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吾父耶和华 > 第35章 塔博尔三诫命(二合一)

吾父耶和华 第35章 塔博尔三诫命(二合一)

作者:千翅万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9 20:29: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塔博尔山、简称塔山,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

其在1799年,拿破仑远征叙利亚期间,亦与奥斯曼发生会战。

塔博尔山战役,拿破仑投入军队总计三千五百人,击溃奥斯曼三万五千人。

以62人伤亡,阵斩奥斯曼6000人。

恰到好处的奇袭,猛烈的火力覆盖,以最短的时间,击溃敌人的士气,迫使敌人溃逃。

然后奥斯曼人向东溃逃时候,因为最近降雨,使得约旦河河岸泥泞不堪,难以快速过河。

屠杀开始了……

1187年12月25日,巴勒斯坦的冬雨,如期再至。

天幕低垂,厚重的乌云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

电光倏然劈开云层,短暂地照亮天地,雷声随后轰然滚过,仿佛远处山脉深处的咆哮,与之先前的炮火轰鸣别无二致。

最初,几滴冰冷的雨水轻轻打在脸上,像是某种低语的预兆。

接着细细的雨丝从天幕倾泻而下,仿佛无数银线编织的帘幕。

片刻之后,豆大的雨滴如击鼓般密集落下,狠狠砸在战马的脸颊和士兵的盔甲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亡命东逃的那些突厥人,在这无尽的雨幕中狼狈而无序,与另一条时间线上的突厥后裔,遇到了相似的处境。

河水因冬雨的浇灌迅速上涨,原本坚实的河岸此时变得泥泞不堪。

脚步陷入其中被大地拖拽,步履艰难。雨水不断冲刷着地面,泥浆如同一片无形的沼泽,拉扯着那些逃亡者。

巴图尔眼前的景象是绝望的:急速上涨的河水,滑溜泥泞的地面让他的队伍无法形成有效的阵型。

那一声声的雷鸣,他已经分不清是天地间的上主之言,亦或不远处岸边马车所鸣。

尽管大雨滂沱,巴利安的部下仍旧有条不紊地为驮马重新系上牵引绳,拉起装载火炮与射手的战车,在步兵的护卫下肆意追击突厥人。

虽然雨势不适合火炮的点燃与发射,但还是能偶尔响起来几声,带去死亡的恐慌。

那些突厥人试图反击,却不成体系。

约旦河的水,又一次、再一次,被染上鲜血。

河水在雨中急涨,泥泞与血水混杂,流向约旦河的每一股水流,都染上了鲜红的色彩。

又是一道闪电劈过,映出那些突厥士兵在河中拼命挣扎的身影。

他们被追杀得四散奔逃,许多人丢盔弃甲,绝望地试图趟过湍急的河流,或扑入河中,任凭冰冷的水流将他们带走。

雷鸣声中,士兵的呐喊和水声汇成一片,直到一声声“投降不杀!”的口号从四面八方响起,才有人在这泥泞与绝望的炼狱中,选择放下武器,屈膝投降。

【那时,在西奈山的上帝面前;】

【在以色列的上帝面前;】

【大地震动,诸天降雨。】

【神啊,你降下大雨,使他的仇敌四散,叫那恨他的人从他面前逃跑。】

【他们被驱逐,如烟被风吹散;恶人见神之面而消灭,如蜡被火熔化。】

——《诗篇》第68篇节选

雨淅淅沥沥下着,在巴利安他们清理战场的同时。

盖里斯也领着一些人,在这冰冷刺骨的冬雨里,开始攀登塔博尔山。

塔博尔山,山高575米,高低落差450米,作为天兄显现圣容的神迹之地,塔博尔山在基督教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可以说是一处圣山。

无论是塔博尔之光、又或者后续胡斯战争中作为胡斯追随者的塔博尔派。

其名都源于塔博尔山这么个地名。

盖里斯的相当多神学理念,其实也来自于塔博尔派。

塔博尔派的思想有这么几条:

【建立没有特权阶级的自由平等的教会公社;】

【没收贵族、骑士和地主的土地,取消农奴封建义务;】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建立民族自治的共和国;】

