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 第230章很美的价格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第230章很美的价格

作者:白白是只猫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1: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部队现在的重心,便是精简部队。

各省军区独立师的编制尽数被撤销,然后将部分部队转移给了地方,一部分的野战军步兵师也在这次改了名,变成了简编师,精简沿海守备部队。

虽说部队也有一些钱,但是这些钱都是用来安置精简掉的部队,以及采购一些武器装备。

81式步兵战车要是太贵的话,部队根本装备不起,哪怕装备得起也舍不得花这么多钱。

刘韬说道:“若是部队采购的话,每辆25万人民币,成本价还给一些倒贴!”

听到25万人民币/辆的价格,一众领导都不由得暗自松了口气。

倒是没有哪个领导觉得贵,反而觉得还比较便宜。

毕竟一辆吉普车,便要两三万人民币了。

步兵战车可是用于打仗的,价格高十倍很正常。

“生产难度如何?”另一个领导问道。

“生产难度不算太大,和81式轻型坦克差不多。”刘韬说道,然后他跟领导们吐槽起来,“各位领导,部里支援256厂这一千个技术骨干,水平未免太逊色了吧,这都差不多相当于重新培养一样。”

256厂生产出来的坦克,都是运输到昆市,由刘韬进行质量检查。

从一开始到现在,还没有生产出一辆合格的坦克,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的,得刘韬开动金手指去修复。

而这还是他从盘山机械厂这里调了两百个技术人员前往256厂,才大幅度降低了问题。

几个领导听到刘韬吐槽,不由得脸微红着。

那十年对于军工厂的破坏是非常大的,工人们的技术水平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后退了,一部分技术骨干被送去劳动改造,结果死了一批,还有一批身体都或多或少有毛病,能够健健康康的技术骨干少之又少。

这些支援的技术骨干是什么水平,领导们心中有数。

因为他们造出来的59式坦克,甚至比不上十几年前制造出来的59式坦克。

可是这已经是能够挑选出来最好的了,属于矮子里面挑出高个子。

而之所以支援这一千人,也是想借助这次机会,由盘山机械厂好好整顿,锻造出一批技术工人种子,好在一机厂、二机厂等推行改革,不然的话说改革,这些国营厂都没有清晰的认知,根本就难以推动。

现在刘韬当面吐槽着,这让他们心中都颇为不好意思。

“领导,若是一机厂、二机厂都是这样的话,恐怕他们都很难生产坦克或者步兵战车。”刘韬无奈地说道:“我们真的希望,部里能够支援我们一批技术人才。”

张领导连忙安抚刘韬道:“这样我们抽调坦克设计所、装甲兵学院的技术人才支援你们。”

一机厂在刚刚建设的时候,完全是苏联模式的复制品,生产只管生产,设计部门只管设计。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的工厂也在发展,厂子里都设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至少也要能小规模地改进啥的。

甚至于像一机厂负责研发的技术科,那也是有很多人才。

还有装甲兵学院,也会有一批技术人才。

但是哪怕是他们都不得不承认,现在武器装备研发能力最强的,不是一机厂、二机厂或者其他军工厂、科研机构,而是盘山机械厂。

连续几年,军工系统研制出来的新型武器,都是盘山机械厂最亮眼,甚至可以说是唯一做出成绩的。

“对了,之前你说的,122毫米自行榴弹炮,还没有说呢,说看看!”王保国此时开口,这要是再这么下去,会议都没办法开了。

自从他调任五机部,便在推行着盘山机械厂的制度到兵器工业系统,甚至于还组织了好几批人去盘山机械厂考察、学习。

可是真正落实到改革上,并不乐观。

很多人的思想还停留在之前,吃着大锅饭着。也有很多军工厂,原来的那批技术骨干,要么去世了,要么病了,要么老了。

青黄不接的局面非常明显。

想要真正落实改革难度非常大,毕竟不是每个厂都像盘山机械厂有一个刘韬,锐意进取,勇于尝试着。

甚至于在很多军工厂,怕犯错、不敢犯错、无过便是功等现象非常明显。

“122毫米自行榴弹炮同样是在81式轻型坦克基础上进行研制,两者底盘基本一致.”刘韬说道。

领导们听着,忍不住惊叹起来。

仅仅射程,便提升了一倍。

更不要说机动性以及威力了!

按理说,有研制出新型武器的,需要进行一系列审查、检测,最后看结果才定型。

比如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制造出一两辆样车送到京城,由五机部组织专家进行500千米摸底试验,取得较好的试验效果,尔后将样车交给装甲兵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进行定型试验,样车需要经受住寒冷区、湿热区、常温区约5000~6000千米行驶试验考验,符合战技指标的要求,然后才能顺利通过设计定型检查,装甲兵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正式批准该款自行高炮设计定型,也会给予正式命名。

可是盘山机械厂极具特殊性,盘山机械厂研制的产品都是先交给部队,部队满意就可以了。因为盘山机械厂研制的产品往往是填补华夏军工空白或者是大大提高了性能,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根本就比不了刘韬专业,再者就是盘山机械厂生产的军工产品,国内并非是采购大头,人家是以出口为主,国内部队的采购人家还进行补贴。

“刘韬同志,这新型122毫米榴弹炮技术,可应用于其他军工厂生产122毫米榴弹炮?”张领导问道。

华夏也是具备生产122毫米榴弹炮的,不过别看口径一样,但是性能也是天差地别。

华夏生产的122毫米榴弹炮,是54式122毫米牵引榴弹炮,它的前身是苏联在1940年定型生产的1938年式122毫米榴弹炮,1950年朝战爆发,我国曾经从苏联购买了一批此型榴弹炮装备志愿军,志愿军炮兵使用后,反映此炮确实可靠、耐用、射击精度良好,所以选择该炮进行大量仿制。

而54式122毫米牵引榴弹炮正是共和国军工部门仿制生产的第一种口径榴弹炮,作为师属火炮中的骨干,大量生产并装备部队。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