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宋枭途 > 第一百零五章 回京赴阙

大宋枭途 第一百零五章 回京赴阙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9: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要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在募兵制的军制下,北宋朝廷反正是拿钱养兵,能拿钱把土匪招安过来,节约了一笔不小的军费不说,还招到了更多的兵,何乐而不为呢?

正是在这种思想下,宋江义军融入到了金吾军,成为金吾右军。

不过——

这是在外人看来的。

真实情况是,蔡仍按照他自己的标准,将宋江义军中有能力和有潜力的将士挑选出来,对其特训,让其彻底成为金吾军的一部分,然后将金吾军一分为二,变成金吾左军和金吾右军,分别任命张宪和王德为金吾左军和金吾右军的代统领,卢俊义和牛皋分别任金吾左军和金吾右军的副统领。

另外,蔡仍分别任命关胜、张清、花荣为指挥,孙立、呼延绰、杨志、鲁智深、武松为副指挥,朱仝、徐宁等十个宋江义军出身的人担任都头。

因为有守卫大野泽之责,蔡仍特意奏请北宋朝廷组建一支水陆两栖营,并奏请北宋朝廷拨付一些战船和船匠,然后由蔡仍的心腹爱将李宝担任两栖营的指挥,阮小七、阮小二、阮小五、李俊、张顺、张横等擅长水战的士卒全都编入其中。

除了这些武官以外,蔡仍又通过蔡翛、高俅斡旋,将张悫和蒋兴祖以及赵鼎调入金吾军,成为自己手下的文官。

当然,也不可能所有东西都顺蔡仍心意。

很快,北宋朝廷就开始限制起蔡仍来。

就在蔡仍壮大自己的同时,蔡仍得到蔡绦的通知,北宋朝廷正在研究派一个文官来知金吾军——从名义上来说,这个知金吾军的文官才是金吾军的老大,而不是蔡仍这个济州观察使、金吾军统制、京东西路兵马副总管。

另外,北宋朝廷将原本隶属于淮阳军的泰宁军和隶属于广济军的兴德军画归到金吾军,由蔡仍统制,晋升原泰宁军统领温宗建充任蔡仍的副手,也就是金吾军副统制。

按说,能多统制两军人马,自然是蔡仍求之不得的好事。

可对象是泰宁军和兴德军就不一定了。

先说后者。

兴德军本来也是北宋禁军中的一支劲旅,可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的兴德军早已经名存实亡,这次剿宋江义军,兴德军竟然连八百人马都没凑齐,原来的统领高懿因兜不住严重吃空饷的事而被北宋朝廷免职刺配沙门岛,换上了副统领李大钧代统领。

但这事并没有因此而完,高懿固然得死在沙门岛那个人间地狱,可他留下的窟窿并没有因为他的背锅而完全堵上——那一两千禁军的空额就先不说了(上下齐手,是不可能查出来的),只说,兴德军还剩下的数百将士,都已经快三年没拿到军饷了,现在他们天天在闹,说不准哪天就哗变了。

这就导致,没有人愿意接手兴德军这个烫手的山芋,因为不论是谁,只要是接手兴德军,都必须要去解决这些问题。

这也是兴德军最后划归到蔡仍名下的原因之一。

再说前者。

泰宁军倒是没有兴德军这么严重的吃空饷问题,相反,泰宁军的编制还挺全,据说是中央禁军中数得上数的劲旅。

可泰宁军有一个谁都不愿意收留的刺头,这个刺头就是泰宁军统领温宗建。

这温宗建,乃是当朝大内总管杨戬的表弟。

杨戬年轻时在后宫做事,主管后花园,善于揣测皇帝赵佶的意思。

自崇宁以后,日益受宠,担任知入内内侍省。

北宋朝廷立明堂,铸九鼎,修大晟府、龙德宫,杨戬都担任提举官。

早在政和四年,杨戬就被赵佶任命为彰化军节度使,首倡设皇帝出行的护卫军,以此来巩固他的权力。

后来,杨戬历任镇安、清海、镇东三镇节度使,由检校少保升至太傅。

这么说吧,杨戬的权势与梁师成基本上是相等的,两人打年轻时,就一路斗过来。

梁师成不是一直护着太子赵桓嘛,杨戬就站边郓王赵楷,阴谋动摇太子。

连太子都敢动,可见这杨戬的权势之大。

除了是杨戬的表弟以外,杨戬在京东大量吞并土地敛财,温宗建还充当杨戬的爪牙。

杨戬暗使官员制定法令求取民众的田契,从甲到乙,从乙到丙,辗转追究,直到没有证据,就推测土地的产量,增加租赋。从汝州开始,慢慢地扩展到京东、京西、淮西、淮北,搜求废堤、弃堰、荒山、退滩及大河淤塞的地方,都勒令百姓租佃。租额确定后,土地虽被河水冲荡,不能耕种时,租额也不减免,号称“西城所”。

