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宋枭途 > 第二百一十八章 知人敢用(求订阅!)

大宋枭途 第二百一十八章 知人敢用(求订阅!)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9: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州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柢三关,咽喉全晋。向以山川扼塞,去边颇远,称为腹里。自东胜弃而平、雁剥肤、河套失而偏、老震邻矣……太原建为重镇,州尤为唇齿要地。

代州与太原唇齿相依,作为锁钥之重,依托雁门关,使太原的防守更加稳固。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又云:天下九塞,勾注其一。

所以,雁门关最早的名称又叫“勾注”。

雁门关得名于《山海经》:“雁门,飞雁出于其门。”——勾注山群峰海拔一千九百米以上,崇山峻岭环抱,只有过雁峰两旁有两道比较低矮的山峪,大雁只能从这里飞过,而就在代州北十五里的雁门关,正好坐落在这个山峪之上。

雁门关是中原通往北方少数民族的门户,历代王朝都派重兵镇守。

据不完全统计,发生在雁门关这里的战事有一千多次。

一部雁门关军事史,堪称半部华夏五千年重大国防军事篇;一条雁门关商埠路,承载着中原和塞外的和平发展史。

自古有“得雁门而得天下,失雁门而失中原”之说。

所以,雁门关是进入中原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

宋辽对战时期,凭借雁门关的天然屏障,在河东这边辽军难以进入中原大地,避免了宋军两线作战,宋军可以将精力集中在河北,因此雁门对宋国的意义非常重大。

出了雁门关,便是平坦的雁北平原。

对于游牧民族的骑兵来说,雁北平原简直是最理想的作战天堂。

塞外民族自幼精于骑射,兼出产优质战马,所以能在这雁北平原来去如风。

辽国在巅峰时期,骑兵数量在三十万人以上,在这平坦的雁北平原可以说是所向无敌,以至于宋军根本不敢越过雁门关与辽军作战。

自澶渊之盟签订以来的这一百一十六年,岳飞、张宪、杨再兴所率领的选锋军、背嵬军和神机左军可以说是第一支将出现在雁北平原的汉人武装。

其心情可想而知。

这其中又以岳飞的心情最为激荡。

满打满算,岳飞才二十岁,可以说是刚刚到了弱冠之年。

别人在这个年纪,能担任一都头就可以吹嘘了,而岳飞现在已经统制了一万五千人马,就是亲领的都有五千人马,名义上虽然他只是一个代统制,实际上他都可以勉强算是一个都统制了。

可以说,历史上能像岳飞这样的,不能说完全没有,但绝对不会太多。

而岳飞清楚,不,世人都清楚,他之所以能年少得志,全都是因为有蔡仍赏识他、提携他,一步一步将他推上了如今之位。

说实话,岳飞也没想到,蔡仍会如此重用他、如此信任他。

就以这次担任右先锋为例。

虽然岳飞很希望自己来担任这个右先锋,可当岳飞得知,跟他搭档的是张宪和杨再兴了之后,岳飞就不抱任何希望了。

你道为何?

实是,张宪和杨再兴也是蔡仍的亲信,而且,他们还是亲信中的亲信,这其中又以张宪为最,他可是蔡仍可以托付家小、托付一切的亲信。

关键是,不论是张宪,还是杨再兴,都是能征善战的悍将,从以往的战绩上来讲,他一点都没有超过此二人。

在这种情况下,岳飞觉得他是不可能争得过张宪的,甚至连杨再兴都争不过。

可让岳飞万万没想到的是,蔡仍最后竟然将这个右先锋给他了,还帮他做通了张宪和杨再兴的思想工作,让张宪和杨再兴全力配合他。

最让岳飞感动的是,临出发之前,蔡仍将岳飞、张宪、杨再兴单独找来跟他们说:“形势危急之时,鹏举可以代替我全权做主,如有不尊他名字者,可先斩后奏。”

蔡仍这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岳飞可以暂代他行使帅权。

蔡仍如此对岳飞,岳飞除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外,已经不能再说其它的了。

除此之外,岳飞也要向世人证明,一向以看人准著称的蔡仍,并没有看错他,他就像蔡仍对别人说的那样是一个帅才。

……

来到雁门关之后,岳飞立即派探马进入雁北平原打探辽军的情况。

结果证明,前情卫打探到的消息没有错,辽军并没有在雁北平原上设防。

这也很正常,毕竟,游牧民族的战法,不是据城而守,而是凭骑兵而战,再者说,雁门关如今在宋军的控制下,雁北平原上又无险可守,你让辽军在哪设防?

