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爱大明朝 > 第一一零章 存在问题(中)

我爱大明朝 第一一零章 存在问题(中)

作者:春天的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8 17:45: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众人散去,杨一清落于人后,却又三步一回头,欲言又止――他也是初来乍到,心底有话却又犹豫着到底当不当说。

“杨参将请留步”,王副总兵本就有留下他继续深谈的意思,这回自是更觉非得单独将他留下不可,“其余众人,可先行退去……”

王睿将杨一清放在了威远卫的参将位置上,因为这个地方处于大同城同右卫之间,不但是大同与右卫相互往来的要道,更是大同镇以北地区“防守前线”的“军需物资集散中心”――大同以北六个卫的军械粮草驹囤积于此,地处右卫、云川卫、高山卫、玉林卫、阳和卫正中。

威远卫若有个神马失,大同以北踞完蛋!

“我适才言及‘募兵’一法时,见杨参将脸现可惜神色,杨参将莫非是有话想说?”王副总兵面对鼎鼎大名的“杨参将”,不敢露出他那“小人得志”的本质,正襟危坐,俨然一“不懂就问,积极发言”的“好学生”。

杨一清见副总兵大人“终于来问”,也只得开门见山:“大人所说的‘募兵’一法,别具一格,确是大有可取之处,可眼下在大同一地,却并不见得能行通?”

王睿一愣:“可有甚不妥之处,杨参将拒道来便是……”

“募兵”一法可是决定老子能不能于大明官场扶摇直上的基础与根本!

杨一清整了整思绪,便决定教会“王学生”“知其所以然”――从头说起:“副总兵大人,对眼下咱大明的藩王宗室特权,可有多少了解?”

朱元璋推翻蒙元,建立了大明王朝,为加强统治,有力地监督地方官吏效忠于朝廷,同时防止发生争权夺位的争斗,维系并巩固他老朱家的江山,朱元璋便推行分封制,把皇子皇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共同来“夹辅皇室”。. 这便是大明藩王的由来。

藩王一般配属一支编制三千人的护卫队,作为亲王的警卫,多的配备三支这样的护卫队,称为赐三护卫,人数达到九千以至一万人。

也有例外,如洪武年间封在太原的晋王和封在北京燕王,皆受命指挥边防大军,筑城屯田,大将军冯胜及傅友德,都曾受其节制,军中大事,二王可以直接奏闻。诸子中最有才能的宁王成人之后封在燕晋之间,更向北突出喜峰口附近的大宁,他的三护卫和配备的军官都是精锐之师,还可以指挥人数达八万之多的部队,和燕晋二王共同防御北边元朝残余势力。

这种藩王,都可以干预军务,被称为“塞王”。

朱棣夺仁位之后,为了防止以后其他藩王效尤,不仅剥夺亲王的军事指挥权,还不断找借口减少亲王们的护卫,进一步限制藩王在王府之外的行动。

王副总兵对于“大明藩王特权”的了解,仅止于此――五百年后历史教科书的基本常识,仅只于此。

王睿虽然不知道杨一清怎的又扯到了“藩王”一事上来,但他也又行“谦虚”的摇了摇头:“我乃武人出身,这些事儿,自是了解不多,杨参将只管继续便是……”

杨一清点了点头:“藩王在国政军务上的特权,先且别过不提,关键处,来说一说他等王爵之位及对应享有的年俸待遇……”

大明藩王们除了有着优越的政治地位――王府设置以长史为首的官属,冠冕服饰,车旗仪仗,官郛第仅比皇帝低一等。公侯大臣拜谒亲王要伏地拜谒,不能平起平坐。

他们在经济地位上也有着吓死人的“特权”:明朝宗室分为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八等。亲王的年俸最高,每年的俸禄为一万石,其他依次递减。

一万石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则是五百万元左右――也就是说大大明的一个亲王,整日什么都不干,每年却可向政府领取五百万。

除了政府每年发给他们五百万的现金,他们在被封王封爵时,还会有“良田万倾”神马的封赐。

杨一清向王副总兵上了一堂“藩王宗室的年俸待遇课”:“……洪武年间,太祖封了二十三个亲王,那时的亲王侯爵还不算多,朝廷也能承受得起……”