另外,梁山泺也就是大野泽附近数州的百姓,依靠捕鱼为生,杨戬也按船定租税,有违犯的,就以盗窃罪抓起来。一县一般在常赋之外又增加租钱达十多万缗,按规定,遭水旱灾害时可免税,这里却不能免。

换而言之,杨戬就是造成宋江起义的罪魁祸首之一。

因为有杨戬罩着,温宗建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屡屡顶撞上官。

可即便是这样,温宗建还能不断受到升赏。

最近,温宗建更是因为跟着蔡仍等人的屁股后面剿了一波宋江义军,立下了所谓的大功,而一举越过别的武官极难越过的武官的最大瓶颈进入了横行行列。

不过——

知广济军丁顺,也不是一般人——他背后也有高俅在。

为了不被温宗建架空,也为了不再看到温宗建这个一直恶心他的人,丁顺干脆使了招移花接木将温宗建踢出广济军,让温宗建到金吾军来祸害蔡仍。

这些事,都很让蔡仍头疼。

不过,最让蔡仍头疼的还是,蔡仍只有统制泰宁军和兴德军的权力,没有插手泰宁军和兴德军整编这两支军队的权力,否则,蔡仍完全可以将泰宁军和兴德军整编重建,使其跟宋江义军一样成为金吾军的一部分,然后壮大自己——如果不是因为宋江义军的情况特殊,几十年前王安石变法时又推广了将兵法,在宋制下,蔡仍都没有机会一人独自统领两军。

泰宁军和兴德军,一个战斗力低下还听调不听宣,一个战斗力低下还问题多多。

这直接影响到金吾军的整体战力,更影响蔡仍争霸逐鹿,让蔡仍如何不头疼?

然而——

再头疼,蔡仍都得面对,否则又能如何?

所以,一到大野泽,遣散好被刷下来的宋江义军的人之后,蔡仍就一边经营金吾左军和金吾右军、一边谋取泰宁军和兴德军、一边建设金吾军。

建设金吾军,并不单单是指建设金吾军军队,还指建设金吾军军州。

因为发生宋江在大野泽起义一事,在蔡仍斡旋下,北宋朝廷决定大野泽这里新建一个军州,以“金吾军”为名。

军州是指战略上的军事要地,一般地处边境,或战略要地。由统兵大将、军事主官为主,政务大臣为辅,行军管执法,城坚器利,雄兵镇守。

不过——

北宋一朝,行事多于其他朝代不同。

在北宋,军州的行政最高长官多称“知X州军州事”或“权知军州事”,三年一任,不能连任,不能兼任州郡以上的职务,知州照例兼厢军正印职。

除知州外,每个军州还设“通判”一人,其地位类似隋朝通守,级别并不高。但州一级发出文件,必须通判签署,才能生效。目的就是要监督知州的权力。

至于蔡仍这个济州观察使、京东西路副总管、金吾军统制,在非战时,理论上来说其实只有训练金吾军(包括金吾左军、金吾右军、泰宁军和兴德军以及附近厢军、乡军)的权力,并没有调动也没有整编金吾军的权力。

从权力大小上来说,非战时,就连金吾军通判宋江,都比蔡仍大。

从这些,也不难看出,北宋一朝对武官的限制有多大。

而怀有不臣之心的蔡仍,在这样的框架下,经营自己的势力,有多难,也可以想象。

不过——

话又说回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蔡仍与宋江、吴用等人一商量,就找到了解决兴德军的办法。

这个办法是宋江和吴用给蔡仍建议的。

简单来说,就是用钱砸,将原属于兴德军的将士买通,让他们配合蔡仍从新招募一支军队,借兴德军的壳诞生。

说实话,这个方法有点凶险,一旦被人发现,蔡仍除了揭竿而起以外,别无它法。

可话又说回来,现在的北宋乱糟糟的一片,未来将会越来越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谁会注意到蔡仍的小动作?

再退一步说,真要是被北宋朝廷发现了,蔡仍真可以揭竿而起,然后跟即将起义的方腊南北呼应,或是干脆向南杀去跟方腊合兵一处。

蔡仍相信,有自己相助,自己和方腊绝对可以跟问题多多的赵宋划江而治,然后再伺机吞并方腊,等到赵宋的问题集中爆发,再杀过长江与赵宋、金、西夏逐鹿中原。

当然了,这是最没办法的办法,除非是逼不得已,否则蔡仍是绝不会现在选择这条路的。

总而言之,蔡仍经过深思熟虑了之后,决定采用宋江和吴用的建议。

对于蔡仍的选择,宋江和吴用高兴不已,也非常积极,吴用甚至主动请缨要去为蔡仍办这件事。

蔡仍考虑到,自己手上确实没有比吴用更适合做此事的人了,便将此事交给吴用去办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蔡仍突然接到圣旨——赵佶宣蔡仍回京赴阙……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