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帝国崛起:西班牙 > 第三百六十五章 :布尔战争爆发

英国人的不宣而战让这些参与国际调查团的国家瞬间沦为了小丑,同时也让自己成功地成为众矢之的。

一时之间,欧洲诸国的舆论纷纷倒向布尔人,荷兰人甚至叫嚣着要组建志愿军,准备奔赴南非战场,帮助布尔人对抗英国。

说起荷兰和布尔人之间的关系,荷兰可以算得上是布尔人的母国。

布尔人一称的来源来自荷兰语“boer”,也就是农民的意思。当时以荷兰本土农民为首的殖民者来到这片土地,他们建立了开普殖民地,并且以农场经济为主。

这些布尔人除了荷兰本土农民之外,还包括逃避宗教迫害的法国胡格诺派教徒以及少量的德国人。

这也是欧洲许多国家对布尔人表达支持态度的原因,因为布尔人并不是非洲当地土著,而是欧洲移民的后代。

当然,大部分欧洲国家的支持也就只停留在表面了。哪怕是布尔人的母国荷兰,也只停留在民间的援助,根本不敢上升到政府支持的层面。

虽然明知道自己的敌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布尔人却没有丝毫的惧怕。

英国之所以盯上了布尔人的土地,原因也正是这片土地上存在着大量丰富珍贵的矿产资源。

在英国对自己不宣而战之后,德兰士瓦共和国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和矿产,从欧洲各国疯狂采购武器装备,试图弥补和英国之间的武器装备差距。

而另一边,在开普殖民地和德兰士瓦共和国爆发真正意义上的战争之后,在资本家的推动之下,在国内汹涌澎湃的民意的支持之下,英国议会终于通过了决议,正式向德兰士瓦共和国以及奥兰治共和国宣战。

这两个共和国都由布尔人控制,英国既然决定要打,自然不可能放过另外一个。

战争爆发没几天,德兰士瓦共和国购买武器的请求就已经发向了欧洲各国。

作为英国的宿敌,法国政府几乎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刻就同意了德兰士瓦购买武器的请求。

西班牙是第二个同意该请求的国家,并且立刻运输了一大批武器装备前往非洲战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战争爆发的消息传回西班牙的第一时刻,卡洛就立刻召见了现任首相埃文·布拉德利和国防大臣乔蒂,要求国防部和参谋部拿出一份对摩洛哥的作战计划,这份作战计划中要涉及对直布罗陀的收复。

如果英国不干涉西班牙对摩洛哥的战争,那西班牙也不会和英国彻底翻脸。在这种情况下,收复直布罗陀并不在卡洛的计划范围之内,至少短时间内是这样的。

但要是英国一心想要干涉西班牙对摩洛哥的战争,那也代表着西班牙必须要和英国一战。在这种情况下,直布罗陀也是必定要收复的。

只要西班牙吞并了摩洛哥,收复了直布罗陀,剩下的葡萄牙自然也就逃脱不了西班牙的掌控。

这次布尔战争是很好的机会,卡洛绝对不会错过,也不会允许任何人破坏自己的计划。

在战争爆发的第三天,一条重磅新闻从非洲传播向了欧洲,并且很快引起了欧洲国家的关注。

开普殖民地的英**队在与布尔人交战的过程当中损失惨重,仅仅三天的时间伤亡就已经超过上千人。

这样的伤亡规模已经相当夸张,毕竟战争只是刚刚开始,双方在战场上投入的兵力还不多。

英**队之所以损失如此惨重,除了过度轻视布尔人的战斗力之外,还有就是布尔人的战斗力确实强大。

英**队的进攻方向是沿着南非东部向北进攻。从开普殖民地的东北继续向北,路过纳塔尔和祖鲁之后,就是德兰士瓦共和国唯一的港口所在地。

只要占领了德兰士瓦共和国的港口,这些布尔人就无法获得来自欧洲国家的物资支援。

英**队这一步走的是没有问题的,可惜因为低估了布尔人军队战斗力的原因,他们在与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联军的作战过程当中,被打的丢盔弃甲,一路溃败回纳塔尔附近。

在战争爆发之后,布尔联军愣是从东奥兰治翻越了德拉肯斯山脉,一路绕到了位于纳塔尔的英**队后方,这才让英**队经历了一场惨败。

虽然这场胜利无法结束这场战争,但对于德兰士瓦和奥兰治两个布尔人国家来说,在军心方面绝对是巨大的提升。

布尔人为了自己的国家和土地愿意付出一切,而英**队这边则没有那么高的战斗**。

经历了纳塔尔大败之后,英**队一路后撤到了纳塔尔的南部地区,背后就是开普殖民地,安全性可以保证。

而纳塔尔北部以及更北的祖鲁,则完全落到了德兰士瓦和奥兰治的手中。

如此一来,英国不仅没能占领德兰士瓦共和国唯一的港口,反而还让对方的海岸线变得更加漫长,和欧洲各国的交流也变得更加方便。

赢得初次战争胜利的布尔人并没有为此而自满,联军兵分三路,主力仍然停留在纳塔尔地区,保护布尔人唯一的海岸线。

剩下的小规模部队兵分两路,一路从奥兰治向南,对开普殖民地东西走向的重要铁路造成威胁。

另一路军队则向西面的英属贝专纳发动进攻。英属贝专纳位于开普殖民地的正北,如果能够掌控这里,不仅能够防止英**队绕后偷袭奥兰治和德兰士瓦的腹部地区,还能再度影响到开普殖民地的铁路,让英国人顾头不顾尾。

