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 第183章 量子实验室!

又比如面对一个迷宫。

传统的电子计算机仅能一条路一条路的尝试,通过暴力穷举算法来最终找到正确的那条路径。

而量子计算机则可以做到同时尝试所有路径,如此,寻找正确道路的速度自然就快了许多。

最重要的是,量子计算机在智能AI方面可以表现出更为优秀的性能。因为它可以加速矩阵运算,通过极高的并行能力优化计算过程,辅助智能AI在众多可能性之中找到正确的那个。

而智能AI在李青松此刻的工业力量之中占据了极高的权重。

神工,神农,悟空,鲁班,女娲,玉皇……

一旦量子计算机研发成功投入实用,其余智能AI的提升可以暂时放下,至少神工AI的能力可以实现巨大提升,这样一来,自己便能做到在最大意识连接数不变的前提下实现整体工业实力的大幅攀升,在25年时间内完成20倍于当前规模的舰队建设就有了可能性!

在面临着智械天灾不断追杀的现在,攻克量子计算机技术,研发出属于自己的技术路线的高性能量子计算机,几乎是李青松唯一的生机所在!

早在许久之前,李青松便参考着蓝图克文明的技术,始终在进行着有关量子计算机的研究。

虽然也有了许多进展,但距离真正的实用化还有一定差距。

而蓝图克文明的那些量子计算机,因为技术路线存在差异的缘故,又没办法与李青松现有的科技体系兼容,仅能做为辅助,难以真正承担起重任。

那么,现在唯一的问题便是,仅仅只有五年时间而已,自己能否完成关于量子计算机的技术突破?

能否做到令量子计算机从目前的“实验室中的玩具”,到真正可以大规模使用的提升?

但……我此刻似乎也没有别的选择。

那便不去想能不能做到了,只管尽力去做便是!

李青松真正下定了决心。

这一刻,属于李青松的工业实力全功率运转,众多工厂立刻转产,开始生产相关设备与物资,大量的飞船来回穿梭星球地表与太空,仅仅只用了几个月时间而已,便将一座前所未有的巨大太空实验室造了出来。

这是一座直径达到了3公里,长度达到了6公里,整体仍旧呈现出滚筒状的巨大实验室。

量子实验室!

量子实验室的外侧是三层滚筒,每一层滚筒的厚度约有200米,其围绕主轴旋转的速度精确可调,如此便能依据不同的需求营造出不同的重力来。

三层滚筒的内部则是一个维持静止的圆柱形主轴,内部维持着低重力或无重力状态。

这座巨大的实验室内部总计划分为了1000多个区域,涵盖了量子超算技术的各个分支,用于研究退相干问题的、环境干扰的、高性能散热、制冷、新型超导材料、纠错技术、激光精密操纵、算法、系统、程序,等等等等,每一个技术分支都占据了一片巨大的空间。

工作在这处实验室的克隆体数量总计达到了500万名。

但这并不是李青松用于攻关量子超算技术的全部。

在其余各颗星球、各个太空基地之中,李青松还建造了总数超过1000座辅助实验室,在那其中也分布有200余万名克隆体。

工作在一线的克隆体数量超过了700万,但在这700万名克隆体之外,李青松还抽调了一亿名克隆体的脑力,让这些克隆体什么也不做,连吃饭都有其余克隆体专门照顾,专门整天躺在床上思考科技攻关之中的各种问题。

这一亿名克隆体的思考成果会实时同步到一线克隆体的脑袋里,让这些一线克隆体依据思考结果调整下一步试验方向。

下一步试验产出了数据,又会实时同步到这些脑力克隆体的脑袋里,支撑他们展开下一步的思考。

如此相互促进,相互循环。

当前阶段,抽调总计约1.1亿名克隆体加入到量子超算的攻关之中,已经是李青松能做到的极限。

毕竟其余方面也需要大量的人手。

工业体系需要维持,之前积累的技术猜想和飞船性能提升的相关研究也需要克隆体去做。

但就算仅仅只有1.1亿名克隆体加入到攻关之中,其所具备的科研能力,也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初的人类文明,以及蓝图克文明。

粗粗估计,这1.1亿名克隆体的科研实力,至少也有蓝图克文明整个文明加起来的科研实力的十倍以上!

足足相当于十个蓝图克文明加起来的科研实力,此刻全都投入到了量子超算这一个项目之中。

这,才是李青松在五年之内攻克这一技术的底气所在。

全力以赴开展量子超算、飞船性能优化提升这两项极为重要的科技攻关之外,李青松还抽出一点精力,做了第三件事情。

他造了几十艘单艘满载质量在1000万吨左右的重型运输船。

之所以不造的更大,甚至直接上空天母舰,主要是出于隐蔽方面的考虑。

这些运输船每一艘内部都有一万名处在冬眠状态的克隆体,并携带有数量虽少,却极为关键的工业设备,譬如简单却可靠性极高的化学发电设备、采矿设备、炼矿设备、铸造设备、化工设备、初级的农业种植、养殖设备等等。

每一艘运输船内部都有一台超算,不仅负责飞船的整体控制,还携带有李青松这些年来的一切科技数据,以及玉皇、神工、悟空等所有智能AI的程序代码。

之后,这些重型运输船便在玉皇AI的自主控制之下,遵循着李青松的指令,向着远离牛郎星的方向飞去。

每一艘运输船的目的地恒星系俱都不同。这些恒星系也有近有远,最近的仅有十几光年距离,最远的则有上百光年。

就算运气不好,在航行过程之中遭遇意外损坏,但这么多飞船,总有那么几艘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吧?

这,便是李青松为自己准备的后手。

一旦事有不谐,那个智械天灾提前来到牛郎星系,导致自己主舰队被灭,自己至少也能通过那种未知的联系手段,转移到别的恒星系之中,重新发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