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虎贲郎 > 第412章 必然之事

虎贲郎 第412章 必然之事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1: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许都城北,行宫之内。

应劭入宫时,今日孔融侍讲。

讲读结束后,应劭才入内,光脚趋行,他礼仪周到,跪拜于殿内。

刘协端坐主位,闻声询问:“爱卿求见,所为何事呀?”

“回禀陛下,臣受兖州牧建德将军费亭侯曹操所托,前来请罪。”

“不知曹卿负有何罪?”

“罪在讨贼不及时,恳请陛下宽恕。”

应劭顿首,始终没有抬头:“入夏袁术造逆之际,正值酷暑,兖州各军忙于农耕,实难调集。后大司马率先举兵讨逆,曹建德亦举兵于其后。当时袁术分兵十万猛攻徐州,围左将军刘玄德于下邳,形势危急,遣使求救于曹建德。曹建德这才踌躇犹豫,未能与大司马合兵讨贼,是罪在迟疑。”

“后天降大霖雨,各军行动不便。曹建德听闻徐州之围自解,遂率兖州勤王讨逆之师溯济水,军浚仪,欲顺鸿沟奔赴陈国,随大司马讨伐逆臣袁术。”

“然大司马遣使督促,言语辱骂,令曹建德深感不安,恐受诛于大司马。伏请陛下开恩,饶恕曹建德罪行。”

刘协听了微微皱眉,侧头去看孔融:“文举卿如何看?”

“陛下,大司马自从戎以来接连讨灭白波贼将与李郭二贼,袁术造逆又是大司马先举义兵,首倡护国讨袁之事。督军冒暑气而来,可谓国家忠烈。今曹建德未至,却先质疑大司马会乘机诛杀他……臣不知曹建德为何会生出这样的疑虑。”

孔融神情疑惑,瞥视俯首跪拜的应劭,又说:“这其中或许有一些误会,不妨等曹建德入朝后,臣请司徒公设宴,席间臣等一同劝解,或可消解其中误会。”

若是这误会难以消解,反正也是曹操的难事。

祢衡、徐干几个人站在孔融身后,徐干低头脸憋红了,祢衡面露笑意,微微侧头去看应劭。

孔融带着他们来讲学,就是给他们制造接触天子的机会。

一直讲课,也容易疲乏;讲解经义之际,也会闲聊放松,或者换随从来主讲,给天子换换口味。

刘协听了微微颔首:“去岁陈留一战,曹卿受创极重。后有右将军调解、担保,大将军以及大司马这才宽恕曹卿。曹卿兵未到,却先向朕讨要免罪诏书,这未免无礼,非人臣之状。”

他语气很重,敲在应劭心灵深处,应劭连威胁的话语都不敢说。

吕布不会限制行宫的人员出入,更不会介入行宫卫士、禁军的管理,就连许都城防,也是交给了卫将军董承。

有什么好东西也是优先供给宫中,刘协对吕布很是满意。

三省制度看似是赵基与吕布双头执政,实际上刘协居中不表态,表态的话肯定能带着一方压倒另一方。

赵基有意退缩之下,吕布也是本能的退让,使得三省制度在运转过程中达成了微妙的平衡以及相互监督。

朝政维持均衡,能选用合格的官吏治理地方,军事方面赵基、吕布只要不吃亏,那完全就是一副炎汉中兴有望的形势,这种环境下天子的威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快速提升。

所以刘协一点都不着急,他的性格棱角早已被打磨的很干净了。

吕布、赵基不触碰禁军、卫军,陈宫又独立于吕布之外,现在这种有安全感的环境,对刘协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进步。

唯一不好的就是一时失误,在董贵妃那里留了个孩子,还是皇长子。

这个皇长子也能反向要挟刘协,刘协更是不愿意与吕布、赵基交恶。

始终都是公卿在挑衅赵基和吕布,刘协又不是瞎子,自然知道这伙公卿能活到现在,肯定不是赵基、吕布害怕他们,而是看在他的面子上才屡屡从轻处理。

好不容易有一对能相互制衡的好队友,刘协又怎么可能放弃他们,去跟旧日公卿组队?

旧日公卿扳倒赵基、吕布后,仿佛真能将执政大权还给他一样。

朝廷这么大,方方面面的事务那么多,他一个皇帝也管不过来,到头来还不是要分权给公卿?

别说曹操,就是袁绍来讨免罪诏书,刘协也敢拒绝。

曹操真有抵御、抗衡赵基、吕布的实力,又怎么会遣使来求赦免诏书?

正是实力衰落,大不如前才这样走关系,低声下气来求。

孔融冒着得罪袁绍、曹操、汝颖士人的风险提醒他,刘协又怎么会辜负孔融的好意?

