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老婆是花木兰 > 第653章 立国登基为王

我老婆是花木兰 第653章 立国登基为王

作者:最后的烟屁股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2:06:3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赵俊生思前想后,决定五月初十进行立国登基大典,命高允和郦嵩二人操办相关事宜。

实际上,大典各项事宜已经操办得差不多了,主要是因为局势还不稳定,战事一直持续,在登基大典上进行阅兵的军队还没有确定由哪几支兵马参加,对各方势力的邀请名单也还没有确定。

高允和郦嵩二人得到赵俊生的命令之后立即开始拟定受邀参加大典的官员武将名单、外部各方势力名单、内部各番号军队名单。

赵俊生又命裴进和东方辰拟定乾国朝廷行政大体框架、大臣官员任命名单,毕竟要立国,这也是一个小朝廷,该有的朝廷衙门、大臣和各级官吏武将的具体职司都必须要有。

过了几天,裴进和东方辰把乾国朝廷的行政大体框架、组织结构拟定出来,但具体各职位的朝廷大臣还是空白,这个得要赵俊生亲自来定。

“大王,魏国因为是鲜卑人立国,所以朝廷中保持了不少鲜卑部落遗留的官职和衙门,我乾国立国因为是以汉人为主体,所以臣等认为应该摒弃蛮族人那一套,但又不能照搬前朝和南朝的那一套,这是臣等新拟定出来的朝廷各衙门、官职、武职等大体框架,请大王过目!”

赵俊生接过奏本打开看了起来,他发现裴进和东方辰拟定的这个官制大体框架已经与三省六部制相当的接近,实际上这个时期北魏朝廷的官制框架就已经有了三省六部制的雏形,而且这些衙门的权利在逐渐加重。

赵俊生思索一下,提笔进行修改,改动一些衙门以及所属,直接改为三省六部制,只是有些衙门和官职的名称与后世还有些不同,不过这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就按照本王修改过的这个官制施行吧!另外,地方官制中的各级衙门不能全部由主官一人独揽大权,把权力进行分离,主官的佐官成为朝廷正式官员编制,由朝廷任命!”

赵俊生说完把奏本递给裴进,“拿回去按照本王刚说的重新做一份,然后抄录若干份分发给各官员!”

“是,大王!”

不久,高允和郦嵩把大典的相关具体流程、受邀参加人员名单和军队名单递交赵俊生审阅,赵俊生看了一遍,觉得这个名单拟定得不错,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

“就照这个名单发出邀请吧!”

隔了一天,裴进和东方辰很快又把经过修改的朝廷官制和地方官制给赵俊生送过来,赵俊生看了一遍觉得满意,这与隋唐时期开始施行的三省六部制相似度达到了九成。

经过一个月的思考和权衡,赵俊生终于把朝廷各衙门官职的人员名单当做填空题给填满了,各地方官官员暂且不变动,只不过职权和所属发生了变化,县令、太守和刺史不能再独揽大权。

随着赵俊生立国的日期渐近,各方受邀势力派来参加大典的使者也纷纷来到了幽州,使者们都被安置在使馆内。

王宫修建在蓟城以北,占地面积广大,经过商议讨论,把乾国的都城命名为乾京,按照规划,整个蓟城都包含在乾京范围之内,蓟城日后会作为乾京的老城区。

各地乾军派来参加大典的兵将们也陆续抵达了乾京附近的军营内,一边操练一边等待大典日期的到来。

这些日子,来到乾京的人不止是各方势力的使臣,还有大量的商贾,更有各地有名望的人也赶来。

五月初十,立国登基大典开始。

祭天、祭祖、宣读祭文,赵俊生身穿王袍带着所有大臣参加完以上这些流程,被一个新任命的赵氏宗正戴上了王冠,赵俊生又腰挂王者之刃、手持王印接受众臣的朝拜。

随后,花木兰被册封为王妃,各大臣、武将和宗亲也都有封赏。

被封赏的人不少,太监念册封诏谕都念了半个小时。

封赏结束后,阅兵很快开始。

目前为止,乾国治下各地方镇戍军有十六个军,共五万人,十六个军接到命令之后都分别派来三百人参加大典。

除了各地镇戍军之外,各地州郡兵也都派了兵将参加,一州派三百人,十二州、一镇、一府各派了三百人参加。

在阅兵仪式上,每一支队伍都有三百人,有些代表队全部是骑兵,有些代表队步兵和骑兵各占一半,而州郡兵都是步兵。

所有代表队都排着整齐的队伍在王宫宫门前经过,而赵俊生、花木兰和其他大臣、使臣们都站在城楼上观看整齐威武的军容。

这次阅兵仪式给了各方使臣们很大的震撼,给他们留下了乾军威武雄壮,不可战胜的形象。

这次大典,南朝刘宋方面也受邀派了使臣前来,此人竟然是赵俊生有所耳闻的谢灵运。谢灵运是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与做官相比,谢灵运的诗词才情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赵俊生在听说南朝派来的人是谢灵运时,他很吃惊,在前世历史上,谢灵运应该在三年前就被刘宋皇帝刘义隆下诏在充军途中给杀了,怎么直到现在还没死?这一切,赵俊生只能认为是因为他的到来改变了很多。