【大幅简化弥撒和神圣仪式,除圣餐外,只保留婴儿洗礼一项;】

【提倡简朴的基督徒生活,反对娱乐;】

【反对变体论与炼狱说,反对崇拜圣徒和圣徒遗物;】

【提倡神职人员与世俗普通信徒同领圣杯;】

【相信千禧年和基督复临等。】

在天主教的弥撒仪式中,寻常信徒通常来说只能吃圣体,也就是只能吃饼。

而塔博尔派要求一起喝圣血,也就是一同饮酒,也就是所谓的【同领圣杯】。

不过胡斯战争中的圣杯派,其实是另外一个派系,亦称为乌特拉奎派。

相较于激进的塔博尔派,圣杯派主张宗教上的温和改革,尤其是允许普通信徒享用圣杯,并且倾向于与天主教会达成某种妥协,追求相对的和平。

胡斯战争的结局,可以说就是又一次历史的重演。

风卷着雨丝扑面而来,纵然盖里斯几人打着雨伞,却依旧被雨淋湿。

然而盖里斯却一声不吭,在他的身后那些帕拉丁以及神父阿尔乔斯,他们同样一言不发,只是紧紧追随着盖里斯。

巴勒斯坦是神圣的土地,塔博尔山更是神圣的山。

这是一次朝圣的旅途,也是【先知】使命中的一环。

在雨开始渐渐小了之后,盖里斯才开口说道:“阿尔乔斯,你觉得我们中的某些人,会想着去同罗马的教皇妥协吗?”

盖里斯的话,突如其来,事实上这也不过是他自己的触景生情。

突然听到这个问题的阿尔乔斯,一时间也有些失语。

作为亲自整理了盖里斯神学思想的操刀人,阿尔乔斯与一般的信徒不同。

应该说,现如今的盖里斯神学,事实上也掺杂进了他的思想。

因此,他对盖里斯,并非盲目的追随崇拜,倒不如说是一条道路上的同行者。

更因为如此,阿尔乔斯才清楚,当教团发展壮大时,当教团的思想蔓延开时,罗马教廷该会多么的气急败坏。

一想到那个场景,阿尔乔斯就不由得咧开了嘴。

“或许会有人那么想吧,但我们终将胜利。”

听着阿尔乔斯信心满满的话,盖里斯也不由得勾起嘴角。

然后,就听着盖里斯说道:“我要在这里发布几条诫命,你且听着。”

“教团是教团,国家是国家,国家覆灭后,教团要仍存,因天国不临,教团的使命,便永无终结。”

“教团是教团,教会是教会,教士的教会,不是神圣的,因贪图财物,那金银珠宝,成他们枷锁。”

“所有人,终有一日所有人将因我而成司祭,所有俗人都要进入属灵中生活,因我们的使命,不是仅凭教团中人就能完成的。”

“那天国的大门,是要由发出天主之言的穷人们亲自推开。”

盖里斯在登山的过程中说了一些诫命,这些诫命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又一份遗产。

如果说摩西十诫,奠定了犹太人的道德,进而奠定了基督教的道德,再度奠定了欧美的道德,进而影响到法律的制定。

那么盖里斯的这登山三诫,便是要清晰的奠定什么是教团。

国家不是教团,因而一国的兴起与覆灭,不该是教团的兴起与覆灭。

教会不是教团,因而教士们的荣华富贵、金银珠宝,都只是枷锁。

事实上,在太平教团中的所有教士,他们并无明确的上下级关系。

经过盖里斯与阿尔乔斯培训的教团教士,他们将被授予毕业证书、学位证书。

这些新生的教士,并非直接派遣到各个教堂任职,这个期间有着比较复杂的过程。

大致上,就类似于有了教师资格证,不等于就一定当教师,得看有没有学校招老师,得看能否通过入职考核……

不同的教堂,因为其归属权存在差异,因此他们招募司铎的标准也存在差异,可以说是多方利益的妥协产物。

得到“地方”俗人认可的司铎、他们与教团中央,并非科层模式的上下级关系,也并不从属于某一特定主教。

教团中央对于地方司铎的影响,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每三年左右一次的考核审查,一个是纯粹思想层面上的号召。

考核审查未通过的司铎,将会面临被剥夺学位证书的可能性,间接否决对方的神圣,从而要求对方严于律己。

“地方”也有权自行解聘教士,从而奠定教士乃服务者的身份。

同时,地方上的司铎,自行组建成一个个委员会,并有资格选举教团中央成员。

这就意味着,教团的整个权力逻辑,其实是一个倒置的结果。

“地方”上的俗人,从神哲学院的毕业生中聘用司铎,被聘用的司铎,以及那些未被聘用的毕业生,组建大量跨地区的委员会。

又由这些委员会,选举出教团中央,从而运转起中央机关,通过神哲学院担负起培养新生教士的职责。

但教团中央虽然地位尊贵,却无权废除地方司铎的身份

因为那司铎的身份乃“地方”上的俗人们,借由天主之言而得任命。

至于帕拉丁,则是教团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终有一日所有人将因我而成司祭,所有俗人都要进入属灵中生活。】

耶稣基督是永远的大祭司,盖里斯自然也是永远的大祭司。

在天主教中严格来说,只有天兄基督自己是真正的司祭,其他的司铎、主教,都只是祂的仆人。在天主教的理论中,是耶稣基督将他的司祭权柄分享了出去,以使得司祭们、也就是教士们肖似他们的元首,从而行使司祭的权柄。

