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宋枭途 > 第五十九章 首战首捷

大宋枭途 第五十九章 首战首捷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9: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见牛皋、王胜、张哮全都准备好了,蔡仍让人挥舞令旗示意牛皋、王胜、张哮可以带人发起进攻了。

很快,接到命令的牛皋、王胜、张哮,就带人发起了进攻。

战斗打响没多久,蔡仍就头也没转的问张宪和王德:“你们看出来了什么问题没有?”

张宪看了一会,道:“好像跟咱们训练时不太一样,冲得好像有点乱。”

“哼!”

蔡仍冷哼了一声,道:“何止有点乱,简直就是乱七八糟,你看得出攻击队形吗?还有牛皋、王胜、张哮这三个都头,猛是够猛的,都冲在最前面,可我教给他们的弩箭压制呢?给他们配的神臂弓,是白配的?”

其实——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说穿了,金吾军到底是一支纯新的新军,没打过一次真正战斗的新军。

而现在的牛皋、王胜,也包括张宪和王德,根本就不是后世的百战名将,而只是一群刚刚才领兵的菜鸟——他们还需要成长的机会和时间。

张宪请战道:“要不我带兵上去吧?”

“手痒了?”蔡仍道:“你不用急,以后有都是仗让你打,现在,你就在这里好好看着他们犯的错,让你带人上去时,你可别给我也犯这些错误。”

这时,王德插话道:“让二都、三都先上,四都等等,等到二都和三都跟匪寇打得正激烈的时候再冲,效果会不会好一点?”

蔡仍暗暗点头,心道:“不愧是历史上的名将,这么快就看出了牛皋、王胜、张哮他们此次攻击最大的问题。”

蔡仍问:“我刚才怎么下的命令?”

张宪准确的重复道:“二都从正面进攻,三都从左面进攻,四都从右面进攻。”

蔡仍又问:“我可曾命令他们同时发起进攻?”

张宪道:“不曾。”

蔡仍道:“这就是我今天最想教给你们的,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是铁律,永远不能更改的铁律,但战争是复杂多变的,最忌惮前线将领死板不知变通,所以你们一定要在命令之下尽可能多的去变通,总之,你们既要服从命令,也要去充分的去解读命令想办法在命令下打出胜仗,反之,等你们当了下达命令的长官之后,下命令时,一定要慎重,一定要考虑到你们手下将领会过度解读你们下达的命令的这种可能性。”

张宪、王德等人不约而同道:“诺!”

蔡仍随即下令道:“王德何在?”

王德道:“末将在!”

蔡仍道:“命你部向敌人后方迂回,动作大些,要让敌人看到你们迂回,然后伺机咬杀叛匪,歼灭叛匪。”

王德领命道:“诺!”

王德下去后不久,三百匹战马如同出笼的猛虎一般向敌人杀去!

别误会,金吾军没有三都马军,只有一都马军,也就是只有一百个骑兵。

只不过,蔡仍路子野,从高俅等人那要的,再加上自己花钱买的,前后共弄回来了四百多匹上等战马。

然而,蔡仍并没有将这四百匹战马全都分给各都,而是独断专行的将其中的三百匹战马都分给了马都,让马都的骑兵可以一人三马。

蔡仍之所以这么做:

一方面是,骑兵最大的优势就是机动性强,而如果想完全发挥出骑兵的机动性,那一人一骑指定是不够的,就是一人双骑都很勉强。

另一方面是,与这个时代的军人喜欢发展马军不同,蔡仍更喜欢发展步军——首先是战争观念的问题,接受过近代战争培训和洗礼的蔡仍,更擅长率领步军作战,而不是自己从未接触过的马军,再一个就是,马匹对于处于宋地的蔡仍来说实在是太难补充了,而人则好补充得多,可以说,遍地都是,要多少有多少。

所以,蔡仍很奢侈的打造出来了一支一人三骑的马都。

顺便说一句,曾孝蕴、梁方平等人之所以认定金吾军是强军,也跟蔡仍拥有这支一人三马的马都有很大的关系。

也就在王德率领马都冲出去的同时,宋江义军的阵地中突然射出来了几十支又急又密集利箭!

见到这一幕,蔡仍心理就是一沉:“坏了,这伙贼寇手上有床弩!”

这床弩可是北宋官军的威慑性武器、大杀伤性武器,它的射程可达三百大步(约合五百七十米),是古代弩类武器中射得最远的。

而且,床弩能射三种箭——一种名为“一枪三剑箭”,用箭以木为杆,铁片为翎,这种箭实际上是一支带翎的枪(矛),破坏力非常强。一种名为“踏橛箭”,使之成排地钉在夯土城墙上,攻城者可借以攀缘登城。一种名为“寒鸦箭”,在弦上装兜,每兜盛箭数十支,同时射出,刚刚对面射来的就是这种箭。

