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宋枭途 > 第二百六十二章 劝降(求订阅!)

大宋枭途 第二百六十二章 劝降(求订阅!)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9: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因为有赵佶的巡边三策做指导思想,本就不想打这一战的种师道,便不再出声了。

在这种情况下,童贯也老实不客气的剥夺了种师道的都统制之权,将种师道的都统制之权一分为二,分别给了种师道和刘延庆。

不仅如此,童贯还老实不客气的将一众将帅聚集起来,跟他们商量起如何收复燕京?

会上,种师道一言不发。

见此,所有西军将领都感到沉重和压抑!

为了打破这样的沉重和压抑,杨可世义无反顾的站起来,说道:“太师,此次出兵,整体战略部署怎么安排?辽军那边是什么情况?这些都还不清楚,属下认为应该仔细研究一下,拿出详实的方案之后再行动,不要仓促出动。”

杨可世素以胆大闻名,他也是童贯很看好的一员将领,所以他敢在童贯面前说话。

没等童贯答复,和诜就嘲笑道:“杨将军,你平日里自夸胆略超群,能敌万人,现在怎么如此胆怯?你所言是何用意?欲坏官家大事?”

虽然借着赵佶的巡边三策将种师道那个老顽固击倒了,但跟西军打了半辈子交到的童贯深知,对于顽固不化的西军,绝不对放松警惕!

基于此,童贯微笑道:“和知州所言不错,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诸位要振奋精神,要争做勇士,要弘扬我大宋的军威,要让辽军闻风而丧胆……目前辽国在女真人打击之下已经奄奄一息,辽帝不知所踪,燕王耶律淳篡位称帝,燕京各地官民都翘首以盼王师,所以,诸位要谨记官家御敌三策,力争不战而收复燕京!”

听了童贯的表扬,和诜感到很高兴,觉得他丢失的面子终于找回来了。

和诜站起来,朗声道:“燕地之民,现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倘若金鼓一鸣,必定会比肩系颈,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说到这里,和诜看向童贯,又道:“下官建议,以宣抚司的名义张黄榜示众,告知燕京官民,若能前来献出州县,定给于高官厚禄!”

童贯很赞同和诜的建议,当即便令行军参谋官刘韐起草招降榜文。

刘韐的招降榜文是这样写的:

幽燕一方,本为吾境,陷没契丹接近二百年,比者汉蕃离心,内外变乱,旧主未灭,新君篡攘,哀此良民重罹涂炭。我宣抚使司遵奉睿旨,统率重兵,巳次近边,奉辞问罪,务在救民,不专杀戮,尔等各宜奋身早图归计。有官者复还旧次,有田者复业如初。若能身率豪杰别立功效,即当优与官职,厚赐金帛;如能以一州一县来归者,即以其州县任之;如有豪杰以燕京来献,不拘泥于军兵百姓,便与节度使、给钱十万贯、大宅一区。惟在勉力,同心背虏,归汉永保安荣之乐,契丹诸蕃归顺亦与汉人一等。已戒将士不得杀戮一夫,傥或昏迷不恭,当议别有措置。应契丹自来一切横敛悉皆除去。虽大兵入界,凡所须粮草及车牛脚价并不令燕人出备,仍免二年税赋。

童贯又下令从雄州当地招募勇士,让他们携带榜文穿越边境,深入到辽国境内,四处张贴散发。

同时,童贯严令各军不得过界挑衅,以避免发生军事冲突。

以宣抚司的名义颁布的招降黄榜陆陆续续地散发到了辽国的易州、涿州、燕京等地,童贯等人则在雄州耐心等待着好消息。

可是一连过了数日,也不见一个前来献出州县的辽国官员,更不见燕地汉民蜂拥而至。

童贯心想:“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和诜提供的情报有问题?”