那么盖里斯,便是要将这司祭的权柄,再度扩散出去,直至天下中的所有人都因他而成司祭。

在那之前,俗人们也因盖里斯有权任命司铎。

“阿尔乔斯,你知道吗?在未来,将会有两种世俗化。”

“一种世俗化,是俗人们再也无法忍受教士们的瞎话,他们再也无法忍受与凯撒同流合污的教士们。”

“他们一朝奋起,将教会打倒在地,宣称上帝并不存在,然后轰轰烈烈拉开自己的世代。”

“那时的人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自然也不再是人类的摇篮,而成了被统治被改造的对象。”

“那时的人,将不再关心受造还是非受造的问题,天主将要离开世界成为“隐蔽的上帝”,意味着‘上帝已死’。”

“他们将成为完全的俗人。”

盖里斯说着这话的时候,并不沮丧。

事实上在阿尔乔斯听来,盖里斯在雨中说着这话的时候,话语还颇为兴奋,似乎有许多期待。

“但那不一定是好的,因为整个世界都可能沦为被占有的对象,人也一样可以被其他人占有、奴役。”

“这种世俗化,可能会被拜物教抓住可乘之机,然后被冒名顶替,成为拜物教的假名。”

盖里斯又在说着阿尔乔斯一时半会儿,所不能理解的词汇了。

雨越来越小,山顶也快要到了,盖里斯紧接着又说道:

“还有一种世俗化,则是另外一回事。”

“俗人们渴慕属灵的生活,但教会关上了自己的大门,将俗人们拒之门外,又肆意的盘剥俗人。”

“因而,俗人们要求简化圣事,要求打破教士们对圣事的垄断。”

“他们并非不虔诚,恰恰相反,是因为他们太过神圣,太过虔诚。以至于教士们敝帚自珍,若是被俗人们分走了权柄,他们又如何自处?”

“但最终,天主之言是从俗人们的口中发出的,是从穷人们口中发出的。”

“接受过教育的俗人们,作为平信徒他们开创了自己的教会。”

“他们的生活被圣化了,成为了自己的王者。”

“当所有的俗人,都成为教会的一份子的时候,教会也就成了俗人的教会。”

“宗教也就被世俗化了。”

【凡能克制自己**、统驭自己灵魂,不让自己沉溺于私欲偏情的,就是自己的主人,他可被称为王,因为他能自律!他是自由及独立的,不让自己被有罪的奴役束缚!】

——《盖里斯言》第一卷节选。

很多后世的中国人,都未考虑过一个问题:欧美的法学精神,究竟是从什么地方诞生的?

除去那些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法律传统,欧美的法学精神一个重要源头,那就是基督教教义与教会法。

基督教教义:基督教将自然法的概念与神圣法结合,提出了法律源于上帝的意志这一理念。

神学家如圣·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发展了自然法理论,认为人类的法律应反映神的道德法则,并且上帝的意志高于一切人类法律。

可以说,自然法思想深刻影响了后来西方的法律哲学,特别是在伦理、正义、权利等方面。

教会法:中世纪时期,罗马天主教会在欧洲具有强大的宗教和政治影响力。

教会法发展出一套复杂的法律体系,处理宗教事务和部分世俗事务,成为许多欧洲国家法律的蓝本,尤其是在婚姻、继承、道德问题等领域。

同样可以说教会法为现代欧洲法治精神中的权威性、正当程序提供了早期形式。

基督教的十诫,更是成了诸多立法的依据以及思想源流。

一、崇敬一天主在万有之上。

二、毋呼天主圣名以发虚誓。

三、守瞻礼之日。

四、孝敬父母。

五、毋杀人。

六、毋行邪淫。

七、毋偷盗。

八、毋妄证。

九、毋愿他人妻。

十、毋贪他人财物。

可以说,很多时候,是法律明确了宗教诫命的细节,是俗人们走进了原本并不涉及的领域,从教士们手中夺来了解答世界的权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基督教的教义作为要素之一,成就了欧美现代的世俗法律,又藉由欧美国家的强势,将自己的思想传遍了全球。

以至于所谓的现代化、必然包含一部分西方化、又必然包含一部分基督教思想。

世界的多元化,是不可避免的,而在这个过程中,谁主谁次呢?

