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大唐剑尊 > 第一百一十五章 前朝玉石

大唐剑尊 第一百一十五章 前朝玉石

作者:云居紫衫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2:03: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清玹把长剑归鞘,而那剑鞘也是不错,黑檀木剑鞘,镶有白玉,显得雍容大气。“郎君身上似是寻常布料,一场争斗,已有损坏。老夫府上尚有几件宝衣,乃是昔日一位天师府仙长在寄居府上时所留,这宝衣也还未曾穿过,全是崭新。”李峘吩咐道:“快把宝衣送上来。”

道袍宝衣是道教弟子穿在外面的长袍。可以分为大褂、得罗、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种。这款宝衣正是大褂样式,长及腿腕,袖宽一尺四寸,袖长随身,淡青色。这宝衣质地极好,可比上好绸缎,无比舒适,最重要一点,更耐磨损。

“传闻龙虎山上,还有一种天仙洞衣,亦称掌教法衣,衣上绣有日月星辰、仙鹤麒麟等图案。”李峘颇是遗憾地道:“可惜这类衣衫,在龙虎山上,唯有掌教天师才得身着此衣。否则,老夫倒想看看郎君穿上那天仙洞衣的模样,以郎君如此出尘风采,若身着天仙洞衣,必然如同神仙中人。”

李清玹忙道过奖,他看了那些宝衣一眼,只觉质地极好,心中想道:“令狐先生替我换了一个天师府弟子的身份,如今穿上了天师府的青色道服,莫非我注定要去天师府入籍,做个货真价实的真道士?”

他心中思绪一闪而过,却又想起自己欲求玉石,如今收下这么一柄堪称神兵利器的名剑,又得了这件道服,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脸皮还是不够厚啊!”

李清玹心中心思百转,有些难于启齿,但他终究还是说道:“在下听闻,国公爷府上有一玉石,价值连城,于在下实有大用…还请恕在下无礼…”原以为李峘听了这话会一口回绝,却只见这位国公爷神色淡然,默然不语。

良久,李峘怅然叹道:“我与郎君虽一见如故,却也是初次会面,已送名剑,又送了道服。若还要这么一块镇族之宝,先人遗物,实在令我为难。”

李清玹也觉得有些强人所难,他低声道:“此物对我有大用,国公爷若愿割爱,在下可以重金换取。国公爷若是看不上黄白之物,在下可以为国公府上做十件不违背道义的事情,以我的本领,想来不难。”

李峘只坐在椅上,沉思不语,良久后,才徐徐说道:“吾的高祖母出身前朝皇室,曾得前朝文皇帝赐予玉石宝物,后来高祖母把玉石宝物赐予我的曾祖父。此物又从曾祖父那里传到我这里,珍贵且不说他,只是此乃先祖荣耀,怎能轻易相赠?”

“此宝传世一百五十年,在我吴王府一脉代代相传,实乃传家之宝。”“若这玉石在老夫这里失去,我该如何去见列祖列宗?当后辈子孙无法再见传家至宝,又该如何埋怨老夫?”

说到这里,李峘忽地怅然一叹,起身来,又跌坐下去,黯然神伤的叹道:“也罢,郎君既然诚心,又与老夫同姓,此宝便赠于你了!”听他前半段话,李清玹觉得寻求玉石已是无望,准备用金剑替代玉剑做剑丸。

然而李峘最后一句,竟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登时让他露出极为愕然的模样。李峘吩咐道:“去把玉石取来。”那八寸内劲的高手微微点头,把宝剑恭敬地放在桌上,随后退去。

“遥想当年,前朝文皇帝尚是北周宣帝时的随国公。北周静帝时,文皇帝当时官拜假黄钺、左大丞相,当时刑政苛酷,人心崩溃而不归附。文皇帝任大丞相后,施政宽和,精简严苛的法令,躬行节俭,天下之人心无不归附于他。”

“北周大定元年二月,北周静帝以文皇帝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文皇帝三让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

“文皇帝登基为帝之前,曾得天师府第十代天师张麟伯赠予一方巨大的蓝田玉石。”李峘徐徐说道:“这蓝田玉石大如房屋,去其外层之后,内中乃是一方玉石。”李清玹惊道:“如此巨大的一方玉石?”

“正是如此,只是玉石如此巨大,其中质地也颇驳杂。”李峘说道:“文皇帝登基之前,相州总管尉迟迥、邵国公宇文胄等人起兵作乱,文皇帝命人将巨大玉石打碎,分成无数碎片,各自打造玉戒玉佩,手镯项链等物,用以充作军资,平定叛乱,之后一举定国。”

李清玹惋惜道:“着实可惜了。”李峘笑道:“立国之后,文皇帝也曾如此叹息,若非当时紧急,他本是要将这玉石雕成一座玉室,内中多余者,制作人身雕像,以念诸多从龙功臣。”

李清玹问道:“如此说来,国公爷府上这块,也是那时文皇帝所赐?”“非也!”李峘说道:“当时巨石打碎,内中还有一方玉髓,质地绝佳,乃极为上品之物。这上等玉髓后来制成天子六玺,多余部分便都赐予五位皇子及四位公主。”

