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宋枭途 > 第二百零五章 收复燕云统帅(上)(求订阅!)

在回太子府的路上,淑媛找了个合适的机会代朱琏下令,让一个小太监和三个宫女去长乐轩买几斤桂花糕。

尔后,朱琏的车队就径直回到了太子府。

朱琏刚回来,还没等她坐下来歇息一下缓和缓和她心中难以平复的心情,赵桓就急匆匆的领着李邦彦、耿南仲、吴开、莫俦等人找了过来。

由此可见,赵桓有多心急,对蔡仍有多看重。

一见面,赵桓就迫不及待的问道:“爱妃,冠军伯怎么说,同意本宫为他操办婚礼吗?”

见到赵桓,就有些心虚的朱琏,下意识的就想要躲避!

还好——

淑媛恰到好处的给不远处的一个叫“春蝶”的夫人使了眼色。

春蝶见淑媛递过来的眼色,立即撒娇道:“殿下真不知道心疼人,娘娘刚风尘仆仆的回来,也不说让娘娘换一身衣裳休息一下,就开始问长问短。”

不久前,春蝶刚被赵桓临幸过,现在正得赵桓宠,赵桓已经连着三日睡在春蝶的房中了。

因此,春蝶这一开口,赵桓不仅没有恼怒,反而觉得是该让朱琏先去换掉外出的服饰,洗一洗风尘,再问朱琏此行的结果。

赵桓道:“是本宫心急了。”,然后对朱琏道:“爱妃且去,不必着急,咱们有都是时间。”

有了这个时间,朱琏换了一身干练的居家服装,并做好了心理建设,然后在淑媛的陪同下走了出来。

众人分宾主落坐了之后,不等赵桓发问,朱琏就主动说道:“冠军伯还是没有答应由殿下出面为他操办婚礼。”

赵桓一听,眉眼之间立即就闪过一丝怨毒之色!

但很快,这丝怨毒之色就被赵桓掩饰过去了。

刚倒向赵桓不久的李邦彦,拿着酒壶喝了一会,然后说道:“意料之中的事。”

打了个酒嗝,李邦彦接着说道:“如今正是蔡仍与童太师争夺北上收复燕云统帅的关键时刻,他怎能跟东宫牵扯到一起授人话柄,进而失去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耿南仲也道:“是啊,这个机会真是太难得了,一旦错过了,可能就没有下一次了。”

李邦彦道:“就是有下一次,也不会轮到蔡仍,要不是刚刚经历了平方腊,西军折损严重,不能轻出,就凭蔡仍的年纪、蔡仍的资历,怎么都不可能有这个机会。”

耿南仲道:“这也就不怪他如此小心翼翼了。”

赵桓一脸苦涩道:“本宫也知道,现在让冠军伯表态,有些难为冠军伯了,可问题是,本宫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了,梁太尉刚刚派人来说,老三他又去请战了,还说就算是当一小兵他都要北上为国进一分力,父皇连说了三个好,并准备跟王太宰、童太师他们商量,看看能不能让老三独领一军参战。”

赵桓无比担忧道:“万一此事真的通过了,本宫这太子之位怕是就要当到头了啊!”

吴开劝道:“殿下莫要忧心,殿下是陛下嫡长子,为人谦虚谨慎有德,并无大错,陛下是不可能无缘无故弃殿下而立郓王的。”

莫俦也劝道:“是啊,殿下,况且朝中不少人都反对郓王率兵出征,此事必不会叫郓王逞心如意的。”

这时,朱琏差不多完全恢复过来了,因此,见赵桓忧心忡忡,她主动插话道:“冠军伯虽然没有答应殿下帮他主持婚礼一事,但他却向臣妾保证绝不会叫郓王北上,而且冠军伯还说,等他北上收复燕云回来,就坚定的站在殿下这边,为殿下保驾护航。”

赵桓一听,顿时大喜,他赶紧确认道:“冠军伯真是这么说的?”

朱琏道:“千真万确,冠军伯亲口说的,臣妾亲耳听的。”

有了蔡仍这话,李邦彦、耿南仲等人也是万分高兴。

李邦彦难得的放下酒壶,问道:“蔡仍怎么说的,可曾说过他准备怎么做,用不用咱们助他一臂之力?”

朱琏摇摇头,道:“他说法不传六耳。”

此话一出,朱琏顿时就又想起刚刚的点点滴滴了!

朱琏怕她自己露出马脚,赶紧拿起茶杯装作喝茶!

“法不传六耳?冠军伯这是什么意思?”莫俦道。

耿南仲想了想,道:“会不会是他不想别人知道是他出手,才故意不留话柄。”

李邦彦道:“只有这一个解释了。”

赵桓才不管蔡仍用什么手段,只要蔡仍能留下赵楷就行,他直指要害的问道:“那冠军伯能做成此事吗?”

