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爱大明朝 > 第185章 新政

我爱大明朝 第185章 新政

作者:春天的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8 17:45: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弘治十三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

在这一年,先是火筛连番南下大同――第一回合,平江伯与其交手,结果却闹了个灰头土脸的“怯懦惧战”之局;第二回合,不知打哪儿冒出来的一个叫王睿的人,担任了大同镇副总兵一职,直将战局来了个惊天逆转:竟迫使火筛同大明结了盟!

紧接其后,大明朝政上又传来惊天消息:首先是兵部一分为四,分别叫做“总参谋部”、“总辎重部”、“总军吏部”、“总军械部”,原兵部尚书马文升改任“总参谋部”尚书,掌大明百万大军的一切调动布置(平时训练、战时组织指挥),及普通士卒的甄选退役工作;时任河南参政(是从三品,基本等于现在的省级粮食局长、农业局长、民政局长之类)的王琼,被擢为“总辎重部”尚书,掌大明百万大军的吃穿住行与军饷发放;正在以右都御史身份总制两广军务的刘大夏被招回朝廷,做了“总军吏部”尚书,掌大明行伍将官任免及军纪执行,亦即“军务衙门”(相当于军事法庭)隶属其中;而掌管大明百万大军一切装备的“总军械部”尚书是谁?

骠骑将军王睿!

除了这增设的“四大总部”,其次便是“募兵”一法仿效大同一地,年后便逐步在大明全国范围内推而行之。

再次,朝廷大佬们正在日夜商磋完善两条新的税制律法,听说是叫什么“一条鞭法”与“摊丁入亩”,也将于年后实行。

最后,保国公身体无恙、宝刀未老的前提之下,竟将国公之位传给了小公爷朱麟――人还没死,便将国公之位传下来的,这在大明的政坛当中,还未有此先例:保国公朱晖开了先河。

而圣上不但允了保国公所请,更让新的保国公朱麟领了三千营――保国公府的圣眷恩宠,并未随着朱老国公的卸任,而有丝毫消退。

这四条信息,无论是哪一条,都足以列为大明政坛的“地震”级动荡,可偏偏都又赶在了弘治十三年年末一股脑儿的全抛了出来――弘治十三年的政坛“地震”,当真是让朝野上下“动感十足”!

这增设的“四大总部”尚书,都是牛掰呼啦的人物――暂且将骠骑将军搁在一边,先来说说其他仨伙计。

原兵部尚书,现“总参谋长”马文升的个人简历相当之丰富,就简单说几条:成化八年(1472),蒙古族叛乱,马文升督兵追至黑水口,生擒平章铁烈孙(元于中书省、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为丞相之贰,相当于“丞相助理”),战功显赫。成化十一年(1475)春,马文升代王越为总制,协调延绥、宁夏、甘肃三边军务――能够暂代威宁伯王越的,绝不会是草包,且须得是“牛人”中的“战斗机”。弘治二年(1489),马文升改任兵部尚书。针对兵政废弛的状况,他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严格考核将校,有三十多人因贪贿怯懦被罢黜。这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有人甚至夜持弓箭等候其门,准备行刺,有人还写书诽谤,射入东长安门内,这显然都是有背景的活动,弘治支持马文升对京营的整顿,特批他金吾骑士十二人,以护出入。

一句话,这位老伙计不但带过兵打过战立过功,且还有“改革精神”与进取意识――由他做“总参谋长”,不但骠骑将军王睿放心,弘治皇帝也满意。

刘大夏与王恕、马文生一起,称为“弘治三君子”,弘治二年(1489),升广东右布政使,亲往谕导、平息广西田州泗城土官岑猛谋反一事――他也是一位有着“战斗经验”的“战斗功臣”。

而新擢为总辎重部的王琼,这位仁兄,着实更不简单,据某些评论,是这么说的:有明一代,决大疑,定大难,为重臣者,有于谦、王琼、张居正等――什么人物,才他娘能与于谦、张居正相提并论?

他的一生做了三件被人称赞的大事: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当然,现在还只是弘治十三年,后两件大事,他还没做。

而他做的第二件大事――平定宸濠叛乱,这便是明王朝历史上发生在正德年间有名的“宁王之乱”:当时在前线同宁王面对面直接掐架的是王守仁王大仙,在朝中总揽全局的便是王琼王先生。

一句话,这三大尚书无论是从资历、才能,都足以胜任与之相匹配的岗位――能让弘治满意,能让骠骑将军放心,能让朝廷“肱骨”们无话可说!

至于骠骑将军、神机营统领、总军械部尚书王睿的仕途履历,咱就没有必要一一细表,但弘治在宣布又给了这位“讨人嫌”的骠骑将军新的“兼职岗位”时,还是惹来了不大不小的“骚动”:这厮,正二品的武官散衔(骠骑将军),竟摇身一变又成了“官至名归”的实权人物(尚书衔是正二品),且是俨然仅位于内阁之下,其他各部尚书之上――他比其他的尚书要多个“实权”,便是:兼领神机营。

“肱骨”们嫉妒了!

“奸妄便是奸妄,一年不到,便由个小小的锦衣卫千户做到了尚书,这还有天理么?”这是御史中丞王之的原话,“先是内宦李广,眼下又是骠骑将军王睿,咱弘治朝的奸妄之臣,莫非是杀不尽的?”

御史中丞的话,当真是酸味十足,可偏偏就是引来了无数“肱骨”们的附和。

“朝廷六部延续了上千年,他这一句话便将六部变作了九部,照此下去,咱大明的尚书迟早会多得满大街都是……”

(这位“肱骨”倒也“瞎说”中了这么个“事实”:五百年后的正部级干部,虽不是“满大街都是”,但也着实是多了有点儿“不计其数”,有兴趣的可自行去问度娘)

“好好的弘治朝,原本实在在的便是海晏河清、天下太平,到底是哪儿冒出来这么个妖孽?竟将我等折腾得不得安宁了?”

“这小贼但在一日,本朝便一日不得安宁,这卫所军制行了上百年,也没见大明江山有何不稳,田赋税收按着太祖皇帝的规矩征收,也没见出甚纰漏差错,这小贼到底是拿什么蛊惑了圣上,竟让圣上听了他的妖言?”

……

诸如此类许多“酸溜溜”而又“火药味”十足的言论,都是围绕着骠骑将军、神机营统领、总军械部尚书王睿同志展开。R1148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