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吾父耶和华 > 第8章 战前弥撒,士气 20%

吾父耶和华 第8章 战前弥撒,士气 20%

作者:千翅万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9 20:29: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冷兵器和冷兵器之间亦有差距。

做工偷工减料的锁子甲,面对长剑挥砍时都可能碎裂。

工匠精心打造的强弩,最远则能达到200步之远。

当然、这些做工精良的武器装备,理所应当的价格不菲。

一把精制品长矛,最少花费2金第纳尔。

一顶铁头盔,怎么说都要6金第纳尔起步。

至于锁子甲,能在上战场、能够顶住长剑劈砍的,怎么说都要15金第纳尔。

至于长弓和强弩,虽然价格有限,但也是要有好几枚金灿灿亮闪闪的金币,才能拿下。

艾萨克对自己征税的强度心知肚明,哪怕是以塞浦路斯岛的富裕程度,七公三民,也是要将农民们饿到快要没饭吃的地步。

这恰恰就是他的目的。

农民嘛、就不能吃饱,真要让农民们吃饱了,那可就危险了。

甚至于他对农村的统治,都没有依赖于行政体系进行管理,而是通过任命自己的亲信和地方军官,直接向村庄征收沉重的税收和贡品。

他在村庄中的控制模式是军事化的,派遣驻军或地方官员对村庄实施控制,防止民众叛乱。

驻军不仅用来镇压不满情绪,还负责确保村庄按时上缴赋税,实际上就和定期进村抢粮没区别。

可都这样了,结果那群农民,还能掏出强弩?装备上大批量的盔甲?

然后打的他那群驻军,进不了叛乱根据地?

天哪!

难怪艾萨克这么难受,属实是发生了超乎预料的状况。

而且塞浦路斯还是岛,岛的话意味着同外界联系单薄。

不只是东帝国难以收复塞浦路斯岛,也意味着只要控制好港口,加大海上舰队的巡视力度,那么任何商品的进出口情况,都应该能被监管到才对。

如果有大批量的武器涌入塞浦路斯岛,他艾萨克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艾萨克这么一位鼻梁高挺,夹杂许多白发的中年贵族,狼视虎顾横扫一圈会议桌上的众人。

在这次会议上,能过来的除去他的庭臣外,就是雇佣兵队长们、还有本地的残存贵族。

如果说有什么人,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从岛外弄来大量的武器,那么在场的人各个都有嫌疑。

生性多疑的艾萨克,并没有急于发作,但他也已经做好准备进行排查了。

同法兰克人的封建统治模式不同,在场的这些贵族,严格来说并不存在封地,而只是他麾下元老院的成员。

一种荣誉称号。

存在的意义在于,帮他在塞浦路斯这座剧院之岛上,举办庆典,礼仪,充当所谓的民意代表。

听着那些庭臣、“元老”们的窃窃私语,饱经风霜的艾萨克突然间由心的颤动起来。

他能够感觉到自己的权位,似乎已经多上道裂痕。

这些接连不断的叛乱,正在冲击他的威望。

艾萨克心知肚明,这些被他封为元老的贵族,没有一个是发自内心的臣服,那些佣兵队长只是贪图他的金钱。

他派遣下去的官员们,没有一个不在中饱私囊。

如果他的军事力量,被证明打不过一群农民的话,那么这些人当中的贪婪野兽,瞬间就会化为秃鹫,来啃食自己。

这些家伙,就是食腐者。

艾萨克将目光投向了一位突厥人,那是一位部族的酋长,名唤埃尔赛德。

“你有半个月的时间,我不要求你全部剿灭,但至少、烧掉5个村子,让那些叛匪们知道代价。”

埃尔赛德微微颔首,在当下这个状况,他们突厥人同艾萨克是一荣共荣、一损俱损的。

如果他们继续失败下去,那么那些本地贵族眼中的野心,迟早有一天会按耐不住。

突厥人是这片土地上的异教徒,只有在艾萨克手中的时候,他们才是有用的武器。

这一次庭议结束后,满心疲倦的艾萨克,见到了自己的女儿,一个可爱的小家伙。

那是典型的希腊贵族相貌,皮肤白皙而健康,略带轻微的麦色,散发着地中海阳光赋予的光泽。

她脸庞清秀加上柔和的轮廓,使其显得格外精致。

他将之拥进怀里,然后低声啜泣了起来。

“贝阿特丽丝,我只剩下你了。”