果不其然,当开普殖民地得知布尔人兵分三路的消息,立刻加强了对开普铁路的保护。

这条铁路是开普殖民地重要的运输线路,也负责在战争时期向北部运输物资。如果铁路被破坏的话,不仅会增加前线军队后勤补给的难度,同样也会破坏开普殖民地内部的物资运输。

为了保护这条铁路,在经过商议之后,英国将淘汰的4.7英寸的海军舰炮安装在列车上,这才勉强保护住了铁路。

战争前期布尔人掌握了全面优势,这是欧洲各国完全没想到的。

按照这样的局势发展,这场战争还真的说不好谁胜谁负。

要知道,历史上的英国之所以打赢了这场战争,除了自身的实力远超布尔人的两个国家之外,英国政府在外交方面也是有着自己的谋划的。

历史上的布尔战争中,英国人先是和德国签订了关于瓜分葡萄牙非洲殖民地的条约。该条约规定,一旦葡萄牙放弃非洲殖民地,这些被放弃的土地就由英国和德国两国共同瓜分。

至于葡萄牙为什么会放弃非洲殖民地,反正不是葡萄牙自愿的。

在葡萄牙的非洲殖民地的吸引之下,德国表示愿意在布尔战争中保持中立,这也让布尔人在历史上失去了唯一的强援。

可惜和英国的靠拢只是德国的一厢情愿。英国并不愿意放弃葡萄牙这个盟友,所谓的条约也只是英国政府送给德国的空头支票而已。

历史上葡萄牙爆发财政危机之后,英国政府就立刻违背了诺言,不仅向葡萄牙政府提供了贷款,还和葡萄牙政府签订了《英葡秘密宣言》,承诺以盟友的身份保证葡萄牙一切领地的安全。

当然,在英国保护葡萄牙领地的前提下,葡萄牙也需要在布尔战争中支持英国的所有行动。

历史上的英国的这番操作,不仅让可能性最大的敌人德国保持了中立,还让葡萄牙站在了自己这边。

而现在,英国和德国关于瓜分葡萄牙殖民地的协议还没有签订,葡萄牙也从王国政府变成了共和政府,英国的两项外交谋划自然一项都没有完成。

与英国这边不同的是,布尔人在这场战争中获得了比历史上还要多的支持。

法国出于给英国捣乱的态度,站在了德兰士瓦共和国这边。西班牙则单纯的是为了反对英国,也选择支持德兰士瓦共和国。

德国虽然没有明确站在布尔人这边,但德皇威廉二世的态度也已经相当明显。更别提还有一个荷兰,虽然荷兰政府还没有表态,但荷兰人已经迫不及待了。

荷兰人不仅向德兰士瓦和奥兰治共和国捐赠了大量的物资,还有一支人数高达上千人的志愿军正在组建当中。

虽然这上千人的军队对战争也起不到太大的影响,但荷兰人对于布尔人的支持已经是相当明显的了。

战争爆发后的第五天,高达4000名英**队在开普殖民地的东北部集结完毕,浩浩荡荡的向纳塔尔进军。

他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收复纳塔尔地区,将布尔人的军队重新赶回纳塔尔以北。

在尼克尔森峡谷,英**队和布尔军队碰面,双方立刻展开了激烈的交战。

此战双方均损失惨重,英国伤亡高达1300余人,布尔人的伤亡也高达接近500人。

如果不是峡谷太适合埋伏,让布尔人占据了先机的话,恐怕布尔人的伤亡也要增加很多。

剩下的三千来名英**队退回了纳塔尔南部地区,并且建立了一条严密的防守阵地。

布尔军队的指挥官试图攻克英**队组建的阵地,最终发现英**队的防守太过严密,除非付出巨大的伤亡,否则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攻破得了的。

眼见无法攻克英国阵地,布尔军队这边改变了策略。

他们一边在已经占据的土地上构建防线,一边侦察南纳塔尔的地形,寻找可以进行固守的地点。

他们除了要应对开普殖民地的英**队,还要应对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赶来的英国仆从军队和本土陆军。

要是贪功冒进的话,从世界各地支援来的英**队有很大概率会将布尔军队包围。

为了自身的安全,大部分战争也只能以防守战的方式进行。

战争的连续失利让英国政府丢了面子,殖民大臣张伯伦更是亲自向开普殖民地的总督塞西尔·罗德斯下达了命令,要求其在一周之内必须获得可供宣传的战果,否则就等着接替他的人前往开普殖民地。

