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国色 > 第56章

国色 第56章

作者:梦溪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6: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以刘远今时今日的地位,他可以随口说笑,刘桢却无法真把他的话当玩笑听。

她端详着老爹的神色,却发现自己完全看不出端倪。

刘桢想了想,斟酌着言辞,慢慢道:“先有周氏生我,后有张氏养我,于我而言,二母足矣。”

她说的是大实话,虽然张氏有这样那样的不好,但是俗话说,生恩不及养恩大,这么多年来,张氏对刘楠与她兄妹二人虽然谈不上无微不至,可也是尽职尽责了,虽然相对而言,她对刘婉刘妆她们的关心比对刘楠刘桢的关心要多,可那也是人之常情。张氏嫁入刘家的时候,刘楠因为已经懂事的缘故,与张氏自然没有那么亲近,而刘桢本身因为宿慧早熟,在很多事情上也不必张氏操心,这些都不是张氏的责任。

平心而论,张氏嫁入刘家的时候,刘远还很落魄,别说富贵生活,就连自己都过得艰难,谁也不会想到刘远以后会成就一番大事业,在这个时代,假使张氏过不下去,要回娘家另嫁,也没人会说什么,但张氏并没有如此,反而还像周氏一样将自己的嫁妆倒贴进去。

当然,从刘远未发达前张氏经常性的抱怨和不满来看,她未必没有再嫁之心,只是她知道自己就算再嫁,也未必能嫁一个比刘远更好的,才会勉强忍耐下去。但不管怎样,在行为上,她从来没有做过对不起刘远乃至刘家的事情。

一个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有没有把所想付诸实现,论行不论心,刘桢觉得这就足够了。

现在刘远说出这样的话来试探刘桢,不管他是不是在开玩笑,都说明他有了这样的心思。

对于父母的事情,刘桢实在没法评价,因为站在刘远的角度,她也觉得老爹有点苦逼,要跟着敌人斗智斗勇,披挂上阵,争霸天下不止,还得处理后院的麻烦事。

比如这一次,张氏与刘家闹翻,刘薪刘弛恼羞成怒,必然四处宣扬刘远与张氏的不孝,如果他们更聪明一点,说不定还会把火力集中在张氏身上,说张氏就是趁刘远不在,才会如此放肆云云,如果刘远想要就此在咸阳落脚,迟早也得把刘薪他们接过来,到时候就不得不去收拾张氏留下来的烂摊子。

一次两次也就罢了,这种事情一多,刘远自然就会厌烦。

于是没等刘远说话,刘桢又道:“阿母骤然富贵,又因囿于环境,难免眼界狭隘,与阿父不可相提并论。”

这是委婉的劝说了,刘远不会听不懂。

“她陪我起于寒微,不离不弃,我岂能不知,可她顽固不化,屡说不改也是事实,如今西楚霸王对我占据咸阳之事甚为不满,只怕还有后招,我却没有余暇去教导你阿母了!”刘远叹道,“若你阿母还在便好了,她温柔贤惠,善解人意,我大可不必如此费心。”

周氏也是商贾之女,如果她还在,也未必就能做得比张氏好。

刘桢心知肚明,却没有戳破这一点,只是顺着刘远的话道:“阿父心声,阿母不知,话不说不明,久了怕有误会,阿父不如择日与阿母长谈一番,也好让她知道你的心意?”

刘远摆摆手,笑道:“罢了罢了!此事无须你烦心,方才你说要何犒赏,为父一并许了你罢!”

他的语气终于有所松动,没有再提休妻另娶的事情,其实刘远未必有多好的继室人选,但他估计是受够了张氏的愚蠢,忍无可忍,这才找来刘桢询问,假使方才刘桢同意他的看法,说不定就坚定了刘远休妻的决心。

张氏还不知道,她的命运在自己看不见的角落,刚刚转了个弯,又折返回来。

刘桢眨了眨眼,道:“咸阳宫甚大,阿父若有空,不如带我们四处走走?”以她的年纪来说已经不大适合撒娇了,不过刘桢做起来也毫无压力,毕竟眼前不是别人,是她的老爹。“我与阿槿他们好久都没见到阿父了,阿父又是日理万机,少有空闲与我们一道玩耍,阿父便答应了我罢?”

