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国色 > 第57章

国色 第57章

作者:梦溪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6: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陶氏这个儿子的出生,彻底打碎了之前的流言。

再不祥,人家跟豫王的生辰是同一天,你总不能说豫王的生辰不祥吧?

这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结果,本来人人都以为陶姬这个儿子不会再像从前那样受到刘远的期待了,就连刘桢也是这般认为的,结果一个惊喜从天而降——当然,这个惊喜是相对刘远而言,起码证明了这个孩子并不像巫医所说的那样不祥。

在刘远还没有发话之前,张氏就主动给陶氏加了一倍的用度,增加了两名侍婢侍奉左右,还预备将她的居所从白华迁回桃夭,不过最后一件事被刘远拒绝了,他仅仅将陶氏作为一名普通的姬妾来对待,并没有因此另眼相看,也表示出对张氏一定程度的尊重,于是皆大欢喜,相安无事。

“娘子,这是新熬的豚骨羹,且趁热喝了罢!”阿薛小心翼翼地捧来陶碗。

陶氏点点头,“有劳你了,太热了,放凉些罢,小郎君呢?”

她问的是宋弘。

阿薛道:“看着时辰,应该是快来了罢。”

她话刚落音,就看见宋弘从外头脱了鞋子,却并没有急吼吼地冲进来,而是先恭恭敬敬地行礼。“阿母安好。”

陶氏露出笑容,“不必多礼,你今日又看了什么书?”

“儿子还在读《吕氏春秋》,今日方读到《冬纪》。”

宋弘脸上带着意犹未尽,秦王宫里藏书众多,来到这里之后,最高兴的就要数刘桢和宋弘了。这两个人只要一有空就会往藏书室跑,至于刘槿,他对读书的兴趣比刘楠也不会高到哪里去,只是因为与宋弘交情好,形影不离,才不得不陪着他在藏书室里出入,两人一天里仅有分开的时间,一般就是刘槿去见张氏而宋弘过来见陶氏的时候。

陶氏还未出月子,一日里大半时间都躺在床上,宋弘左顾右盼,问道:“阿弟呢?”

陶氏道:“在隔壁宫室,乳母在照料他,你若想去探望他,自可过去。”

宋弘点点头:“我探过阿母便过去看他。”

他对这个小弟弟还是很喜爱的。

陶氏笑了笑,先让阿薛下去,然后温言道:“阿母有些话想与你说。”

他们母子的性格其实并不是特别亲密。

宋弘虽为姬妾所出,却是宋留的独子,自小便被宋留带在身边亲自教养,受尽宠爱。宋留西征武关时,为防万一,就没有将幼子带上,甚至为陶氏与宋弘安排好后路,因而母子俩才能在宋留部属的护送下得以保命。陶氏被刘远收留之后,刘远虽然出于某些原因,对宋留视若亲子,可他也确实对天资聪颖的宋弘颇为喜爱,常以他为例来教育刘楠刘槿兄弟俩。

幸而这兄弟俩的心理素质还不错,大的性格疏放不以为意,小的则对宋弘强于自己的学问由衷敬服不已,否则依照刘远这种教育方式,换了旁人日日被这么比较,很难不怀恨在心的。

宋弘闻言,恭敬道:“阿母请讲。”

陶氏对他这一板一眼的行止有点无语,但有些话还是要说的:“我儿,豫王仁慈,对你视若己出,但你毕竟不是豫王亲子,行事应当有所进退。”

宋弘抿了抿唇:“孩儿不明白。”

陶氏叹了口气:“我知你自幼聪颖过人,故而深受你父喜爱,时时带在身边,唯恐冷落分毫,然则如今我母子二人寄人篱下,你便不宜锋芒毕露,免惹主母忌恨,否则届时只怕豫王也保不住我们母子!”

宋弘沉默片刻:“儿子也有一事想问阿母。”

陶氏:“你说。”

宋弘:“阿弟的生辰与豫王同日,此事是否与阿母有关?”

陶氏睁大了眼睛,似乎没想到儿子会问出这种话,半天没有声音。

宋弘没等到回答,催促道:“阿母?”

陶氏抚着胸口,终于缓过气来,她有些生气,可看着宋弘,最终却只能叹气:“你为何会作此想法,是否听了什么谣言?”

宋弘绷着小脸:“谣言自我们离开邾县便有了,从前他们说阿弟是妖邪,如今就说阿弟是祥瑞。我只是想问阿母,阿弟生辰的事情,是否阿母刻意为之?”