历史上,宋军有太多太多场战斗是靠床弩打赢的。

蔡仍真没想到,这种东西都让宋江一伙给缴获了。

果然,二都的十来个倒霉蛋,纷纷中箭而倒,吓得二都的不少士卒都裹步不前。

这也体现出来了二都没有按照蔡仍所教的散兵线冲锋所造成的危害,如果二都的将士是按照散兵线进行攻击,哪怕对方有床弩,伤亡也绝不可能这么大。

牛皋见二都的攻击有可能被打退,当即张弓搭箭,一箭就射死了对面一个煽动大家反击的人。

牛皋所在的鲁山县石碑沟村处于深山老林,交通闭塞,人烟稀少。

牛皋入伍前以卖柴为生,与老母和妻儿相依为命。

光卖柴火很难满足家庭的日常开支,牛皋便想到了靠打猎来贴补家用。

石碑沟村林丰鸟多,这给了牛皋充分施展射艺的机会,每次进城卖柴,牛皋都要捎带一些野兔、野鸡等猎物。

经年累月的练习,牛皋的射猎技艺有了很大长进,到了现在,几乎是百发百中,箭无虚发。

这也是牛皋能脱颖而出成为都头的原因之一。

牛皋这一箭,效果非常显著,对面一下子就慌乱了起来。

而也就在这时,王德率领骑都呼啸着向义军的后面迂回。

见三面都攻上来了,又有一支彪悍的骑兵要绕到后面堵住他们的去路,他们很快就要成为瓮之捉鳖,这些没接受过多少训练甚至根本就没接受过训练的农民,一下子就慌了!

偏偏在这个时候,王胜率领第三都、张哮率领第四都杀呼啦啦的冲了上来,他们手中的神臂弓也纷纷射出。

蔡仍看准时机,让人吹响了冲锋号,命二都、三都、四都的将士冲锋!

(小号也是蔡仍“发明”的,当然,蔡仍“发明”的小号没有后世的小号那么繁琐,它只是由一根管子组成,一端是吹口,另一端是喇叭口,被制成了椭圆型卷曲形状,可以参考抗战时期我军的冲锋号的更简陋版,其工艺并不繁琐,蔡仍曾在网上看过完整的制作视频,将视频中的制造过程跟铁匠大致一说,铁匠尝试了十几次就锻打出来了能吹响的小号,又经过不断尝试和改进,可以使用的冲锋号就诞生了。

至于冲锋号的曲子,蔡仍直接照搬了我军的冲锋号。

顺便说一句,蔡仍也尝试过只用军旗和战鼓指挥战斗,但军旗受天气的影响很大,战鼓声的穿透力又不够,而小号音色慷慨嘹亮穿透力极强非常能鼓舞士气。

当然,蔡仍也不是不用军旗和战鼓,只不过,蔡仍在军旗和战鼓当中加入了冲锋号,用冲锋号来号令金吾军的将士冲锋、来给金吾军的将士鼓舞士气。)

这下宋江义军阵地上的混乱就更大了,少数人开始向后跑,接着更多的敌人向后跑。

蔡仍见此,心知:“大局已定。”

可蔡仍丝毫都没放松警惕,相反他还对张宪等人说:“你们要记住,只要上了战场,就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尤其是在这种快要取得胜利的时刻,更不能有所懈怠,否则,你们不仅有可能会得到失败的代价,甚至有可能会付出全军覆没的代价。”

事实证明,蔡仍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双方相差得绝不是一星半点的。

很快,宋江义军就弃了阵地,纷纷往后方撤去。

这时,马军的优势就体现了出来。

王德率领马都一路紧随其后掩杀。

最终,除了几个运气好、跑得快的逃了出去以外,其余人几乎被金吾军全歼。

检点战果,阵地上宋江义军留下了十几具尸体,沿途留下三十几具尸体,共击毙宋江义军五十一人,俘虏了四十三人。

清点完战果,然后检查自己部队的伤亡,二都阵亡六人(几乎全是死在床弩之下的)伤七人,三都伤三人没有阵亡,四都、马都伤亡皆无。

蔡仍去看了看伤兵,还好伤的几人中有五人是轻伤。

以蔡仍的经验,这种伤养几天就好了,不过那几个重伤的需要送回后方修养。

蔡仍亲自审问过俘虏得知,这伙宋江义军本来是要撤走的,但是由于金吾军的进军速度太快,让他们没来得及撤走,而刚刚那个煽动他们抵抗的人就是他们这伙义军的头领,他是后山懂家洼人,撤退前,他想顺便送点东西回家,这也是他们耽搁了时间的原因之一。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蔡仍心思一动,然后派张宪带人去宋江义军的阵地上好好找了找。

很快,张宪他们就找到了一坛金银珠宝和两幅字画。

蔡仍心思一动,又派张宪带着俘虏去了这个小头目的家中搜缴,结果又找到了不少金银珠宝。

蔡仍心道:“难怪这么多人愿意造反啊,发家致富是真快啊。”

上交?

那是不可能的。

蔡仍也不能总自己往军队里搭钱啊。

退一步说,就算蔡仍愿意,也怕别人因眼红而去告发蔡仍。

而有了这些缴获,那么就好办了。

我用缴获去给我的将士发军响,这你们总管不着吧,眼红,你们也去缴获啊。

打扫完战场,蔡仍决定,将那个小头目家所在的小村当成自己的临时营地,同时挑出十个在此战当中表现得最好的金吾军士卒押送俘虏、护送伤兵回后方报捷……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