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大唐剑尊 > 第一百一十四章 禹王门下

大唐剑尊 第一百一十四章 禹王门下

作者:云居紫衫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2:03: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清玹沉吟道:“他有何神通?”九姑娘说道:“刘子鸣这人擅使一柄铁尺,唤作禹王量天尺,原是他恩师莫真人的随身宝物,后来赐予他了。自与人争斗以来,凭这一柄禹王量天尺,胜过诸多对手,他尺法非凡,刚柔相济,一挥一横皆有莫大力道。”

“至于其他手段,倒是不曾听闻。”“但有一小神通,他必然练得的。”听到这里,李清玹问道:“是何神通?”九姑娘答道:“七真观海潮之一,禹王潮。”李清玹仍是不解,九姑娘随后娓娓道来。

传闻吴越之地的古钱塘县有一道海潮,每年的中秋节就会显现一次。民间传说是潮神伍子胥呼风唤雨,形成的钱塘海潮。昔日曾有七位坎离圆满之人,所属门派俱是不同,各自争斗,偶然遭遇钱塘潮,俱都停手,细细感悟。

后来这七人归宗之后,各自修成龙虎,都悟出一道秘术,皆是潮汐。但七人感悟不同,潮汐秘术也自不同,因此这七道海潮秘术,并称为七真观海潮。刘子鸣所在门派的潮汐秘术,因门派称呼,被称为禹王潮。

刘子鸣的授业恩师莫真人,也是七位观潮的修道人之一,但这七人之中,便只余他一人在世,其余六人俱都寿元耗尽,老迈离世。修不成仙家大道,无法破界飞升,纵为龙虎巅峰之辈,也不过三百岁的寿数上限。

而那六位真人早年与人争斗,俱有暗伤,未有三百岁寿数,便即离世。“这一道禹王之潮,刘子鸣必然是会得的,此外,除却禹王量天尺之外,他也未必就没有其他手段,多半未曾使出。”

九姑娘说道:“你既然只是初成坎离,如何抵得刘子鸣?”李清玹低声道:“只得竭力而为。”他心下暗暗思虑,若能修成剑丸,想必就不惧对方了。九姑娘沉思片刻,说道:“你若需要什么,我可替你准备一些。”

李清玹心头意动,想了想,即将面对大敌,也不客气,便即把自己尚自缺少的药材逐一报了出去。九姑娘点头记下,说道:“这些药材,不乏珍贵之类,但我会尽力替你搜寻。”李清玹点头称谢。

沉思片刻,李清玹终是问道:“九姑娘是哪位门下?”九姑娘也不瞒他,说道:“恩师是司天台五官正之一,冬官正之职。”也是司天台门下?李清玹颇是惊讶,而且,那位田猛的师父也是五官正之一,但他的地位明显比不过九姑娘。

虽然疑惑,但他之前问话已属唐突,加之性格使然,倒也不再询问。九姑娘又与他说过几句,才离了院落,回返司天台。临去前,还把这车夫也留了下来。“你如今声名鹊起,不免有些闲人打扰,但要应对刘子鸣,不好分心。这位叔叔暂时留下,给你作个门房。”

九姑娘才说完这话,转身就已离去。九姑娘离去不久,就听有人来请。“老奴是越国公府上管事,奉越国公之命,请李郎君过府一聚。”李清玹不愿分心杂事,正要婉拒,却忽然想起一事。

越国公李峘,正是裴阁老名单上的六人之一。越国公府极有可能怀有

一块上品良玉。越国公李峘出身李唐皇室,他乃吴王李恪的曾孙,张掖郡王李琨之孙,信安郡王李祎的长子,当朝礼部尚书李岘的长兄。

大唐王朝立国已有一百四十年,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开国功勋之流,他们的家族要么是逐渐没落,要么是离京隐居,而还有一些则不再受皇室器重,渐渐隐于寻常家族。但最多的一类,则在这大唐王朝一百多年的基业当中,逐渐消亡。

吴王乃是世袭之位,父传子,子传孙。到李峘这一代,他的从弟吴王李岵因罪赐死,另一从弟李巘 [音言]则承袭吴王之位。而他被封为越国公,他的胞弟李岘被封为梁国公。吴王一脉,一王两国公,邸门立戟四十八,威名赫赫满京城。

当李清玹来到越国公府,便觉一股沧桑古朴之态,从这古宅之中扑面而来。旁边那人躬身道:“国公爷已等了许久。”由这人在前引路,入到厅堂,总算见到了那一位越国公李峘。

李峘端坐太师椅上,头发乌黑发亮,看着四十左右年岁,实际上李峘已是五十多岁的年纪。他长得龙眉凤目,不怒自威,见李清玹到来,李峘顿时笑意盈盈,更是起身相迎。

“早已听闻李郎君声名远播,不仅文武双全,更是古道热肠,接连救下裴相府许多人的性命。这一身本领更是出凡入圣,非是凡俗。又是杏林高手,医者仁心,真是远胜京城里的诸位世家子弟。”