有人向童贯建议:“不能再这样干等下去了,应该马上派人去燕京找耶律淳,向他言明利害,劝他献出燕京。”

童贯觉得这个建议不错,于是他亲自起草了一封给耶律淳的信——童贯与耶律淳曾有过一面之交,那年他出使辽国路过燕京时,曾专门去拜访过耶律淳,两人交谈甚欢。

童贯的亲笔信的内容如下:

“太师、领枢密院事、充陕西河东河北宣抚使、楚国公童贯谨致书秦晋国王阁下:

盖闻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得人心者,可以立国,失人心者,罔克守邦……国王温恭和裕,通达古今,存亡之机,洞然深悉。善为计者,因败以图成,转祸以为福,如能开门以迎降,归朝纳土,使国王世世不失王爵之封,燕人亦无蹈斧钺之患,如其不然,当议进兵。国王势蹙事穷,天厌人离,欲北走则无所归,欲南归则安可得,当此之际,虽悔何追?况大辽五路所管州城,四京已为草莽,区区之燕,必不能守。国王平日以仁爱之心,若能知昔人存亡之机,全燕蓟一方之命,其余阴德与世无穷。贯与国王幸有一面之契,不敢不以诚相告,惟审思而熟计,勿为庸人所误。”

信写好了之后,童贯有些犹豫该派谁去送信?

有人向童贯推荐归朝官张宪和赵忠,说让他们去。

所谓的归朝官,是指原来在辽国燕云地区当官的汉人,他们后来回归宋朝,继续在宋朝当官,就被宋人叫归朝官。

除了归朝官以外,宋朝还有所谓“归朝人”、“归明人”、“归正人”之说。

所谓归朝人是指燕云地区的汉民,也就是汉儿。

所谓归明人是指原来不是汉人,后来归属于宋朝的少数民族,如西南的蕃、蛮所代表的少数民族,以及契丹、蒙古、女真等民族。

所谓归正人则是指原来是宋朝人,后来困陷蕃国,再后来又复归宋朝的人,也就是叛徒再反正。

在张宪和赵忠离开雄州后的第三天,和诜忽然跑到宣抚司向童贯报告说:“刚刚接到燕京传来的密信,张宪和赵忠被耶律淳斩首了!”

童贯闻讯大吃一惊!

在童贯的印象里,耶律淳是个温文尔雅、仁厚慈善之人,怎么一登基为帝,就变得如此毒辣暴虐了呢?

刘韐接过密信看了看,说:“耶律淳下手如此之狠,说明他对咱们大宋是相当怨恨的,要想招降他,看来希望不太大。从目前形势来看,燕京官民并不像和知州所说的那样,什么箪食壶浆、比肩引颈、犹如沸羹,这纯粹是和知州的臆想吧?”

和诜的脸色很不好看!

和诜其实也很郁闷,他觉得自己对燕京局势的判断应该是正确的。

可眼前的事实又让和诜无法解释。

和诜建议:“不如派赵诩回易州招降试试,易州是赵栩的老家,他在那里应该有不少熟人,或许能有所收获。”

赵诩就是前几年在辽国率众起义的董庞儿,后来他归降宋朝,赵佶接见他时为他赐名赵诩。

这次,赵诩也跟童贯来到了雄州前线。

童贯并没有表态。

童贯的首席幕僚李宗振见状,说:“不妨试一试,或许能有所收获。”

童贯这才派人去将赵诩叫来。

童贯对赵诩其实没有什么好印象,他觉得此人自高自大目空一切,不堪重用。

果然!

一听让他回易州招降,已经听说张宪和赵忠被耶律淳斩首了的赵诩,立即推脱道:“我亲自回易州,目标太大,效果反而不好。易州那里我有个好朋友,名叫史成,他是易州赫赫有名的人物,家产万贯,又喜欢广交江湖豪杰。我给他写封信,太师可派人持信到易州去与他联系,让他起兵献出易州城。”

这种事,是强求不来的,真逼赵诩回去,万一他掉转枪头怎么办?