陶氏也沉下脸色:“你几曾听过生儿育女也能由着自己控制时日的?”

宋弘执着道:“所以我才想听听阿母的说法。”

对着这个刨根究底还一脸认真的儿子,陶氏简直无语,聪明早熟是好事,可是早熟到当面质问母亲的程度……

陶氏不由想起同样有早慧之名的刘桢,这位豫王长女有着比刘家任何人都沉静睿智的眼神,在公共场合,她并不多话,但是每回说话,必然切中要害。陶氏隐约听说过,豫王看重长女刘桢多于主母张氏,是以张氏对刘桢并不十分喜爱,当然这也只是传言而已。

但是现在她面对宋弘,忽然就想起张氏的感受,与聪明又不懂得掩藏的人相处,确实是一件十分难受的事情。近几年刘桢兴许是长大的缘故,已经越发内敛了,但是宋弘的锋芒却越来越是崭露出来,赢得刘远宠爱的同时,让张氏忌惮,也让陶氏头疼。

陶氏坐直了身体,“所以你到底想与我说什么?”

宋弘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孩儿有一言,欲谏于阿母!”

陶氏:“……”

所以说书读太多也不是好事,小小年纪竟然就摆出一副谏臣的模样。

而劝谏的对象竟然是亲生母亲。

宋弘叩首,陈情道:“阿母,你我寄人篱下的情状,我并非不知。孩儿之所以处处抢于人前,显露才能,非是恃才自傲,乃是为了让豫王重视我的存在,从而令阿母不必看人眼色,日子过得更好一些。张氏愚钝,我亦甚为厌恶,然刘槿生性温和仁厚,与他母亲截然不同,儿子很愿意和他亲近,以刘槿的为人,将来长大了,必也会善待母亲你,还请母亲不要用那等下作手段,平白惹了主母的厌恶,也给自己与阿弟招祸!”

他说罢,以额抵地,半晌等不到母亲的回复,这才抬起头,结果却瞧见陶氏泪流满面,默默无语。

宋弘毕竟年纪小,见到这种情形,一时都吓得呆住了。

“……阿,阿母?”

陶氏掩面泣道:“我万万没有想到,你宁愿听信莫须有的传言,也不肯相信你的亲生母亲!我便是心计再深,又怎会拿着自己儿子的性命去玩笑,先前你阿弟被误以为妖邪,如今终于洗脱冤屈,你非但不为之庆幸,反倒怀疑起自己的母亲,也是我这个作阿母的太不争气了,才会令你有如此误会!”

宋弘看到自己的母亲哭得如此伤心,哪里还记得自己要劝谏什么,扑上去连连道:“阿母,是我错了,是我错了!你勿要与我计较,勿要难过了!”

他见自己劝不住,索性便与陶氏一道哭了起来,母子俩抱头痛哭,守在门口的阿薛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立时进来查看,陶氏这才渐渐止住了眼泪。

“这些话以后莫要再提了,你这是在戳阿母的心肝!”陶氏道。

“孩儿再也不敢了!”宋弘羞愧不已,伏首道。

看来真的不是自己的母亲所为,宋弘想道。

实际上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巫医的话与张氏有关,更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刘桐的出生日期是陶氏刻意为之,一切都是捕风捉影的流言,宋弘只是循着流言翻来覆去地推导,发现陶氏确实洗脱不了嫌疑,这才起了劝谏母亲的念头,却没想到会惹来陶氏这般大的反应,这也完全是他考虑不周的缘故。

他唉声叹气地回了自己的居处,刘槿早已在那里等着他,见他一脸愁眉不展,就问:“阿弘你到哪里去了?”

宋弘素来是不会瞒着刘槿的,当下就将来龙去脉说与他听。

刘槿听得睁大了眼睛:“你就这么去和你阿母说了?”

宋弘理所当然道:“阿母若行止有所不当,我身为人子,自当劝谏才是!”

刘槿歉疚道:“仔细说起来,我阿母也有过错,若她不是执意要将陶姬带上路,你阿母本该在邾县待产的,也不会有后面这许多事了!阿弘,真是对不住!”

宋弘点点头:“你阿母心胸过于狭小,缺少当家主母的风范,但你与她不同,此事也与你无关,不必与我道歉的!”

