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 第102章 太空电梯(求订阅!!)

此刻,在充沛电力和巨量资源的制程之下,这座综合粮食基地已经投入了运转。

李青松训练的,被他命名为“神农”的农业AI此刻已经接管了综合粮食基地的大部分工作。

为了让神农可以更好的工作,李青松还专门建设了一座最高规格的超算基地。

在神农AI的管理之下,这如此巨大的粮食基地,却仅仅只需要两万名克隆体便可以全功率运转。

在洛神星上发展的时候,经常是需要一半的克隆体投入农业生产,才能供应所有克隆体所需的食物。

农业生产人员和脱产人员的比例一度达到了一比一,甚至更高。

这很显然意味着效率的低下。

但此刻,农业生产人员和脱产人员的比例直接暴涨到了1:750,效率的提升已经不能说是暴涨,简直可以称之为飞跃。

看着麦田之中开始生长的小麦,看着稻田之中开始生长的水稻,以及各种各样的蔬菜、豆类,还有鱼类、牲畜类、菌菇类,又看了一眼空天母舰之中,已经只剩下不足10%的粮食储备,李青松轻轻松了口气。

总算是不用担心没有粮食,克隆体会大规模饿死的事情发生了。

此刻,粮食、电力、钢铁已经齐备。

于是,在1500万名克隆体的通力协作,加上玉皇AI和工业AI、建设AI等众多智能程序的配合,仅仅三年时间而已,木卫三基地的工业总规模便提升到了与当初洛神星加敌神星两颗星球持平的程度。

但这很显然还没有到达李青松的极限。

1000余万的最大意识连接数,1500万名克隆体,已经初步形成体系,具备了一定智能程度,且还在飞速进化的各行业AI,搭配起来已经足以支撑至少三倍于此的工业规模。

之前在洛神星上,并不是李青松没有能力建造更大规模的基地,而是那里的资源实在太过贫瘠,不足以支撑。

此刻来到了内太阳系,来到了木星,要是还受到资源制约的话,那我岂不是白来了?

此刻,木卫三的开发已经到达较高的程度。李青松果断做出决定,开始向其余星球蔓延。

那些空天母舰和重型货运飞船在这时候派上了用场。它们满载着产自木卫三的重重物资,开始向其余三颗大卫星,以及较为重点的其余卫星行去。

整个木星系统的总尺寸——以距离最远的一颗具备价值的卫星轨道计算,大约在300万公里左右。

木星环也在这个范围之内。

300万公里,通讯延迟不过10秒而已。搭配上已经初步完善的各行业AI,克隆体们的建设能力最多也就会受到20%的削弱而已,完全在可接受范围内。

于是,木卫一、二、三、四、五、十四、十五、十六八颗卫星,以及木星环和星际空间之中,大规模的建设同步开启。

这时候,李青松渐渐开始察觉到一个问题。

伴随着多颗星球和木星环以及太空基地的大规模建设,往返各个不同星球地表和星际空间的运输需求愈发庞大。

现阶段,对于空天两用型飞船,自己采取的仍旧是老式的化学燃料推进器。

二次加压推进器因为体积和质量过于庞大,仅仅只能应用在重型货船上而已。

而短时间内,李青松看不到让两用型飞船和登陆飞船也使用二次加压推进器的可能性。

这便导致,这庞大的货物需求全部都要靠登陆飞船和两用型飞船们一趟趟的往返太空与地表,效率极低,消耗极大。

电磁弹射装置在环境较为复杂的木星系统之中也不太好用。且综合效率也较低。

再说它也只能弹射,不能回收啊。

物资的流通速度,已经成为了限制李青松发展的又一个桎梏。

“既然如此……就把这个问题彻底的,一劳永逸的解决掉!”

李青松决定,研发太空电梯技术!

所谓太空电梯便是,建造一条缆索,直接连接地表与太空。

每一颗星体都存在自转,只要这条缆索足够长,它末端的运行速度就总能超过星体的逃逸速度。

如此,达到了逃逸速度的缆索末端,就会死死的将这一条缆索绷直,让它永远不会掉下来。

就像一个人拼命甩动一颗链球,那颗链球会将铁链紧紧绷直一样。

有了这条缆索,李青松便可以令货物像是坐电梯那样,将它从星球地表直接运送到太空中去,也可以令太空中的货物坐下行电梯,直接从太空来到地表。

不仅效率极大提升,速度极大提升,能耗还会降低,还更加方便。

并且,在木星的这四颗卫星上造太空电梯,其难度要比在地球上造低很多。

因为它们的重力比地球低,太空电梯无需太长,缆索的强度要求也没有那么高。

此刻,李青松便决定造四条太空电梯出来。

是的,四条,而不是一条。

四颗大卫星,一颗一条!

其余的小卫星就用不到了,它们太小,大型飞船直接就能在它们的地表起降。

确定了要攻关太空电梯技术,李青松的注意力瞬间转移到了材料实验室之中。

早在洛神星之上时候,李青松便从未放松过对材料科学的研究,已经拥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

此刻就算不攻关太空电梯技术,顺其自然的发展,也差不多到了这一步了。

一边进行着庞大的建设,李青松一边操纵着众多克隆体在实验室之中忙碌。

短短两年时间而已,一处材料学实验室,两台巨大的机器轰鸣着,沉闷的震动着,慢慢在真空环境之中将一条细丝拉了出来。

这丝线极细,其直径仅有约50微米。就算是视力良好的人,在理想条件下也仅能勉强看到它。

但这样一条细丝,却是李青松综合自己所有的科技实力,采取最先进技术制造出来的。

一条厚厚的,极为坚韧的钢板被机械臂拿了出来,向着那条细丝靠拢。

于是下一刻,那钢板便被这细丝直接划成了两半。

而显微镜之下,这细丝仍旧完好无损!

“很好,有了这种材料,我就能造太空电梯了。”

李青松心中满是欢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