李邦彦分析道:“蔡仍的官职虽然不高,但势力不小,关键是,阴差阳错之下,被他占据着大势,如今收复燕云一事,少他不得,这种情况下,他要阻止郓王北上,还是有很大的希望的。”

耿南仲随后分析道:“蔡仍背后有蔡太师,还有蔡少师、高太尉等错综复杂的势力,他如果全力出手,他的保证,还是可以相信的。”

赵桓道:“如此,也不需冠军伯现在就明确站在咱们这边了,等他统兵北上收复燕云回来,再明确站在咱们这边,应该会更好。”

不想,李邦彦却言之凿凿的说道:“他拿不到统帅的位置。”

李邦彦此言一出,所有人都看向李邦彦,吴开更是直接问道:“拿不到吗?可西军不是暂时出动不了吗?”

李邦彦笑而不语,然后拿起酒壶,继续自顾自的喝了起来……

……

因为想要催促西军尽快集结,赵宋朝廷在旬日以内,连续向西军统帅部发出七块御前金字牌,传达了同样的命令,而且语气一次比一次更加严峻,最后一道命令中竟有“届期大军不能开抵雄州,贻误戎机,惟都统制种师道是问”的话。

御前金字牌只有在传递十万火急军报时,才能应用,一昼夜之间要走六百里,使人手捧金字硃红牌,每过一个驿站,就要换匹好马,疾驰而过,势如电光——历史上岳飞接的那十二道金牌就是这种金字牌。

赵宋朝廷在旬日之内,连发七使,急于用兵的心情,可想而知。

然而——

赵宋朝廷再催也没有用。

熙丰将兵法军制改革后,到赵佶这一朝时,宋朝在西北的正规军兵力约为五十余将。

所谓的将兵法,就是打破原有的禁军,厢军,蕃军的编制,统一整编为系将军。

以“将”为基本战役指挥单位,每将的兵力理论编制从一万到三千不等,平均当在五,六千左右。

但宋朝军队的空额现象十分严重,大多数部队还不到其理论编制的三分之二。

以此推断,赵宋王朝最强大的西军的正规兵力,多说也就二十万。

(除了系将军外,陕西还有大量的乡兵、弓箭手等准正规军,其数量甚至超过正规军。与内地乡兵的乌合之众不同,西北乡兵的战斗力很强,他们粗犷彪悍,吃苦耐劳,很多人是同县同乡,甚至是同族同村,他们的社会关系密切牢固,战斗非常勇敢、顽强,不怕牺牲。

不过,这些乡兵、弓箭手等准正规军通常不会离开西北作战,他们只会在家门口抗击西夏——对于他们来说,抗击西夏就是保卫家乡,因而参军打仗的积极性和热情很高,可要让他们离开西北去别的地方作战,那就想也不用想了。

所以,这些乡兵、弓箭手可以不算在西军之内。)

而这二十万西军中,还包括五万胜捷军。

如此一来,真正能出动的西军,其实只有十五万。

不久之前,赵宋朝廷为了收复燕云调走了胜捷军和五万西军。

结果,这十万大军根本没有北上,而是南下打方腊去了。

这一仗下来,胜捷军和西军共折损了六七万,还被蔡仍挖走了数千。

等西军回到西北,种师道一统计,出去五万,回来不到两万——胜捷军根本就没有回到西北。

再加上原来剩下的西北禁军,能调动的西军,只有十一二万。

这种情况下,你让西军怎么出动,怎么北上收复燕云?

退一步说,西军如果真的出动了,你让谁来守卫西北六路?一旦西夏趁机出兵横山地区,你让谁来抵挡?

更关键是,西军自种师道以下很多人都反对出兵收复燕云。

种师道在接到赵宋朝廷下的集结令之后,立即将西军难以立即集结的实际情况上凑给赵宋朝廷,并且还明确反对北上收复燕云,他凑章中有这么一句:“今举军巡边,招纳燕京,恐怕不会轻而易得。现今辽国遭到女真人重创,这就好比邻居家遭到匪劫,咱们大宋不仅不去搭救,反而上前分抢其屋内之物,此非仁义之举。况且军队师出无名,恐有所失。”

在这样的情形下,西军想要在半年内集结起来,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接到种师道的凑禀之后,赵佶无奈的看向童贯,道:“西军无法在短时间内集结,怎么办?”

童贯知道,赵佶这是希望他作出一些让步,让蔡仍先带兵前往河北前线,先由蔡仍来主导收复燕地一事……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