盖里斯回答不了那个问题,他只知道这次的朝圣爬山,已经快要到终点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他再度对身旁的阿尔乔斯说道:“那两种世俗化,并非什么水火不容的,事实上它们会同时发生,也会彼此交融,最后诞生各种奇奇怪怪的结果。”

天空中的雨滴终于停下,乌云渐渐裂开,仿佛被一双无形的手轻轻拨动。

回首望向山下的平原,便能见到光线从破碎的云层中泄出,一道道金色的光柱穿透苍穹,直直落向大地,照亮了原野!也同样照亮了约旦河畔的战场。

每一束光芒,都似乎能够洗净大地上的尘埃以及那世俗的罪。

而在盖里斯的面前,其中一道光柱,璀璨如天堂的启示,落在盖里斯他们眼前的修道院上。

这座石砌的建筑,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严。

雨后的水滴,挂在修道院的拱窗和屋檐上,晶莹剔透,这些天使洒下的泪珠,在光柱中闪耀出万千流转的光彩。

正可谓苦尽甘来、雨过天晴,便是盖里斯都开朗了不少。

沿着塔博尔山的小道,穿过飘着薄雾的山坡,修道院就建这宽阔的峭壁顶上。

这座圣玛柯维娅修道院,有着高耸的围墙与哨塔,墙头上甚至还有人巡逻。

说是修道院,但这里却分明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堡才对。

也难怪,山下的那些两千人突厥大军,这么久都没对修道院发起强攻。

主要是这么一处山坡显然不好展开军队,而突厥人的大军又以游牧轻骑兵为主,缺乏足够的披甲重步兵,自然不好攻城。

不过,修道院内的人数,看起来并不多。

修道院大门旁的哨塔上那些人,在见到盖里斯一行人的到来后,似乎发出了什么警戒的钟声。

然后没过多久,修道院的大门嘎吱作响地打开,几位披着灰色袍子的修士战战兢兢地走了出来。

他们在见到盖里斯等人后,都不敢抬头仔细看,一个个低头哈腰,手中的念珠早已被扔在了一旁,代之以一张张显得紧张的笑脸。

为首的修士,也就是米什卡,脸上的汗水混合着雨水滑下,显得狼狈不堪。

他紧紧抓着自己头上的白色头巾,一边想着盖里斯微微鞠躬,一边用高声喊道:“拉依拉哈伊拉拉!拉依拉哈伊拉拉!”

“拉伊拉合伊勒拉赫,穆罕默德尼热苏鲁拉赫!”

“印沙拉!印沙拉!”

听着这发音不甚准确,尾音颤抖而模糊的“阿拉伯语”,盖里斯脸色有些黑。

然后,不只是米什卡,他身后的那些修士、教士们也纷纷效仿,像是排练过许多遍般,慌张地跟随念诵着同样的祷词,声音杂乱,彼此打着节拍。

甚至于个别修士显得过于激动,立刻在地上跪倒,磕头如捣蒜般用力。

盖里斯能听见见他念的是:“阿拉胡阿布杜穆罕默德!”

这下子,盖里斯的脸色彻底黑了,他是懂阿拉伯语的。

【拉依拉哈伊拉拉!拉依拉哈伊拉拉!】这句话的意思是“除安拉外别无神灵。”

【拉伊拉合伊勒拉赫,穆罕默德尼热苏鲁拉赫!】这句则是“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印沙拉!印沙拉!】翻译出来就是“愿安拉的旨意实现!愿安拉的旨意实现!”

然后呢,最后那个家伙念的【阿拉胡阿布杜穆罕默德!】,翻译过来就成了“安拉是穆罕默德的仆人。”

其他人也就算了,这个念“安拉是穆罕默德的仆人”的是真过分了。

盖里斯没忍住,走到了那个跪倒在地上,猛猛磕头的修士面前,然后一脚踹了过去。

也没刻意用力,总之就是把对方踹了个仰面朝天。

阿尔乔斯那家伙,嘴角有些忍不住的勾了起来,其他那些帕拉丁则一个个把手摁在了剑柄上,作势就要拔剑。

然后就听见看热闹不嫌事大的阿尔乔斯,指着盖里斯大声说道:

“艾舍合杜安拉伊拉合瓦艾舍!合杜安纳盖里斯阿卜杜胡瓦热苏鲁胡!”

阿尔乔斯的阿拉伯语,也没好到哪里去,在场的人大多一时间没太理解。

真正听懂了的修士,也就是带头的那个米什卡,一时间觉得哪里不对。

因为阿尔乔斯的话,硬要翻译的话其实是:“我作证万物非主,唯有真主。我又作证盖里斯是真主的仆人和使者!”

盖里斯是真主的仆人和使者?

不是、现如今撒拉逊人,都这么不尊重穆罕默德先知了吗?

不对、米什卡察觉到了问题。

但在他想通问题之前,身体下意识的已经跪拜在地,笨拙模仿起穆斯林的礼拜姿势了。

他的身体僵硬得和木偶一般,试图在每个动作上表达出最大程度的虔诚,然而他的膝盖因未习惯礼拜的姿势而险些失去平衡。

明天应该会加更。补偿月票更新。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