刘槿想来是对宋弘的直言不讳早就习惯了,听他如此评论自己的母亲,竟然也没有抗议或生气,只是小声道:“阿弘,这话你在我这里说说便也罢了,出了外面是不能说的,我母亲毕竟是我阿父正妻,怎能容得旁人议论,更何况她对你颇有芥蒂!”

看来刘槿胆小归胆小,心思倒是挺明白的。

宋弘咧开嘴,露出两个漏风的牙洞:“你放心罢!我与你无话不同,旁人怎能相比,他们让我说,我还不肯说呢!”

然后他又教训刘槿:“豫王因你阿母的缘故,本就不甚喜欢于你,你若再是畏畏缩缩,只怕它日豫王便连有你这个儿子也忘了!依我看,王上最喜爱的便是你长姊,可她毕竟是女子,将来是无法继承王位的,至于你大兄,王上对他亦无过分青睐,想来你阿父多是喜欢文武双全,文重于武的人才,你与你大兄俱是正室所出,若你大兄于王位无望,那你便要多多争取了,若你不多加努力,只怕将来你阿母色衰爱弛,被你阿父所弃,到时候王位就要便宜了外人,譬如说落到我阿弟身上,你又要如何自处?!”

陶姬若是听到儿子这番胳膊肘往外拐的言论,也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刘槿苦着脸:“不知怎的,我一见我阿父就害怕,心里慌得很,就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宋弘恨其不争:“你阿父又不是吃人的猛兽!你瞧瞧我,怎就不会?上回王上带我们出游甘泉宫,出言相询,你怎的就一言不发!若是你当时答得好,必能使王上大悦,对你另眼相看!”

刘槿:“……我怕我的答案说出来,会被阿父罚抄《诗》《书》五十遍。”

宋弘白了他一眼。

刘槿蹭过去,笑嘻嘻地奉承:“我怎么比不上阿弘你天赋异禀啊!”

宋弘张嘴叹了口气,又摇摇手里的蒲扇,虽然有些刻意模仿,不过他生得好,原本也能初见几分宋谐的风采,可惜一配上那两个漏风的牙洞,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罢了罢了,以后我时时提点你便是!往后王上的姬妾必会越来越多,孩子也会越来越多,你纵然身为正室之子,也须时时警醒,免得落得昔日申生,重耳一般的下场!”

“是是!”刘槿扭头捂嘴耸动了两下肩膀,生怕自己不小心笑场而导致宋弘恼羞成怒。“那便有劳宋先生了!”

“孺子可教!”宋弘摇摇扇子,努力绷住小脸,严肃地点头。

这边宋弘谏母训友,那头刘桢却在教兄。

刘楠这一趟从军回来长进了许多,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很多事情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比如说他不喜欢读书这件事,这是天生的,就像他有练武的天赋一般,假使非让他弃武从文,那刘楠肯定会一事无成。

所以即使知道老爹现在对长子重武轻文不满,刘桢也不想去强迫刘楠照着刘远的喜好走,她所希望的,不过是刘楠能够稍微顺着刘远一点,如此一来,父子两人的关系才能改善。

刘楠自己也很为难,他不是不想让老爹高兴,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做,每次一件事情做出来,最后的结果总是与刘远期待的截然相反。

譬如说,上回打南阳的时候,刘楠奉许众芳之命押送大批粮草,途中遭遇小股秦军,刘楠用粮草诱敌深入,歼灭了那股秦军,不过粮草也因此被烧了大半,因为功过相抵,功劳反而还大一些,许众芳就没有处罚他,反而将他提为“二五百主”,相当于一千人部队的中级将领。

但是刘远得知这件事情之后很不满,他经过仔细分析,认为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还有更好的处理办法,既可以保全粮草,又能将那股秦军消灭,刘楠没有选择上策,却选了中策,说明他并没有很好地完成任务,根本不应该被晋升,为了表现自己的公平,他又将刘楠的“二五百主”革去,打回原形,依然是百将。

当然,刘远这样处置,并不能说不对,他自然有他的道理,但刘楠仍然觉得很憋屈,别人老爹是诸侯,儿子就是舒舒服服的诸侯之子,他不愿依靠老爹的庇荫,自己跑去从军,从底层干起,勤勤恳恳战战兢兢,结果立了功劳,非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反而还要受到打压,天底下哪里有这样的道理?