真答应了,会让吕布和赵基非常难做。

袁术造逆称号建制的时候,是孔融第一个站出来,从舆论方面反击、否定袁氏四世三公的影响力。

冢中枯骨,骂的不是袁术本人,而是从舆论上给袁氏的故吏门生解绑。

告诉这些人,你们的故主、恩主已经是枯骨死人,没必要再因为这个身份而担忧朝廷的诛连。

否则这种评价为什么不早或晚一些说?偏偏在袁术造逆的时候宣扬出来?

所以孔融已经深深地得罪了袁术,也得罪了袁绍,以及围绕袁氏四世三公为核心而组建的一个庞大组织集团。

这个组织集团内,纵然是非袁氏出身的士人,也有个地位高低的差异,也能扯袁氏故吏门生的身份给自己增加影响力。

孔融精准评价而出的‘冢中枯骨’,挖的是袁氏以及其门生故吏的跟脚。

而应劭,出身高门,依附于袁氏集团,地位很高。

只要不是打仗、白刃相搏,孔融就不怕袁绍、袁术,更别说曹操。

哪怕袁隗复生,孔融也不会正眼看他。

应劭的行动失败,他只是想抢先获得天子的赦免诏书,造成既定事实,让赵基、吕布无法对曹操发难。

辞别天子后,应劭返回家宅,立刻整理这段时间誊抄记录的各种汉官仪表、奏疏格式,以及各种判案时可以参考的经典判例。

朝廷东迁时遗失了太多的典籍,就连廷议、朝议时的礼仪规矩都掰扯不清。

应劭入朝,就是来补充这些的。

感觉自己的军事才能更受赵基的猜忌,赵基回师许都后肯定会想办法弄他,应劭整理好原稿,派人给陈纪送一封信,随即一刻也不耽误,就出走许都,投奔刘表去了。

曹操委托他的事情,他也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尽力给办了,只是没办成。

反正袁绍那里是不方便去了,还不如去投靠刘表。

同样收到信的还有辅国将军伏完,他收到的是曹操的亲笔信。

信中曹操声讨赵基、吕布擅权之害,希望伏完能拉他一把。

伏完出面的话,极有可能说服天子。

伏完也有这个信心,只是他不想得罪赵基。

现在他越来越重视与赵氏的婚约,这种时候如果去坏赵基的事情,赵基一气之下另娶正妻,到时候总不能厚着脸皮将女儿硬塞过去。

伏完此刻也不能找其他儿子讨论,就问跟随在身边的老乡、侧室夫人的弟弟樊普:“今曹建德举兵南下,畏惧元嗣威势。遣使委书于我,欲求天子赦免诏书。若是如此,他愿领兵在外,与我互为声援。”

有曹操在外,伏完腰杆子也能硬一些。

东迁之际,朝廷虽然历经坎坷磨难,可对伏完个人来说,是他个人权力最大的时刻。

现在还时不时的会陷入回忆,生出种种懊悔。

实在是留恋那种被天子委以重任的成就感,现在虽然仪同三司,可说话没人听,前后对比,失落感更强烈了。

樊普看了曹操的书信,立刻就说:“不妥,曹操连生父都能背弃,又怎么会遵守诺言?他若践约,兄长又奈何不得他。若是声讨此人,反倒会受世人耻笑。”

见伏完神情不快,樊普又说:“大司马乃兄长的正女婿,岂能因外人之故,而伤至亲?论关系远近,兄长比之大将军,更亲近于大司马。如今以弟愚陋之见,不仅要拒绝曹操,还要防止大将军坏大司马之事。”

伏完听了沉眉抚须,眯眼思考,重新衡量自己与赵基的关系。

片刻后,伏完就说:“不,你立刻持我书信去见元嗣,询问元嗣的意见。”

至于阻止吕布去破坏赵基的谋划……阻止肯定是阻止,表面阻止就行了,最好能间接促成此事,激化吕布与赵基之间的矛盾。

双方一直保持和睦关系,不仅公卿们没有拉拢价值,就连他也影响力下降。

只有这两个人斗起来,伏完的价值才能立刻上涨。

不求恢复到一年前那样,能让他说话有点效果,偶尔能参与分配、安插几个县令长什么的,那就很满足了。

哪怕影响力有限,每年能安排几个故吏、门生去当县令长,积攒下来,十几年后怎么也能培养出十来个两千石级别的故吏、党羽。

自己又是皇后的生父,未来天子亲政夺权,他肯定要积极参与进去。

党羽充沛一些,获胜的希望就大。

也不是伏完生性就这么好斗,而是身为皇后的父亲,国朝顶级勋贵外戚,他根本没有其他选择。

皇帝夺权时失败,你束手不帮,也会被一起清洗。

如果夺权成功,自己也中立的话,那皇帝为了安抚功臣,肯定会清洗皇后与自己一家。

因此,未来的伏完根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舍命相随。

这种状态下,肯给他当门生故吏的人,也都是敢下场豪赌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