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虎贲郎 > 第413章 心思缜密

虎贲郎 第413章 心思缜密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1: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曹操派遣使者之余,更是抛弃主力部队,亲率中军三千余人乘船先行。

鸿沟干渠之上,曹操这三千余人顺流摇橹,昼夜不歇,四百里路程朝发夕至,神速异常。

夕阳在侧,鸿沟干渠之上的曹军船队已无秩序可言,各船争流而行,首尾相距三十余里。

船只有新旧大小形制之别,操船的水手也有胆量、技术的差距,就使得船队散乱。

即便这样,曹操也不敢停歇。

既然只能以身入局,那就要尽可能去满足赵基的种种苛刻要求。

他夜里接到赵基的督促军令,一夜准备后,次日清晨就率中军先行,傍晚时抵达陈县附近。

部务不整,可他已严格执行了赵基的要求。

鸿沟西岸,赵基率车骑千人来渡津处迎接曹操。

目前只是曹操的前队抵达,这些军士上岸后整理营务,等待曹操本人抵达。

赵基观察曹操的前部吏士反应,对随行的韩述、关尚感慨说:“中原英杰层出不穷,去年几乎全歼其中军。观其前队吏士,井然有序章法自然,可见曹操治军严格,已摆脱了陈留一战的影响。”

韩述直接问:“那打还是不打?”

“我再想想。”

赵基真没想到曹操能率轻兵急行军来陈县,要杀就该立刻杀。

杀曹操简单,可这样一来后方督率大队人马的夏侯渊、荀彧、程昱、曹洪这些人必然依附袁绍。

这些河北之外的精兵猛将加入袁绍麾下,会立刻打破袁绍内部的平衡,袁绍就能迫使河北土著退让,或者也执行类似于太原、南阳的大清洗。

也就是说,现在杀曹操,袁绍可支配的武力暴涨,就有碾压河北大姓豪强的实力。

袁绍真走到这一步,就跟造反没区别,客观上解放河北的生产力,河北的动员机制也能更加合理,有效率。

而世人眼中,就是自己屈杀曹操,吓的袁绍迫于生存不得不反汉。

或许曹操的综合资质比袁绍高,可袁绍吃掉曹操旧部,再深层次消化河北大姓后,那综合资质可能不亚于现在的曹操。

人都是会学习、成长的,各方势力也是会相互影响的。

见赵基神情凝重,韩述就说:“大司马,曹操冒险而来,他就是在赌命。这样的人,不该留。”

“你怕了?”

“怎么会不怕?”

韩述凝声规劝:“卑将近来读史记,虽觉得鸿门宴不甚合理,但项王若借秦人残部之力袭杀高祖,那天下又有何人能与项王争雄?”

随着个人地位变化,韩述读书更加用心,开始了解当时的形势背景。

如之前,韩述眼中的项王,是极端勇猛之人,大概能参考赵基;可现在,韩述通过学习了解的项王,则是一个心思缜密,善于应势而动,也会拉拢人心的人。

项王杀宋义夺权,几乎等同于赵基发动安邑兵谏。

赵基闻言,双手搭在战车护栏上,远眺渡津处陆续点燃的营火。

平心而论,死掉的曹操,才是好的曹操。

他可没兴趣与曹操斗智斗勇斗狠,曹操的那点人格魅力……赵基也是一点感觉都无。

虽说这次放过,以后顺应形势变化扑灭曹操,最终能拿SSS,可这种人生成就又有什么意义?

直接弄死曹操,人生评价会降为SS,以后可能会降为S或A……再烂的评价,只要取得最后的胜利,虽说是别人给自己盖棺定论,可自己先能给曹操这些人盖棺定论!

固然直接捏死曹操,会影响自己的名望,吕布或那些旧日公卿会煽动舆论……这些人想要的无非是朝中更大的议政、参政权。

自己弄死曹操,估计吕布也是暗爽不已,又怎么可能声讨自己?

吕布这里状态稳定,又有什么好怕的?

撤军回去后,安心经营数年时间,到时候朝廷被弄的乌烟瘴气,圣明的天子与贤良的公卿看在眼里,痛心疾首,肯定会引自己出手。

十六岁的天子,又已经冠礼元服,三五年后肯定会有一波十分激烈的夺权之争。

不方便主动退出,所以擅杀曹操后,在朝廷舆论声讨中退回西州,随后让吕布来迎接这股最强的冲击。

心思落定,赵基侧头询问:“叔茂先生到何处了?”

关尚回答:“已从许都返回,正与孔文举筹备宴席。”

“阿尚,你去遴选人手,宴席间一旦动手,立刻保护叔茂先生与孔文举。”

赵基可舍不得赵戬受伤,可能是家族几乎团灭的经历,使得赵戬性格迥异于其他士人,是个难得的滥好人,对身边人不分尊卑,都有一种同情、理解的心理、态度。

这种人留在身边充当润滑剂,能很好调解身边人之间的矛盾。

韩述目送关尚离去,神情亢奋问赵基:“大司马,已下定决心?”

