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宋枭途 > 第一百零四章 班师还朝(下)

大宋枭途 第一百零四章 班师还朝(下)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9: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蔡将军,你确定,你不是在打趣小可?”

面对宋江的难以置信,蔡仍毫不含糊:“我从不在正事上开玩笑。”

得了蔡仍这个答复,宋江忍不住道:“蔡将军,你难道不觉得你的条件太过苛刻了吗?”

蔡仍摇摇头,道:“不觉得。”

宋江道:“朝廷……”

蔡仍直接打断宋江道:“朝廷跟你说的一切,都是在骗你,朝中的那些大人物所打的主意只有一个,那就是先稳住你们,再一点一点将你们消灭干净,至于消灭你们的手段,我可以大胆猜测一下,只要有战争爆发,必然要将你们全都送到战场上打仗,你们卖命打,敌人会一点一点消灭你们,你们不卖命打,他们会以军法将你们斩杀,直到你们完全没有威胁了,才会放过你们中侥幸活下来的寥寥数人。”

蔡仍的话,让宋江的黑脸顿时就变白了一些!

宋江怎么会不明白,蔡仍所说的,句句属实,一旦他们接受北宋朝廷的招安,这就是他们必然的命运?

蔡仍又道:“而我给你们开出来的条件,却是你们唯一的活路,并且是功成名就之路,这也是你们一直追求的,你现在还觉得我给你们开出的招安条件苛刻吗?”

宋江面色阴沉不定了许久,才看向蔡仍问道:“将军想吞并我等?”

蔡仍也不回避这个问题,而是很光棍的回答说:“你可以这么认为。”

得了蔡仍肯定的答复,宋江眼睛微微一眯,道:“将军似乎是抓住一起机会壮大自己?”

蔡仍依旧很光棍的答道:“你可以这么理解。”

宋江的脸上慢慢浮现出笑容,道:“反正出了这间木屋,将军说过什么,都可以不承认,将军不妨跟小可说说将军之志,说不定小可能帮到将军也不一定。”

蔡仍盯着宋江微笑道:“我如果不说呢?”

宋江慢慢收起笑容,道:“小可已经将小可对朝廷的不满全盘跟将军说了,将军已经知道小可并非真心想接受朝廷招安,就算是接受朝廷招安,也只不过是迫于形势暂时苟且罢了,如此,将军若是不能给小可一个满意的答复,小可左右也难逃一死,又何必白白送个大功给将军?所以,这招安一事,就此作罢,如果有机会的话,小可一定会让吴学究、卢俊义他们抵抗到底。”

宋江随后又道:“小可连不愿接受招安都跟将军说了,已无不可对将军说之言,所以小可就将小可的底牌说与将军听吧,小可已于数日前用一锭金子从看守小可的守卫那里探听到朝廷只给了你们一个月时间解决我等,如今这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想来,只要吴学究、卢俊义他们再守上个一二十天,你们就会自行撤走了,此战他们也就取得最终的胜利了。”

蔡仍也收起笑容,道:“你在威胁我?”

宋江一拜在地,道:“小可不敢,将军现在是小可唯一的希望,小可哪里敢对将军无礼?小可只不过是壮着胆子跟将军陈述一个事实罢了。求将军给小可一个明确的答复,让小可可以做最终的抉择!”

蔡仍盯着宋江看了许久,见宋江面对自己咄咄逼人的目光不躲也不避,才一字一顿道:“我会顺势而为。”

……

一日后,宋江向北宋朝廷上表,称他们愿意接受朝廷招安,愿意接受蔡仍的一切安排。

而蔡仍也给北宋朝廷上奏章,将自己对宋江义军的安排全都告知给北宋朝廷。

赵佶、余深、王黼、童贯等人一看,蔡仍不仅剥夺了宋江的统兵权,还将一万宋江义军缩减到了只有两千,并且还要往这两千里面掺和一千金吾军,眼珠子差点没瞪出来。

太宰余深有些担心道:“这样真不会逼宋江他们复反吗?”

王黼看了余深一眼,道:“宋江都被剥夺了兵权,改任文官,如何能再反?太宰未免太过杞人忧天了。”

童贯也道:“若是宋江一伙真能接受这样的安排,那么他们已不足为虑。”,然后他冲赵佶一拜,道:“恭喜官家,在收复燕云的关键时刻,完美的解决了宋江这伙叛匪。”

见王黼和童贯这两个他深信的重臣也跟他一样认为蔡仍的差使办得不错,赵佶大感欣慰,道:“不想蔡仍真能威震住宋江这样的悍匪!”

