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国色 > 第52章

国色 第52章

作者:梦溪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6: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远对府里的姬妾向来一视同仁。

一视同仁的意思是他根本没把哪个女人特别放在心上。

但还是有例外的,这个例外就是陶氏。

在刘桢看来,刘远看重陶氏,并不是没有缘由的。

宋弘跟刘家没有血缘关系,而且还寄人篱下,但他跟刘槿玩得好,学习进度也快,连孟行也没少在刘远面前夸奖他聪颖友爱,顺带陶氏也就在刘远面前刷了存在感。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陶氏不多事,在刘远没有主动询问她,或者主动去找她的时候,她也从来不会主动站出来邀宠,更不会和其他姬妾那般为了主公的一点宠爱而争风吃醋,但如果刘远偶尔兴之所至,因为什么事情询问到她的时候,她又总能说到点子上,而且每每与刘远的观点不谋而合。久而久之,刘远难免有种“于我心有戚戚然”的感觉,再与张氏对比,高下立见。纵然他并没有因此对陶氏分外宠爱,但在所有姬妾之中,有时也会多去她那里过几次夜,又或者赏赐稍微丰厚一点。

这些事情,刘桢并没有刻意去打听,她之所以会知道,是因为府中婢女之间闲暇无事总会聊天,阿津和桂香便从旁人那里听了一耳朵关于陶氏的消息,然后又兴冲冲地跑过来告诉她。

刘桢无法揣测张氏的心情,毕竟她不是当事人,但想必不痛快是有的,否则也不会每回看到宋弘和刘槿在一起玩的时候都是冷冷淡淡的,但她现在的忍耐能力估计已经长进了很多,否则按照以前的张氏,说不定是要做出什么惹恼刘远的事情来。

现在起码府中上下还保持了表面的宁静。

陶氏有孕的消息传到前方,听说刘远还挺高兴的,送家信回来的时候还顺带提到了陶氏,说若是诞下男儿,就取名为桐。

信中没有提到若是生了女儿又要取什么,估计对于刘远来说,如果是女儿,那等回来的时候再取名也不迟了。

这个事情让张氏很不高兴,想当年她怀着刘槿的时候,举家还在贫困线上挣扎,不仅如此,因为刘远得罪了县令,他们不得不带着幼儿避往山中餐风露宿,张氏一直觉得刘槿之所以性子柔弱,跟他幼年时的遭遇是有很大关系的,可是刘远却并没有因此多爱他几分,反倒总是责怪这个儿子胆小怯懦,这让张氏非常不满。

结果现在一个姬妾连孩子都还没生下来,就已经得到了赐名的殊荣,在外人看来,这就是恩宠的体现。

再看那封家信,除了寥寥几句话,唯一涉及儿女的内容,就是让刘桢多帮衬张氏管理豫王府,还有就是为陶氏的孩子取名。

张氏怎么都想不明白,陶氏貌不惊人,也不像那些姬妾一般妖妖娆娆,到底是哪点让刘远另眼相看?

换了以前的张氏,定是要等刘远回来之后向他抱怨的,但现在她知道这样也没有用,所以已经学会了忍下这口气,然后发泄在别的地方。

比如说操办刘槿的五岁生辰。

以前家贫没有条件,现在有条件了,张氏不愿委屈了自己心爱的幼子,不过刘远现在率领大军深入咸阳,她也不好过于张扬,所以只是发了帖子请交好的女眷,为刘槿办了个生辰小宴,又将自己的娘家人都请来。

现在的豫王府已经不是当初刚刚入主颍川郡,连一帮家养乐伎都没有的土包子了,他们迁到邾县之后,张氏就命人细心挑选了一帮伎子养在府里,这不算穷奢极欲,而是当时有点档次的人家的标准配备,要是没有这些,连宴会都举办不起来,是要惹人笑话的。

张氏的地位今非昔比,如今天下虽有楚帝,但世人皆知楚帝只是被人操纵的提线木偶,他也还未立后,豫王妃三个字在衡山郡就意味着不逊于皇后的权势,别说张氏办宴,人人都挤破了头,以能赴宴为荣,即便是没有被邀请到的,也要送上厚厚一份礼物。

张母和张氏小妹赵张氏上次来的时候,张氏还只是郡守府的小君,如今摇身一变,档次上了好几级,王府的富丽堂皇,人来人往的喧嚣热闹,甚至是张氏身上气质的转变,都令她们目不暇接,看花了眼。

赵张氏更是连连咋舌,她从未想过自家阿姊还能有如今这般被众星捧月的好日子,心中不由暗恨当年不是自己嫁到刘家,面上却还要同他人一般奉承讨好张氏。

前来赴宴的女眷一般都带着儿女,刘桢作为长女要负责招待,刘槿作为宴会的主角,也要开始学会让这些小伙伴都能宾至如归,宋弘则陪伴在刘槿身边,作为半个刘家人被正式介绍出去,当然碍于刘远没有人敢会什么难听的话,大家还纷纷夸赞豫王仁义,妥善照顾宋留的血脉云云。