“你照常调派卫士,不要透露什么。”

赵基也怕韩述、下面吏士一副杀气腾腾模样引出其他变故,就告诫说:“我要看看曹操是何说辞。”

“喏。”

韩述收敛神情,拱手行礼,他从伍长的时候就跟着赵基砍人……处理纠纷、矛盾太过于费神,还是砍人最简单。

太原能成为赵氏的根本,可不是赵氏如何有德行,而是太原大姓、豪强几乎被铲除。

即便这样,赵基三次对外用兵,都在太原留下了两万左右的预备队。

另一边,临时规划的宴席区域里,帷幕设立,插立五色旗幡。

孔融见往来搬运物资的仆僮都穿无袖两裆铠,只是外罩紫红二色对襟长褂,长褂背后印着一尺见方的番号隶属。

文武袖、罩袍都是赵基引领发明的,世人也都习以为常……赵氏胡服骑射本就是一种家学传承,赵基勇于改革服饰,如孔融这样观念开放的人,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罩袍成建制列装,成为赵基军队明显的独特标识。

特别是与孙策射虎比赛后,赵基送了孙策一套铁骑套装与三匹战马,铁骑套装自带文武袖配套服饰,经过孙策本人穿戴后,这种服饰迅速在孙策军中流行起来。

吕布军队去年就见过原始版本的文武袖,自吕布以下,也就效仿起来。

对于从戎吏士而言,就仿佛雄鸟一样,都喜欢将自己打扮的鲜艳光彩。

文武袖是鲜艳、华丽的,文武兼备,很得士人的喜爱;而朴素罩袍虽然也能罩住半身当文武袖用……可服装也要分个等级。

所以罩袍使用时倾向于当对襟短袖马褂使用,布料染色也多偏向于朴素,是普通军士使用。

军吏使用的才是绯紫两色为主的锦绣文武袖,能一眼分出尊卑。

罩袍又遮蔽了铠甲上的负章,所以用木板刻印,直接在罩袍背后盖印,表明番号隶属关系。

此刻孔融看着这些穿戴罩袍往来的军士,虽然看不到这些人的铠甲,能让宴席之间的气氛柔和一些。

可本质上,罩袍只是掩饰,这些吏士依旧披坚执锐。

就如目前的朝廷,看着天子居明堂,天下将要大治恢复太平;可实际上,这一切都建立在吕布、赵基相互和睦,一致对外的基础之上。

未来如果这两个人倒下一个,那必然就是另一种形势。

孔融思索之际,见赵戬回来,就问:“叔茂,曹建德到何处了?”

“其前队已升起营火,据说曹建德已不足十里。”

赵戬见边上有吏士往小型营火里投下一捆青蒿,也就引着孔融走过去,借烟熏驱赶蚊虫。

孔融撑开左右宽袖享受烟熏,等几个吏士走远,就问:“大司马宴请曹建德,为何还要专程请我?”

赵戬稍稍沉默:“仆不知。”

“叔茂何必瞒我?”

孔融抬手搭在赵戬肩上,仰头看渐渐圆润起来的明月:“大司马是要请我与曹建德探讨文学,以辨其真假。世上有形貌举止酷似之人,不可不防啊。”

赵戬疑惑不已:“文举公怎会如此做想?大司马左右亦有熟知曹建德之人,岂能认错?”

“不,叔茂你是不知。”

孔融神情复杂看赵戬:“朝廷新募虎贲,竟有一人与蔡伯喈极为酷似。有相貌类似蔡伯喈者,自然也有类似曹建德者。形貌类似,谈吐举止也能模仿,唯独才学难以企及。”

“竟有此事?”

赵戬感到惊奇,立刻就说:“此间事了,有劳文举公引荐,仆也要瞻仰一番这位虎贲风采。”

“此事不难。”

孔融应下,忍不住笑了笑,自觉地已经猜到了赵基的本意。

虽然他很早就认识了曹操,可彼此之间素来看不惯对方。

而赵基呢,已经成为蔡伯喈的女婿,这种时刻哪怕赵基不占理,孔融也会帮赵基。

做笑之际,孔融观察赵戬神态变化,感觉赵戬可能真的不清楚。

不过也都无所谓了,孔融只想看到曹操的人头,不然今晚白被蚊子咬了。

两人闲聊之际,祢衡举着两把刚烤好的肉串走来,当即给孔融、赵戬分发:“文举公,叔茂公快尝尝,这是西河来的羊,最是鲜嫩。”

孔融挽袖,接住就吃,略有焦糊,但还是点着头:“正平这厨艺不佳啊,肉黑又咸,实难下口。”

说着又咬下一块,补充说:“西河的羊,果然不凡。”

赵戬嚼着肉串,立刻笑说:“既然先生喜欢,秋季羊肥时,大司马会进献许都一批肥羊。到时候多带一些,赠给先生。”

祢衡担心孔融拒绝,也就说:“席间肥羊伴美酒,人间乐事也。”

孔融也点着头,感慨说:“这样的世道,能烹羊饮酒,夫复何求?”

见孔融肯收下,这下赵戬笑容更灿烂了。

他们吃串之际,曹操下船,登上了码头,看着远近昏黑的天色,又看着三四里外举火的车骑队伍,神情凝重。

不过他选择相信荀彧的判断,赵基是个心思缜密所图甚大的人,只要自己姿态足够卑微,赵基不屑于杀自己。

虽说如此,曹操也不会引颈就戮。

他回头去看,后方一同下船的亲兵都穿戴双层甲,都已吃饱喝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