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1351章 爱学习的老大哥(第一更,求订阅)

夜航的飞机机舱里,亮着昏暗的灯光。

乘客们大都在那里睡着觉。只有极少数的一些乘客,仍然精神十足的就着些许灯,似乎是在翻看着什么。

“真没有想到,我们居然引进了“Charites”!”

“Charites”正是NBC大众的成名之作,也是苏联引进的轿车原型。

此时科琴科夫的手中拿着的这份份杂志,是一份苏联的汽车杂志,杂志的封面赫然是大众的“Charites”。

不过,在苏联它并不是叫“Charites”,而是被称为“Zhiguli”,它是以工厂附近的山脉命名。

虽然现在工厂只是刚刚建设,但并不妨碍苏联通过杂志向人们展示这款“人民轿车”——每一个苏联人都能得到它。

“它是去年美国市场的销量冠军!”

看着杂志封面上的汽车,科琴科夫感慨道:

“没想到,NBC人居然把它的技术转让给了我们。”

科琴科夫的话,引起了同行人的感慨。

“是啊,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他们居然会把这么先进的汽车转让给了我们!”

““Charites”是古希腊的美惠三女神,意为“恩惠”或“优雅”、“魅力”,这款汽车是NBC大众的第一款轿车,也是一款极其先进的前驱汽车……”

作为汽车工业部的高官,科琴科夫对这款汽车并不陌生,因为他的座车就是“Charites”。

“四年前,在它投入市场的时候,美国的汽车还是以大为美的市场,但是大众公司的设计人员认为:家庭主妇根本无需开着两吨重的汽车去买菜,把车做小点不仅节省原材料,也更省油,这样的车肯定有市场。所以,他们就设计了这款汽车,而与甲壳虫、五菱、菲亚特等汽车不同的是,它是一款四门汽车。”

虽然并不是汽车工程师,但是因为工作的关系,科琴科夫对这款车,简直是了如指掌,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有一辆61款的“Charites”。最核心的原因,这确实是一款极其出色的汽车。

“与当时同类汽车相比,它的车身虽然极为短小精湛,但是在许多人的眼中,它非常漂亮。于几年前的秋季亮相后,当时《汽车和驾驶员》杂志评论“它是战后以来最好看的外国汽车。”。对它的唯一抱怨是它的性能。据说,它把时速从0加到60公里居然需要22秒。英国杂志《汽车》的测试结果是18.5秒,但它是用于一般行驶的汽车,但并不是用于快速行驶的汽车。”

将那本汽车杂志放到一旁,科琴科夫说道:

“它进入北美市场后的第一年就获得了惊人的成功,销量达到了535676辆。那一年美国的汽车三巨头纷纷推出他们的小型汽车,即便是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下,它的销量也是极其可观。上市仅两年后,“Charites”的总销量就超过了百万。”

坐在他身边的米哈伊尔,说道:

“按照美国杂志的评价说,“Charites”是最适合生活的是吗?”

“对,它首次抵达美国市场时,它的售价仅为1800美金,当时美国中产家庭的年收入是5900美金,虽然价格低廉,但是它的性能是极其出色的……”

提到它的性能时,科琴科夫有些得意的说道:

“我的那辆“Charites”是我驾驶过的最好的汽车,哪怕就是几千卢布一辆福特、通用也无法和它相比。”

米哈伊尔有些羡慕的说道:

“你可真是一个走运的家伙,居然买到了那辆“Charites”。”

他羡慕的是汽车吗?

当然不是,他羡慕的是对方的家庭,他的父亲是铁道部的高官,那辆被汽车研究所“淘汰”的汽车,是“定向淘汰”的。

哪怕赫鲁晓夫打击特权,有些事情也无法彻底清除的。

“只是有一点小运气而已!”

科琴科夫打着哈哈说道:

“而且我也只是早开上几天罢了,很快,大家都能开到苏联产的“Charites”,它的轴距更长,性能更优良……”

“那你觉得到时候,它会卖多少卢布呢?”

米哈伊尔有些好奇的问道:

“在美国卖在1800美元,现在的汇率0.9卢布兑1美元,也就是1600多卢布,要是按照这个价格算起来的话,我们一年的工资就能买一辆汽车了!”

看着杂志上漂亮的汽车,米哈伊尔忍不住憧憬起来:

“到时候,我们不仅家家户户都有汽车,甚至还可以像美国人一样,每家都有两辆汽车。”

“哈哈,也许会更便宜,毕竟,苏联的原料和人工比NBC要便宜的多,也许只需要一千卢布,谁知道呢?”