刘远被她摇着袖子,摇得对张氏满肚子怨气也去了大半,“好好好,明日一整日,我不理事,都与你们玩!”

刘桢笑逐颜开,把幼弟也拉来躺枪:“阿槿知道了定然也高兴的!”

——————

刘槿可一点都不觉得高兴。

如果问起他生平最怕的事情,大约有两件,一是怕鬼,二是怕见老爹。

刘远要是知道自己在刘槿心目中的地位能跟鬼媲美,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不过不管刘远作何感想,眼下刘槿走在父亲后面,正努力调整自己的表情,免得老爹回头看见他一脸苦相,他估计就又要挨骂了。

“此处乃甘泉宫。”

就在他满心愁苦的时候,刘远已经停下脚步,指着眼前的宫殿建筑群对他们道。

昨日答应刘桢的请求之后,今天刘远还真的就放下了手边的事情,带着儿女们巡游秦王宫。

作为一位文化程度不高的主公,在下属臣僚面前,刘远一般都是虚心听讲的态度,难得在一群小儿女面前可以指点江山,刘远好为人师的兴致被彻底激发出来,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讲解这里的每一处建筑。

甘泉宫的气势比之咸阳宫不遑多让,在秦始皇时期,它的前殿甚至有一条通往骊山的空中阁道,以备游玩,但是秦二世胡亥也不知道是不喜欢到甘泉宫来,还是舍不得用太多经费来维护,这条阁道已经荒废了许久,看上去明显比咸阳宫那边的阁道要显得古旧荒凉许多,连带飞檐上的雕漆也有所脱落,磅礴之中又带着一股说不出的寥落。

但刘远兴致不减,心情并没有被眼前凄清的景致所影响。

如今他坐拥衡山、南郡、南阳三郡,又打通了从南阳至咸阳的道路,抢先占据咸阳,纵使秦王宫中的珍宝都被他送出个精光,但在刘远看来,这里的地理位置远远比那些珍宝财物重要。

占了咸阳,如同就占据了天下的心脏。

观天下豪杰,舍我其谁?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就是刘远现在的心情!

“你们看,”他指着那高台之上的建筑对儿女道,“古往今来,多少人雄,都要在这高台之下低头!”

宋弘大声道:“男儿在世,便当效法秦皇,建不世之功!”

这番话甚得刘远心意,他露出赞许的微笑。

刘楠也跟着抬首遥望,满腔豪情,但他的话却跟宋弘略有不同:“秦人善战,方能一统天下,阿父,再过几年,我定要如白起蒙恬一般,驰骋沙场百战百胜!”

能马上得天下,难道还能马上治天下吗?

刘远对这个答案略感失望,但刘楠有这份雄心,也不能说他不对。

“莫非你想一辈子驰骋沙场不成?这世上岂有不老的将军?”

刘楠对老爹隐晦的提点浑然不觉,依然笑道:“老当益壮,儿子即便是老了,也还有几分力气的!”

刘远不置可否,转而打趣刘桢:“阿桢有何想法,总不成与你阿兄一样,想当一辈子的将军罢?”

刘桢摇摇头:“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江山依旧在,豪杰却已成白骨,只有站在高台之上,方知高处不胜寒!”

刘远失笑,对她这番喟叹唏嘘不以为然,心道这个女儿再优秀,终究也是女子,善感多于雄心。

谁不知高处不胜寒?但就算是这样,也有无数的人前仆后继,想要站在高台,俯瞰众生,这就是权力的魅力,没有的人渴望拥有,拥有的人无法舍弃,刘远现在已经无法想象自己失去一切身份地位,回到以前那种生活的日子了,所以他只能往前,不能后退。

兴之所至,刘远分别问了三个人,得到了三个完全不同的回应,他又看了刘槿和刘婉他们一眼,却没有询问的兴趣了。

在他看来,宋弘的答案是最与他的心思接近的,但可惜的是,宋弘不姓刘。

刘远抄着手慢慢地走着,一边将话题转开,又与儿女们说起这甘泉宫中的典故。

刘槿觑了老爹一眼,见他没有询问自己的打算,不由偷偷松了口气。

如果自己也被问到同样的问题,他会怎么回答?