在英国政府的敦促之下,塞西尔·罗德斯也不得不制定反攻计划,确保前线的局势不是那么糟糕。

在布尔人的三路军队当中,位于纳塔尔的主力军队是最难攻破的。

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的大部分兵力都聚集在这里,这两个国家还在源源不断地运输着援兵。

想要一战攻破布尔人的主力是很困难的,倒不如将目光放到,奥兰治南部以及贝专纳地区的另外两路布尔军队上。

想了又想,塞西尔·罗德斯最终将目光放到了英属贝专纳地区。

只要能够消灭这里的布尔军队,英**队就可以轻松地抵达布尔人的大后方。

这里距离德兰士瓦共和国的首都比勒陀利亚只有200多公里的距离,不管是骚扰布尔人的大后方还是直接进攻德兰士瓦共和国的首都,明显都比在正面战场发动反攻要划算。

想到这里,塞西尔·罗德斯也没有丝毫犹豫。

他立刻组建了一支人数高达2000人的军队,携带着数挺机枪和火炮,浩浩荡荡的向贝专纳地区进发。

机枪一开始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布尔军队的站位比较密集,机枪的扫射很快就能造成大量的伤亡。

但布尔人也不是傻子,他们很快就明白了机枪这种武器的特点。

机枪的优点是火力覆盖范围广,能够有效杀伤站位比较密集的敌方军队。

但机枪的缺点也比较明显,首先是机枪会消耗大量的子弹,英**队明显也扛不住连续不断的机枪扫射。

其次就是机枪糟糕的命中率。只要不扎堆站在一起,部队完全分散开,机枪的杀伤力就没有那么高了。

虽然机枪也能压制布尔人的进攻,但靠单纯的火力压制,对英**队的后勤来说是巨大的考验。

英国的机枪扫射是有空隙的,中间是需要更换弹夹带的。

中间的换弹时间也是布尔军队的机会,他们找到这个诀窍之后,就会在英国的机枪换弹之际猛然发动进攻,打英**队一个措手不及。

虽然贝专纳地区的布尔军队没有多少,但在类似游击战的不断骚扰之下,英**队并没能完全清除贝专纳地区的布尔军队。

战争过去了接近半个月的时间,双方的援军和物资补给也源源不断地抵达了南非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法国和西班牙的物资补给,几乎是在英国人的眼皮子底下光明正大地运输向布尔人的港口。

但没办法,英国政府对于法国和西班牙如此光明正大的行为根本无可奈何。

要是阻拦了法国和西班牙的运输舰队,势必会引起这两个国家的不满。法国和西班牙与英国之间都是有着仇恨的,英国可不想过早的让这两个国家干涉到战争中来。

对于法国和西班牙如此光明正大支援布尔人的行为,英国政府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反正英国运向开普殖民地的物资只多不少,再加上来自其他殖民地源源不断的兵力,英国自信布尔人是无法与自己抗衡的。

1895年3月底,英国组建的南非远征军正式抵达开普敦。这支远征军的总司令,是在爱尔兰地区镇压过起义的雷德弗斯·布勒上将。

这支远征军由两万名英国本土部队组成,他们装备精良,战斗力也是相当强大的。

从这点也能看出英国真动了真格。战争前期的糟糕战果让英国政府为之恼怒不已,议会关于罢免殖民地总督塞西尔·罗德斯的提案,也已经进入投票阶段了。

抵达开普殖民地之后,南非远征军总司令雷德弗斯·布勒上将就接管了开普敦军队的指挥权。

开普殖民地军队的表现太过糟糕,殖民地的驻军总司令自然不可能再拥有军队的指挥权。

甚至关于前期糟糕的战果表现,开普殖民地的驻军总司令还会上英国的军事法庭。

有了高达两万名英**队的支援,英国的反攻也算是有了底气。

4月初,英国就开始策划在中东西三条战线向布尔军队发动全面反攻。梅休因中将在西线解金伯利之围,弗兰奇中将在中线进攻奥兰治自由邦,布勒将军率领主力部队在东线解莱迪史密斯之围。

这些英国本土军队和殖民地军队也展现出了较大的差距。虽然英国以海军称霸世界,但英国陆军的战斗力也是不弱的。

纵使比不上德法这种以陆军纵横欧洲的国家,但也至少是中上等的层次。

这两万英**队一投入前线战场,立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英国不仅在西线和中线战场有所收获,就连东线的主战场,也在短时间内将战线往北推进了十多公里的距离。

布尔人只能边战边退,他们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修筑一条可靠的防线,只能将防御阵线北移到自己的领土范围,这里早已经建造好一条更加坚固的防线,背后更是布尔人自己的祖国,打起防守战来也是有士气加成的。

5000字第二更,求月票!

晚了几分钟十分抱歉,今天晚上还有更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