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1921,从人力车夫开始 > 第30章 洋文书店

1921,从人力车夫开始 第30章 洋文书店

作者:三秋空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19: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有了多赚钱的门路,自然得上点心。

幸亏秦九章做过人力车夫,脑子里简直就有一张现成的老BJ活地图。

民国北京城,有几处地方书店比较集中:琉璃厂地区、隆福寺周边以及东安市场。

清朝初年,北京城实行“旗民分城而居”的政策,北城(即内城)基本都是旗人,汉人被迁到了南城(即外城)。

其中汉族官僚大都集中居住在宣武门外的一大片区域,这一带有不少会馆。

有清一代,南方进京赶考的士子、外省来京官员多客居于此,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以琉璃厂为中心的商业文化街区。

然后到了清末民初,即“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

清末BJ内城的管理已逐渐放宽,汉人也可居住在内城,形成了一些商业区域。

而旗人的生活则开始大不如从前,很多旗人家道中落,不得已变卖家产,其中最先被抛售的,就是书籍。

旗人居住密集的隆福寺地区,便出现了商业街和知名的古旧书店。

——清末民国时期,这里能淘到很多真宝贝。

另外,说到清末民初肯定要提几十年间那一系列效法西方的做法。

二十世纪初,王府井建成了新式的东安市场。

东安市场毗邻东交民巷使馆区,所以有一些售卖外文图书和新式印刷技术刊印图书的书店。

总结一下就是:贯穿清朝的琉璃厂以及清末开始出现的隆福寺,是传统及古旧书肆聚集区;王府井东安市场(还有西单)则是新式书籍、外文图书售卖聚集区。

当然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老字号书店散居北京城的其他位置。

秦九章马上动身,前往东安市场。

东安市场是民国北京城非常有名的商业中心,1903年即落成,一直开到了二十一世纪还在营业。

秦九章根本不需要进入市场,在外面的临街商铺,就看到了一家“文奎洋文书店”。

书店的招牌很有意思,角落写着“BOOK”这个单词,看样子好像还是用毛笔写的。

走进书店,里面只有三四个客人,要么穿着西装,要么就是上档次的丝绸马褂。

柜台后的店员看到穿着号坎的秦九章,立刻起身指着他说:“干吗哪,干吗哪?”

“来买书。”秦九章说。

“别开玩笑了!”店员好像听了个笑话,“这里都是洋文书,你看得懂?”

上次去买铅笔,店员也是这种态度。

秦九章已经习惯,淡淡道:“估计比你懂。”

“嘿!你胡扯什么?”店员问。

秦九章直接问道:“Do you have ?”

店员一愣:“W……what?”

“你应该说‘Excuse me’或者‘I beg your pardon’。”秦九章纠正道。

店员张大嘴,又重复了一遍:“W……what?!”

看来他会的单词不太多。

一个穿着马褂的人听到后注意到了这边,讶道:“是你!”

这人就是曹先生。

秦九章笑道:“曹先生,别来无恙。”

曹先生走过来先对店员说:“忙你的吧,他懂洋文。”

店员不可置信地看了秦九章一眼,才坐回座位。

曹先生又对秦九章说:“你要买什么?”

“英国作家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秦九章说。

“《月亮与六便士》?”

“哦,应该还没有翻译过来,是英文的。”

“这样啊,”

曹先生应该来过这家店不少次,他指了指东南角,“英国和美国的进口书,都在那个架子。”

“多谢曹先生。”

秦九章和他一起来到架子旁。

曹先生顺便和他聊到:“明天我就去天津探望严复先生,给他看看你最近的译稿。”

“严先生在天津?”

“嗯,刚从福建回来不久,应该是应袁大公子之邀。”

“袁克定?”秦九章问。

“是的,”曹先生说,“好像他这个月过生日,邀请了不少当年的旧人赴津。”

这句“当年旧人”,含金量不小,以严复的名头都到场,曾经力挺袁世凯称帝的筹安会一众人马,肯定来了不少。

——帮助袁世凯称帝,是严复人生不多的污点,几乎为此晚节不保。

但好在严复在筹安会中并不是决定性人物,没有那么多污水。

多说一句,袁世凯活了57岁,前56年的人生堪称一世英雄。

老袁的能力之强非常罕见,逼迫清帝退位他是毫无疑问的最大推力,又创建了影响整个民国走向的新式陆军——北洋系。

可惜他人生的最后一年做了两件特大的错事:一是签订二十一条,二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

一世英名付诸东流,还留下千秋骂名。

也正是因此,袁的后人也没个过得好的。

袁克定是袁世凯的大儿子,虽然不是袁世凯最宠爱的儿子,但绝对是袁世凯最看重的儿子。

另外,袁克定也是力推袁世凯称帝的重要一员。

——他也想做个太子嘛!

至于后来,大家都知道,袁世凯称帝失败,当了83天皇帝后轰然离世。

袁家后人四散而去。

袁克定携妻儿老母去了天津租界寓居。

秦九章说:“不是说严先生身体不太好嘛?”

曹先生感慨道:“或许正是如此,他才更想回津门看看故人,看一眼少一眼呀!”

秦九章对这位翻译了《天演论》,译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大佬很敬佩,人家还当过北大第一任校长。

“可惜我买不起火车票,不然也想去看看严先生。”

说这话时,他似乎忘了以自己现在的身份可能根本见不着人家。

曹先生说:“不着急,我在南开办完事,就去拜访严先生,先让他看看你的译作。老先生身体欠佳,如今已经很少见外人。”

“原来如此。”

秦九章此时已经把这排书架看完:“好像没有毛姆的作品。”

“如果这里没有,还真不好办,”曹先生凝眉想了想,“你去杨梅竹斜街转转,要是杨梅竹斜街仍旧没有,那……对了,你可以再去北大图书馆或者燕京图书馆问问,他们最近刚刚充实书库,来了很多新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