李峘迎上前来,笑道:“老夫虽是个闲人,但也算是朝廷大员,刚刚听闻李郎君大显神通,斩杀人杰榜第六的任凌风,打废一柄仙家飞剑。蒙李郎君赏光,愿过府一聚,果是不胜荣幸。”

李清玹微微作稽,施了一礼,才说道:“国公爷折煞在下了,国公爷清名远播,刚正不阿,有拨乱反正之功,使人万分崇敬。能得国公爷相邀,在下感激不尽。”李峘亲自给他斟了杯茶。待说了些话儿,也就上了酒菜。李清玹也不急切,只陪他寒暄。

两人说得许久,李峘瞥见他身后剑鞘,说道:“听说李郎君与任凌风的那场争斗,那任凌风仗着飞剑之利,毁去李郎君一柄宝剑,着实可恨。我这府上倒有一柄剑器,在我等凡夫俗子眼中,已称得是神兵利器,李郎君若不嫌弃,便请收下。”

李清玹自然是极力婉拒推脱。此来只为玉石,不求其他。如今要是把这剑收了,再去求取玉石,岂非是得寸进尺,贪得无厌之辈?这时收了剑,待会儿就难开口,还为求取玉石添多了一层阻碍。可到头来,怎推脱得过黎公这老来成精的货色?

李峘只道了一声:“老夫自知寻常宝物不入郎君眼内,总归是一份心意,恳请郎君收下。郎君如此推脱,岂非看不起我越国公府的俗物?”话已说到这个份上,李清玹心知再是推脱,便真有瞧不起的味道,不敢再说。

过不多时,那方宝剑已被人拱手呈上。那捧剑之人也是八寸内劲的高手,但他捧剑而来,脚步放缓,而停下之后,双手捧剑,又纹丝不动。这位内劲高手如此作态,可见宝剑

着实不凡。

“我大唐帝国武风盛行,刀枪剑戟等铸造技艺,俱是胜过周边各国。近百年来,大唐帝国之中,论铸剑大师,当以张鸦九为首。”那内劲高手语气恭敬,沉声道:“张鸦九大师一生铸剑二百四十余,皆是上等宝剑,其中最为出名的有七柄宝剑。”

“卑职手中所捧的这柄剑,正是七柄宝剑之首的鸦九剑,而是张鸦九大师此生最后一柄宝剑。此剑材质非凡,不知出处,只知张鸦九大师为了铸造此剑,闭门沉思一年,闲居野外一年,清淡饮食一年,随后才开炉练剑。”

“以往练剑,月余即成,品质极佳。然而这一柄剑,倾尽张鸦九大师一生心血,历时九年,终有得成。”“铸成此剑后,张鸦九大师便不再铸剑,从此闭炉,隐居世外。”“这是一位大师最后的一柄剑,也是他铸剑生涯当中的巅峰之作。”

当这内劲高手沉沉说来,李清玹才知这柄剑,竟然有这等来历。张鸦九大师乃是大唐王朝第一铸剑大师,也是周边许多藩国共同尊称的铸剑宗师。他隐居世外,不知其是否还在世上,但不乏有人寻找,意欲求他铸造一剑,或是求学铸剑技艺。

张鸦九大师每一柄剑都是上等好剑,价高千两,甚至有价而无市,若无渠道,万两白银也未必能求得一柄。这些千两万两的好剑,仅是他花费月余打造而成。然而这一剑花费九年,又是如何?

而且,张鸦九大师铸此剑后就即隐居,更添几分神秘色彩。此剑乃是其铸剑生涯中的最后一柄,意义更是非凡。李清玹叹道:“这……未免过于贵重。”“对于旁人来讲,或许贵重,然而郎君本领何其之高,已非凡俗之人,只恐此剑配不上你罢了。”

李峘笑道:“也不瞒你讲,张鸦九落魄时,曾受我的救济,他顾念旧情,把他最后一柄剑,也是最好的一柄剑,亲自送到我的府上。还了这恩情之后,他才隐居山野,安度余生。实际说来,此剑于我越国公府而言,倒未曾付出多少代价。”

李清玹说道:“但它的价值,总是无法抹灭的。”说罢,这年轻书生也不再多说,他心中实为欢喜,伸手握住这剑。剑柄以金丝白线绑缚,手感极好,只一握上,就觉这剑柄本是为自家手掌所造,紧紧贴合掌心、手指。

李清玹恍惚生出错觉,仿佛连掌纹都与剑柄紧紧贴合住了。一握上,似乎便不再脱手。就连当初那柄家传的上品青钢剑,手感也远远不及,相较之下,当初那一柄手感舒适的好剑,就犹如柴刀木柄一样不堪。

有一声低低鸣响悠悠响起。李清玹拔剑出鞘。剑身一寸一寸离鞘。未有夺目光彩,只有一泓清淡秋水。剑身色泽平淡,宛如水流,却又内敛,似是一汪未有波动的深潭之水。

“好剑。”李清玹把手触上剑身,感受剑刃,立时便能分辨得出来,这把出自于张鸦九的剑,比之自己背后剑鞘里的断剑,胜了不知多少倍。当时对敌任凌风,若用这一柄剑,根本无须顾忌,纵是与飞剑不断交击,也不惧怕损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