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虎贲郎 > 第444章 陈宫末途

虎贲郎 第444章 陈宫末途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1: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直到八月初三日,张辽开始顺济水撤军。

淮南的讨逆战争也随着刘备撤军,变成了吕布与袁术之间的争斗。

大风雨带来的降雨与淮南丰水期相连,吕布与袁术也只能隔淮相望,各自抓紧时间蚕食、搜刮周围的资源以给养军队。

淮水南岸的刘勋也主动脱离刘备,当麾下大部分陈国兵散去后,余下的陈国兵已不能左右刘勋的决断,凭借自身的旧部,刘勋可以轻易压制陈国兵。

主动脱离讨袁战场,刘勋自当涂南下,直趋合肥。

合肥正遭遇溃逃的陈国兵抄掠,刘勋南下吓退这些陈国乱兵后,劝降合肥守将。

其弟刘偕,以大司马赵基的手书为凭证,自领九江郡守,治所迁入合肥,对合肥以南的各县、豪强发布劝降文书,开始篡夺袁术的遗产。

刘勋也马不停蹄,直扑皖城,也通过劝降的方式,使得陈兰、雷绪等人反戈,进而夺取庐江郡,自领庐江郡守。

他们实在是等不来朝廷的拜官敕使,淮水涨溢两岸难以沟通,只能善意的认为拜官敕使道路受阻,而他们或许实际上已经是许都朝廷授任的合法郡守。

只要他们是合法的,那策反被袁术裹挟的治下豪强、官吏,这种行为自然也是合法的。

袁术大军被拖在寿春,十余日间淮南二郡的大部分县邑已离他而去。

袁术当年就是这样被南阳人、豫州人驱逐的;被曹操大败后逃往扬州,随员数百人,却被他自己委任的扬州刺史陈瑀陈兵拒绝。

当年的袁术就能四处纠合豪强士兵,组成更大的联军,起死回生,将陈瑀击走。

如今淮南二郡再次背叛袁术,或许在袁术看来只是一场小闹剧。

只要等吕布退兵,他就有信心调头回去打死刘勋、刘偕,就连江东的扬州牧刘艾,他也会顺手捏死。

不是袁术如此膨胀,而是他已经试探明白了,真没几个人会为了汉室社稷跟他拼命。

当年若不是寒门出身的孙坚贪天之功,一路不计损失强硬冲击,打的董卓失去决战的信心,否则讨董战役只会局限于雒阳八关之外。

如果当年孙坚稍稍珍惜一下麾下的荆州老兵,或者董卓再顽强一些,那极有可能会是另一种格局。

而眼前,臧洪、陈王已死,连带着曹操也死了……袁术实在是想不明白,谁还会为了汉室朝廷跟他死磕。

只要各方趋利避害,会理性思考,那他这次大落之后就有再次大起的机会。

袁术身处风暴中心,行举如常,也就间接稳定了左右中高级将校的心态。

可是此前投入淮水的病患,以及四散劫掠进行报复的陈国乱兵即将引爆淮南,而这是袁术无法预料的事情。

此刻的袁术,只想拖到吕布撤军,再想办法追上去干吕布一下。

八月初六日,扬州牧刘艾的使者入朝,天子刘协介入之下,才快速通过了刘勋、刘偕兄弟的郡守任命程序。

就此,刘勋、刘偕成为四大宗藩州牧之外的小型宗藩。

赵基有意引导之下,宗藩的数量多寡,甚至与遵奉汉室社稷画上了等于号。

朝中当政者,只有册立越来越多的宗藩,才能证明你没有篡汉之心;眼前专权也只是想扫平乱世,还天下以太平。

这种州牧、郡守级别的宗藩,与各地名存实亡的王国、侯国不同,这些刘姓州牧、郡守真的掌握治下的各项权力。

而刘姓王侯们,也就只能在自己庄园、王宫内对自己的仆僮行使生杀大权。

至于这些刘姓王侯为什么会失去权力?

