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 第169章 引力边界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第169章 引力边界

作者:彩虹之门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1: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伴随着李青松的一声命令,分成了六支的,总计3000万艘以上的各式飞船或者自行点火推动自身前进,或者搭乘空天母舰,借助空天母舰的动力,同时开始加速。

六支舰队,分别面对着六颗恒星,六个方向。

除了真正的迁徙舰队之外,其余五支舰队之中都没有一个克隆体。整个舰队完全处于自动运行状态。

它们将会按照李青松预设好的轨道方案前进,自动飞行,自动加速。一直到完成加速进程,进入到惯性航行状态后,所有智能控制部件将会全部自毁,整支舰队的所有飞船将会化作完全没有智能的石块,在惯性航行状态下一直飞行下去。

在无数台发动机的照耀之下,一时间,那遍布整个木星系统的众多星辰似乎汇聚成了一片光幕,将整个木星系统全部照亮。

但伴随着舰队的加速和远离,这一片光幕渐渐暗淡了下去,最终分裂成了前往六个不同方向的六个部分。

庞大的木星渐渐缩小,最终也变成了一颗闪亮的星辰,融入到了浩瀚星海之中。

李青松意识所在的克隆体站在巨大的飞船舷窗之前,静静看着窗外的星河旋转。

此刻,李青松的绝大部分力量都已经处在迁徙途中。

但在这太阳系内部,李青松仍旧留下了一些东西。

那是一些隐藏在远离黄道面的,极为偏僻角落的科技造物,以及一些处于冬眠状态的克隆体。

它们或者是一台台望远镜,一颗颗间谍卫星,以及一座座基地等。

在智能程序的控制,和低功率长时效聚变反应堆的能量供应下,它们如同尘埃一般不引人注目,就在那无人关注的角落之中静静运转着。

一旦察觉到异常变化,譬如某个方向观测到了明亮尾焰,或者观测到有外部力量进入太阳系,那些克隆体便会被唤醒。

以此刻李青松所掌握的通讯技术,要进行光年级的通讯还暂且无法做到。

电磁波通讯的衰减太大,在星际太空之中传播,受到的干扰也太多。它们上面承载的信息根本传输不了多远。

连一光年都传递不了,更不要说从太阳系直接传递到另一颗恒星那里。

这便导致了一个结果,一旦李青松距离太阳系太远,他将彻底失去和太阳系的联系。

就算李青松在太阳系之中留下了再多科技造物都没有用处。

但这只是通常情况下。而很显然,李青松的存在形式并不普通。

自己本体和克隆体之间的联系,似乎并不会因为距离扩大而衰减——当然,这只是基于现阶段一些实验数据的推测,但李青松认为这种可能性极大。

这样一来,哪怕自己距离太阳系再远,都仍旧能通过充当“观察员”的克隆体,来获取到一些太阳系内部的信息。

如果未来那个智械天灾真的来到了太阳系,自己便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不至于对敌人的动向一无所知。

此刻,便有约500名观察员沉睡在太阳系各个角落,有约一万个李青松留下的各种设备与基地在隐蔽之中默默的运转着。

良久,他将视线从太阳系收回,看向了另一个方向。

那里同样有一颗明亮的星辰。

那里便是这一次远航的目标。

迁徙开始之后的第二个月,庞大的迁徙舰队便越过了土星轨道。

在第五个月的时候越过了天王星轨道,之后是海王星,再是冥王星。

在迁徙之后的第10个月,迁徙舰队越过了洛神星轨道。

此刻,迁徙舰队距离太阳约151亿公里。

在初始的15公里每秒的速度之下,迁徙舰队已经以0.04米每平方秒的加速度持续加速了11个月的时间,此刻的速度已经达到了1140公里每秒。

通过漫长的加速时间,李青松获取到了以往任何时候都未到达过的超高速度。

此刻,舰队便以这样的超高速度越过洛神星轨道,向着以往不仅李青松,便连整个人类文明都未到达过,最多只发射过无人探测器的浩瀚深空飞去。

这距离太阳更远的地方似乎和内太阳系并没有什么差异,都是一样的空旷,一样的浩瀚幽深。

似乎无论航行多长时间,从外界看到的景象都没有什么改变。

时间便在这样的情况下悄然流逝着,渐渐的,舰队来到了距离太阳约950亿公里的地方。

李青松意识所在的克隆体再度将视线投向了天空中最为明亮的那颗星辰之上。

就算距离如此之远,太阳仍旧具备极高的亮度。

它此刻的亮度,和地球上能看到的最亮的满月的亮度相同。但月亮是圆盘状结构,而此刻的太阳仅仅只是一个点状结构。

一个小点,却具备等同于圆盘状月亮的亮度,这让它看起来极为明亮,甚至于隐隐有些刺眼。

太阳的强大,在这一刻毫无保留的展现在了李青松面前。

哪怕间隔接近千亿公里的距离,太阳仍旧能将光明投送过来,仍旧能将人或者物体照出影子来。

以不同的计算方式,太阳系的边界有不同的距离。

以大行星轨道计算的话,海王星轨道是太阳系的边界,距离太阳约几十亿公里。

以辐射边界计算,也即来自太阳的等离子体能在星际空间中传输的距离计算,太阳系的边界距离太阳约100多亿公里。

超出了这个距离,来自太阳的等离子体便无法继续前进了。之外便是星际高能辐射的天下。

但以引力边界计算的话,太阳系的边界便直接延长到了奥尔特云。

据之前人类文明的理论和李青松的研究,李青松认为,太阳系形成于约46亿年前,奥尔特云便是太阳系形成早期的原行星盘的残余物质。

它们最初距离太阳较为接近,其形成过程与小行星类似。但在土星和木星这两颗巨无霸行星形成之后,经由一系列引力交战,这些小天体便被引力甩到了太阳系边缘,在漫长的时间之后,最终形成了奥尔特云。

奥尔特云与太阳的距离约有1光年以上,也即9.4万亿公里以上。

此刻,李青松的舰队已经越过了太阳系的辐射边界,但距离引力边界还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