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宋枭途 >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识宝(求订阅!)

大宋枭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识宝(求订阅!)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9: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南方的气候环境更适合农业发展。

加上,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再加上,北宋王朝统治疆域大部分地区在南方。

再再加上,北方人口因为战乱、生存环境艰难等等原因大量南迁。

所以,北宋王朝的经济重心早已转移到了南方。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南方的经济支持,照赵佶这个败法,北宋早就亡国了。

方腊义军骤然兴起,切断了北宋王朝的经济命脉。

换而言之,钱源没了。

这种事,能瞒得了一时,但绝瞒不了太久。

因此,王黼想一直封锁方腊起义的消息,是绝无可能的。

所以,见事不好的王黼,赶紧主动将方腊起义一事禀报给赵佶。

正在做收复燕云美梦的赵佶,终于得知了这个晴天霹雳。

赵佶惊恐万状,赶紧将亲信臣子全都招来商议对策,而最近深受赵佶喜爱、信任的蔡仍,也被赵佶招了来。

……

垂拱殿。

王黼、童贯、高俅、邓洵武、郑中居、蔡攸、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薛昂、谭稹、梁方平、林摅、蔡翛、吴敏、梅执礼等等等等一大批北宋的高官,全都面带沉重的站在一张东南详图四周,看着浙西提刑张苑给他们讲解方腊义军的大致态势。

张苑显然是做足了功课,他将方腊义军的百万大军的分布情况都说了个大概。

等张苑说完,张邦昌就道:“百万?这数字是不是太过夸大了一些?”

张苑解释道:“此数绝无夸张,逆贼方腊,登高叛乱,半个月内就有十几万人聚集在他左右,稍加整编、草草训练了之后,方腊立即带着这十几万叛匪北进,一路冲州撞府,攻城拔寨,很快就攻克了东南重镇——杭州,然后他手上叛匪就已经有三四十万了,对外宣称百万大军,东南暴民见方腊势大,迭克重镇,威震四方,纷纷跳起来叛乱,苏州石生聚集暴民十余万,对外宣称三十万,湖州归安县陆行儿聚集暴民七八万,对外宣称五十万,婺州兰溪县灵山峒朱言、吴邦聚集暴民五万左右,对外宣称三十万,永康县方岩山陈十四聚集暴民三万左右,对外宣称十万,处州缙云县霍成富、陈箍桶等聚众十余万,对外宣称三十万,台州仙居县吕师囊聚众四五万,对外宣称五十万,越州剡县的仇道人聚集暴民不到两万,对外宣称二十万,衢州郑魔王等聚集暴民五万,对外宣称五十万,就算我所得消息,有些不实,暴起之民也只会比百万多,绝不会比百万少。”

顿了顿,张苑又道:“而且,我所得之消息已经是半月前的了,叛匪的兵力每日都会暴增,有时其中一支一天就能增加数万,半个月过去了,现在有两万百都不一定。”

“两百万?”

所有人都被张苑所说的数字给吓住了。

要知道,北宋王朝的所有军队加到一起也不过才堪堪一百多万,而且是分散在全国各地,而方腊竟然聚集起来了两百万人马,这是什么概念?这是要推翻赵宋的统治啊!

关键时刻,还是久经大战的童贯沉着冷静。

他见众人全都被方腊义军的规模给吓住了,重哼了一声,道:“两百万又如何?一群没有经过任何军事训练拿着锄头的农夫罢了。”

童贯此言,让众人幡然醒悟:“对啊,两百万没有经过任何军事训练、兵甲不全的民夫而已,有什么好怕的?”

不过——

虽然童贯震住了场子,但众人还是对两百万这个数字震惊不已!

这其中又以赵佶最为震惊!

一直以来,在赵佶的想象当中,他治理下的大宋,是国泰民安,是四海升平,是歌舞升平。

可为什么先有宋江叛乱,又有方腊叛乱?

赵佶没必要隐藏他自己的不解和愤怒,所以他直接道:“当初宋江叛乱时,你们说暴民贪婪,不懂感恩,才聚众叛乱,现在方腊又叛乱,还在旬月之间就发展到了一两百万人,你们告诉朕,这一南一北相继发生叛乱,到底是因为什么?”

所有人都听说出了赵佶话中的怒火,可没有人去接赵佶这话。

赵佶见此,怒火更盛,他道:“怎么,全都哑巴了?”

梅执礼在两个月前曾亲耳听到张苑向王黼禀报过方腊起义一事,可刚刚赵佶却说旬月之间(即十五到三十天),这无疑是王黼还敢向赵佶有所隐瞒。

梅执礼认为,王黼这是在误国,这是在危害大宋的统治,方腊义军能壮大到这种程度跟王黼有直接的关系,王黼不配当宰执。

所以,梅执礼站出来,道:“启禀陛下,臣有事奏禀。”

赵佶看向梅执礼,问道:“爱卿要告诉朕,这是为什么吗?”