除了皇室压制,朝廷集权削藩外,这些刘姓王侯无所事事,只能倚仗少数特权与百姓、豪强争利,以经济手段收敛巨额财富。

越是王侯集中、泛滥的地方,当年黄巾军就爆发的越猛。

黄巾军过境,对有贤名的士人还能网开一面,而对刘姓王侯们则是针对性的抄掠。

黄巾军之后,各地王侯本就没有治权、军权,又丢失了历代盘剥而来的积蓄,加上名声恶劣,很难受本地人拥护,因此也就失势,被州郡县官吏、附近豪强一同压制。

这样名为王侯的宗室藩国,早已失去了拱卫帝室社稷的作用。

而州郡长吏不同,手握大权,更能在实际意义上拱卫汉室社稷。

哪怕现在的帝室没了,这么多的宗藩也能相互推选,或用别的手段弄出一个新的帝室,不会让汉室社稷坍塌。

所以吕布只要在朝中执政,他就无法攻击、兼并宗藩……有刘艾接替刘繇这样的例子在,以后大小宗藩官职调动,或死于任上,吕布就要负责选一个新的宗室官吏顶上去。

除非吕布麾下能积攒三五个对他忠心耿耿的宗室官吏,否则扬州、徐州、荆州的大小宗藩,就能堵死吕布扩大版籍,增加人才池的渠道。

至于吕布之后的事情,赵基根本无法设想,也不可能推算那么遥远的事情。

不过宗藩林立,相互争权,百姓陷于水火煎熬之中……那么这种煎熬与日俱增,汉室四百年积累的人心基础也会越来越薄。

就这样,八月初八日时,赵基率军出陈留西门,就在十里外渡津乘船,全军与聚集而来的万余陈留士民男女顺鸿沟北上。

只是过济水口时,留两千余吏士押解……护送人口继续乘船北上,而赵基督率八千步骑顺济水而下。

此刻的陈宫,依旧在定陶城敛众固守。

得益于程昱经营济阴时的积蓄,陈宫目前储粮充足,虽然错失了城外的秋收,但目前城内储粮足够他支撑到冬月。

冬月、腊月时野外百草干枯,积雪覆盖,赵基的骑兵部队会失去野草,后勤压力会暴增。

所以陈宫有信心守城,哪怕吕布、张杨放弃了他,天子是不会放弃他的。

初九日,赵基与包围定陶的张辽合军。

五千敢死兵下船,入驻给他们准备的空营。

攻城器械也都有所准备,赵基简单检查这些器械后,见大多符合自己的军制要求,才对张辽说:“文远将军与陈公台可有旧交?若是情谊颇深,我看在文远将军的面子上,今日就放过陈公台。只要他出城,我会给他机会去天子阶前申辩。到时候我与大将军、列位公卿一同旁听,听候天子审判。”

随行将校都侧目观察张辽,张辽颇感棘手,耐心思索后,才拱手回答:“大司马,仆出身边郡,平日并不受陈公台所敬。在大将军麾下时,末将常领别部居于外,陈公台规划全军,则伴随大将军左右行军师之事。是以,末将与陈公台并无旧交。”

不理睬周围人的目光变化,张辽缓一口气又说:“只是为大司马名声做虑,末将以为当遣使晓瑜城中吏民男女。也让陈公台自行抉择,若是真有委屈或误会,不妨请他于天子阶前申辩。”

“可行,我可以出手书向陈公台担保,其中若真有委屈、误解,我向他致歉。”

赵基扭头看随行的诸葛瑾:“取笔墨来,我这就向陈公台书信。”

“喏。”

诸葛瑾快步离去,赵基又环视左右:“谁肯入城去见陈公台?”

不等其他人开口讨要这个差使,张辽再次拱手:“还是让末将来吧。”

迎着赵基目光,张辽解释说:“末将与陈公台终究有数面之缘,末将去游说此公,想来也能平息此番刀兵之灾。”

他说话间明显感受到敢死兵军吏的目光有些锐利,可张辽也不怕,回视一眼,浑然不当一回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