刘槿心想,他可能会回答“其实站在高台之下看风景也别有一番风味”之类的,但是那样的话肯定逃不过一顿训斥。

所以老爹没有问到自己,真是太好了。

——————

从张氏抵达咸阳之后,刘远就没有单独与她说过话,有事都是通过宫人来传达,对此张氏也已经习惯了,但是带着儿女从甘泉宫回来之后,刘远就忽然让人给张氏传达了一件事,言道房羽毕竟是外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不可能长时间管着本该宦官来管的事情,这对他是一种侮辱,所以需要她尽快接手房羽的工作,处置秦王宫中遗留的宫人。

于是张氏对着眼前厚厚一堆的名册竹简,有点发愁了。

她管过郡守府,也管过豫王府,但这是秦王宫,比豫王府大了不知道多少倍,人数同样也成倍增加,而且这些人里头,有前朝宦官,有前朝嫔妃,有宫婢,有女官,处理起来的复杂程度也是加倍的。

张氏并不知道这件事自己处理得好不好,直接会促使刘远下定某种决心,她想了半天之后,就命人请来韩氏。

作为三个女孩的傅姆,韩氏无家室之累,在张氏他们前来咸阳时,她就主动提出跟随,如今是被安置在张氏所住宫室的旁边,出入很方便。

韩氏还以为张氏是为了刘桢她们的事情叫她过来,谁知张氏却对她道:“我听你说过,你曾有姐妹好友被送至秦王宫来,我令人整理了一下名册,发现现在尚有些旧韩宫人在此,你不妨前去看看,说不定能与亲故重逢。”

韩氏愣住了,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当时闲聊般说起的故事,张氏会一直记在心里。

见韩氏没有反应,张氏又道:“若是她们还活着,我便在这宫室内辟一居处,让你与你的姐妹一并住在一起罢,这样你们也算彼此有个依靠了!”

韩氏终于有了反应,狂喜慢慢地爬上了她的脸庞,孤独了大半辈子的人,谁不愿意临老的时候可以跟亲友住在一起,即使她认识的那些人,未必真能活下来,但有了张氏这句话,就如同有了希望。

她接过婢女递来的名册,连连道:“多谢主母!”

韩氏拿着名册竹简,很快被侍婢领去寻那些宫人了。

不过张氏没想到她的速度会那么快,等到中午用朝食的时候,韩氏就回来了,眼睛红肿,向来注重仪表的脸抹去了妆容,越发显得苍老。

张氏让人多摆一份餐具,邀韩氏坐下共用,又问她:“如何了?傅姆可寻到了亲人?”

“寻到了!”韩氏脸上露出笑容:“多得主母相助,我寻到了阿妹和一位故友!”

她的那位故友叫子尹,就是韩氏曾经当作掌故与刘桢她们讲起的韩国公主,被秦人强掳至秦国,当时与子尹一起的还有韩氏的小妹,时隔多年,韩氏抱着万分之一的希望去找,却没想到她们当真还活着,只是韶华易逝,昔日的美人如今已经同她一样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妪,三人久别重逢,抱头痛哭,若不是韩氏记挂着要回来与张氏禀报一声,估计还舍不得离开。

张氏笑道:“那可真是好极了!韩傅姆教导阿桢阿婉他们,我刘家理当以礼相待,不知你喜欢哪个宫室,回头我就命人收拾出来,让你们住进去!”

韩氏擦掉了眼泪,对着张氏恭恭敬敬地拜伏叩首:“主母大恩大德,某不敢或忘,从今往后,若主母不弃,某定当竭尽全力,侍奉主母左右!”

她一生骄傲,少有服人,进了刘家之后,虽说教导刘桢三人,但长时间下来,对刘家的情况也有所了解,总觉得张氏不堪大用,不如别家主母远甚,不过张氏有个好处,那就是她对韩氏十分尊敬,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韩氏虽然为此有些自得,可因为她不看好张氏的前途,也从没想过帮张氏谋划些什么。

然而这次的事情终究是感动了她。

谁都不是铁石心肠,总有能被打动的人和事,对于孑然一身的韩氏来说,她本已经抱着孤独终老的打算,却突然迎来了自己失散多年的妹妹和故友,失而复得的惊喜让韩氏简直对张氏感激涕地,五体投地,这才起了真正想要帮助对方的心思。

韩氏心想,纵然张氏不够聪明,可是她于自己有大恩,又肯听自己的话,未尝不可徐徐教导的,否则若是这样下去,张氏定要被豫王休弃,到时候换了一个新的主母,自己的待遇也不可能比现在更好。

张氏听到她这样说,自然是极为高兴的,连忙起身从食案后面绕过来,将韩氏扶起。“若得傅姆助我,那我便无忧了!”