然而贝阿特丽丝,在被艾萨克拥抱的时候,却格外僵硬、乃至于恐慌。

……

苍穹下,马蹄掀起的尘土在空气中翻腾,遮蔽了整个地平线,扬起的烟尘在阳光下变得灼热而模糊,犹若这片土地在燃烧。

在这山峦与海岸线之间,这队骑兵就像是一道黑色的洪流,扯碎这座岛屿的宁静。

当一道又一道黑烟升起之时,解放阵线控制区域里的所有村庄,都了解到敌人的来袭。

但与过往不同,这一次的突厥人,并没被那些外围的土木堡据点拖住脚步。

他们灵活的从低矮土墙间穿过,径直插入进根据地中。

这些突厥人有恃无恐,因为他们是在以绝对的数量、与力量来扫荡根据地。

在这种情况下,寻常村庄中,那些刚拿起武器没几天的农民们,根本不敢于去进行战斗。

事实上,他们除了带着仅剩的一点家资,躲进附近的防御工事外,做不了任何事。

而如果这些突厥人,试图对某些单独据点进行围攻,那么2米高的土墙,除去拖延片刻时间外,便是引颈待戮。

毕竟、对方的数量太多了。

看着不远处飘起的一道道黑烟,埃尔赛德其实早有预料。

之前几次的小规模冲突中,其实都是如此,

每当黑烟腾起的时候,也意味着在外巡逻的步兵队伍,以及周围据点的民兵,会集结起来,向内线收缩,然后过来驱逐他们突厥轻骑兵。

由于双方数量的不均衡,那些小队的突厥轻骑兵,只能放弃进攻意图,转而撤离。

但这一次不一样,这一次埃尔赛德所率领的部队足够多,并且他们的攻击意图骑士。

“虽然艾萨克,是让我们来烧村的,但说实话,如果不解决那些敌人的话,烧村也会变的非常危险。”

“我们需要将那些呆在乌龟壳里的匪徒调动出来。”

“因此,我们首先是分兵烧村、然后是佯攻,再去利用我们的机动性,集中优势去吃掉他们的援军。”

“这样一来,就可以向那些叛匪宣告谁才是他们的主人。”

埃尔赛德对自己的部下讲述着自己的计划,他将部队分为了两波,一波较小、直扑那些空无一人的村庄,通过耀武扬威表现自己的强势。

大部队则留在某处角落,隐蔽自己的数量。

骑兵与步兵在空间感知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虽然马的耐力并不比人强多少,但其在短时间内的奔跑速度却远胜人类。

这种空间感知的差距,直接导致了双方在情报获取和反馈速度上的绝对优势差异,而战斗的胜负,往往建立在情报的互通上。

谁能掌握更关键的情报并更快速地反馈,谁便拥有战争的主动权,这一法则自古至今都被无数智者所强调,也在无数场战争中被证实。

谁能在情报战中占得上风,谁就能在战场上先发制人。

埃尔赛德深谙此理,他清楚轻骑兵在情报获取方面优于叛军步兵,因此派出大量骑兵作为眼线,获取周围的动向。

当他的部下率领游牧骑兵突袭一个村庄时,埃尔赛德则驻守不动,静待斥候的情报反馈。

周围的那些土墙据点,都被埃尔塞德提前派出人进行盯梢。

正是这样情报上的优势,还有机动速度上的差距,使得埃尔赛德认为自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当然,事情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就在一名斥候回报了附近据点的情况后,一名染血的斥候、快马加鞭赶了过来。

“正西!大规模军队出动!隔着一百五十步!我中箭了!”

“你被流矢射中了?”

“不、就一发。”

话语中的惊骇,是斥候怎么也压抑不住的。

便是埃尔塞德一时间都愣住了,因为虽然强弩与长弓,极限射程可以超过200步。

但谁家好人,能在150步的距离还能轻松射中别人啊!

