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宋枭途 > 第二百零六章 收复燕云统帅(下)(求订阅!)

虽说赵宋这边将金使扣了大半年,让金国上下都很愤怒赵宋的无礼,但在辽金两国即将决战的大环境下,在马扩的斡旋下,金人最终还是决定继续执行跟赵宋联合灭辽的计划,并派使臣同马扩等人回到赵宋。

王黼分析,金国能主动遣使前来,这首先说明他们对海上之盟还是相当重视的,其次应该是来敲定具体的出兵时间的,最后金国有可能是不放心岁币一事。

可以说,王黼猜得全中。

金国突然遣使前来,是因为金人忽闻大宋将举兵百万北上,似乎要径取燕京,这让他们很高兴的同时,也很担心赵宋一旦收复燕京,遣兵守关,则岁赂不可得,为摸清赵宋的底细,遂派遣勃堇乌歇和高庆裔为正副使臣,出使赵宋。

现如今,马扩一行与乌歇和高庆裔一行已经在登州登陆了。

王师中已经派人快马加鞭将此事禀报给了赵宋朝廷。

赵佶也令徽猷阁待制赵良嗣和起居郎檀棹,为正副馆伴使,赶紧去迎接金使,然后将金使接到班荆馆安歇。

中使李琮和童师礼,则奉旨在班荆馆设御宴招待金使……

金使的到来,意味着定下收复燕云统帅一事不能再拖延了,否则有可能就会耽误联金灭辽一事。

可就在这时,种师道的奏章也到了,说明西军根本无法立即集结,并且还请求放弃北上收复燕云。

这种情况下,赵佶难免动了让蔡仍先率领金吾军北上伺机而动的念头。

可童贯却坚决不同意。

事实上,童贯早就知道了西军不愿意再次离开西北去收复燕云一事。

就在几天前,种师道已经派他的老搭档西军宿将赵隆来京说服童贯放弃收复燕云。

赵隆是为赵宋王朝征战了一辈子的老将,王韶时代,他就从王韶取熙河,又从童贯的义父李宪破西市,讨鬼章,后多次随童贯出征,与童贯着实有几分香火情。

当年,童贯曾就与赵隆讨论过收复燕云一事,那时赵隆就极力阻止。

这次赵隆主动来找童贯,童贯便知赵隆又是来阻止他收复燕云的。

果然!

赵隆一见童贯,就道:“宣相岂敢为赏以败祖宗二百年之好?异时起衅,万死不足谢责。”,然后赵隆就代表西军跟童贯谈不可出兵收复燕云一事……

那次,赵隆缠着童贯辩了很久。

后来,童贯不得不借故离开,将赵隆踢给了他的门客处理,才得以脱身。

可虽然再也见不到童贯了,但赵隆还是没完没了。

事实上,现在赵隆还在跟童贯的门客们唇枪舌战,想要辩倒他们,然后说服童贯。

试问,童贯怎么可能不知道西军将士的态度?

还有一件让童贯糟心的事。

这件事出自童贯引以为根本的胜捷军。

一到京西北路的淮宁府(或称陈州府),胜捷军的将士就一头扎进了淮宁城中的窑子、勾栏、赌窟、博坊中厮混起来,根本就不理会他的重建命令。

童贯催得急了,胜捷军的一众将领就跟童贯要钱、要粮,还要西北来的补充兵员。

谁不知道,赵宋朝廷的血才输上,这个时候,你让童贯去哪给他们弄钱、弄粮、弄西北的补充兵员?

其实——

童贯心里清楚,胜捷军的将士在南边发了大财,如果不让他们将这些钱财挥霍光了,他们是不会愿意动的,这才是他们迟迟不肯动起来的真正原因。

对此,统兵了几十年的童贯,其实有办法治。

可问题是,治能治,但童贯需要时间,再加上恢复建制的时间,保守估计,最少得一两年。

就算只恢复个五六成,没有半年时间,也根本就做不到。

所以说,童贯其实是知道,他已经赶不上联金灭辽一事了,至少是赶不上第一战了。

但即便是这样,童贯也坚决不能让他已经看透了的蔡仍率兵北上收复燕京。

基于此,面对赵佶希望他作出一些让步,让蔡仍先带兵前往河北前线,先由蔡仍来主导收复燕地一事,童贯突然冲赵佶一拜在地,道:“官家!”

等童贯再抬起头来,赵佶愕然发现,童贯已经泪流满面!

赵佶彻底被童贯的举动给震惊到了!

要知道,童贯虽然是一个太监、一个不完整的男人,可一直以来,童贯的人设都是一个铁汉,一个宁愿流血也不流泪的铁汉。

所以,童贯突然流泪,真让赵佶吃惊不已!