等到宴会结束,张氏才终于得以有空单独接见自己的母亲和妹妹。

虽然这场宴会大大满足了她的虚荣心,虽然作为主人,难免忙累,不过现在的张氏已经能够在人前表现得游刃有余了,与从前局促不可同日而语。

此时刘桢与刘槿宋弘便一前一后走进来,三人先向在座长辈行礼,然后刘桢道:“阿母,阿质与我们约了一道出去玩耍,我们这便出去了。”

张氏看到宋弘便心觉不快,嘴上却道:“何不喊上阿婉和阿妆?”

刘桢笑道:“阿婉与阿妆今日自要与她们的朋友出去逛街,我们是要到城外去射箭。”

张氏点点头:“原来如此,那你们就去罢,记得早些回来。”

三人离去后,赵张氏就问:“阿姊,我听说陶氏有孕了?”

张氏看了她一眼,“不错。”

赵张氏骇笑道:“阿姊,你可真有容人之量,那陶氏不过一姬妾,宋弘还非王上的亲子,却竟能在府里住下,听说他的待遇还与阿槿他们一样?”

张氏不悦:“这是王上的决定,哪有你置喙的余地?”

赵张氏哎呀一声:“我这不也是为阿姊抱不平么?”

张氏今非昔比,轻易不会受她撩拨,只睨了她一眼:“那就多谢你了。”

赵张氏噎了一下,只能住嘴。

旁边张母道:“我自进王府以来,就听说王上宠爱陶氏,还未知陶氏腹中是男是女,就已经写信回来为其命名了,可有此事?”

张氏只能道:“确有此事。”

张母叹道:“阿云,你少年时便倔强,如今性子也未改多少,依我说,王上再喜爱那陶氏,她也只是个姬妾,当不了正妻的,你可别为了此事与王上争闹,须得柔顺一些才好,王上那等人,不是你能拿捏的。”

张氏被戳到心病,她将左右屏退,便不再掩饰心情,当着母亲的面泣道:“阿母所言,我又何尝不知,如今又有何人敢违逆王上,何况是我?我只是见他看重陶氏,孩子都还未生下来,名字就已经取好了,想当年我怀着阿槿的时候,都未曾有此待遇呢!”

张母不是个精明厉害的,闻言只有跟着女儿一道唉声叹气的份。

赵张氏就道:“阿姊也忒好心了,你才是堂堂豫王府主母,怎的却被人欺负到头上来?依我看,陶氏那孩儿生不生得下来还是两说呢!”

张氏吓了一跳:“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赵张氏笑道:“阿姊是真不明白还是装糊涂?你若是不乐意,多的是法子不要留下那个孩子!”

张氏喝道:“你可知你在说什么,豫王府可不是你那乡下草屋,容得你在这里放肆胡说,再有下次,我便要撵人了!”

赵张氏撇撇嘴,丝毫不惧:“阿姊也无须摆出豫王妃的架子来吓唬我,我不说了便是,不过阿姊你自己好生想想罢!我听说王侯之家,最多的就是宠爱姬妾废弃正妻的事情,陶氏若真生下一个男孩,他日阿姊你与阿槿他们还有立足之地吗?”

她说完这番话,确实也就没再多嘴了,张氏被她搅得心烦意乱,当晚连觉都没睡好。

随着日子一天天的增加,陶氏的肚子也越来越明显,张氏每看见一回,就要难受一回,到后来索性眼不见为净,就让她安生待在屋子里养胎,没什么事情不必到她跟前来。

不过张氏很快就会发现,她所要烦心的远远不止这些,相比起来,陶氏怀孕的事情简直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

刘远在成为颍川郡守之前,所有人都对他不看好,他的父亲和兄长一家更是对他避如蛇蝎,刘远发达之后,他没有在物质上苛待刘薪和刘驰他们,虽然之前大家的关系并不是很好,但碍于名声,他也不可能对刘薪和刘驰做出什么事,相反有空的时候还要亲自过去问安装装样子,就算公务繁忙,也不忘让张氏定期送些东西过去聊表孝心。

他从颍川郡撤出来的时候,因为与刘远这一层至亲血缘关系在,刘薪和刘驰当然也没法继续留在向乡,两人都得辞去公职,携着家眷跟他一道来到衡山郡。

刘远不想跟老父兄长住在一起,又不想落人口实,就让安正为他们找了一处豪华的宅子,把人供起来。

这个安排本来也没错,那个宅子位于邾县东南,原本是邾县县令的另一处私宅,修缮得极好,却离豫王府有点远,反而靠近贫民区。

安正当时负责安排随迁人员的住处时,是煞费了苦心了,他知道刘远不想总是看见自己老爹和兄长,又不能把他们丢到一边自生自灭,所以才选了这个地方,希望两边都能满意。

刘远确实是满意了,刘薪那边去未必。

这一日,于氏从外面回来,脸上犹带着怒色。

刘姝正在织布,见状忙起身相迎。

“阿母!”

