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 第446章 航天科学技术大会(求订阅)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北斗试验3号卫星’发射成功的新闻,并没有任何报道。

全国百姓们没有人知道,华夏航天一个里程碑意义的诞生,华夏航天迎来一个新时代。

几天以后,京城召开了一场航天领域的会议。

这次会议的级别非常高,老人亲自出席这场科学技术会议,除此之外,不是学部委员,便是华夏科学技术领域的中坚力量。

此次会议有两个议题,一个议题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一个议题是‘载人航天工程’。

在会议上,通报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北斗试验3号卫星’发射成功的事。

“我们将用10年时间,发射38颗‘北斗卫星’,在10年之后,也就是1995年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建,届时确保太空有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北斗卫星’,组建整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再用10年时间,进行更新换代,到2005年我们‘北斗卫星’实现第二代。”刘韬汇报着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规划。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是一蹴而就,他计划历时10年时间,组成第一代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再用10年时间,组成第二代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这是大事,国家大事,涉及到方方面面。

军事领域,民用领域,都得进行相应的调整、配套。

地面上得有主控站、数据注入站、监测站,也就是说接下来要修炼1个主控站、3个数据注入站和5个监测站。

除此之外,便是作为用户端的GPS接收机。

最少只需其中3颗卫星,就能迅速确定用户端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及海拔高度,所能收联接到的卫星数越多,解码出来的位置就越精确。

而这里面,自然分为民用的标准定位服务和军用的精确定位服务。

军用的定位服务,定位精确度就高得多了,远高于民用的定位服务。

北斗导航系统拥有着多种优点:使用低频讯号,纵使天气气候不佳仍能保持相当的讯号穿透性;全球覆盖率可以达到98%;三位定速定时高精度;快速、省时、高效率;应用广泛、多功能;可移动定位;不同于双星定位系统,使用过程中接收机不需要发出任何信号增加了隐蔽性,提高了其军事应用效能。

整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盘山集团将作为主导,出技术、出资金,航天航空总公司负责发射‘北斗卫星’,同时双方一起进行应用开发。

这就要求,接下来国家在这方面的教育资源倾斜,需要培养更多的航天专业等相关专业的人才。

整个项目,这十年时间大概要花一百亿人民币!

一百亿人民币,这是远远超过华夏在航天方面的开支!

要是没有刘韬搞定相关技术,那么华夏起码需要花二三十年时间,整个开支起码达到三四千亿人民币。

这就是刘韬的作用,为华夏科学技术研发节省大量时间,同时节省大量的科研投入,少走弯路。

十年发射38颗‘北斗卫星’,这意味着平均一年发射3.8颗‘北斗卫星’。

而在之前,华夏一年都不一定发射一颗卫星。

随后,是钱老汇报了‘载人航天工程’,华夏是一定要搞载人航天工程的!

因为载人航天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高科技工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对于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国防和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的集大成者,它对世界格局和国家的国际地位有着极其重要的政治影响。

在关于载人航天技术路线的选择,钱老选择载人飞船。

此时国际上正是发展航天飞机的全盛时期,对于钱老选择去发展‘过时’的宇宙飞船的路线,很多人都很惊讶。

要知道,欧美各国乃至苏联,都放弃了发展宇宙飞船的技术方案,改为研制能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路线。

在此之前,很多的科学家都认为,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应当有一个高起点,宇宙飞船那是做一个扔一个,没啥前途,应该主张航天飞机。

“我们华夏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发展载人航天,应该走宇宙飞船的路线,宇宙飞船是一种经济性好,技术难度不算大,而且已经很成熟的航天器。”钱老说道:“重要的是,我们华夏已经掌握了返回式卫星的回收技术,完全可以用于宇宙飞船的回收,因此,搞宇宙飞船更符合我国国情。”

有很多不同意见的科学家,纷纷发表不同意见。

老人看向刘韬:“刘涛同志,你说看看,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根据美国公开的消息可以看出,一架航天飞机有超过250万个零件,370公里长的线缆,27000块防热瓦。可以说,这是人类有史以来造过的最复杂的机器,没有之一!”刘韬说道:“以我国目前的科技水平,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制造出来的。并且,研发航天飞机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一架航天飞机按照美国造价需要大概30亿美元,到我们华夏打个折,20亿美元或者25亿美元总是要的吧。”

“根据刚才钱老估算,载人航天工程大致需要投入100亿人民币,用十年时间实现载人航天。”刘韬说道:“如果选择航天飞机的话,能不能造得出先不说,整个载人工程需要投入大概1000亿人民币,相差十倍!”

“难道你们也造不出航天飞机?”有个科学家提出质疑。

“就算我们造得出航天飞机,使用得起么,发射一次执行一次任务,大概要5亿美元!”刘韬反问道:“这个钱谁出?航空航天总公司一年的航天经费能发射得了一次么?其他航天工程不展开了?”

“国家每年可以拿出多少钱投入在航天项目上面?”刘韬提到很关键的点。

技术以及资金!

哪怕他可以解决技术,资金呢?

他借着‘广场协议’狠狠地收刮了一大笔横财,都不够支撑整个用航天飞机的载人航天工程。

老人都不自禁地感到头疼,这航天投入太烧钱了。

哪怕是华夏现在经济大为好转,国家也无力承担起载人航天工程。

毕竟国家的当务之急,头等大事,依旧是发展经济!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