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国色 > 第74章

国色 第74章

作者:梦溪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6: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桢起先还不在意,顺口就想用玩笑似的口吻回答老爹的这个问题。

但就在开口前的那一刻,神使鬼差地,她抬头看了刘远一眼。

就是这一眼,将她原本到了嘴边的所有话都吞回去。

父亲脸上那抹似有若无的试探,她绝对不会错认。

刘桢先是正容一拜,然后才道:“太子之事,事关社稷,怎能凭刘桢口中轻易说出?不管阿父立谁为太子,都是我的兄弟。”

刘远露出欣慰之色,将她扶了起来:“好阿桢,可惜你不是男儿,否则为父何必如此为难?”

虽然这话说过不止一次,可要数这次,刘远的惋惜之意最甚。

刘桢温文一笑:“阿父谬赞了,阿桢别无所长,纵然偶尔能出点主意,那也都是小聪明小伎俩,登不得大雅之堂。”

刘远没有理会她的谦辞,而是问道:“你可知道我为何特意在你的封号前加‘长’字吗?”

没等刘桢说话,他又道:“因为阿父不想让你像前代那些王女一样只是摆设,被人小看。”

刘桢心中一动,嘴唇微微阖动,却仍然没有出口。

脑袋上落下一只手,一如她小时候那样,刘远轻轻摸了摸她的头发。

“你自幼没了生身母亲,张氏对你再好,终究会为阿婉她们多考虑一些,这是人之常情,原本也无可厚非,但你如今有长安为封地,又有长字加尊号,将来不管阿父在不在,谁当皇帝,都无人敢小看你,你的夫家也不敢欺侮于你。”

刘桢听到这番话,心底微酸,又想起从前父女二人相处和乐的情景,一时默默无言。

所有子女之中,刘远最是疼爱她,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也许现在又多了一个刘桐,但是刘桢相信,人心都是肉长的,前面那十几年的感情也并非作假,刘远对她这个长女依旧是特别的,若是在寻常人家,他们注定一辈子都会是父慈女孝的典范。

“所以阿桢,”刘远道,“你须记得你方才说过的话,不管谁当太子,他都是你的兄弟,他定会善待于你,你也要友爱于他。你能做到吗?”

这一回,有了心理准备,刘桢的回答不再迟疑:“谨诺。”

毫无疑问,刘远那番话,是令她感动的。

一个父亲,尤其是一个身为皇帝的父亲,能够为女儿做到的,刘远已经尽力在做了。

刘桢想,还能再苛求什么呢?

立太子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就算亲如父女,刘桢也不可能直接询问“阿父你是不是想越过大兄,立别人为太子”诸如此类的问题。

刘桢隐约意识到父亲并不看好刘楠,也许他现在自己也还没想好要让谁当太子,只是在他看来,刘槿刘桐刘榆他们虽然与刘桢不是同母所出,可也确确实实都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姐弟。

这纯粹就是男性视角的一厢情愿了。

怎么可能一样呢?

单是同母所出这四个字,就已经能够解释许多东西了。

更不必说她与刘楠一起长大,一起逃难,一起同甘共苦的情分。

纵然刘楠现在还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太子人选,可刘桢很清楚,她不愿意看到刘楠以外的人登上太子之位。

身为先皇后的长子,如果不能继承皇位,那么他的性命等于攥在了被人手里。

但如果刘桢想让刘楠当太子的话,十有□□是要与刘远的意愿相违背的。

且不说她如何才能让刘远改变主意选择刘楠,江山是刘远打下来的,他为什么就没有权利选择将皇位传给谁呢?

刘桢扪心自问,你以为自己是谁,凭什么就一定觉得刘楠适合当太子?难道刘槿就不适合吗?他宅心仁厚,将来就算当上皇帝,说不定会成为另一个汉文帝或宋仁宗,而刘楠这样,焉知他一定会是明君呢?

你仅仅因为和刘楠更加亲近,就希望让他当上太子,这样对得起你老爹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对得起那些因为皇帝一言就能决定生死的百姓吗?

这种矛盾的心情让刘桢从刘远那里离开之后就一直情绪不高。

如今刘桢坐拥的已经不仅仅是汉广一座宫室,自从刘远登基之后,连同汉广两边的两三座较小的宫室,一并都归于她所有。

这在所有公主之中,也是绝无仅有的殊荣。

平日里地方上进贡什么,刘远也不忘让人给刘桢送来一份。

更不必提长公主的封号,还有长安这块封地,哪一处不是拳拳爱女之心?

而现在,父亲仅仅是告诫她不要插手立太子之事罢了。

难道她能拒绝吗?

