这只是商业上的竞争而已。”

美国从来不会放松对竞争对手的打击!

无论这个竞争对手到底是敌国的,还是盟国的!

对于这一点,李毅安这一直都是非常清楚的。

但是眼下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也正是他们幼稚的地方,他们居然认为商业竞争仅仅只是竞争。

“因为现在是美国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候,美国还是比较顾及颜面的。但是将来就不确定了。”

将来是什么时候?当然是几年之后的石油危机了。

虽然过多年的布局终于把沙特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抹除了,婆罗州石油公司和美阿石油公司握着曾经属于沙特的油田。

但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立却是不可避免的。

无论是伊朗还是伊拉克他们都希望能够获得一定的石油自主权,并且提高自身的石油收入。

而且作为产油国的一员,或者说作为波斯湾以及利比亚油田的持有方,李毅安并不反对石油在一定程度上的涨价。

毕竟,对于自己来说,就是一个左手转右手的过程。

而且,从发展伊朗和伊拉克的角度,石油涨价,也有利于两国经济的发展。

当然,唯一的问题就是苏联——苏联将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石油美元。

这才是让人头疼的。

其实,在西方石油危机之中,还有一个角色被人给忽视了——美国!

作为世界第一产油大国的美国,他在那场石油危机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样的角色呢?

当时美国所面对的情况,是什么样的情况?巨额的战争花销与保护西欧的既定任务,成为加速美国通胀贬值的两大助力。结果,在美军彻底从越南撤军前,被迫终结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美元扩张受到冲击。苏联需要石油美元缓解经济压力,美国未尝不需要石油美元来帮助美国完成经济转型。

在这种情况之下,美元就需要新的锚定物。

而那场石油危机,恰到好处的发生了。

当许多加油站挂出没有燃油的标牌,当愤怒的民众开始纷纷走上街头的时候。

欧美各国的政治家们还需要应付国内外企业家、金融寡头和盟国大使的多重拷问,形式非常被动。全世界似乎都看到了西方世界的末日,并从未如此深刻的感受到石油资源重要性。

正是在这场危机之中,美元和石油深深的绑定在了一起。此之后石油美元就出现在了地球之上,也为美元的无限扩张埋下了伏笔。

只要人类一天离不开石油,与石油挂钩美元就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处于强势地位。

李毅安并不是一个阴谋主义者。

但是,他相信,在石油危机之中,美国肯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否则,石油输出国组织又怎么可能把美元和石油捆绑在一起呢?

这个世界上或许没有什么阴谋,但肯定是有处心积虑去筹划一些事情。也就是说,即便是自己千方百计的去阻止石油危机发生,在适当的时候,美国也会促成这一切。

毕竟,需要让全世界意识到石油的重要性,从而把美元和石油深深的捆绑在一起。

当然现在说这一切都有些为时过早。整个70年代,是美国战后最痛苦的时代,

战后持续20多年的黄金时代宣告结束。经济陷入长期的萧条。

在这种情况下,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原本在黄金时代能够容忍的外国航空工业,就会变成他们的眼中钉。

因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所以,李毅安才会着手提前布局,说道:

“作为美国军工复合体中最重要的一员,波音公司在华盛顿的影响力是外国公司难以企及的,也正因如此,美国才会特意出台法律保护本国航空工业。

而在保护的同时,双方航空等领域的贸易冲突,一直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弄出一款有针对性的竞争产品,只会进一步基于竞争恶化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嗯……”

李毅安说道:

“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这……阁下,难道我们就要为了美国人的感受,放弃航空市场吗?或者说牺牲自己的航空产业。”

林康伟的语气变得有些激动了。

“为了美国牺牲自己的航空产业?”

李毅安摇头说到:

“这怎么可能呢?首先考虑的还是自身的利益。

相比于4发重型飞机,我认为,我们应该进行差异化竞争。”

“差异化竞争?”

林康伟有些不解的看着阁下。

“等一下,您是说超音速飞机吗?”

林康伟之所以会提到超音速飞机,因为现在这是世界上最火热的话题。

尽管c707已经让跨洋旅行变得以小时为计,但人们还是觉得这个速度太慢了。人们迫切需要一款超音速客机来满足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之间的旅行。尽管大家都知道研制一款超音速客机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不管是美国、欧洲亦或是苏联的航空专家都毫不怀疑地认为——超音速客机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世界各国纷纷押宝超音速客机的时候,婆罗洲航空工业公司并没有完全参与到这场竞赛之中,反倒是推出了全世界第一款超音速商务飞机——环球快车。

就是一款仅仅只是为富人服务的飞机。至于普通人基本上是没有机会做这种超音速飞机的。

现在阁下提到了差异化竞争,在林康伟看来肯定就是超音速客机了。

摇了摇头,李毅安说道:

“无论超音速客机多么出色,但到最后他都只是有钱人的玩意,无论是现在还是为了航空,都不是有钱人的专利,而是普罗大众的出行方式。我们所需要的是一款可以应对波音飞机冲击的宽体客机。”

在李毅安提到宽体客机的时候自然想到了空客公司的成功。

“200座级的707飞机,在400座飞机的面前,是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的。所以,从理论上来说,这种400座以上的大型飞机确实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前途。