“当时有九人得获赏赐,高祖母之父炀皇帝正是其一。”“原来如此。”李清玹心中恍然,裴阁老交给他的六个名字当中,包括越国公李峘在内,共有三人出身李唐皇室,其余三位则是偶然得获宝物。趣诵小书

不过,根据裴阁老纸上所述,三人当中,唯有越国公李峘地位最高,其余二人,或是官职低微,或是寻常世家,不复盛况。不多时,那内劲高手恭敬呈上一个木盒,似是南海黄花梨木,长约一尺六寸,宽有巴掌大小。木盒中间,严丝合缝。

李峘亦是恭敬接过,转赠至李清玹手中,说道:“想我吴王一脉传承多年,广结善缘,今日与郎君结此缘法,愿郎君莫忘情谊。”李清玹恭敬接过,沉声道:“没齿不忘。”

李峘似是松了口气,说道:“前朝诸位皇子公主,各有家族后人流传,传至今日,多数消亡,少数沦为寻常世家,苟延残喘,唯我吴王一脉尚存几分昔日光荣,沐浴天恩。”

“老夫继承家族,虽封国公,任职御史大夫,却也无多大实权。三弟岘,任职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掌有权柄。二弟峄为户部侍郎,亦有实权。其余从弟,都是闲职,亦不掌实权。”

“这些年以来,吴王嫡长一脉不掌实权,其他支脉虽然偶掌实权,但都能激流而退,保全自身。吴王后人从不聚居,各自分散在大唐王朝各州府,为免嫌疑也极少相见。但一举一动,俱在各州府眼线之内。”

听到这里,李清玹略微明白,正是因为一切都在历代天子的掌控之中,吴王嫡长一脉不掌实权,旁支一脉虽然偶掌实权,却从不贪恋权位,才能流传至今日,而不受猜忌,仍受当朝天子信任。

但他说起这些,莫非是不甘于此,要掌实权,又惧怕当朝天子,所以借助修道人的力量?李峘自也看得出李清玹想法,说道:“吴王一族这些年来,不乏野心勃勃之辈,但无一例外,都被吴王一族内部自行清理。老夫也不会有如此想法。”

李清玹暗自松了口气。李峘说道:“吴王一族多年来,广结善缘,也是得以流传多年的另一个原因。不瞒郎君,吴王一族曾有两次,因清理不当,被野心旺盛之辈当了族主,险些覆灭,皆是靠了修道人的相助,才得以延续香火。”

“这些年来,吴王一族结识不少修道人,如今各修道门派或多或少都与本家有些渊源,我族中弟子亦有几人根骨上佳而拜入道门。”“司天台前后数代首正大人,以及当今各位龙虎真人,都与我吴王一族有些微末关系。”

顿了顿,李峘才抬起头来,沉声道:“吴王一族广结善缘,和各方相熟之人礼尚往来,之前所送礼物,都不如这一方传世美玉宝贵。”“郎君与我同姓,又是赵郡李氏子弟,不知与常州李贞一是和关系?”

“常州李使君是晚辈从伯。”“贞一兄与我相交莫逆,今日又遇到他的子侄,当真是令人欣慰!”

“晚辈李清玹拜见世叔!”“好,好,老夫就认下你这个侄儿!”

玉石静静躺在木盒当中,色呈青白,质地细腻,内蕴光华,表面有油脂般的光泽,观感滋润柔和,内中韵味悠扬。当世大才子钱起曾有诗曰“琢眠胜水碧,一片新冰清”,可见蓝田玉的颜色质地是多么的出类拔萃!

这玉石长约一尺五,宽约四指合并,堪堪足够雕成玉剑。这玉石正是上等蓝田玉,并无斑驳不纯的瑕疵,真是价值连城的至宝。李清玹心中感激莫名,当走出越国公府,稍微便觉不对。

“李世叔似乎早有意向,把这祖传玉石送我。”李清玹仔细想了想,此中疑点颇多,但他可以知晓,国公爷李峘之前那般作态,无疑是要让他知道这玉石极为珍贵,乃是吴王一族传世至宝,让他不忘恩情。

按说这等传世之宝,基本是要放置于藏宝之地,断然不会轻易置放。既然是那等藏宝秘处,按理而言,该是国公爷李峘一人知晓才对,可他吩咐那护卫高手去取,明显是早把这玉石取出,等着赠送于他。

细细想来,国公爷李峘此前与他素昧平生,如今主动请他过府,先是送一柄传世名剑,后送几件道服,之后还把传家宝赠送与他,更是认下他这个世侄,着实有些怪异。

但他也能猜得出来,知道他在寻求玉剑的,除崔使君外,就只有裴阁老了。“应该是阁老出面了,也不知他费了多少代价,才说服这位国公爷,把传世之宝忍痛送我。”李清玹怀抱木盒,原本意欲去往裴府,却又停了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