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 第569章 大飞机?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第569章 大飞机?

作者:白白是只猫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1: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离开西南联大,返回盘山集团总部。

宿舍区,毗邻滇池的一栋别墅。

这里正是刘韬在昆市的家,当然刘韬也只有使用权,并没有所有权,别墅的所有权在盘山集团手中。

离开盘山集团的话,那么盘山集团也就会收回这栋别墅。

若是在盘山集团干到退休,他可以一直使用,直到他死的那一天,才会被收回。

刘子鱼正在厨房煮面条。

刘韬则是在看着一份文件,这份文件正是关于运十项目的相关资料。

想当初,他不是没有想要运十项目,可问题是这玩意儿太烧钱了。

改革开放后,大量尖端军事项目下马,都不是秘密。

很多不懂的人瞎骂,说当年如果不下马这些项目,华夏的国防军事工业早就赶上苏联美国了。

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些项目有多消耗资金,而且还是越到后面消耗的资金越庞大。

国家为什么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就是因为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军事科技领域,经济得不到发展,无法改变国家的经济实力。

苏联把所有资金砸到了军事技术领域,重工业异常发达,轻工业则是瘸了腿,最终庞大的红色帝国一夜分崩离析。

美国把大量资金砸到了军事技术领域,军工业非常发达,甚至搞出了个军工复合体的超级怪物出来。原本一战、二战的红利,足以让美国吃一百年,可是结果却是美国的好日子,却是到了1973年戛然而止。

固然有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导致美国制造业遭到很大冲击,产品竞争力不够,也有美国在两次大型战争中空耗国力,最终灰头土脸,可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美国在军事方面的开支,那是非常恐怖的。

都说苏联的军事领域开支很大,超乎想象,可是要知道美国在军事领域开支也是非常恐怖,丝毫不下于苏联。

现在双方都很难受,但是得憋着。

因为谁先憋不住认输,那么另一个就自动成为赢家,从对方身上可以割下一大块肉、喝下一大口血。

连苏联、美国这样的霸主国家都这样,华夏就更不用说了。如果当年不下马众多军工项目,把有限经费砸到经济建设领域,等国家经济实力变强,再去投入军事领域,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华夏的军事科技哪里会出现井喷现象!

航母、歼十、歼二十、直二十、轰二十等项目都在充足的经费下取得快速突破。

052等先进军舰如同下饺子一般。

多大能力办多大的事!

以前刘韬是不敢触碰运十项目。

因为哪怕他花费大量时间搞定样机,搞定所有的技术,也没用。

运十的下马,是因为整个国家的工业体系无法支撑起这个项目继续下去,以及需要的资金太过庞大,国家拿不出来这笔钱。

空中客车公司成长到跟波音抗衡,英法德三国投入了250亿美元的经费,加上大量的飞机订单。

他搞定运十的设计、样机,技术方面全部搞定,但是也无法实现,因为国家没有能力投入重资构建大飞机配套厂,形成整个关于大飞机的工业体系。

这种配套,那可比坦克装甲车要复杂得多了。

甚至比052型驱逐舰这样的大型军舰的配套还要复杂。

“哥,你要研究大飞机?”刘子鱼端着一碗面过来,好奇问道。

刘韬略微点点头:“是啊,想要了解一番,我们华夏得有自己的大飞机。”

“我们不是已经有运-8了么,运-8还不够么?”刘子鱼好奇道。

生在军工家庭,刘子鱼接触的比普通人多得多,耳濡目染之下知道很多东西。

比如运-8!

普通人连运-8都没有听过,但是刘子鱼却有所了解。

“不够,远远不够!”刘韬略微摇了摇头道。

运-8运输机,这是国内自主生产的,也是国内最先进、最庞大的军用运输机。

当然了,刘韬知道,这里面是带有宣传效果,以提振民族自信心,因为运-8这样的飞机,很多的关键零部件是进口的。

在以前,运-8也谈不上先进,国产率并不算太高。

也就盘山集团的缘故,华夏在零部件加工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才使得运-8的零部件国产化有了大幅度提升,性能改善不少。

当然,这并不影响运-8的历史地位。

在运-8定型前,国内的军用运输机,最大的就是从苏联进口的安-12,哪怕苏联七十年代就已经停产,依然是国内军用运输机梯队的主力当家。

而安-12,是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的一种四发涡桨军用运输机,1956年首次试飞,1958年投入批生产并交付使用,到停产的时候,总共生产了850架,其中民用型约200架,其曾是苏联运输航空兵的主力,从1974年起逐渐被伊尔-76取代。

这一款运输机,成员5名,载客90人,挂载重量20吨,长度33.10米,翼展38.0米,高度10.53米,翼面积121.74平方米,空重28吨,最大起飞重量61吨,最高速度777千米/时,巡航速度670千米/时,满载航油时航程5700公里,满负荷时航程3600公里,实用升限10200米。

运-8运输机便是仿制安-12,直到1974年才进行首飞,目前大概装备了三四十架到部队,而这也彻底改变了部队运输机主力都是苏联飞机的局面。

而运-8运输机担任主力,成为空军主力运输机的时间不会太长,因为刘韬知道,现在华夏正在与苏联进行商谈关于进口伊尔-76。

当然,伊尔-76运输能力虽然庞大,空军更多的还是使用运-8。毕竟运-8自己可以造,不需要外汇,价格便宜,耗油量也不太高。

伊尔-76太贵了!

哪怕北极熊在这方面要价不会像美国佬那么离谱,但是也不会低,现在北极熊要价3500万美元/架,理由是他们出口印度的同类型伊尔-76超过4000万美元/架,现在只要价3500万美元/架,已经是出于双方友好关系。

刘韬不否认,运-8现在一款不错的运输机,甚至在运-8的基础上,要开发海上巡逻机、雷达电子试验机、预警机等。

但是毫无疑问,运-8运输机太小了,载重有限,空间有限,这让它的发展潜力很有限,再怎么挖掘就那样。

再说了,运-8当初的定位就是军用运输机,这使得运-8不适合改造为民用客机,因为噪音太大了,根本没有什么舒适性可言。

刘韬坐过一次运-8运输机,那时候只觉得耳朵嗡嗡作响着,耳膜都要破碎一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