所以,辽军向来是主动出击、主动迎战,很有人出城而守的。

当然,这并不绝对。

辽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汉人,他们还是习惯于据坚城而固守,不少契丹族的人、奚族的人、阻卜族、渤海族的人也吸收了汉人的特性,开始据城而守了。

当然,不少汉人也吸收了游牧民族的特性,习惯了骑兵作战。

总之,战争这种东西,永远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如《孙子兵法》所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这也是,蔡仍为什么把帅权下放给吴玠和岳飞的原因,因为他就算是有通天彻地之能,也不可能预料到前线的点点滴滴,而战机稍纵即逝,因此,要想取胜,还得看临阵指挥官的应变能力。

接管了雁门关的指挥权之后,岳飞将张宪和杨再兴找来。

三人坐到一起了之后,岳飞开门见山的问道:“两位将军,不知你们对接下来有何想法?”

杨再兴先开口道:“相公的命令是让咱们先接管雁门关,伺机夺取应州,并没有做具体的部署,依我看,咱们不妨趁着辽军没有准备,直接出兵雁北平原,然后直接夺取应州。”

张宪道:“我同意杨将军的想法,兵贵神速,瞻前顾后,反而有可能会贻误战机。”

岳飞听罢,一拍手,道:“二位将军跟我想到一处去了,退一步说,就算敌人有准备,咱们跟敌人正面相遇了,又有何妨?将军常说,我们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得是什么?我们靠得就是我们军队广大将士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我们就要正面去挑战一下那些反对收复燕云的朝臣们所说的不可战胜的契丹军有多不可战胜!”

岳飞所说的正对杨再兴的心思,因此杨再兴立即附和道:“对,我正好想看看,辽人是不是三头六臂!”

其实——

三人中最渴望战斗的那个人是张宪。

一来,因为要为蔡仍看家,张宪根本就没有参加剿方腊一战,这使得他落后别人一步,在张宪想来,如果不是因为留守,让他没有进一步证明他自己的机会,这次蔡仍是不会将右先锋的位置给岳飞的。

二来,张宪对蔡仍亲自己设计的、他亲手打造的神机军非常有信心,他相信,只要神机军一出手,不论对手是谁,都必定会取得一场辉煌的大胜,必定会震惊天下!

岳飞、张宪、杨再兴三人一拍即合。

次日,岳飞留下王贵和三营人马固守雁门关,然后亲率大军出了雁门关踏上了雁北平原……

……

无独有偶。

吴阶、王德、卢俊义到了陈家谷之后,也没有选择固守,而是在汇合了由折可存率领的三千折家军之后,毅然决然的进入雁北平原,直奔朔州而去。

如果说,右路先锋岳飞的压力大,那么左路先锋吴玠的压力无疑更大。

岳飞的年纪是小、资历是不够,但再怎么说,岳飞也是蔡仍的嫡系出身,也是蔡仍的亲卫出身,根正苗红,而他却是西军出身的人,才跟了蔡仍不到一年时间,准确的说,只有十个月时间!

虽然在这短短的十个多月时间里,吴玠表现得比任何人都积极,拼尽全力的融入金吾军,可不论他如何努力,都无法掩盖他不是蔡仍嫡系出身这个事实。

而在大多数军队中,这种事很重要,就以西军为例,如果出身不行,可以说,不论你多努力,你能达到的高度都很有限。

幸好!

蔡仍不是那么看重出身,也不是一般的敢用人!

吴玠自从来到金吾军之后,可以说是飞黄腾达了,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就从一个小小的队将升到了代统制之职,现在还当了一个无名有实的都统制。

这可以说,不是一般的受蔡仍重用了,重用到很多人都嫉妒吴玠了!

这其中又以蔡仍嫡系中的嫡系王德为最!

事实上,王德一直以为蔡仍能让他来担任左路先锋,甚至就连吴玠也认为蔡仍会让各个方面都很合适的王德来担任左路先锋!

可最终结果揭晓时,蔡仍竟然将左路先锋的位置给了吴玠,并且还当着吴玠、王德、卢俊义以及折可求的面说:“形势危急之时,晋卿可以代替我全权做主,不论是谁,不听其命,他可先斩后奏。”,将帅权下放给了吴玠!

吴玠从来都不是一个不自信的人。

关键是,吴玠必须要报蔡仍的知遇之恩,必须要向世人证明,蔡仍没有看错他,他就是一个帅才,他就是比王德强。

所以,到了陈家谷之后,吴玠没有任何犹豫,就率领大军进入了雁北平原,直奔朔州而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