童贯道:“这便是善战之将的威望,如果黄潜善、梁方平他们也有这样的威望,这伙叛匪早就被招安了。”

王黼清楚,童贯这并不是在抬举蔡仍,而是在借蔡仍打压有可能要崛起的黄潜善和梁方平,尤其是最近崛起得非常快甚至有可能会对童贯造成威胁的后者。

王黼不着痕迹的看了一眼赵佶身后的梁师成。

梁师成点点头。

王黼收回目光,道:“不然,能招安宋江这伙叛匪,蔡仍固然功不可没,但也不能否认黄潜善、梁方平的领导之功,别忘了,当初,可是梁方平奏请的招安这伙叛匪。”

童贯也不看王黼,而是直接向赵佶奏禀道:“臣并没有说黄潜善、梁方平无功,只说他们无威,难堪大用,若非蔡仍出面,此次围剿宋江这伙叛匪,怕是只能不了而了之,那样的话,朝廷的脸就都让他们丢尽了。”

王黼道:“这与梁方平何干,他只是监军,打仗、招安之事全都是由黄潜善负责。”

这就是太监的优势,他们可进可退——进能捞战功,退又能在有事的时候推诿责任。

王黼就是利用这一点,为梁方平辩解。

不想,这正中童贯下怀。

童贯悠悠地说道:“领军之人,必有别人所不具有的担当,必有别人所不具有的决断,必有当仁不让的勇气,梁方平既然只能履行监军之职,怕是不足以担任一军主帅,倒是蔡仍有这方面的潜质,兴许一二十年之后,能成为王厚将军那样杰出的主帅。”

王黼和梁师成这才反应过来,童贯根本就不是想将梁方平一棍子打死,而只是不想梁方平成为第二个他。

可这时,已经为时晚矣。

赵佶想了想,道:“梁方平功劳还是有的,但确实是少一些决断,难以独自领军,只可与人配合。”

想到梁方平毕竟是他的亲信心腹,而且这次也立了功,怎么都得维护一下,赵佶语气一转,又道:“嗯……之前招安不力的责任主要还是在黄潜善,梁方平并无大的过错,相反梁方平还能力主招安,已是难能可贵。”

一旁的余深张了张嘴,想为黄潜善说两句话,因为黄潜善是他举荐的。

可不想,赵佶眼里根本就没有他这个太宰,只与王黼和童贯对话,让余深满肚子话,都没法说。

余深是蔡京一手提拔起来的,算是蔡京的左膀右臂,蔡京在北宋朝廷历经多次沉浮,他也跟着沉浮了多次。

现在蔡京已经致仕,王黼开始掌权,余深感觉到了王黼年轻气盛咄咄逼人,童贯又死把着军权不让他插手一点。

余深不禁有些意兴阑珊,看透了,蔡京离开朝廷了之后,自己已经难有任何作为,所以,自己还是让出这个太宰职位,离开朝廷这个是非之地为妙。

不久之后,余深跟赵佶请辞:“官家,臣已年满七十,可能有些老糊涂了,请陛下批准臣致仕,告老还乡。”

赵佶很快批准。

第二天,北宋朝廷就正式下诏,余深以少傅、镇江节度使衔出知福州,同时北宋朝廷也下诏任命王黼为太宰兼门下侍郎,王黼正式成为北宋王朝的宰相。

在王黼正式当上宰相之际,蔡仍也大刀阔斧的对宋江义军进行整编。

在这个过程当中,蔡仍也没跟北宋朝廷客气——蔡仍跟北宋朝廷要了大量的遣散费,然后一个铜板也没有截留全都发放给了被他刷掉的人,初步完成了他对宋江的承诺,让被他刷掉的人全都满意的离开,初步取得了宋江等人的信任。

等蔡仍将宋江义军整编完,完全吃下,除了金吾军和广济军以外的军队,全都已经撤离了五马山——广济军之所以留下没走,主要是为了帮金吾军看住宋江义军,以防止宋江义军复反。

不过——

这完全是多此一举。

因为,宋江义军真是出奇的配合。

当然,也不能说,宋江义军一丁点抵触都没有。

双尾蝎解宝就因为不愿归顺杀害他兄长两头蛇解珍的蔡仍,而找个机会带着上百人逃走了。

可这对于整个招安过程而言,影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顺便说一句,因为宋江义军接受招安,之前被押解进京的李应、杨志、呼延绰等原属于宋江义军的人又被送了回来——这是宋江提出来的为数不多的条件之一。

八月末,朝廷派太监黄经臣来颁布圣旨令金吾军班师还朝,太学博士李若水一同而来。

在这道圣旨中,朝廷还正式升蔡仍为金吾军统制、京东西路兵马副总管,将宋江义军定名为“金吾右军”归于蔡仍统制(原来的金吾军变名为“金吾左军”),金吾左右两军的驻地也变为济州府边上的大野泽一带,与广济军一块镇守京东西路,也协同淮阳军镇守京东东路。

对宋江等人的升赏也一并下来了。

赏赐就不说了,在蔡仍的斡旋下,宋江等人所获得的赏赐是非常丰厚的,让他们挑不出半点礼来。

这里只说一下升官:

升宋江为济州安抚使、武德大夫、兼金吾军通判。

升卢俊义为庐州团练副使、拱卫郎、兼金吾左军副统领。

升吴学究为从事郎、并金吾军参议官。

等等……

新眼见证这一幕的李若水,写下了一首诗:

大书黄纸飞敕来,二十四人同拜爵;狞卒肥骖意气骄,士女骈观犹骇愕。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