说起谢灵运,他家祖孙几代都是大名人,都是朝廷重臣,声势一时无两。他的叔曾祖父是东晋名臣谢安,他的祖父是东晋名将谢玄,谢安是淝水之战中东晋总指挥,谢玄是淝水之战中东晋的前线总指挥,这叔侄二人以八万东晋北府军击败前秦苻坚的八十万大军而名载史册,一起指挥了这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谢灵运后来继承了祖父谢玄的爵位康乐公,他的堂弟谢晦是南朝刘宋的开国功臣、权臣,他的其他几个堂弟在刘宋朝廷也都是重臣。

谢灵运的生母刘氏是王羲之的外甥女,他的姑奶奶谢道韫是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不过谢家很快因为谢晦的反叛被杀而败落下去,家族中有份量的人物不是被杀就是被流放。

谢灵运文采不凡,所做诗词一经传出,无论贵贱都竞相传抄,不久就天下闻名,但他却经常触犯律法,在朝为官时,南朝两代皇帝都不把他当大臣,只当做文人,可谢灵运觉得自己既然是大名人,那就应该参与朝政,而皇帝在召见他是都只让他谈论诗文,几个名气比不上他的人却比他还受宠,他因此愤愤不平,于是在皇帝召见他时经常称病不朝,他依靠祖辈父辈留下来的丰富家底和深厚的人脉关系的余荫大肆修建园林、种植花草、纵情山水,经常干一些开山造湖的事情。

有些人说谢灵运是因为淡泊名利才能写出那许多流传后世的山水诗词,其实他游山玩水是因为在官场上混得不如意,又因性格偏激,得罪了很多人,盛唐时期大诗人李白与他的遭遇差不多,都是同病相怜之人,所以李白是谢灵运的铁杆粉。

当然,谢灵运的粉丝可不止李白一人,就算与谢灵运同时期的许多名人都是他的忠实粉丝,无论他走到哪里,总有当地一大批粉丝跟从、鞍前马后。

谢灵运喜欢游山玩水,所以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旅游家,他还喜欢探访深山险境,也可说他是一个探险家。

此时谢灵运就站在赵俊生身边一起观看着乾军阅兵,他对乾军军容严整、进退有序、纪律严明很是震惊。

当他看到一支蛮人军队走过城门楼前时忍不住问:“大王,乾军之中怎的还有成建制的蛮兵?”

赵俊生介绍说:“这是一支由东敕勒人组成的军队,主要驻扎在北方防备柔然人!因语言方面与中原各族差异太大,若与其他各族之兵打断混编则容易造成指挥不便,所以暂时能让他们自成一军!”

“原来如此!”谢灵运恍然大悟。

赵俊生指着城楼下经过的一支支队伍问:“谢灵运,你觉得本王这些兵马如何?”

谢灵运说:“大王的兵马很强壮,却不及我大宋!”

旁边东方辰说:“谢公这话就不对了,若我乾军不及宋军,几个月前宋军为何被我军打得落花流水、狼狈南逃呢?”

谢灵运说:“难道大王和诸公不知我朝早就向世人宣布檀道济养寇自重,不是我宋军不敌乾军,而是檀道济不想打,他担心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事情发生在他身上,所以他每次征战都不尽全力!可最后他还算错了,他为自己错误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高允对谢灵运说:“檀道济刚开始有八万大军,撤退回到江州时已经只剩下不到四万,你一句他不想尽全力,所以他甘心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

谢灵运无言以对,他又不能说乾军能打赢此战只不过仗着骑兵之利,更不能说朝中有人在檀道济背后捣鬼。

大典结束之后,赵俊生赐下酒宴宴请各方来使和一些乾国名人,他把谢灵运介绍给众人认识。

被邀请来参加酒宴的万语桐很喜欢谢灵运的诗词,不少乾国官员和文人们也都向谢灵运讨教诗词方面的学问。

席间,谢灵运问赵俊生:“大王,外臣听闻乾国打算以开科考试之法录用官员,不知可有此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