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虎贲郎 > 第436章 快马去请

虎贲郎 第436章 快马去请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1: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扶乐,袁涣故地重游,以大将军幕府掾属的身份返乡。

城西鸿沟岸边,吕布亲自检验临时设立的储粮邸阁。

也不是吕布有事事亲为的习惯,而是战争这种东西,吕布会本能的关心粮道。

已经延伸到兖州境内的李通、宋宪、成廉三部两万余人分为左右两个集群,都是野战状态,携带的军粮并不多。

西岸李通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因此这里有五六日的随军储备;东岸的宋宪、成廉归吕布直属,只有三日储粮。

三日储粮,士兵随身就能携带,对行军拖累最小。

但后勤压力大,前后衔接、配合不畅,忽然被截断、包围的话,那就会断粮。

吕布用兵就追求效率,野战携带三日补给已经足够。

在这个基础之上,吕布是最关心粮道的。

陈国的秋粮已开始陆续收割,可以顺着鸿沟高效率转输到前线。

可吕布也不敢疏忽大意,赵基已调动河内方面的新锐部队,这些部队有充足的舟船。

这支新锐部队可以顺黄河而下进据白马,胁迫濮阳的曹军;那么也能分出精锐,走鸿沟顺流而下捣毁扶乐的储粮邸阁。

既然要开战打一场,保障军粮转输也就成了重中之重。

正面交锋技不如人没什么好说的,可若是因为粮食中转站被赵基奔袭捣毁,那别说全军上下吏士,就连吕布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

吕布检验临时邸阁之际,就见鸿沟下游而来的船队往岸边卸载稻谷、小麦与豆类。

岸边魏越的军队正用粮车接取,标准的粮车车厢是纵置长方体,每车容积二十五石。

装稻谷的话,密度低一些,整体负重会轻一些。

卸载过程并不快,用大斗或竹编、藤编背篓从船舱里装载,苦力徭役背负背篓到岸边,登上新搭建的木台,将背上的粮食倒入更大的大斗里。

这些大斗有出粮的槽口,装粮的粮车停到槽口处开始接取粮食。

这种取粮的地面铺着草席,地上洒落粮食,也有专人搜集这些粮食,再装到粮车里。

可能是因为吕布亲自来巡查,装卸粮食的苦力、徭役工作认真,很少有粮食洒落。

能参与运粮,对苦力、徭役来说也是个相对不错的工作……但风险也很大。

吕布也是见怪不怪,他年轻的时候见过更铺张的场面,运粮、卸粮、用粮的分属各方,装卸交割过程中为了贪图轻松或获利,没少糟践粮食。

袁涣跟随吕布出巡,就见北面信使疾驰而来,送来一份军书。

吕布翻阅后心情大坏,对身边亲信李黑气急而笑,故作感慨说:“我自以为当世神射,虽知赵元嗣亦有射饼勇名,想来最强也不过与我相当。你也看看,成廉、宋宪竟然说赵元嗣一箭追射二百余步,误杀我的使者!”

李黑默默接过成廉、宋宪以及各营营督、司马一起署名的军书奏报,也看到了那‘二百余步’、‘误中’字眼,凝声疑惑不已:“二百余步?”

他是一个纯粹的武夫,当即按着专业本能分析:“若真是如此,大司马所用强弓应有十石弓力?”

军中弩具以三石为标准,三石以上就是强弩。

三石到六石就是实战用弩,单兵上弦可以踏张上弦,也能借助腰力上弦……不管怎么上弦,普遍都会借助上弦钩带进行辅助。

六石以上的重弩单兵上弦非常不便,不是不能上。

而十石以上就是传说中的大黄弩,大黄弩用了制弓的角筋技艺,干燥后弩体呈现黄色,所以称之为大黄弩。

最强的大黄弩能达到二十石的恐怖拉力,这需要车辆配合类似绞盘的装置进行上弦。

民间不禁弩,流通的兵弩主要指的就是三石到六石之间的强弩,六石以上的重器很难在市场上流通。

缺乏专业技能,也无法保养、维持重弩的性能。

李黑按着自己经验进行分析,赵基那一箭不是说射了二百多步远,而是射了二百多步后还破甲误杀了大将军的信使。

弓力计算也有一个倍数问题,十石弓的弓力也就与五石的弩类似。

其中有弓矢长弩矢短的差异,相同弓力下,弓弩箭矢的表现也不一样。

五石弩已经是强弩中的上品,精锐弩兵哪个不是膀大腰圆?

借助腰间缠绕的绳带,挂着铁钩,才能满头大汗爆发力气才能在一瞬间完成上弦。

可赵基指力强劲,竟然能扣住弓弦引而不发从容瞄准?