只不过,现如今不是纠结的时刻,在听闻对方部队集结后,埃尔塞德这边也要有所调动,准备开始执行自己的围点打援计划。

……

盖里斯手中的机动部队数量不多,确切说,拢共只有三个大队罢了。

三百来人,已经是这些日子里,盖里斯收集到的所有尼古拉斯起义的残兵败将。

当然,盖里斯所能调动的部队,远不止这个数。

这些日子里,帕拉丁群体也好,还有那些来自提尔的法兰克人老兵也罢,他们都在努力的从农民中,筛选出可堪一用的成年男性。

这些人的数量,零零散散又凑出了四百号人,至少是把部队的声势给壮上去了。

同天朝不同,确切说、任何缺乏大规模军团调遣经验的民族或社会,对于军队的纪律性、其实都挺不屑一顾的。

而在作战规模,大多数时候,不超过千人的情况下时。

士兵所需要接受的战阵训练,可以简单到令人发指。

这年代,这个地区、步兵只要能维系好盾墙,其实就足以上战场了……

只需要略加训练、确切来说,几乎任何一个非弱智的成年人,不足三天时间,最多一周功夫,就能轻易掌握盾墙的诀窍。那就是在一个四排的战阵中,与同伴们站位的空间恰到好处,不要拥挤、也不要松散,当前排的战友死后,后排的顶上,用盾墙的推进瓦解敌人。

当然、说是这么说。

真正的难题不在于理解盾墙战术,而在于是否能在血肉横飞的战场上、站稳脚跟,在于能否直面死亡。

对于自己身后的这些乌合之众,盖里斯心中其实也没底。

他所能做出的期望就是,这些人能达到上勇的水准。

【闻敌而逃者为下勇,见敌而逃者为中勇,接敌而逃者为上勇。】

——《太平天国战争全史》

当盖里斯抵达被劫掠的村庄时,他们意识到自己来晚一步,这一次的行动,对于突厥人部族而言,并非是什么劫掠行为,而是一次毫不掩饰的示威。

他们是要以无辜者的鲜血,彰显自己的残暴与威势,恐吓着任何敢于反抗之人。

纵然这个村子里没有多少受害者,可大火已经被点起,村民们的财物被毁于一旦。

盖里斯带来的这几百人的军队,都在与附近的村民们一同忙于救火。

安德烈看着这一幕,神色凝重了起来,这本该是这个世界的常态。

可他的家乡、那个与世无争的山村,已经在这个世界的常态中没了。

“他们意识到了我们的到来,所以才会离去的那么快。”在稍微检查了下突厥人留下的痕迹后,安德烈对盖里斯说道。

“他们知道我们的规模?”

一旁的尼古拉斯,眉头皱了起来,这很显然不对劲。

虽然看似盖里斯的所带领的这只部队是猎犬、是追击者,但就常理来说,敌强我弱,才是共同的认知。

身为强者的一方,居然主动退让,这就不由得让人升起疑心。

以这个年代的战斗力衡量而言,相近规模的轻骑兵,对抗几百刚拿起武器的农民,怎么看都是可以爆杀才对。

“他们向东南走了,这是在撤退?”

“他们大概是觉得这里不太适合展开吧。”

盖里斯的面容,也有些凝重。

就地形而言,这处村庄依旧靠近丘陵地带。

虽然那些突厥人人能够在这里发起袭击。

但并不代表这里,就适合让数百轻骑兵去展开作战。

盖里斯、安德烈还有尼古拉斯等人,蹲在地上,简单的画了一下附近地形的草图。

“你觉得他们会在哪里?”盖里斯看向了尼古拉斯,他是这附近的贵族,相对来说对地形更熟悉。

尼古拉斯依照众人当前位置,向东南方向画出一条线。

然后他指向了一处,那里恰好是丘陵与沿海平原的交界点,也恰好是一道山谷的出口。

“我觉得应该在这里,那些突厥人说不准就等下那里以逸待劳,这样的话,我们还要追击么?”

追击?对方可并不是撤退也不是溃逃,对方是在选择一个适合轻骑兵发挥的战场,然后准备作战。

如果继续追击的话,可想而知将会有怎样一次血战在等待着他们。

平原战斗中,可没法做到如山地丘陵里那样的拉扯,而骑兵又显然占据着优势。

“但我们不能不去……”

如果是寻常的战争,其实真没必要去主动前往敌人设置的战场。

可这不是寻常的战争,是盖里斯带着这附近的农民们,向塞浦路斯的“神”宣战。

而那位“神”也已经决心,要惩罚他们这些逆民。

神罚的烈火,就烧在盖里斯所在的这个村子里。

那些粮食在被践踏,艾克萨情愿自己收不到一颗粮食,都要将这些敢于反抗之人饿死。

毕竟,他是通过一套暴力和高压的统治方式,来控制岛上的村庄和城市。

他的治理方式既没有系统的政策,也缺乏广泛的支持,更多的是依赖于恐怖和掠夺。

伊萨克·科穆宁的统治,即便是对于贵族,也没有多少优待。

任何不服从他的人,要么已经被没收财产直接驱逐,要么已经被挂上的绞刑架。

这种**和集权的统治方式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个人权威,但也使得地方官员和贵族对他的统治感到不满,进而增加了他的统治脆弱性。