他虽然看上去大大咧咧,可并不是藏不住事的,这件事在他心里憋了老久,实在憋得难受,等到终于有了和刘桢单独相处的机会,就忍不住对妹妹大倒苦水。

刘桢听完就问:“阿兄与子望关系如何?”

刘楠咦了一声:“你们都直接互称表字了?那他岂不是要喊你阿桢或仁静?”

刘桢:“……”

刘楠见妹妹面色不佳,忙回归正题:“我与他情同兄弟!”

刘桢:“那此事阿兄可有告知子望?”

刘楠:“自然说了。”

刘桢:“子望有何说法?”

刘楠沮丧道:“子望说,纵然阿父处置略有严苛,可细究起来还是我有错在先,既然有上策,自然是要选上策,可当时情形之下,谁能想到哪么多?我能歼灭那些秦军,就已经算是本事了!”

刘桢道:“若阿兄不是豫王之子呢,出了此事,又会被如何处置?”

刘楠愣了一下,老老实实道:“若我不是豫王之子,便不会轮到我去押送粮草,那一回我本是请缨上阵的,但当时我伤势未愈,三叔怕我有所闪失,这才让我去押送粮草。”

刘桢:“那不就是了?若你不是豫王之子,三叔又如何会对你有半分怜惜?你本是得益于此,纵是因此受些委屈,又怎么了?想想子望,他若身处你的位置,又会如何去做?”

她其实对陈素了解并不多,仅止于那几天的相处,但是从陈素的言行谈吐来说,他应该是一个非常脚踏实地的人,刘楠既能与他成为好友,必也是因为对方身上有令他敬服之处的缘故。

刘楠想了想:“若换了子望,定会接下任命,然后立下更大的功劳,让所有人无话可说,心服口服。”

他顿了顿,叹道:“但子望与我不同,他幼时的经历比你我还要艰难,是以心性坚忍,强我百倍。”

刘桢这是第一次听刘楠说起陈素的事情,她总觉得陈素此人很不简单,温文儒雅的外表下面有太多让人看不清的东西,闻言就问:“他幼时有何经历?”

刘楠道:“他本出身南阳望族,幼时便父母双亡,因其母与其父乃无媒结合,是以其父亲族并不承认他,甚至将他撵出家门,子望幼时还曾流离失所,以行乞吃百家饭为生。”

刘桢睁大了眼睛,她万万没有想到陈素竟有如此不堪的过往,无媒结合在那时候不算什么新鲜事,孔子父母就是一例,所以父族不肯承认,别人也不会说什么,只是陈子望的遭遇未免也可怜了一些,刘家先时再难过,起码还家人俱全,堪堪温饱,与陈素一比,简直天差地别。

从陈素的身世震撼中恢复过来,刘桢没忘记他们原本的话题:“在我看来,阿兄你并不比陈子望差。”

刘楠苦笑:“你就不必安慰我了,阿父对我多有不满,他对宋弘的欣赏甚至还多于我和阿槿呢……”

“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好,你又如何如何差”这种打击比较,是古往今来的家长们乐此不疲的教育模式,虽然效果往往不咋的。

刘桢不得不给兄长重新树立自信心:“常人往往知错而不改,又或者死不认错,你非但能够看到自己的错处,还能承认别人的长处,此等胸襟已比旁人强出许多,阿父对你与阿槿求全责备,无非也是爱子心切,望子成才,还望阿兄不要泄气才是,总有一日阿父总能看见你的好处。”

这番话终令刘楠开怀不少,他觉得妹妹的话没有错,所以刘楠决定用实际行动来向老爹证明自己的能力。

许众芳护送张氏他们抵达咸阳城之后,就立刻回转南阳驻守,刘楠则被刘远留下多住一阵,实际上也是久未见面,刘远打算亲自观察观察儿子是否长进。

刘楠主动向刘远请命,希望找点事做,刘远不想那么快放他回许众芳那里,就让他跟着安正负责秦王宫的卫戍。

刘远刚接手咸阳不久,很多事情都要做,秦王子婴的合作给他们减少了许多麻烦,但是官吏的重新任命,粮草的清点,咸阳日常的管理,刘远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由于深受信重,这些事情几乎就都堆在了安正身上。