可是大兄那边又要怎么办?

刘桢叹了口气,逃避似的将脸连同脑袋都埋进被褥里,动也不想动一下了。

“殿下为何恹恹不乐啊?”

怪腔怪调的声音响起,刘桢抱着被子郁闷地抬起头,就瞧见门外多了一朵布做的花,正被人捏在手里摇头晃脑。“外头天气正好,殿下带着我去玩好不好呀?我在箱笼里闷了快要半个月呢!”

刘桢噗嗤一笑:“好啦,阿津你这小女子,还不快快滚出来!”

布花的动作一停,阿津从门外探出脑袋,笑嘻嘻的:“公主你可笑了!”

刘桢心知她为了逗自己开心,朝她伸出手:“哪儿来的花?做得倒是巧致!”

阿津将花递给她,一边笑道:“公主怎的不记得了,是陈家郎君送来的。”

刘桢微愣,低头看下自己手中的布花。

这是一朵用绛红色绢布扎缝起来的山踯躅花,此时的绢多数都是有钱人家用来作衣裳的,这样一朵绢布花不仅价格不菲,而且制作精巧,也不知道对方是用了多少心思才寻买到的。

“子望何时来的咸阳?我怎不知?”

阿津道:“听说陈家郎君调入北军已有月余,上回我出宫时碰见他的,后来便时常有些联系,他已托人送了好几回东西过来,不过都没有要求见公主,所以我也就没有回回都禀报了。”

刘桢这才想起来,好像确实是有这么回事,只是上次阿津说的时候,自己正巧匆匆忙忙赶着要去查看甘泉宫,是以未放在心上。

难得对方有心,自己却连半点回应都没有,这还是旧时相识的知交故友呢,更别说还有刘楠这一层关系在。

这么一想,刘桢就有点惭愧了。

“他现在在北军当差?怎么会突然调入北军了?当的是何职务差事?”

阿津掩口笑道:“公主一口气问了这么多,让我如何作答呢?”

刘桢白了她一眼:“限你三日之内,速速去查个清楚!”

——————

刘远的开国朝臣之中,除了世家出身的人,其余大都有着诸子百家的背景身份,就连宋谐这样的人,其实也是名家弟子。

这本也是正常的,自从百家争鸣的时代之后,作为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儒道法纵横名阴阳等几家,或多或少都会有门生弟子传承下来,其时士子也多有这样一层身份。

但是随着争鸣殿辩学愈演愈烈,连许多朝中大臣也都卷入了这场争辩之中,像主张儒家的御史中丞熊康,偏向法家的太仆卿周允和廷尉房羽,崇尚道家的光禄大夫魏密等,他们都希望以自己的主张来治国,更要命的是,这些人中不乏身居九卿高位者,这就使得争论难以避免也影响到了国家层面的决策,往往像提高商税与否这样一道决策,就能分成好几派争论不休,其中又以熊康为首的一帮儒学官员最能辩,大有来一个辩倒一个,来两个辩倒一双之势。

这等场面说起来,全因刘远而起。

就在这种情况下,一直冷眼旁观,甚至被朝臣们认为束手无策的刘远终于有了动作,他直接下令另辟文学馆,点名将先前一些明里暗里为自己说话,站在皇帝一边的学子放了进去,又将想要建立一门集百家之长的新学说的意愿传达给他们,并对学子们提出自己的要求:这门新学说,要博采百家之长,而且要于国有利,不能泛泛空谈,最好是在著书立说之余,还能总结出简单明了的治国之策,以供本朝历代皇帝参考,成为万世不易的典范。

这等要求虽然苛刻,却恰好搔中了读书人的痒处,他们或许不好荣华富贵,可有谁不愿意让自己的名字流传青史,纵然不能与上古圣贤并列,但若能被后人提起时,景仰地尊称一声先哲,也不枉来到世上活这么一趟了。

是以文学馆的工作热情特别高涨,而且与争鸣殿不同,这些人起码还有共同的目标,所以纵然争论激烈,最后他们采集撰写出来的条策,若是能够经由丞相与皇帝亲自过目并首肯,就能编入书中。

这个被后世称为国策之争的事件,对国朝的影响是深刻而深远的,由文学馆编撰出来的《国论》,

事后宋谐奉刘远之命,将《国论》所述种种,引申总结为几句话:以仁德治民,以明典镇恶,礼遇士人,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则天下同乐。