科琴科夫一边笑着,一边说道:

“所以,我们要尽快去东宁,和大众公司对接好,争取汽车厂早一天投产,我们也能早一天开上我们的汽车。”

在说出这一切的时候,他们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对于老大哥来说,学习似乎已经成了常态。

但是现在去向一个比老大哥年轻了差不多30年的小老第学习,他们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似乎学习才是老大哥应该做的事情。

如果不去学习的话反而就不正常了。

就这样,在他们的期待中,飞机在凌晨时分降落在了长安国际机场,一出机场,

米哈伊尔就忍不住抱怨了道:

“真是的,居然没有人接待我们!”

作为汽车工业部的官员,他们过去去其它任何地方时,都会受到热情的接待,可是在这里呢?

压根就没有人理会他们。    “看,那边就有出租车!”

科琴科夫的话音刚落,就有一辆“Charites”停在他们的面前。

一辆出租车而已,这款燃油性能优良,且价格低廉的汽车,自然是非常适合用于出租车。

一坐上车,米哈伊尔就左看看右看看的,甚至还特意摸了一下车座,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甚至也正因为这种期待,才让他忽视了对长安的观察,与他不同的是,科琴科夫却睁大眼睛看着这座都市。

虽然不止一次从电影和杂志中看到过长安,但第一次置身其中还是忍不住为之惊叹。

科琴科夫坐在出租车的后座,他的双眼透过车窗,凝望着清晨的都市。这座城市仿佛刚刚苏醒,摩天大楼的轮廓在朝霞的映照下若隐若现,宛如一群钢铁巨兽在晨曦中屹立,又像是一座座巨大的石碑,静静地矗立在这片繁华的土地上,见证着这座城市的繁华。

注视着摩天楼,科琴科夫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涌上心头。

因为是清晨的关系,宽敞的街道上压根就没有什么行人,偶尔会有几辆车从路上驶过。

然而,此刻的科琴科夫,在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的同时,他能够想象得到白天,这里的繁华,能够感受这里的富庶。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他的内心里产生某种期待,虽然有些陌生,却又无比的向往。

科琴科夫轻轻地叹了口气,他知道,这里的一切,都不属于他,或者说,不属于苏联。

出租车继续前行,科琴科夫收回了目光,他闭上了眼睛。

可哪怕是闭上了双眼,他的心中始终保留着那份对这一切的向往与渴望。

在接下来的一天之中,他们并没有在酒店里休息,而是在长安逛了一天,充分感受了一下“资本主义社会的繁华”,当然是又带有批判性的感受了一番。

不过对于这两位汽车工业部派到NBC对待的官员来说,长安只是他们的中转站,在长安稍做休息之后,他们就在次日乘C717飞往的东宁。

在看到C717客机尾部的发动机时,米哈伊尔忍不住说道:

“哈哈,这款飞机和我们的图104非常像啊,该不会是买苏联的飞机吧……咦,好像有些地方不太一样!”

米哈伊尔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图104是苏联民航,尤其是国内航线的明星,甚至还是整个东方世界的明星,但是只有极少数一些人知道,图104飞机是五二年C717降落莫斯科后,倍受冲击的苏联航空工业部门在借鉴C717的基础上研制的飞机。

虽然两者有一定的区别,可如果非要找爹的话,C717肯定是图104的爹,甚至从机尾发动机布局上来说,还是四引擎的图114他爹。

科琴科夫恰好知道其中的内情,便说道:

“这是白天鹅C717,世界上第一款喷气式客机……”

“不是我们的图104吗?”

“不是……”

“不会啊,看起来很像啊……”

就这样,两人边走边聊,直到飞机起飞之后,米哈伊尔才像是感受到什么似的,说道:

“我好像明白了。”

“什么?”

米哈伊尔用极其认真的语气说道:

“它的机舱更安静一些,比图104更安静。”

对于米哈伊尔的判断,科琴科夫并没有说什么,他当然不知道,图104的发动机源自于NBC,虽然是仿制的NBC产品,但是寿命更低,且油耗更高,当然,噪音只是其中最不值一提的小毛病而已。

“米哈伊尔,等到了东宁之后,我先去见一位老朋友。”

米哈伊尔好奇道:

“老朋友?NBC人?”

他会这么好奇,是因为在东宁虽然有苏联派过来学习的工程师,但肯定不需要先去见他们,毕竟,他们肯定会在大众汽车公司见面的。

压根儿就没有必要单独拜访,如果是单独拜访的话,那肯定不会是那些工程师,因为没必要——毕竟,他们是部里的领导。

“不。”

科琴科夫说道:

“他是苏联人,去年前派来的留学生。我想……”

朝着机窗外看去看着窗外的碧海蓝天,科琴科夫说道:

“我想从他那里了解一下NBC!”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