弓臂竟然没有炸裂,箭矢更是承受住了这么恐怖的力道。

这说明什么?

不仅仅是赵基本人恐怖,更说明赵基那里有制造十石顶级强弓的稳定技术,而赵基能这么精准的误杀,说明平时就是这么练习射术的!

大黄弩能射三百步,这是射击密集阵列的大杀器。

这么沉重的大家伙使用不便,保养更是繁琐,一次使用后上弦也不方便。

而现在,赵基完全表现出来的威慑力远比大黄弩更吓人。

指力如钢,那臂力、腰力呢?

给赵基兵刃,就近战时爆发的力量,谁能挡住?

此前对赵基各种临阵斩首数据存有的疑虑,此刻已荡然无存。

射术,是最能体现个人综合体魄的一种技巧。

李黑虽然参与了刺董行动,可现在面对赵基表现出来的强悍体魄,他是真的怕了。

不经意间去瞄吕布,吕布神情前所未有的凝重,目光深沉望着鸿沟河面。

吕布常常以自己的神射而自傲,正是因为知道别人做不到,他才这么的骄傲。

因此他比李黑更清楚赵基一箭破甲射死二百步外使者的深层道理。

其实他也不想跟赵基爆发冲突,赵基剿灭李郭收编关中各军后,就得到了董卓以来帝国武库遗留、散落的各种强弩、重弩,尤其是角筋复合材料制造的大黄弩。

大黄弩是通俗的称呼,书面写法追求简略,称之为角弩。

关东地区因制弩技艺的倒退,七石级别就开始使用角筋等复合材料,七石以上就开始称之为角弩。

也就是说,哪怕他麾下最精锐的陷阵营千人队压上去,若是运气不好,遭遇赵基的强弩部队针对性打击,仅仅两轮近距离攒射,就能让身穿两重铠的陷阵士成片扑倒在阵前!

赵基手里抓着这支重弩部队,护国讨袁以来就没用过,不代表没有!

赵基本人动不动就带着车骑千人队独行,因为普通两三千人规模的部队经不起车兵重弩、角弩的齐射;如果遭遇的部队更多,赵基也能轻易突围。

而此刻,吕布面无表情,绷着面皮,依旧沉肃、恼怒模样,仿佛成廉、宋宪是为了推卸责任,才故意夸大了赵基的神力。

可这有两军三十几名长史、军正、营督、司马等中高级军吏的集体署名。

一种自下而上的如山铁证仿佛铁笋地刺一样就这么突兀摆在吕布面前,并很清晰的告诉他,这下一箭极有可能会误射在他身边。

弓弩这种东西,超过百步,箭矢稍稍有一点误差、瑕疵,就会影响精准。

万一,真的误杀了自己怎么办?

自己的命才是命。

吕布沉吟不语,左右瞥视,可惜杨俊坐镇许都,留守大将军幕府不能随行。

没人站出来给他解围、劝导他停手。

或许这些人也不想打,成廉、宋宪就表现出了怠战情绪,再强驱他们去跟赵基交锋,可能不会得到什么好结果。

当即,有感于此吕布暗暗心惊,环视左右:“军中可有善卜者?”

随行的一名从事立刻上前拱手:“大将军,前太史令王立辞任后,太史令至今空缺。不过有二人,精擅天文、历法,皆擅长占卜。一人是东海王景兴所举议郎会稽余姚人虞翻虞仲翔,一人是左中郎署郎中会稽上虞人吴范吴文则。”

前太史令王立是太原人,因东迁时亲友遇害心怀愤恨,故在朝中散播代汉者魏晋之妖妄言论,朝廷迁往雒阳时,就辞官留在了河东,在河东参与讲学。

太史令不设属吏,这又是一个非常吃家传学问与天赋、个人爱好的特殊专业。

又有王立这样恶劣的前任,因此朝廷短期内就没有选任新的太史令。

虞翻与吴范,都是太史令备选人物。

虞翻是不想当局限很大的太史令,吴范纯粹是缺乏人脉,没人愿意担保。

万一把吴范举荐上去,这家伙再像王立那样,散播负面舆论怎么办?

这个倒霉家伙,年纪轻轻时天文学问冠绝一方,灵帝末期被郡里举入雒阳,刚到雒阳就被董卓裹挟去了关中,又一路衣衫褴褛跟着朝廷东迁,总算是补为郎官。

缺乏朝廷照顾的情况下,吴范能一路活下来,本就是擅长占卜、察言观色的才能使然。

吕布闻言,一挥手:“此二位先生之名我亦有所闻,快马去请!”

“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