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宋枭途 > 第一百六十四章 超擢(求订阅!)

大宋枭途 第一百六十四章 超擢(求订阅!)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9: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官家,蔡仍值此关键时刻立此大功,不能不重赏啊。”

也不知道怎么就这么巧,高俅话音一落,同样得到前线大捷消息的王黼、蔡攸、郑居中、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薛昂、方琼、范致虚等人也来到了垂拱殿。

听高俅为蔡仍请赏,童贯一党如今在北宋朝廷的话事人,也就是刑部尚书范致虚,立即出言阻止道:“陛下,不可如此啊!”

高俅看了范致虚一眼,道:“蔡仍值此关键时立此大功,难道不当赏吗?”

范致虚道:“非是蔡选锋使不当赏,而是此赏当由江、淮、荆、浙等路宣抚司来衡量申报,再由吏部和兵部来核实,最后再交由官家定夺,而不是现在这样跨过江、淮、荆、浙等路宣抚司和吏部、兵部,直接就交由陛下来定夺,如此,既违背升赏规矩,又使江、淮、荆、浙等路宣抚司和吏部、兵部失去威信。”

高俅一听,道:“高俅也想此事由江、淮、荆、浙等路宣抚司申报,可江、淮、荆、浙等路宣抚司现在在哪?”

不等范致虚回答,高俅就自问自答道:“他们现在还在大名府督促西军出兵,等他们到秀州城,最少半个月过去了,再核查功劳,然后层层上报,怕不是得一两个月时间,这么长时间朝廷都对前线立了大功的将士毫无表示,谁肯卖力为朝廷平叛?进而就会坐失平叛的大好良机,如此就有可能酿成不可挽救的后果!”

高俅冲赵佶一拜在地,道:“官家,有功不赏,有过不罚,向来是带兵大忌,臣以为,蔡仍值此关键时刻立此大功,不仅要赏,而且必须是重赏,否则谁肯奋力为咱们大宋而战?”

范致虚道:“蔡选锋使值此关键时刻立此大功,当然要重赏,不过,蔡选锋使之所以能立此大功,那是在江、淮、荆、浙等路宣抚司领导下立的,那是童宣抚运筹帷幄的结果,童宣抚对于东南,要下一盘大棋,陛下既然将东南交给童宣抚全权处理了,那咱们这些局外之人,就切不可在此关键时刻,胡乱插手,坏了童宣抚的剿匪大计,否则,出了问题,谁来担负这个责任?”

蔡攸听言,递了个眼色的给吏部尚书白时中。

白时中立即出列道:“如今江、淮、荆、浙等路宣抚司都还未南下,与此战有何关系?而且,据我所知,当初蔡观察南下之际,曾与童宣抚有一约,若蔡观察顺利抢在叛匪之前占领金陵等沿江一带,就许蔡观察便宜行事,所以,此战,与江、淮、荆、浙等路宣抚司和童宣抚的关系不大,是蔡观察部中央禁军行军果断、出击及时、骁勇善战,才取得了这场关键一战的胜利。”

白时中又冲赵佶一拜,道:“制度是制度,但陛下有夺情独断之权,如今在江、淮、荆、浙等路宣抚司和童宣抚还没有南下之际,只有陛下亲自赏赐蔡观察及金吾军将士,才能鼓舞前线的将士,才能鼓舞咱们大宋现在低落的士气。”

白时中此言算是说到了赵佶的心坎里去了。

一直以来,赵佶最讨厌的就是祖制,不,应该说他讨厌一切限制他的东西,他喜欢自由自在,他喜欢唯我独尊,在他的观念中,大宋的一切都要服从他的意志,不论是相权,还是兵权,都得服从他的皇权。

所以,范致虚刚刚其实已经触犯到了赵佶的逆鳞——在危急时刻,他可以让童贯代他行使一下皇权,但他的臣子必须要清楚的明白,那只是在情急之下的权宜之计,并不代表童贯真是皇帝,这是绝不可以含糊的!

因此,赵佶开口道:“此事不要争了,事急从权,如今东南的形势可谓一日三变化,等到童爱卿到秀州,可能蔡爱卿都已经将杭州收复了,所以,此事不能等,当速赏、重赏!”

不等范致虚再说话,赵佶就问白时中:“依蔡爱卿此次所立之功,当如何升赏?”

白时中道:“当升中侍大夫,至于如何赏赐,官家可酌情定夺。”

众人一听,全都是一阵震惊!

中侍大夫,又叫景福殿使,武官第七级,正五品。

这已经是武官能达到的最顶尖的高官之一了。

蔡仍只要再升六级,就能达到武官的最高一级——太尉。

而且,别忘了,这只是正常升官,不是赵佶想给、并且已经说出口的重赏——赵佶既然已经发话了,那么,金口玉言,最起码也得在这个基础上再升三级。

这样一来,蔡仍就会升到武官第四阶——宣正大夫。

虽说宣正大夫也是正五品,但这个级别的武官,在整个大宋,都不会超过二十个。

说得再形象一点,陕西六路的那些帅臣(即诸路安抚司的长官),也最多不过这个级别。

再考虑到蔡仍才二十岁的年纪,赵佶都不禁有些迟疑了,不知道该不该揠苗助长?