赵佶连忙道:“爱卿,你这是怎么了?”,并想要去搀扶童贯。

不想,赵佶刚伸出手,就被童贯阻止了。

童贯道:“官家,您让老臣说完。”

赵佶没办法,只能收回手任由童贯去说。

童贯道:“官家,老臣今年六十有八,马上就到古稀之年,与我同年之人,绝大多数都已经故去或是告老还乡了,如今只剩我还在担任要职……”

童贯这么一说,赵佶才意识到,童贯已经这么老了,跟童贯同期的蔡京、邓洵武等人,离开朝廷的离开朝廷、死的死,如今朝中的老臣只剩童贯、郑居中等寥寥数人了。

童贯继续说道:“北上收复燕云一战,乃是国运之战,乃是生死之战,乃是动用全国大半之兵之战。”

赵佶道:“这些朕都知道。”

童贯摇摇头,道:“官家,您还不清楚此事的严重性。”

赵佶一怔,道:“严重在何处?”

童贯字字诛心道:“此战若胜,官家您就是大宋第一帝,此战若败,官家您可能就是大宋的罪人。”

赵佶听了,神色立即变得凝重起来!

童贯说得这些,赵佶不是没想到,不过由童贯说出来,还是让赵佶严肃起来!

童贯又道:“官家,如此重要之事,您能放心将之交给一个才二十一岁的年轻人手上吗?”

赵佶如遭雷击,他心道:“是啊,蔡仍处事稳当干练滴水不漏,朕都快忘了他才二十一岁,让这么年轻的蔡仍去做这么重要的事,是不是太过儿戏了?”

见赵佶沉思,童贯就知道,他击中了赵佶的软肋,他只需继续击打这里,就能取得胜利。

所以,童贯继续说道:“老臣黄土已经埋到了脖子,就算让老臣再活,老臣又能活多久?三年?五年?十年?”

童贯又道:“老臣都已经这把年纪了,野心能有多大?能协兵造反吗?”

“造反?”

这个任何皇帝都会敏感的词,立即就使得赵佶的神色一肃,他道:“爱卿此言何意?谁要造反?”

童贯没有犹豫,就道:“老臣不知。”

赵佶眉头一皱,道:“那你刚刚那番话是何用意?”

童贯答道:“老臣只是想提醒官家,该防的,一定要防。”

赵佶看着童贯,明知故问:“防什么?你给朕说得清楚些。”

童贯听言,“噗通”一下跪在地上,然后匍匐在地,道:“神宗皇帝有祖训,收复燕云者王。老臣抖胆问官家一句,如果收复燕云的人是冠军伯,官家您遵从祖训吗?”

赵佶听罢,不免有些迟疑:“封才二十一岁的蔡仍为王?这怎么可以?但是……如果蔡仍真收复燕云,不封蔡仍为王,又是违背祖宗遗训,让天下人怎么看朕?”

见赵佶迟疑,童贯就心中有数了,他又道:“退一步说,如果冠军伯真收复了燕云,就算不给冠军伯封王,一个太尉加公爵,总归该给吧?”

赵佶心道:“这是要封赏的,否则,也太说不过去了。”

见赵佶没有否认,童贯便清楚他又猜对了,他继续说道:“按说,如果立下如此大功,给一个太尉加公爵的封赏,并不为过。可是……”

赵佶问:“可是什么?”

童贯突然抬起头,道:“可是,这已经是武官能达到的极限了。”

赵佶心里“咯噔”一声,他心想:“对啊,这已经到顶了,下一步就只能是封王了。”

童贯悠悠地又道:“官家,老臣不仅年近七十,还是一不完整之人,无子无孙,老臣之所以还想在古稀之年率领王师北上收复燕云,只为报答官家的知遇之恩,并无它意。冠军伯不是老臣,他年轻力壮,子嗣昌盛,若他真是到了赏无可赏、封无可封地步,他该当如何?官家又该如何待他?”

“赏无可赏之时,赐死。封无可封之爵,封杀。”

赵佶不禁想道:“那时唯有赐死和封杀蔡仍了。”

赵佶转念又一想:“那蔡仍会束手待毙嘛,他会不会……造反?”

想到这种可能性,赵佶立即就不淡定了,并且有些后悔之前揠苗助长了。

不过赵佶嘴上还是说道:“爱卿多虑了,先不说冠军伯对朕忠心耿耿,绝无二心,只说让冠军伯先带兵北上,也只不过是先以此来堵住女真人的口,出不出兵还两说,退一步说,就算冠军伯出兵了,也不可能仅凭那点人马就将燕京收复,如果冠军伯真有这样的本事,那倒好了,朕可以躺着行扫天下了。”

童贯摇摇头,道:“当初南下平方腊时,臣也只不过就是让冠军伯当一个选锋使,结果,他连战连捷,险些以一己之力就剿灭了方腊那伙叛匪。”

说到这,童贯看向赵佶,又道:“官家,冠军伯太过优秀了,当年的狄汉臣都稍逊他一筹,关键是,冠军伯太年轻了,这样的天才,如果不妥善使用,恐怕会酿成大祸啊!”

赵佶真被童贯说动了。

沉默了好久,赵佶才终于开口道:“那……爱卿有什么想法?”

童贯暗松了一口气,心道:“终于被我赢了这一局。”,然后说道:“老臣有上中下三策以供官家参考……”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