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宋枭途 > 第二百一十九章 恩威并施(求订阅!)

大宋枭途 第二百一十九章 恩威并施(求订阅!)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9: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河东之地,山河表里,关险重重,易守难攻。

太原府、代州等地的驻军,构成了河东路第一个南北纵向深度防御体系。

而太原城就是这个防御体系的核心,也可以说是河东路的心脏。

蔡仍到了太原城之后,就再也不往前走了。

蔡仍当然不是惧怕打仗,不敢亲涉险地,而是他必须要坐镇这里,确保他想要带去云地的人和运去云地的东西,全都能如期的到达云地。

先不说,蔡仍想带去云地的人、想运去云地的东西,关系到蔡仍将来打江山,关系到蔡仍将来逐鹿天下。

只说,为了赢得这场至关重要的战争的胜利,蔡仍都必须得这么做。

打仗,打的可不光是军队,还有粮草辎重、武器、物资。

而在这个时代,运送这么多东西可是非常费劲的,否则蔡仍也不能带十万民夫,动用上千艘大船、上万辆马车、两万辆公鸡车并且派陈遘、张开、胡世将、仇悆、唐重等能臣干吏来运送这些东西了。

而且,蔡仍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开始着手做准备了。

可即便是这样,截至到目前为止,蔡仍要带的东西,连三分之一都没运到太原城。

为了保证自己能有充足的逐鹿天下的资本,为了保证自己能打赢这一战,不在云地找到一个稳妥的落脚之地,不将自己想带的物资全都运到云地,蔡仍是绝不会离开太原城的。

……

太原。

制置司。

胡世将不无担心道:“相公,把前线之事,完全交给吴统制和岳统制,是不是有些……不太稳妥?依下官看,不如派一文官总领此战,应该会更好一些吧?”

胡世将这不是在针对吴玠和岳飞,而是赵宋王朝向来就有这个传统,他们总认为,只有文官才可以担任统帅,只有文官统领武官才稳妥。

事实上,蔡仍之所以能担任这个河东制置使、这个统帅,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蔡仍是文人。

蔡仍对左右说道:“此战至关重要,绝不可将精力放在内斗上,绝不可将令不明,绝不可不全力以赴……”

胡世将顿时哑口无言!

蔡仍这是毫不留情的将北宋一朝的遮羞布给揭开了?

如此一来,再说什么,都已无用,更无意义,因为派文官去统领武将,主要是因为当政者不信任武将,并不真是因为文官比武将更会打仗。

所以,准备毛遂自荐的胡世将,只能将想说的话,又咽了回去。

蔡仍接着说道:“而且,岳鹏举、吴晋卿皆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帅才,我相信他们,相信他们会完成我交给他们的任务的。”

见此事已经无法改变,一众文官只能暂时将此事放下,等待事情的进一步发展。

李纲最先转换话题,道:“燕云之地割给契丹已接近二百年,燕地百姓与契丹皇帝岂能不产生君臣父子之情?咱们要想在云地站住脚,就一定要对民众秋毫无犯,并且有正确的政治主张。”

蔡仍深以为然,然后在一众文臣中扫视了一遍,最后将目光停留在仇悆身上,道:“泰然,你过来。”

仇悆听言,越众上前,拜道:“不知相公有何吩咐?”

蔡仍并没有立即答复仇悆,而是又在一众文臣中扫视了一遍,最后将目光停留在了熟永身上,道:“子元,你也过来。”

等郭永也越众上前,蔡仍才道:“你们两个做好准备,不日我就会派你去接手应州和朔州。”

蔡仍此言一出,众人不约而同想道:“蔡仍对吴玠和岳飞就这么有信心吗?他怎么就敢肯定,吴玠和岳飞就能收复应州和朔州?”

仇悆和熟永都不是情绪容易波动的人,而且,虽然蔡仍许诺给他们的是执掌一州的知府之位,但毕竟还是没影的事,还做不得数,所以,他们公事公办的拜道:“诺。”

一见仇悆和郭永的样子,蔡仍就知道,他们并不相信岳飞和吴玠很快就能打下应州和朔州。

蔡仍也不在意,因为时间会向仇悆和郭永证明这一切的。

另外,蔡仍对仇悆和郭永也有信心,他相信,就凭此二人在历史上的能力和名声,他们哪怕不信自己所说的,也绝不会不做好万全的准备的,否则,他们根本不配流传千古。

蔡仍直接嘱咐道:“你要记住以下几点……”

果然!

虽然不太相信蔡仍所说的,但仇悆和郭永还是在第一时间作出聆听状。

显然,仇悆和郭永准备认真记下蔡仍所说的每一个字。

蔡仍也不废话,直接说道:“一、你们要牢牢监视金吾军将士的一举一动,如果他们有任何违法我金吾军军法的行为,你们都要在第一时间通知军法司处理,如果军法司胆敢徇私舞弊,拖延怠慢,你们要在第一时间告诉我,我一定会从重从严处理,总之,不管是谁,都万万不可扰民,不论是谁,如果扰民,都严惩不贷。”

这条其实本不用多说,蔡仍是准备将燕云当作自己的龙兴之地打造的,怎么能让人坏了自己的名声,进而坏了自己的好事?而且,蔡仍也对自己一手打造的金吾军很有信心,他相信,金吾军的将士是不会干出格的事的。

