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1350章 永恒的圣殿(第三更,求订阅)

追赶者很难成为第一名,所以要做领跑者!

在科学研究上,更是如此。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追赶别人,那么永远都只能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吃灰,我们要做科学的开拓者。”

做开拓者是有代价的,毕竟,谁都无法保证——研究方向是否正确。如果方向错误了,那努力也就白费了。

有时候点错科技树,比做追赶者还可怕,就像在另一个世界,苏联人直接点了电子管一样,其后果是灾难性的,哪怕是短短10年后,就幡然醒悟,但是后果已经注定了。即便是后来想要挽回,也是积重难返。

这个世界有时候,就是如此的残酷,作为追赶者,你会被别人甩的连尾灯都看不到,你想超越,一旦点错科技树,那么结果就不仅仅只是看不到尾灯了。

所以,对于后发国家来说,这种选择似乎是困难的,因为一不小心就是万劫不复。

不过,在NBC,这似乎并没有什么影响,因为有一个人会把握着大方向。

每到周末,只要没有意外,同样作为一名学者的李毅安就会邀请一些年青的学者来做客,过去是在官邸,而现在则是在“新官邸”。

他们在这里畅谈学术问题,讨论科学理论以及应用科技的发展,尽管在很多时候李毅安都是做为一个倾听者,但有时候他会扮演一个“先知”的角色,通过适当的提醒,或者说指引,让那些青年的学者,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这是“作弊”吗?

当然不是,而是为了全人类的共同进步。

“……在进行半导体方面的研究时,我发现……”

看着正在侃侃而谈的年青人,李毅安的目光带着鼓励,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崔琦!

NBC大学的物理学博士!

在看到这个名字时,李毅安特意确定对他的档案确定了一下,没错,是中原省宝丰县的那位崔琦,在另一个世界,凭借发现并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崔琦与欧美科学家一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这个世界,他依然选择了物理学,继续从事着固体物理的研究,而且研究方向仍然半导体。

有时候,人生就是如此奇妙。

虽然李毅安学的并不是物理学,但是凭借着系统灌输的物理学技能,融汇了高中以及大学时学的物理学知识之后,站在历史巨人肩膀上的他。

在物理学领域,绝对称得上是“大师”级的水平。

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这个系统压根就是“大师系统”,它的目的不是为了教会李毅安掌握技能,而是在它的加持下,让他成为某个领域内的大师!

至少是在学术知识上的大师。

而这种大师,虽然是“纸上谈兵”的,在很多时候,是“书面”上的复制。

但是对于NBC的科学发展来说,就是最大的助推器!

人类科学道路上会碰到无数个坑,在大多数时候,都是科学家用他们生命去一点点的填平了!

像杨振宁、李政道那样,像是人生开了挂一样,在很年青的时候,就在研究领域取得突破,并功成名就的有很多。

人类科学研究最大的BUG是什么?

就是很多科学在年青的时候,提出了某一理论或者有了新的发现,然后用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去进行研究,经过不断的试错,在获得成功的时候,他们已经老去,从而错过了最容易出成果的时代。

因为人类的大脑是会老化,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知觉、记忆、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等都会随着年龄的老化而不断减退的,这种生理现象被称为“流体智力”。

人的流体智力大概在20岁进入高峰期,在25岁时会达到顶峰,25岁之后慢慢下降,所以年龄越老流体智力越低。

等到这些天才们取得相应的突破时,他们已经老去了!

而后人呢?

虽然可以在他们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但是……人才和天才之间的差距是明显的。

天才就是天才!

这一点,李毅安是有着清楚认知的,尤其是在过去几年沙龙聚会上,确实接触到不少天才。

只不过,天才的生命有限的,他们在相关领域进行的研究,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有点浪费生命的嫌疑。

所以,这也正是开办这个沙龙的目标,其目的就是为了给这些天才“指点迷津”,让他们不至于在错误的方向上努力几十年。

或者说,浪费他们宝贵的生命。

从概率学的角度上来说,天才的数量是有限的。

如果放之于人类科学历史长河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每一个时间段,天才就那么几位。甚至在每个时间段,就是那些天才推动着人类的科学发展。