这时,兵部尚书方琼出列,道:“我大宋如今能战之将,尤其是统兵大将,无不年过五六旬,有甚者,已年过六旬、七十,待这些能战之将老去,何人来率领大宋百万大军守卫咱们大宋,何人来率领咱们大宋百万大军为咱们大宋开疆拓土,所以,陛下,是时候培养年轻的统兵大将了,而蔡观察,已经充分证明过了他自己的才干,臣觉得可以重赏。”

北宋王朝的兵部其实没有多少实权,主要是起草一些各地兵营文书、粮草往来、中下等兵种嘉奖、训练新军等,曾短暂出任兵部尚书的苏轼就曾言此职无权:“武选隶于天官,兵政总于枢辅,故司马之职,独省于文书。”

也就是说,北宋王朝的实际兵权归于枢密院。

因此,方琼主政兵部,虽有报国之志,奈何处处受制于宋朝的制度和机构设置。

可尽管如此,方琼还是多次提出强化军队训练、各兵团应建立快而猛的骑兵营、远而准的弓箭营、增强边境防备、重用青年军官等一系列强军方案。

而且,方琼是少有的想改善中央禁军武力的人——他曾上万言书提议重整中央禁军、加强中央禁军训练用以恢复中央禁军的战力,只可惜,这一提议被高俅等人阻止了。

综上种种,方琼认为,尽管蔡仍年轻,但蔡仍是中央禁军的希望,也是大宋的希望。

而且,方琼曾与蔡仍有过接触,深知蔡仍之才华,不能用年龄去限制。

所以,方琼才在这个关键时刻站出来,力挺重赏蔡仍。

王黼其实不想让赵佶如此重赏蔡仍,因为,赏无可赏、封无可封功高震主了之后,要么就是赵佶杀蔡仍,要么就是蔡仍反赵佶,绝无第三种结果。

因此,如果赵佶真喜欢蔡仍,就更不应该这么升蔡仍的官了,甚至,在必要之时,还应该打压一下蔡仍,这才是真正的帝王用才之道。

可王黼刚想站出来,在赵佶身后的梁师成就轻轻摇了摇头。

是的。

梁师成不想王黼出来挡蔡仍的道。

如今挡蔡仍的道就是挡梁秉聪的道——捷报送到东京汴梁城的同时,蔡仍就给梁师成送来了一封私信,信中只有一句话:“此战秉聪我世兄立功甚伟。”

换而言之,蔡仍这是告诉梁师成:这次升赏,有梁秉聪的一份,而且是很大的一份。

在这种情况下,梁师成怎能不为蔡仍谋功?

其实,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梁秉聪虽然缺战功,但以梁师成的本事,梁秉聪去哪都能“立下战功”。

最重要的是,对赵佶极为了解的梁师成知道,蔡仍在这个当口,立下如此大功,已经不是任何人能挡得了道的了,赵佶此次必定会重赏蔡仍。

所以,梁师成不仅阻止王黼站出来,他还上前一步,小声提醒赵佶道:“官家,您与蔡观察曾有过冠军侯之约。”

经梁师成这么一提醒,赵佶突然想起那天蔡仍说:“史上的能臣名将如过江之鲤,但臣只崇拜冠军侯一人,臣之心愿便是效仿冠军侯封狼居胥,使我大宋的疆土超越汉唐。人生不在于长短,只在于精彩与否,如果蔡仍能封狼居胥,能使我大宋的疆土超越汉唐,蔡仍愿意只活到二十四岁。”

想起那时蔡仍真挚宛如赤子的脸庞,赵佶瞬间就变得坚定了:“蔡仍敢当冠军侯,朕难道不敢当汉武帝吗?”

念及至此,赵佶道:“拟旨。”

“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而军帅戎将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乃能文武兼全,出力报效讵可泯其绩而不嘉之以宠命乎。不意朕访边务,叛匪方腊乱我东南,尔援以大捷,壮我大宋之威。兹特授尔为宣正大夫金吾军承宣使江、淮、荆、浙等路招讨使,锡之敕命于戏,威振东南。深眷元戎之骏烈功宣大宋,用昭露布之貔熏,暂锡武弁,另加丕绩,钦哉。”

“咝~”

众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宣正大夫也就算了,赵佶竟然还给了蔡仍一个承宣使的落阶官,这可是武臣仕途上的一个“突破”,从此以后,蔡仍就是大宋屈指可数的几个顶级武官了,是可以成为大军统帅的顶级武官,以他现在的级别完全可以去陕西六路中的任何一路充任帅臣(即分区司令)。

更关键的是,赵佶还给了蔡仍一个江、淮、荆、浙等路招讨使的差使,这就更让人腻味了——按说,赵佶将东南的战事完全交给童贯让童贯组建江、淮、荆、浙等路宣抚司,就不该另行任命江、淮、荆、浙等路招讨使,因为这两者之间明显有职权重合的部分,而且还有从属不明的隐患。

一些人甚至想不明白,赵佶为何会发布这样模棱两可的任命?

只有极为熟悉赵佶的梁师成等人才能隐隐猜到,赵佶如此,很有可能是因为赵佶对蔡仍有更大的期待,甚至有可能是期待蔡仍以一己之力就平定了东南,然后赵佶就可以继续他的收复燕云之梦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