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宋枭途 > 第一百三十八章 既想当表子又想立牌坊(求订阅!)

听见赵佶点自己的名,又见所有人都看向自己,蔡仍才迈着沉稳的步伐出列,道:“臣以为,此时没必要谈要不要收复燕云,方腊一伙聚集百万之众占据东南,截断了咱们大宋的经济命脉,在这种情况下,咱们大宋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冒然北上收复燕云的,否则恐有倾国之祸……”

蔡仍说到这里,邓洵武、郑中居等人大点其头,认为蔡仍终于看清了形势,倒向了他们这边。

可让邓洵武、郑中居等人没想到的是,蔡仍接下来语气一转,又道:“不过,也不需要现在就放弃收复燕云,方腊一伙虽众,但毕竟只是一群民夫,战斗力有限,不足为惧,只要咱们能及时将之剿灭,完全可以继续北上收复燕云,诚如童太傅所说,这可能是咱们大宋收复燕云的唯一机会,如果不把握住,则燕云势必要被女真、党项、达旦所得,三者皆虎狼强盗,与之为邻,又无屏障,咱们富饶的大宋势必定要成为其猎场……”

王黼、童贯同时一笑,看向已停止点头的邓洵武、郑中居等人。

邓洵武、郑中居等人,则大怒,认为蔡仍黄口小儿到现在还看不清形势,他们刚要暴起,跟蔡仍也战上一场。

蔡仍见状,赶紧语气一转,又道:“如果咱们大宋平定方腊不顺利,那北上收复燕云,也不现实,两线作战,而且一方发展迅速动摇我国之根本,另一方则是一强国,其地形势还极为复杂,咱们大宋就是再强大,也容易被拖垮,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咱们大宋可以视形势再定——契丹如果还能坚持,就以结束岁币为条件继续承认咱们大宋跟契丹之间的檀渊之盟,必要之时,甚至可以提出一些条件派兵助契丹一臂之力。契丹如果不能坚持,那就陈兵河北、河东,视燕云的归属而定,燕云归女真,则与西夏和达旦诸部结盟,燕云归西夏,则与女真和达旦诸部结盟,燕云归达旦,则与女真和西夏结盟。”

顿了顿,蔡仍继续说道:“不过,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若想治本,还是收复燕云,以燕云的长城为天险,将胡虏关在门,那样咱们大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徐徐而图之。”

蔡仍总结道:“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国策,要视形势而定,所以,咱们现在无需制定太长远的计划,可以随机应变。”

“随机应变?”

听了蔡仍所言,一些人点头附和,一些人陷入了沉思,当然,也有一些人依旧固执己见,像邓洵武,他就是坚决反对收复燕云。

不过——

蔡仍也说了,看形势而定,必要时,也可以选择继续承认檀渊之盟。

这让邓洵武一时之间无法继续跟蔡仍开战。

赵佶心道:“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蔡仍深知国与国之道啊!”

不过——

赵佶是不会将他心中所想说出来的,相反,见无人出来反驳蔡仍,赵佶自己呵斥蔡仍道:“爱卿所言诧异,盟约岂可轻违?我大宋乃是礼仪之邦,怎会去干那败盟之事?我大宋之所以要收复燕云,那是因为燕云本就是我大宋的故地,且契丹又背信弃义,不顾檀渊之盟,趁我大宋与党项交战之际,勒索我大宋二十万岁币,早已违背了檀渊之盟,所以,我大宋收复燕云是有理有据的,这与所谓的利益无关。”

蔡仍暗骂:“既想当表子又想立牌坊!”,可嘴上却马上承认错误道:“陛下教训得是,是臣狭隘了。”

赵佶道:“罚你回去抄十遍《礼记》,你可服?”

蔡仍心道:“我服你妹!”,嘴上却老老实实道:“臣心服口服。”

赵佶看向其他人,又道:“虽说蔡仍爱卿的利益至上论是错的,但在当前的形势下,的确是应该先平定方腊,然后再随机应变。”

众人皆道:“陛下圣明。”

总算定好了大方向,赵佶又下令让众人讨论如何出兵,和由谁来领兵。

此事,很轻易的就达成了共识——众人都推举童贯来统兵,率领准备收复燕云的西军南下剿灭方腊义军。

赵佶也认为值此关键时刻,能快速平定方腊之人非童贯莫属,能快速平定方腊的军队非西军莫属,遂任命童贯为江、淮、荆、浙等路宣抚使,率领即将聚集起来的西军去平定方腊义军,同时,赵佶又命令地方政府试着招安方腊。

王黼、梁师成虽然认同童贯的能力,但却不想童贯独揽兵权、专美于军事,于是由王黼出面联合高俅推荐谭稹任两浙路制置使。

中央禁军序列的谭稹出战,当然不可能去统领西军——赵佶对收复燕云还抱有希望,因此想要快点平定方腊,所以,他让高俅调动五万中央禁军给谭稹,与童贯所率领的十万西军,兵分两路南下剿灭方腊义军,准备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举消灭方腊义军。

对此,童贯没有意见,因为要收复燕云的缘故,足数的十万西军的大部分已经聚集在大名府了,没到的,下令催一催,有它个五七十日,也一定能到大名府。

相反,近在咫尺的高俅和谭稹却犯了愁。

五万!