但是我们必须要注意到一点,就是够起降那种大型飞机的机场是非常有限的,至少就目前来说,只有少数枢纽机场能够起降那样的大型飞机。”

指出这一点的时候,李毅安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后来a380的失败。

诚然A380载客量大,单人油耗更经济。但是,忽略了国内航点—洲际枢纽—洲际枢纽—国内航点运输模式中频繁转机带来的时间和燃油经济成本。终于,当一大堆航企纷纷用B787、B777、A350、A330远程宽体客机开通二线城市—洲际枢纽/二线城市的国际航线时,A380的竞争优势荡然无存……

这和技术进步,尤其是发动机技术进步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目前来说BMW公司的发动机技术还是非常先进的,哪怕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进行适当的技术攻关。然后研制出可以满足类似空客A330之类的双发远程客机还是非常现实的,

毕竟,他本身就是80年代的飞。从技术上来说,在未来的十年内推出这款飞机,并不是没有可能的。

想到这李毅安说道:

“我们需要的是一款航程够远,载客量够多的双发喷气式客机。”

“什么!”

林康伟有些大惊失色的说。

“现在即便是最大胆的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也是三发客机,一来即便是有一台发动机出现故障,凭借两台发动机他们仍然可以全的降落在机场上。”

这也正是三发喷气式客机流行的根本原因,相比于四发飞机,他少了一台发动机,成本降低了不少。

但是,也就是那样了。

毕竟两台发动机更省钱。这也是后来为什么双发飞机成为商业航空主流的根本原因。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省钱。

对这样的质疑,李毅安说道。

“那么截止到目前为止,有没有一架客机在空中飞行的时候有发动机停止工作过?”

阁下的反问让林康伟沉默了一会儿,说道。

“应该还没有这样的案例。”

确实没有这样的案例,因为所有的发动机在投入使用之前都会经过长时间的实验,除了耐久性实验之外,还有就是在各种恶劣工况条件下的实验,是因为有了充分的实验,所以航空发动机的无故障使用期限远远超出普通人的想象,况且每一次起飞之前,地勤人员都会针对发动机进行及其严格的检查。

正因为这种软件和硬件上的过硬,才使得航空发动机的故障率是非常低的。

“那不就得了吗?双发宽体式客机无论如何肯定有着对三发或者四发宽体客机的天然经济性优势。

我认为我们可以重点放在双发宽体是客机上。就未来的航空业发展来说,市场,远程和洲际是等双发宽体机的天下?

洲际航行不一定非是飞到枢纽城市。也可以直接飞往那些二线城市,这样的直达航线,反而更受市场的欢迎。

而且,飞机越大,其上座率也就越不高,毕竟那么多座位摆在那里,你想把客人给填满了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考虑到这些因素我认为我们还是应该研制双发远程宽体客机。”

接着,李毅安笑着说道。

“而这款飞机就是我们进行市场竞争的杀手锏。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可以飞洲际任务的双发宽体远程客机给波音公司最致命的一击。

当他们把所有的筹码都压在大型枢纽飞机上的时候,推出一款尺寸更小一些,载客量更少一些,但是行程与其类似,可以在很多普通机场降落的次级飞机,用他的灵活性去吸引市场。

市场,最终市场会做出选择的。

飞机的设计和研制都是围绕着市场来的。我们只需要找准市场定位,必定能够赢得这场竞争。”

双发、宽体、远程……

对于林康伟来说,没有想到这趟官邸之行居然会有这些收获。

阁下指出的这些完全颠覆了目前航空领域的设计概念,可这真的是未来吗?

因为心存一些疑虑,所以林康伟并没有直接认同阁下的观点,而是表示他回去之后会和公司市场部门以及技术部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对于此,李毅安倒也不以为意,毕竟,企业总有他们的自主权。

如果他们深入研究的话,会发现这种宽体飞机的市场潜力。

并不仅仅只是市场潜力,他们甚至有可能成为市场的垄断者,就像是另一个世界一样。

最终B787、B777、A350、A330之类的远程宽体客机,淘汰了A380,而且还淘汰了波音747。

或许它的尺寸规格不够大,但是他使用的范围更加广泛,使用更加灵活,这正是它最大的优点。

如果现在航空工业公司能够推出一款类似的飞机,那么有机会淘汰波音吗?

李毅安并不清楚。

就像他最初创办航空工业公司一样,最初只是为了发展航空制造业,想要在民航市场上分上一块肥肉而已。

当时C717叩开了民用喷气式客机时代的大门,让工程师们真正第一次思考应当如何通过使用已有的设计,通过引进彗星的机头和驾驶舱来降低研发成本,

如何通过国际采购降低飞机制造难度,如何借鉴已有飞机的不足充分取长补短,如何通过试飞阶段的营销来提高销量,如何通过更精准的产品定位打开空白市场,如何设计出一款真正在商业上可以挣钱的飞机……他们最终交出了一份很不错的答卷。

这份答卷就是,现在的婆罗洲航空工业公司,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那么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了——就是什么时候成为世界第一!

但是他很清楚,未来的十几年,对于波音而言将是极其痛苦的。

其实,李毅安所希望看到的是什么?

就是把波音逼向末路!甚至摧毁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