安正知道刘远有意栽培长子,就将秦王宫的卫戍都交给刘楠,自己则从旁指点,以便有更多精力去忙别的事情。

实际上这项工作并不繁重,因为现在卫戍要保护的其实也就是刘远及其家人,但现在这批人的人数不多,也只占了秦王宫一角,卫兵们每天更多的是需要巡视占地广阔的咸阳宫,至于甘泉宫,信宫那边,由于现在没有刘家人住到那里去,就暂时性地被忽略了。

但是刘楠的运气实在有点不好。

他刚刚接手王宫卫戍第三天,就发生了一件大事。

刘远遇刺。

这年头游侠儿盛行,遇刺简直是家常便饭了,侠以武犯禁,连秦始皇都三不五时遭遇刺杀,被载入史册的就有四次,更不必提那些没有被记载下来的。

当时正值深夜,刘远刚刚批完一批公文,准备去某个姬妾那里过夜。

这个姬妾原先是秦王宫的宫人,刘远送了一批给楚帝和诸侯,也留了几个给自己,这些女人被集中安置在咸阳宫西面的宫室里,离刘远住的地方有一些距离。

就在路上,刘远遇刺了。

遇刺的过程惊心动魄,自不细表,刘远的手臂还因此被划伤了,幸而刘远本人不是什么手无缚鸡之力的文生,当时他左右侍从表现也很英勇,当场就将刺客格杀了。

大家都被这件事吓得不轻,刘桢也是第二天才知道老爹遇刺的事情,张氏更是吓得脸色发白,相比之下刘远本人反而淡定得很。

经过事后追查,刺客被查出是秦人,因为不忿秦国被灭,所以才起了刺杀刘远的心思。

本来这件事也就到此为止了,但是好死不死,刘远在命人追查刺客的时候,就发现当天晚上他路过的那个地方,本来应该是要有卫兵巡查的,结果因为前两天刘楠刚刚做了一个调动,将那里的侍卫临时调往东面去,这才导致那里暂时出现空缺。

刘远大怒,认为刘楠在此事上犯下重大过失,需要为此负责,就让人将刘楠狠狠打了一顿,然后革了他的职,把人撵回许众芳那里。

倒霉催的刘楠走了,刘远开始觉得秦王宫并不是很安全,因为当年秦始皇那么厉害,秦宫侍卫如此之多,都没能挡得住一拨又一拨的刺客,现在更不必说了。

但还没等他找到更安全的地方,项羽就派来了人,向他宣布了一个消息。

楚帝准备将咸阳以东,南阳以西的那一大片土地封给章邯,并册封他为雍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刘远听到这个消息,气得一蹦三尺高,简直恨不得冲到彭城捏死项羽再把他的头砍下来当皮球踢。

而此时,刘桢正拿着从刘远那里要来的舆图仔细查看。

见她连续几天都捧着一张舆图不放,桂香很奇怪地问:“小娘子这是在做什么?”

刘桢头也不抬:“我准备替父上阵杀敌,开拓疆土啊!”

刘楠被打的事情让刘桢很痛惜,此事桂香是知道的,她不知道刘桢在开玩笑,还以为对方恼怒兄长的事情,真有此打算了,不由唬了一跳,连忙道:“小娘子莫开玩笑了,你小小年纪,连马都骑不好,如何上阵杀敌?”

刘桢抬起头,见桂香吓得面青唇白,噗哧一笑:“我和你说着玩的!”

桂香这才松了口气,抚着胸口苦笑:“那小娘子为何一直盯着舆图看?”

刘桢笑道:“我在为阿父寻觅新都。”

桂香:“啊?”

作者有话要说:回答大家各种问题:

1、宋弘不是男主。

2、你们完全猜错宋弘的性格了。

3、这文题材放在那里,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当然也会有宅斗宫斗的元素夹杂其中。俺不敢说推陈出新,与众不同,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比这篇文优秀的宅斗宫斗作品就已经多不胜数。本文的的设定基调是,每个人的性格都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性格会决定他们所做的许多事情。比如宋弘就略神奇,不过在古代,他这样的人也不是没有。

4、刘桢虽然是女主,但是目前的年纪和环境决定她不可能时刻出来刷存在感,她真正的主场在刘远登基之后。

——————

蟹蟹小伙伴们的支持和留言!╭(╯3╰)?

小紫扔了一颗地雷

是不是最近又变美了扔了一颗手榴弹【是的。。】

小夏扔了一颗地雷

灵月汐扔了一颗地雷

人类你们再也无法阻止扔了一颗火箭炮【童鞋你名字太长被系统咬掉尾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