之前一有事,张氏总不忘询问韩氏的意见,后者虽然有问必答,可总觉得有层隔阂在,少了点什么,如今听她亲自表明忠心,张氏就是再鲁钝,也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但韩氏没有顺着她的搀扶站起来,反而道:“我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张氏诧异道:“傅姆有话,直说便是,在我面前不必客气。”

韩氏:“主母可知,你如今处境,正如跻身狭道,稍有差池,只怕便会堕入万丈深渊!”

张氏吓了一跳,又莫名其妙:“此话从何说起?”

韩氏问:“先前豫王父兄意欲与张家换宅之事,主母是否告知了豫王?”

张氏道:“我还未曾来得及说,不过安二叔他们自会禀报,良人同样不喜刘家那帮小人,想必不会因为此事而怪责我的。”

听了这句话,韩氏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敢情张氏从来都没了解过自己的丈夫,她对刘远的了解,估计还停留在从前,换了那个连乡间小吏都不是的刘远,跟自家人闹翻也就闹翻了,他肯定不会放在心上,但现在的刘远,肯定不会希望自己的老婆帮倒忙,扯后腿的。

韩氏沉痛道:“主母此言大谬!豫王没有找你,正是因为他对此事极为在意!主母不妨想想,自从豫王执掌颍川郡之后,是否与主母共商过大事,家中事务,他又是否征询过主母的意思?”

张氏听了她的话,仔细回想了一下,发现还真没有,刘远虽然很少干涉,但举凡决定了什么事,必然都不会事先跟张氏商量,夫妻俩往往都是不欢而散,久而久之,张氏竟也习惯了这种相处模式,直到现在被韩氏点破,她才发现这种模式其实是很不正常的。

韩氏又道:“主母莫要忘了,豫王如今贵为诸侯之一,普天之下只屈尊于楚帝,连西楚霸王,虽说为诸侯之首,可也无权让豫王听命于他。你为豫王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又一路共患难,于情于理,豫王都该奉你为正妻,但这只是情理,而非强权。豫王是个明白人,换宅之事,陶姬之事,他想必早已了然于心,只是隐而不发,长此以往,豫王必要与主母你离心离德,届时即便豫王想要休妻另娶,只怕无人敢拦阻,也无人会拦阻!”

说白了,以刘远现在的地位,他想要休掉张氏,根本不会遇到任何阻力,在刘远跟前说得上话的儿女里,刘桢就非张氏所出,她要是肯帮张氏说话,那是情份,不是义务,天底下就连楚帝也没权力要求刘远不可以休妻,安正和许众芳他们可能会劝说两句,但也不会跟刘远过不去,毕竟他们跟张氏也没有太深的交情,唯一可能会帮张氏说话的是吴虞,因为他娶了张氏的妹妹,但是吴虞现在远在邾县,远水救不了近火。这样说起来,张氏的地位完全是建立在刘远的一念之间,没有任何保障可言。

张氏闻言有些慌乱,又有些不服气:“陶氏只是区区姬妾,又是带子入我刘家,何德何能让豫王另眼相看?更何况那个身怀异子的传闻,是巫医所说,非我所为,可见这是上天的警示!”

韩氏反问:“当初豫王并没有要求将陶姬带到咸阳来的罢?”

如果不是你把她带上路,哪来后面这么多事?

张氏终于哑口无言了。

韩氏也不再说话,等着她自己领悟。

总算张氏不是无药可救,左右屋内只有她们二人,她扑通一声跪倒在韩氏面前,泣道:“请傅姆教我!”

韩氏扶起她,沉声问:“主母可是诚心请教?”

张氏连连点头:“听得傅姆一席话,方知自己大错特错,还请傅姆救我,我……我不想被休弃!”