可以说,他已经成了恐惧之王。

恐怖变作统治本身。

“一切以制造恐怖为目的的行为,都是违背了神圣的教诲。”

“他们是在打造一个崇敬死亡的国度,塑造出了一尊骇人的偶像,以此来压服世人心中那对生命、对吾主的崇善之心。”

“他们是在以永恒的秩序与和平之名,要钉死所有造反的生命。”

“我要说,任何置人于死地的秩序,都是有罪的、亵渎的,不论它给自己粉饰什么样的外观。”

“皇权也好、神权也罢……在它们被打造成偶像噬人的那一刻,它们都是有罪。”

“安德烈、尼古拉斯,你们记住,没有什么秩序是永恒的,任何试图置人于死地的都是吃人怪物。”

在完成了村庄的救火行动后,盖里斯将那些士兵们集结起来,进行了一次简短的弥撒与布道。

他将所有的士兵们集结在自己的身前,自己站在一辆马车上。

盖里斯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人,与那些雀跃欲试、那些心怀忐忑、沉默不言的目光所接触。

“谁能使我们与主的爱隔绝呢?”

“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

“如经上所记:你们为我的缘故终日被杀;人看你们如将宰的羊。”

“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

“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

盖里斯的这番话,出自《罗马书》第8章。

保罗在这里宣告,没有任何事物能够使信徒与基督的爱隔绝,无论是世间的困苦、迫害,还是超自然的力量,都无法动摇神对人类的爱。

“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充满正义与生命的世界,而是行走在不义与死亡的国度中,因为天国尚未降临。”

“在这个世界中,你们如同经书上所言,遭遇患难、困苦、逼迫与危险,被困在恐怖黑夜里。”

“孤独深入人心,压迫着灵魂,使内心的兽性不断滋长。”

“正如那无边的沙漠顽强地侵蚀着人们的意志,黑暗中行走的人们倍感无助与恐惧。”

“然而,无论是‘使徒’保罗、又或者我,都要告诉你们,无论是这些深不可测的黑夜,还是孤独与软弱,都不能使我们与神的爱隔绝。”

“即使世界将我们如待宰的羔羊般驱逐至绝境,但靠着那爱我们的主,我们在一切事上注定得胜!”

“正是这份来自神的爱,使我们能够坚忍不拔,哪怕面对沙漠般的绝望与黑暗,也不屈服。”

“我们并不孤单,因为没有任何力量,无论是死是生,是权柄还是深渊,能够将我们从这神圣的爱中分离。”

“因此,虽然世界充满不义与死亡,虽然我们必须时刻准备战斗,时刻警醒,但我们心中的盼望永不熄灭。”

“因为爱早已在我们心中点燃了光,帮助我们跨越黑暗、孤独与恐惧,迈向最终的胜利。”

盖里斯的宣讲,并不令人振奋,甚至于有些沉痛,就与他身旁的村庄一样,是一具烧焦的残骸。

但在这片焦土上,生机并没有消亡,而是要化作种子,再度从土中萌发。

泪水在这些战士的眼眶中打转,他们能够感受到盖里斯话语中的悲苦。

盖里斯是与他们一同哭泣,一同悲伤。

这些人都很年轻,他们才刚刚被生活磨平棱角,未曾对这个世界绝望。

麻木是因苦难而酿造的酸酒,而爱则是化解这一切的蜜糖。

他们需要爱、需要相信他者对他们的爱,需要彼此之间,以爱来联结。

艾萨克这尊名为“恐怖之王”的偶像,试图以屠杀与烈火吓住这些农民。

那么盖里斯则向在场的所有人许诺,他们必将得胜。

纵然身死,这也并非结束,因为还有永恒的生命,等待着所有人。

屠杀与暴政,吓不倒有真正信仰的人,只会让他们在沉默中爆发,怒火中烧!

古往今来皆如此。

盖里斯取出了自己常用的那些十字架,他将这些十字架传递了出去,让每一位士兵都触摸、轻吻。

虽然这些十字架制式不一,却都被盖里斯随身携带。

是被盖里斯亲自祝圣过。

当盖里斯将圣水洒向这些年轻人的时候,他们不少人眼神中的忐忑,都已经被坚毅所取代。

他们已经知晓自己在盾墙中的位置了。

还是六千字的大章!

月底了给点票吧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