充分发挥天才的智力水平,对于人类来说,绝对是一件极其有益的事情。毕竟,天才更容易在某些领域,取得成功,获得突破。

所以,要珍惜他们的生命,让他们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科学事业之中去。

也正因如此,帮助这个时代的天才以及人才们拓宽他们的视野,给予他们超越时代的启示,从而促成整个时代的飞越。

简单的来说,就是发挥天才的作用,推动人才的成长。

重点突破,抓大放小。

其实,这件事情非常简单,与杨振宁他们聊天的时候,可以聊量子物理学,在崔琦这里,两样也可以聊二维电子物理学。    只需要适当的理论上引导就可以了。

其实有时候,就是“关键一招”,就是那层窗户纸的事情,就像光纤的发明一样,在核心突破上,就是纯度更高的玻璃。

但这个发现却用了高锟几十年时间。

有时候,人类的科学发展就是如此的不可思议,就像是人类社会存在着一个巨大的“BUG”一样,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而在过去的几年中,李毅安就是在克服这个“BUG”,就是通过在“新官邸”科学沙龙上的聊天,与当代的科学家们畅谈理论问题。

作为“跨界懂王”的他,并不是要自己当爱因斯坦,而是适当的点拨,就像是老师一样,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指点迷津,帮助他们拨开云雾。

剩下的事情就留给他们自己了,毕竟,他们要正面主攻,去实现理论以及应用上的突破。

自己的角色,顶多也就是榜一大哥,给他们刷刷“火箭”,从而实现“人类文明加速”!

这天晚上,在“新官邸”的科学沙龙上,不仅有崔琦,还有其它很多人,他们之中绝大多数都是人才。

他们之中是否有天才,无人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过去的几年中,在这个沙龙里,已经走出了太多的青年科学家。

他们之中已经有人在许多科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进展,至于能够把人类文明推到什么样的高度。

恐怕也就只有天知道。

对于未来,李毅安并不清楚,但是在和这些年青的学者讨论学术问题,讨论科学的应用研究的时候,

看着他们,李毅安所看到的就是未来。

“……芯片,也就是集成电路,它就是未来,这次深蓝2000一亿次的计算能力,确实震惊了全世界,但这只开始,未来一个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可能就具备深蓝2000的算力,甚至等同于几十上,上百个深蓝……”

这样的论断自然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在惊讶之余,他们之中自然会有人问道。

“这怎么可能?”

这个问题不值一提,相比于这样的惊讶,李毅安更希望有人问:

“我们要如何实现它呢?”

是的,我们要如何实现它呢?

面对着一位年青学者的发问,李毅安微微一笑,然后讲起了他的“构想”。

这天晚上的“科学沙龙”和往日一样,从傍晚六点三十分开始,直到午夜才结束,在沙龙结束之后,李毅安和往常一样,送这些年青学者离开时,他特意来到了新官邸前,将他们一一送上车,一一与他们告别。

“再见……”

看着远去的汽车,李毅安的挥着手,余光看着身边的儿子们,他说道:

“他们之中,会有人成为永恒!”

“什么?”

父亲的问题,让李奕轩,李奕辕兄弟俩愣住了,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们也加入了沙龙之中,不过不是参与者,而是观望者。

“权力是古老的圣殿,能屹立数百年。但是执掌权力的人会变化,伴随着皇帝的死去,昔日的伟大已成渺小,崇拜化为云烟。”

站在这座雄伟的宫殿前,李毅安的心情是平静的:

“但是科学家却是永恒的,人们会记住阿基米德、牛顿、瓦特、爱因斯坦以及许多科学家的名字,会住那些科学家的名字,即使是数百年之后在人类的圣殿中,依然会铭刻着他们的名字,他们才是永恒!”

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李毅安是平静的,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里,或许有时候,作为跨界懂王的他,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的,

但是他很清楚,什么才是永恒。

即便是最伟大的帝国,也会覆灭,最伟大的皇帝,也会死去。

伴随着帝国的覆灭、皇帝的死去。昔日的伟大会化成渺小,崇拜也会化为云烟。

只有一些人得到了永恒,就是那些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家。

相比于他们,政客们……简直就是人间之屑!

能不拖科学家的后腿的政客,就是已经是好政客了,知道促进科学家研究的政客,就是非常难得的了。

感慨之余,看着身边个头已经超过自己的孩子们,李毅安笑着说道。

“所以,我们的责任,就是为他们的研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我们的名字,在他们的荣耀下一起获得永恒……”

论借光,李毅安可擅长了。

“爸,你同样也是科学家啊!”

儿子的话,让李毅安先是一愣,然后又笑道:

“我啊……都快忘记这一点了,人生嘛,总是要有取舍的,我……”

转身朝着那座雄伟的宫殿走去,李毅安默默的丢下了一句:

“选择了NBC!”

此时,他的身影在灯光的照耀下,渐渐拉长,与权力的圣殿融为一体……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