这条寥寥几句话的治国之策,不仅由此成为大乾以后几乎所有朝代的统治者所引用的治国典范,而且因为它所包含的儒道法等各家思想,使得儒家并未像刘桢所熟知的历史那样,得到统治性的地位,更未被捧上神坛,而道家法家等其它各派学说也并未被打压,百家学说,珍贵典籍得以流传,而非消匿在历史长河之中,这也成为后世点评高祖皇帝刘远时所津津乐道的一大功绩。

作为皇帝,刘远的本意当然只是为了维护统治,巩固权威而已,但历史的发展往往都会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之喜。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如今刘远不复先前被动的局面,一言九鼎的天子之威逐渐展露。

纵然这个国家是他亲手建立起来的,但之前与刘远一同打江山的那些人,无非自以为有立国之功,是以时时还会与刘远唱反调,但现在经过国策之争后,基本上刘远决定了什么,都不会再有人轻易反对了。

刘远很满意,如果当皇帝还不能令所有人俯首听命,那这个皇帝还当的有什么意思呢?

他没有忘记刘桢在其中的功劳。

如今长子的婚事差不多已经定下来了,刘楠从军中被招了回来,他对刘远为他定下的婚事人选也并无异议,范氏女就这样从京师诸公卿之女中脱颖而出,成为未来的许王妃,择日成婚。

刘楠既已被封为许王,显然是不适合再在军中帮人打下手了,朝中也不乏“许王成年,可早令其前往封地”的声音,刘远便打算单独拨给他一支军队,起名奋武军,让刘楠协助北军,负责京畿以北地区的守卫,等再过两年再让他去封地。

从这一点来看,刘远对长子还是不算差的。

长子的婚事既然解决了,接下来就该轮到长女了。

相比许王,大家对刘桢的婚事可就热衷多了。

毕竟当皇子的老婆有风险,当公主的丈夫可就是稳赚不赔的,何况是深受当今皇帝看重的这么一位公主。

刘远对这个女儿的宠爱,加上刘桢这次在过国策之争里的建言之功,让他决定好好挑选驸马,势必要让刘桢嫁得风风光光,又幸福美满。

——————

“子望,下差了想去何处消遣啊?要不要和我们去城东酒肆,那里新来了一批歌姬,歌喉很是不错呢,身段也是曼妙的!”北军的同僚拍着陈素的肩膀,用一种心照不宣的语气和表情笑道。

“不了,今日我想早些归家。”陈素笑道。

他从许众芳那里调入北军已有一段时日,现任左京辅都尉,这个官职不算高,负责协助北军的最高统帅,也有带兵的职能,在他上头还有中垒令,中垒丞等十来个官职压着,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能够从地方调入京畿,这已经算是令人歆羡的高升了。北军中有些人知道陈素与许王交情好,只当陈素是托了关系才调过来的,在陈素刚进北军的时候,颇有些风言风语。

陈素对此一笑置之,并不理会,这种传言一味计较去解释,只会越描越黑。

如今在北军的时日一久,他也逐渐能交上几个谈得来的同僚了。

“啧啧,子望,你日日下差就赶着回家作甚?莫非家中有美娇娘不成?我听说你家人又不在京师,连你那屋子都是租赁来的罢?回去也是独对烛火,哪里有跟着一帮兄弟出去玩耍来得痛快?走走走!”对方揽着他的肩膀就要把人拽走。

陈素轻轻一拂,也不见如何用力,对方的手就不由自主地被拂下去了。

“好你个张与前!我如何没有和你们出去了,昨日不就与你们一道去喝酒了?结果你们个个醉得七荤八素,还要我把你们送回家!”陈素笑骂一句,婉拒中又透着亲昵,“今日便罢了,我得早些回家,明日一早还要随武库令去清点武器的。”

被他唤作张与前的同袍嘟嘟囔囔:“武库令这人最会来事,无非是见你新来的好欺负罢了,你和许王不是交情很好吗,早该请许王出面,给他点颜色瞧瞧!”

陈素淡淡一笑:“人生在世哪里没有一点挫折,怎能遇事就让旁人出头?”

张与前为他抱不平:“可那畜产成天给你找事,连我都看不过去!”

“好了好了!”陈素拍拍他得肩膀笑道:“不必为我操心,这点小事我没放在身上,你不是要赶着去看你的歌姬吗,还不快去!”

张与前还想说什么,就听见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在外头响起:“陈子望啊陈子望,你不单有许王殿下撑腰,如今连美人都找过来了,可真是艳福不浅啊!”

