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 第435章 教授治校?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第435章 教授治校?

作者:白白是只猫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1: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钱!?

刘韬顿时笑了。

盘山集团很缺钱,但是盘山集团缺的是大钱,而不是缺小钱。

‘西南联大’建设费用和每年运行费用,偌大的盘山集团每年稍微挤一挤就有了。

不过刘韬更加开心,杨振柠能够考虑这么多,说明杨振柠对重建‘西南联大’很用心。

“钱的问题,请杨教授不用担心,‘西南联大’的校区我们已经划定好,足足有6000亩,就在滇池旁,云省将会环绕滇池建立大学城,以‘西南联大’为中心,形成大学、科研机构群,成为华夏又一个高校、科研中心。”刘韬介绍着。

“‘西南联大’建设费用10亿人民币,以后每年费用不低于1亿人民币,根据每年实际情况而定。”刘韬缓缓地说道:“‘西南联大’由我们盘山集团负责管理,归属口是我们盘山集团,不是省教育厅或者教育部,上面对于‘西南联大’重建很重视,允许‘西南联大’实行教授治校,轻易不会干涉‘西南联大’!”

“教授治校?国家给予的支持力度这么大?”杨振柠很是震惊。

教授治校、校董治校两种大学管理模式,在欧美都是存在的。

但是据杨振柠所知,在华夏实行的是党领导一切,在大学里面,校长还有校党高官、副校长等等,其实都是可以说是国家干部,校长甚至都得听校党高官的。

“现在国内教育界,也知道教授治校?”杨振柠忍不住道。

德国是现代大学的发源地,孕育了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柏林大学,也建立了许多现代大学运作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其中就包括‘教授治校’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

德国的‘教授治校’制度下,教授数量很少,并且为终身制,教授在大学中的地位很高,权力很大,同时也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在这样的体制下,教授在德国的高校建设、科研推进、技术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教授治校’在华夏也是有过实践,最早见于蔡元培时期的北大,旨在全体教授通过选出的评议会参与学校章制的议定与决策。20年代中期,因应政局的动荡,各高校呼吁建立‘教授治校’制度,以抵拒政治势力的入侵。只是随着北洋时代结束,当时金陵国民政府对教育界采取收束政策,本来不属于教育系统的清华由国民接受,借‘改隶废董’风波的机缘,不仅原来并未实行的‘教授治校’逆势得到制度章程层面的确定,而且在梅贻琦的接掌下成为教育界‘教授治校’的典范,与蒋梦麟再度入主后和国民政府同调变成‘校长治校、教授治学’的北大形成鲜明对比。

但是在共和国建立后,便对教育界进行了统一。

刘韬点点头道:“是的,国家正在进行改革开放,教育方面也在进行改革。鹏城的南方科技大学由香江的霍英東先生捐赠建立,施行的是‘校董治校’。重建‘西南联大’,国家也给予巨大支持,将‘西南联大’作为高等教育的改革试点单位,用于探索高等教育方面的改革。”

“教育是国家大事,不适合大面积铺开,免得引起教育方面的混乱,影响国家发展,而选择‘西南联大’作为改革试点单位,那么就只是一个点,可以让大家看清楚,有问题也不会影响全国。”刘韬介绍着,“当然,杨教授你在欧美经常走动,应该也知道,德国的‘教授治校’因为体制严格,在今天也出现了明显的弊端,甚至到了不得不改革的阶段,所以我们也不能完全照搬。”

在德国,教授作为‘学术人物’的代表,其地位之高自然无需赘言。德国大学的教授普遍是终身制,直到这位教授退休了,才由其他教授继任。

不仅如此,这些教授可以享受优厚的待遇,享受很高的社会地位,处于德国高等教育体制的顶端,甚至享有“终身制国家公务员”的地位,高校不得随意解聘教授。教授组成高校的评议会、理事会或学术评议会,行使学校的决策权,包括学校校长的选拔都是由教授组成的这些机构来执行。

作为德国高校教学、科研的核心力量,教授的主要职责既组织教学,也包括科研活动。教授通常是德国某一学科领域唯一的讲座持有者,统领整个院系的研究方向,负责筹集经费、指导博士生甚至还需要承担聘用教学和科研人员的职责。至于大学教学、科研体系中的其他人包括讲师、助教、学生、非科研人员等都必须接受教授的领导,协同完成学校各项工作。

德国这种‘教授治校’制度优点很明显,但是也造成了很明显的弊端。

比如,对于教授本身,由于享有‘终身制’的优势,部分教授在享受这至高荣誉的同时,也由于缺少压力而产生懈怠心理。虽然大部分教授都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头衔,但在缺乏考核和淘汰机制的情况下,还是有一些教授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

比如对于其他教师而言,由于教授席位数量有限,很多有才能的青年科学家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对德国的大学中,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往往会受制于教授,能够真正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时间很晚,熬到教授一职,往往是‘多年媳妇熬成婆’的感觉,这种制度很不利于青年学者的发展。

对于学生而言,由于大学中的教授数量很少,一般的学生很难有机会获得教授的指导。相对于教授的数量,学生的数量很多,学生和教授数量比很高,学生能够获得和教授直接交流的机会不多,不利于学术生涯的发展。

杨振柠点点头,他对于这些是接触过的,自然知道‘教授治校’的优点和缺点。

“而且‘西南联大’施行‘教授治校’,并不是说团组织、党组织就不存在了,党领导一切这一点不能动摇,团组织、党组织是为了确保学校和党、国家是一致的。”刘韬强调着,“‘西南联大’成立后,由我兼任学校党高官,除非是大事、有必要,不然的话我不会轻易干涉学校的运行。”

重建‘西南联大’,‘西南联大’施行‘教授治校’,不意味着就完全照搬,该适当调整的要适当调整,该戴紧箍咒的戴紧箍咒,关键时刻可以扭转乾坤。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