韩氏道:“那便好办了,主母眼下,有三件事要办!”

张氏巴巴地看着她。

韩氏道:“迁宫,易服,至豫王跟前请罪!”

——————

刘远看到张氏穿着荆钗布裙进来的时候,忍不住往她身后的大门外看了一眼。

不对啊,今天太阳没有从西边出来啊!

那张氏怎么就转性了?

刘远虽然屡屡对张氏无语,可他对自己老婆也是有一定了解的,自从他当上颍川郡守,举家迁到阳翟之后,张氏就再也没有穿过粗布衣裳,衣饰也都尽往华丽的风格整,总而言之,就是巴不得身上贴上一个“身份尊贵”的标签,生怕别人小瞧了她。

但今日张氏这一身衣裳打扮,连带脸上不施脂粉,倒是突然让刘远想起他们一家在向乡时的清苦日子,那时候他处处被人瞧不起,日子也过得紧巴巴,可老实说,那时一家人反而和乐无间。

张氏一进来,没等刘远说话,就拜倒在地:“妾特来请罪!”

刘远诧异挑眉,不知道张氏吃错了什么药,他没有起身相扶,只是伸手虚扶了一下,示意她起来。

“何事,起来再说。”

张氏没有起来,抬袖低泣,抽抽噎噎,说了一大箩筐的话:良人也知我出身商贾之家,从前便没受过什么良好的教导,蒙你不弃,娶了我过门,虽说生了一子二女,可这些都是我的本份事,没什么值得夸耀的。谁知道良人你有本事,靠着自己成了诸侯,权倾天下,身份不比从前。我自知配不上你,总是战战兢兢想要为你料理好后院,可没想到见识不足,总是做错许多事情,我心中惶恐而又愧疚,所以特地来向你请罪,为我过往种种错误而忏悔,希望求得你的谅解!

刘远本是漫不经心地听着,谁知越是听到后面,越被她勾起从前的往事,又见张氏哭得伤心,忍不住叹了口气,生起恻隐怜悯之心,亲自将她扶起,道:“若你真能改过,这些事便就此揭过罢!”

张氏大喜抬头,双目通红,满面泪痕。

她不是美人,实在谈不上梨花带雨,但刘远看着她,往事这么一幕幕在眼前掠过,心底不由柔软就了少许,他道:“我已命人将陶氏迁往白华,姬妾终归是姬妾,但她们生下的是刘家的孩儿,往后莫要拿她们来试探于我了!”

张氏自然连连道:“妾不敢了,往后再也不敢了!”

等到刘桢发现刘远与张氏重归旧好时,已经是两天之后的事情了。

准确地说,应该是刘远暂时放下了休妻的心思,偶尔也会跟张氏一道用饭了,而张氏也不像以前那样满怀怨气,在刘桢看来,她在安置秦王宫宫人的事情上,处理得井井有条,明显比以往进步了许多,连带陶氏,虽然被前往僻静的白华,不过张氏并没有苛待她,一应用度都准备齐全,还准许宋弘时常过去探望。

如此过了一个多月,陶氏终于临盆诞下一子。

不知是不是因为那个身怀异子的传言,刘远对陶氏疏远了很多,甚至从未亲自过去探望过一回。

但说来也巧,陶氏生子的那天,却正是刘远的生辰。

作者有话要说:知会:非正常更新时间的更新就是捉虫,大家不用点。

在刘槿心目中,老爹跟鬼是一个级别的。。。然后张氏又咸鱼翻身了,起因就是收了一只韩氏,而韩氏被收是因为之前跟刘桢她们讲的那个故事,所以很多前面的情节都会有作用,不会无缘无故出现滴。。。。在秦王宫这个副本将会发生很多事情,但是天下事也不会落下的,估计明天就会提到正事了~

蟹蟹小伙伴们的支持和留言!╭(╯3╰)?

雨下小稳恿艘豢诺乩?

叶林扔了一颗火箭炮

半透明sushi扔了一颗地雷

陌子衿扔了一颗地雷

兔小能扔了一颗地雷

灵月汐扔了一颗地雷

——————

读者“红药为谁生”,灌溉营养液

读者“云日初”,灌溉营养液 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