梅执礼道:“对于方腊叛乱一事,臣并不甚明了,臣只是听说缘起花石纲、缘起造作局、缘起朱勔父子,不过,臣还没有调查过此事,所以所知不详,进而不敢妄言,臣所奏并不是此事,而是臣在两个月前曾亲耳听浙西提刑向太宰禀报过方腊叛乱一事,而太宰跟官家说方腊叛乱是发生在旬月之间,实属故意隐瞒,方腊一伙壮大到百万,跟太宰脱不开关系。”

让梅执礼没想到的是,对于他的参奏,王黼竟然一点都没有怕。

让梅执礼更没想到的是,张苑听了他的参奏之后,竟然情绪很激动道:“陛下,梅侍郎污蔑臣,臣近期一直都在东南收集方腊叛匪的动向和情报根本就没有回过京,如何能在两个月前向太宰禀报方腊叛乱一事?至于旬月之间,也是臣对陛下所说,并非太宰所说,臣跟陛下说的原话是,旬月之间叛匪就从青溪县一路打到杭州攻下杭州城,至于之前方腊是何时起叛的,臣不知道,所以也不敢乱说。”

梅执礼又小觑了王黼。

没错。

王黼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是暂时压下了方腊起义一事。

可这并不是说王黼就不关心方腊起义一事。

恰恰相反,王黼比任何人都关心方腊起义一事。

为此,王黼甚至派张苑亲去东南打听方腊起义一事。

直到王黼认为方腊起义一事已经彻底不受控制,不能再为收复燕云而放任方腊继续做大了,王黼才将张苑召回来,向赵佶禀报了方腊起义一事。

不过——

虽然王黼禀报了。

但身为一个精明的政客,王黼什么都没有说,而是让张苑说的。

而张苑是王黼的人,哪能将王黼装里面?

所以,梅执礼想靠这件小事扳倒王黼,无异于痴人说梦。

果然!

不用王黼澄清,赵佶自己就说道:“此事与王爱卿无关,张苑从东南回来的第一时间,王爱卿就带张苑来见朕了,是张苑跟朕说的方腊叛乱一事,与王爱卿毫无关系,梅侍郎休要信口雌黄,冤枉了王爱卿。”

梅执礼也不是第一天混迹官场了,因此,一见赵佶都出来为王黼说话了,梅执礼便知事情不好了。

可梅执礼是一个直性子,从来都是刚正严明不避权贵,哪能就此退宿?

梅执礼一拜在地,道:“陛下,臣若有半句虚言,甘愿……”

赵佶将梅执礼“诬陷”王黼一事归纳为党争。

这种事在赵佶当政这二十多年,几乎天天都在发生,编些子虚乌有的瞎话诬陷对方根本不算什么,有时候两个派系的大臣甚至会当庭打起来。

赵佶受够了这些党争,同时又拿这些党争毫无办法!

如此,赵佶只能在党争的时候和稀泥。

也正是因为如此,见党争又要发生,因为方腊起义而心烦意乱的赵佶,直接打断梅执礼,道:“好了,好了,不要再说了,现在当务之急是找到方腊这伙叛匪叛变的原因和为什么方腊一叛乱就应者云集,以及怎么解决方腊这伙叛匪,而不是追究方腊这伙叛匪是什么时候叛乱的。”

梅执礼心想,既然已经揭了王黼的底,就一定要扳倒王黼,因此,他不依不饶道:“陛下,这并不是方腊这伙叛匪是什么时候叛乱的事,而是太宰身为宰辅,竟然隐瞒如此大事不报,误国误陛下啊!”

见梅执礼没完没了,心乱如麻的赵佶,再也控制不住了,厉声道:“给朕滚出去!”

梅执礼还想再争,立即就有廷卫将梅执礼“请”了出去。

对此,没有人多看梅执礼一眼。

妄图以一己之力扳倒圣眷正浓的当朝太宰,这不是痴人说梦嘛!

只有在最角落里的蔡仍,有些惋惜的看了梅执礼一眼!

靖康之耻发生了之后,赵佶、赵桓父子被金人扣在金营,梅执礼力争无果,回家对母亲说:“主辱臣死,还活着做什么?”,他母亲也深明大义说:“忠孝难两全,你受国家如此厚恩,应该倾心上报,不要以老人为念。”,于是梅执礼托兄弟赡养父母,毅然与诸将商议,计划夜袭敌营救回赵佶、赵桓等人,遂借赈给为名与将领吴革、宗室赵子昉等秘密联络军民,数日间得十余万人。

虽然最后梅执礼等人的救援失计划因范琼阻挠而失败,但在自皇帝赵桓以下无人敢站出来抵抗的情况下,他敢将生死置之度外在金人的眼皮子底子谋划此等大事,绝不失为是一个忠肝义胆的大丈夫。

看着梅执礼不甘的背影,蔡仍默默的想:“只可惜,你碰到了赵家父子这样不识宝的昏君,使你不得名垂千古……”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