还得是禁军!

而且,一直以来出兵的规矩都是,出动五万禁军,就得派十万厢兵充当民夫押运粮草物资!

如此,就是十五万大军!

让他们去哪攒这五万大军?

将兵法实施了之后,中央禁军,即畿辅地区(开封,京东路,京西路),共三十七将,总兵力共三十万(禁军十万,厢军二十万)——开封三万五千禁军、七万厢军,京东路四万五千禁军、九万厢军,京西路两万禁军、四万厢军。

厢军暂且不去说它,先只说禁军。

自国初以来,殿前侍卫马步司三衙禁旅,就从来没有低于十万的时候。

直到赵佶登基任命高俅为殿前都指挥使。

凭借着多年的苦心经营,高俅硬是将十万中央禁军经营得只剩一半了,也就是只剩五万多一些——到了靖康年,更是只剩三万左右,不过其中也有先后打了平方腊和收复燕云之战损失了不少的缘故。

五万多中央禁军总不可能全都调给谭稹吧?如果真是那样,那皇帝和东京汴梁城谁去保护,艮岳谁去修建,他们这些达官贵胄的豪宅谁去修建?

不得已之下,高俅和谭稹只能将畿辅地区的正将全都召集到一起,商量各家能出多少兵力。

一顿威逼利诱了之后,各家一共才凑出来了三万禁军,这里面还有蔡仍贡献的七千五百人马。

没有办法之下,高俅和谭稹只能又让两万厢军打着禁军的名义充数,至于民夫不够,高俅不愧为踢球高手,一脚就将球踢给了各个地方政府。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高俅总算是又一次有惊无险的渡过了一关。

剩下的事,高俅全都交给谭稹了。

谭稹通过综合考虑,任命他的亲信刘镇为都统制,又任命蔡仍率领本部金吾军为选锋军。

谭稹这也是无奈之选——除了蔡仍勉强能凑出一厢人马,其余诸军根本就凑不出来,而且,不仅凑不出来,中军和后军还是由厢军冒充的。

再加上童贯功高资历老。

有些心虚的谭稹,在作战会议上不发一言,只听童贯说。

童贯也是当仁不让,他直说道:“本帅意将大军分为两路。由本帅亲率左路大军,经润州、常州、无锡至苏州,然后走秀州取杭州。另一路,由谭制置统帅,经润州至宣、湘州、独松关,然后取杭州。攻取了杭州之后,再根据叛匪的形势再行商议如何剿灭叛匪……”

从童贯这敷衍的态度上就不难看出,童贯当众说一下作战计划,只不过就是走一个形势,具体的计划随后他会直接派人送到各将的手上。

换而言之,童贯根本就不打算跟谭稹等人商量,而是准备独断独裁。

不过——

这是潜在含义。

明面上,童贯却不能这么做,至少该走的形势还是要走一下的。

童贯将他的计划笼统的说了一下之后,问谭稹:“谭制置,你意下如何?”

谭稹笑说:“卑职没有意见。”

童贯又看向其他人,问道:“你们呢?”

众人皆不出声。

就在童贯准备顺势宣布散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声音道:“末将斗胆问一句,此为最终作战计划,还是有商榷的可能?”

不用看,童贯也知道,说话之人肯定不是他西军的将领,因为在此之前他们西军内部已经通过了这个作战计划,因此,此时出声的必然是中央禁军的将领。

童贯眼皮微微一抬,就看见原本站在刘镇后面的蔡仍,站了出来。

见说话之人是蔡仍,童贯的眉头就是一皱!

要是换成别人,童贯绝对掉头就走,笑话,我童贯拿出来的作战计划,也是谁都能质疑的吗?

可对象是蔡仍,童贯就不禁有些犹豫了!

要知道,蔡仍可不是一般的丘八,他可是能直达天听的。

而像蔡仍这样的人,往往都是,做盐不咸,但做醋却能酸死个人。

所以,犹豫了一下,童贯道:“今日本就是讨论作战计划的,子因有什么话,尽管直说。”

蔡仍听言,道:“如此,末将就直说了,如有得罪,还请宣相见谅。”

童贯貌似很大肚的说道:“子因但说无妨。”

蔡仍不再废话,直接说道:“此计,哪哪都好,但却有一个很致命的漏洞!”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