没办法,童贯只能同意赵诩所说的,看看能不能让史成起义。

赵诩写好信了之后,大家又斟酌了半天,不知让谁去送这封信。

最后,童贯派谭九殿直等人,携带着赵诩的信件和礼物,前去易州招降。

然而——

史成根本就没把赵诩当会儿事,他看完赵诩的信之后,立即派人将谭九殿直等人捆绑起来,然后送往燕京,交给了耶律淳。

不久,谭九殿直等人也惨遭杀害。

劝降再次失败。

这让童贯意识到,劝降这条路恐怕难以走通,换而言之,赵佶的上策与中策现在都已落空。

下一步,童贯打算实施下策,让大军往边境集结,企图给耶律淳施加军事压力。

实在不行,就班师回朝,待机而动。

不过——

虽说童贯动了班师回朝的念头,可童贯又不甘心——蔡仍只带了五六万人马,就在云地混的风生水起,他童贯带了几十万人马,刚来燕地,就要灰溜溜的回去,他真有些丢不起这个人,而且,童贯心知,他要是就这么灰溜溜的回去,那他的政治生涯和军事生涯也就算是彻底结束了。

李宗振给童贯出主意:“再派人以大宋使者的身份前往。”

李宗振又进一步解释:“使者代表的是咱们大宋,耶律淳绝不敢斩杀咱们大宋的使臣。退一步说,如果他真敢斩杀咱们大宋的使臣,那咱们大宋岂不是就有了出师之名,大军就可以迅疾北上,用武力收复燕京。”

童贯想了想,问:“谁能担此重任?”

李宗振推荐马扩前去,他认为马扩有勇有谋,一定不辱使命!

马扩出使金国回来了之后,便留在京城升任邠门宣赞舍人。

李宗振曾与马扩谈论过收复燕京之事,对马扩很了解,也很推崇,这才推荐马扩。

马扩很快便接到了童贯的调令,令他放下手头工作立即赶往雄州,不过信中并没说让他去雄州干什么。

马扩猜想,肯定是与收复燕京有关。

马扩的父亲马政,则猜测童贯很可能是派他儿子去燕京招降耶律淳。

马扩一听,心里激动不已!

去燕京招降耶律淳,可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

马扩这个人喜欢挑战。

马扩到达雄州了之后,童贯在宣抚司设宴招待马扩,这让马扩有些受宠若惊。

酒过三巡之后,童贯照实说道:“这次请马宣赞来雄州,是因为国家有个很重要任务需要马宣赞去办,这个任务很危险,不知马宣赞敢不敢承担?”

马扩说道:“如果马扩猜的不错,太师应该是要马扩到燕京去招降耶律淳?”

童贯笑道:“马宣赞真是聪明绝顶,难怪那么多人都对你百般推崇,那……不知马宣赞敢不敢接下这个艰巨的任务?”

马扩说道:“只要太师下令,刀山火海马扩亦愿往!”

童贯抬手捋了捋颌下稀疏的胡须,说:“好!马宣赞不愧我大宋第一外交人才,我的确打算派你出使燕京招降耶律淳,嗯……不过,此去有一定的风险,耶律淳已杀了咱们好几个使臣,你仔细想一想,明天再回答我也不迟。”

对于出使燕京,马扩已有心理准备了,因此,只是沉吟了一下,马扩便说:“燕京即使是龙潭虎穴,马扩也不惧怕,但为大局着想,马扩想提几条要求,不知可否?”

童贯道:“请讲。”

马扩说:“马扩往燕京以后,如果两国发生交战,第一,请太师告诫各军将士,严禁入户抢劫搜取财宝,必须严格军令;第二,不要杀害投降之人,以安抚民心;第三,要审时度势,乘机进军,不用为马扩担心,马扩只不过是一介之微,即使为国捐躯,也在所不惜!”

童贯很佩服马扩的气节,点头答应。

第二天,马扩开始从军营中物色壮士随他一起出使燕京。

五月十七日晚上,马扩便带着一众随从人员离开了宋境前往燕京……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