不过,鉴于宋朝的文人都愿意插手军队,所以蔡仍还是先给仇悆和郭永打了一针预防针,教一教仇悆和郭永跟金吾军将士的相处之道,也就是他们不能插手军队的事。

事实上,很早以前,蔡仍就已经开始严格控制军政分离了,他不允许军人干政,也不允自己手下的文官去插手军队的事,也就是说,带兵不管事,管事就不许带兵。

而且,这也是蔡仍今后施政的铁律之一。

李纲等大宋的文官,刚跟蔡仍,所以,蔡仍得先交他们规矩,免得他们拿捏不准方向,进而坏事。

仇悆和郭永都不是太强势的人,也都对统兵打仗不太热心,关键是他们多少也听到了一些蔡仍的规矩,有心里准备。

所以,仇悆和郭永并没有跟蔡仍争辩什么,直接就应道:“诺。”

蔡仍道:“第二条,不论汉民,还是契丹、奚、渤海、阻卜等有色之民,限十日内更换我汉服,三个月内留起头发,不更换、不留头发者,一次警告,第二次直接格杀勿论!”

这没甚么可商量的,你连衣服都不肯换,连头发都不肯留,换而言之,你连敷衍都不肯敷衍我一下,显然是毫无归顺之意,对于这种顽固之人,不杀他,难道留着他处处反抗自己?

所有人都感觉到了蔡仍话中的杀气腾腾,进而心有戚戚,暗道:“这位蔡相公,果然是尸山上爬过来、血海里蹚过来的人,好大的煞气!”

不过——

也有人理解蔡仍。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

不将这些外族人变成真正的汉人,他们必然无休无止的闹事,没完没了。

其实,不仅仅是那些外族人,就连燕云的汉人,也就是汉儿,暂时都不能完全信任。

汉儿,最初是少数民族对汉人的称呼,如汉乐府中有诗说:“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唐诗中也有:“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儿。”的诗句。

最初,“汉儿”这个词语与汉人同义,并无褒贬意味。

在辽国获得燕云十六州之后,特别是在辽国与北宋对峙期间,辽与宋对分属于两国境内的汉民的称呼开始发生了变化。

辽人称呼宋国境内的汉民为南人,而称呼本国境内的汉民为汉儿。

宋人也称呼辽国境内的汉民为汉儿,有时还骂他们为番人。

总之,历史上,辽、宋以及后来的金国,对燕云地区的汉民都一致称呼为汉儿。

这表明汉儿已演变成了一种带有蔑视口吻的特称,也反映出了辽、宋和金国都对汉儿很不信任。

而汉儿也由于辽、宋以及后来的金国对他们不信任,不仅在民族认同上日显孤立,且在政治态度上也没有固定的倾向,并非赵佶君臣认为的那样“心向中原”,而是以利益为中心,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在辽、宋、金之间往来叛附,政治态度非常灵活。

就以在靖康之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郭药师为例,他就是典型的汉儿,辽强则为辽效力,宋强则投宋,金强则投金,没有固定的政治立场,卖起原主人,一点都不手软。

而且,郭药师这厮在投降赵宋了之后,就不肯换汉服,一直身穿辽服,还美其名曰不忘旧主,我呸!

蔡仍可不想像赵佶那么蠢相信这样的鬼话。

所以,不论是谁,只不不肯穿汉服、不肯留头发,没说的,杀!

仇悆和郭永也知道,燕云那里形势特殊,不得不用一些极端的办法来治理,而且,换件衣服、留点头发而已,正确引导一下,应该不会造成太大的杀戮,退一步说,如果真有那些不肯换汉服、不肯留头发的人,杀了也是在所难免。

所以,仇悆和郭永很快应道:“诺。”

蔡仍道:“三、你们要正确引导,要将不极端的外族人当成咱们的子民治理,不要搞特殊化,要公平公正的对待你们治下的所有人。”

仇悆和郭永一听,心下顿时一松,他们心道:“还好,相公并不是行霸道之策,只是恩威并施,如此才是真正的治民之道。”

仇悆和郭永心悦诚服的应道:“诺。”

蔡仍道:“四、要尽量尊重各个民族的信仰,只要他们的宗教在咱们的控制下,只要他们的宗教不传导偏激的思想、不去干违法乱纪的事、是教导人向善的,就不要去过多的干涉他们。”

信仰这种东西,禁是禁不住的,只能正确引导,给于一定的包容,这才不会出现极端的对抗。

仇悆和郭永应道:“诺。”

蔡仍道:“五、切记,咱们不可能争取到所有阶层的支持,咱们的基础是普通民众,所以,要对那些大奸大恶之人进行公审,公审时,对于那些劣迹斑斑的豪门贵胄不要手软,不需要考虑政治或者其它因素,当然,对于那些良善的豪门贵胄,也要做到秋毫无犯,另外,不要因为咱们的粮食得来不易,就心疼粮食,战端一起,势必要造成饥荒,要赈济好灾民,要分好田地,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契丹、渤海、奚、阻卜、汉民,只要他肯要,就赈济他们、就分给他们田地、就帮他们种田。”

“公审?”

“分田?”

仇悆和郭永一脸迷惑道:“公审是什么?分田又是什么?”

蔡仍并没有立即给于解答,只含含糊糊的说道:“这事我会派专门的人负责的,你们注意配合好就行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