随着声音,进来一个人。

北军有拱卫咸阳城之责,但却是以军营的方式驻守城外,离咸阳城不过咫尺之遥,是以除了普通士兵和值守的官吏之外,但凡没有差事在身上,隔天休沐的人,都会在城中租赁房子居住。

进来的人名叫孙益,正是张与前口中喜欢为难陈素的武库令。

“什么美人,美人在哪里?”张与前一听美人就眼睛一亮,下意识往孙益身后看。

孙益哂笑一声:“不必看了,人家在外头呢,指名找陈子望的!”

方才军营外头来了一辆车驾,不仅装潢精致,还有两名甲士护卫,孙益正好从旁边路过,一看就知道这是贵人的车驾,心想上前去套套近乎,指不定还能有什么好处,谁知道对方指名道姓要见陈素。

孙益心下不快,又不敢有所表示,只得不情不愿地过来喊人了。

陈素有点奇怪,他孤身一人在咸阳,平日又从不流连酒肆乐坊,哪里会有什么女子来找他。

但转念一想,说不定是刘桢身旁的阿津呢。

他便拱手笑道:“多谢武库令相告,我这便去看看。”

孙益从鼻孔里喷出气,也不作声。

陈素一笑,又朝他拱了拱手,便迈步走了出去。

一出了军帐,果然远远瞧见军营外头不远处停着一辆牛车,旁边除了甲士,还站了两名女子。

其中一人自是阿津,另外一个……

陈素的心不自觉跳得快了一些。

那少女正背对着他与阿津说话,似乎是阿津对她说了什么,后者转过身,看见陈素,便对着他嫣然一笑。

“拜见公主。”陈素走过去,郑重行礼。

“子望何须多礼!”刘桢笑吟吟地亲手去扶他,二人相视一笑。

跟在后面的张与前和孙益看着“艳福不浅”的陈素,各自张大了嘴巴。

仗着交情不错,张与前厚着脸皮蹭过去,“子望,你不介绍一下吗?”

陈素迟疑了片刻,他不知道刘桢愿不愿意让他们知晓自己的身份。

他还在犹疑之际,刘桢却已经大大方方地笑道:“我姓刘,子望在军中多得你们照顾了,我们两家乃是世交,他就如我兄长一般,我代他多谢二位了。”

这么一位美丽的少女对自己言笑晏晏,纵然孙益再不喜欢陈素,也不可能对刘桢发脾气,更何况他断定刘桢身世不凡,定是哪家公卿大臣的女儿,当下对陈素就越发羡慕嫉妒恨了,面上却还得扯出笑脸道:“小娘子何须如此客气,子望与我有同袍之谊,他行事谦逊有度,我自然会多加照顾他的。”

我呸,还同袍之谊,你平时不给他下绊子就不错了!张与前暗暗想道。

刘桢听了孙益的话,只笑不语,这时候身旁的阿津出面道:“二位若是无事,还请自便。”

言下之意就是赶人了,张与前倒还没什么,孙益就有点恼怒了,又忌惮对方的身份,不愿就这么被赶走,便拐弯抹角地问:“不知贵居何地,改日有空,也好登门拜访!”

阿津依旧带着笑容,嘴角却隐隐露出轻视之意:“渭水之南,便是吾家娘子的家。”

待到车驾行远了,孙益和张与前还有些反应不过来。

孙益回过神之后,不由有些恼怒,北军武库令一职虽然谈不上位高权重,但在军中也算肥差,从未被人如此轻视,何况还是被一个婢女轻视,她家主人就站在旁边,竟然也不制止,询问来历竟然也不直言,还打谜似的说什么渭水之南,不就是公卿之女吗,真把自己当成公主了?!

他见张与前还沉浸在自己的思路里喃喃自语,便不怀好意推了他一把:“何事想得如此入神?”

“我知道了!”张与前被他一推,却拍着巴掌喊起来。

孙益恼怒:“嚷嚷什么呢!”

张与前有点语无伦次:“那小娘子,我知道是何来历了,渭水之南!”

孙益狐疑:“是何来历?”

张与前有点激动:“渭水之南不就是长安,以长安为家的贵女,还会有谁?”

孙益先是一愣,然后整张脸都变色了。

长安长公主?!

孙益想到刘桢那句“世交”的介绍,顿时觉得整个人都要不好了。

陈素原来不仅和许王交情好,和长公主的交情也很不错?

自己刚才还对他说那些怪话,他会不会一气之下,在公主面前告黑状啊?

完了完了!

孙益仿佛看到了自己一片黑暗的前程。

作者有话要说:注:驸马是历史上西汉才有的名词,秦代之前是没有的,这里用上了先。

刘桢现在的心情是很矛盾的,陈子望出来刷存在感了,嘎嘎嘎~

蟹蟹小伙伴们的支持和留言,以及萌物们的萌物票(>^w^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