“我的阿姝!”于氏握住她的手,又是心酸又是愤怒,禁不住咒骂道:“那些小人空长了一对眼珠!你明明人品相貌俱是上乘,就因为你阿父不是豫王,他们便看不上我们,全都巴结刘桢刘婉去了!她们哪里比得上你一根头发!”

刘姝有点无奈,这已经不是她第一回听到母亲如此抱怨了。

老实说,自从他们来到邾县之后,仗着豫王的名头,得了一处比原来好上百倍的宅子不止,逢年过节也时常有人上门奉承送礼,别说旁人对二叔父与祖父父亲之间的恩怨不甚了解,就算知道,也不可能公然对他们无礼。当然,若是在豫王府与这边之间选择,是人都会选择到豫王府那边去奉承张氏等人,这也是人之常情,刘姝觉得没什么无法接受的。

不过她不可能与于氏争辩,只能柔声劝道:“阿母多虑了,阿桢和阿婉她们都是叔父的女儿,自然比我要尊贵,阿母何必总与她们相比呢?”

于氏冷笑:“尊贵什么!想当初你二叔父在乡间何等被人瞧不起,不过是碰上好时候才得势的,真要论起出身,刘桢她们还比你阿兄和你差几分呢!”

刘姝无奈道:“阿母勿要多说了,若是传入婶母耳中,只怕不好。”

于氏愤愤道:“就是让她知道又怎么了!邾县那么多的好宅子,为何偏偏让我们住在这里!你瞧瞧安正与许众芳他们的宅子,全都离豫王府不过几步之遥,更不必说其他人了,唯独我们被扔到此地,那些不知道的,都说你叔父这是故意放逐我们呢!他早已忘了这里还住着你大父呢,竟连孝道都不顾了!”

她今日本是出门赴宴,谁知道无意中却听到了旁人在议论他们,说刘远厌恶自己的父亲与兄长,这才特意将他们的宅子安排到偏僻处,又说于氏之女虽然品貌不错,但因父母之故,只怕要遭了豫王夫妇的厌弃,将来也很难找到什么好婚事的。

于氏一听就来火,新仇旧怨加在一起,让她连宴会都还没结束就怒气冲冲地回来了。

“想你大父与阿父,原先在向乡都是有官职的,现在被你叔父连累不得不迁居至此,连官职也丢了,而你叔父如今身为豫王,若是想给他们一官半职,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偏偏却让你大父与阿父闲置在家!连你那学识俱佳的阿兄,如今也无事可做!”

刘姝道:“我记得阿母上回不是说去求婶母么,婶母是如何说的?”

于氏不屑笑道:“你婶母事事听你叔父的,一事不敢僭越,无用得很,怎么敢答应我,无非是推说等你叔父回来再说!”

刘姝劝道:“那阿母就等叔父回来再说罢,左右都是一家人,叔父怎么都不可能如此绝情的,否则他大可将我们抛在向乡了!”

于氏冷笑:“你懂什么!他这是怕旁人说他不孝呢,名声现在对他来说要紧得很了!”

不待刘姝反应过来,于氏又自顾道:“你大父早已对此事不满得很,待我让你阿父去说上一说,说不定你大父就会闹到张氏那里去,看她如何头疼!”

刘姝张口结舌,忙道:“阿母,此事万万不可,万一婶母恼怒了……”

于氏打断她:“此事你就不必管了!”

刘姝想管还真管不了,于氏说干就干,隔日便不知在刘驰那里说了什么,直把刘驰撺掇得火冒三丈,又去找刘薪诉苦。

刘薪原本就对住处不甚满意,又听说张氏娘家人的宅子就在离豫王府不远的地方,当下就亲自去找了安正,要求与张家换宅子。

安正一听就犯难了。

作者有话要说:刘家人就是没事找事的典型,也许有的盆友部喜欢看见他们,不过作为刘远的至亲,必要的情节还是得讲一讲。。。今天这章是在高铁上码出来的,刚刚才到家,还好赶得上发,本来应该到刘远抢先进入咸阳的情节的,不过来不及了,只好先发上来。

然后祝xx(叉叉)童鞋生日快乐!食言了没能加更,明天我争取争取看能不能上6000~

蟹蟹小伙伴们的支持和留言,以及可爱的小萌物们!╭(╯3╰)?

筏子扔了一颗地雷

toвapnn扔了一颗火箭炮

xx扔了一颗地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