二十三个亲王,再加上些杂七杂八的郡王、将军之类,每年向政府领取的现在拢共也就那么五六个亿,这对于煌煌大明的朝政开支来说,确是不算什么大事。

“……可越是往后,亲王侯爵越来越多,皇室宗亲给朝廷造成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

由于有优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又不能参政带兵,整日无所事事,明朝的皇子王孙们,往往广娶妃嫔妻妾,繁育出众多的龙子龙孙。皇族宗室人口的再生产,表现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如庆成王生的儿子多达一百人,除长子世袭封王外,其余九十九人都封镇国将军。每次家族聚会,同父兄弟之间竟不能尽识。如此高的出生率,使得明朝宗室的人口成几何级数不断增加、膨胀……

“……洪武年间的宗室人口,才五十八人,可到了成化末年,宗室人口已然达到了七千二百余人……”

七千二百是五十八的一百二十几倍,五六个亿再乘以一百二……

王副总兵深吸了口气,止住晕眩的脑袋――也就是说,大明朝廷每年养着这帮“寄生虫”,就得花掉六七百个亿……

现在是弘治十三年,离成化末年又过去了十几个年头,朱元璋的龙子龙孙们,当是得逼近八千人了……

“……成化末年,大明税粮收入为三万四千余万石,而各王府的岁禄开支就达一万二千余万石,占了税粮收入的三分之一还多,供养皇室成员的开支超过了整个大明官吏俸禄的总和……”杨一清如数家珍,终于体现出他“入则为相”的能力来,“王府多的地方负担更重,成化末,陕西各粮仓存粮共二千二百九十五万石,而该省的皇亲年俸的总数却是三千一百九十五万石……”

……

王睿听得咂舌不已――一个省的人口,还他娘不够养着这一地区的“寄生虫”们!

“……圣上即位以来,便着手削减皇室开支……”

弘治这么一喜欢“鼓捣”的人,确是会拿着这帮“寄生虫”开刀!

“……但亲王侯爵,皆是先王所赐,当今圣上不可能撤藩削爵……”

“靖难之役”,便是由“削藩”引起,弘治若是要这么整,确是危险系数有些高……

“圣上便采取了个内阁的折衷之法,即藩王侯爵每年在其所属封地的税粮税银中,领取三去其一的年俸……”

这他娘的,就相当于是在各树地区所收上来的税粮税银中拿“提成”,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政府财政收入的稳定,更能间接鼓励皇室成员的“少生优生”:一个地区每年的财政收入也就那么多,你爱将家里的哪位熊孩子申请为神马郡王、神马将军的,那都随你――反正他到时拿的年俸,也算在当地“三去其一”的税粮税银当中――资金总数就那么多,拿提成的人多了,能拿到的数额也就少了!

兼且,这还能鼓励皇室宗亲关心所在封地内的生产――生产上去了,税粮税银多了,他们所占的“三去其一”的“提成”,也就多了。

这帮“寄生虫”,当真是在“吸大明的血,啃大明的骨”,可面对朱元璋“列爵封藩”的祖训,以及这般强大的宗室力量(谁他娘的敢不遵循这么一“祖训”,那你这皇位怕是得坐不稳了:反正都是龙子龙孙,你这皇帝既是做得满足不了我们,那我们便随便换个能满足我们的人来),弘治能做到这一步,已然很不错了。

“……而陕西这般王府过多的地儿,圣上只得将它作为特例来处置,即如陕西一地一般,有着过多的皇室宗亲们,每年直接向朝廷领取年俸,但他等这年俸,却又以每年同爵位的各皇室宗亲所领取的平均年俸数为标准……”杨一清说这话时,面色古怪――皇室宗亲是“寄生虫”,可他们却不得不存在,连伟大的弘治皇帝都只能这般来惯着他们。

王睿摇了摇头――大明的灭亡,供给皇室成员的开支过大,当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大人的‘募兵’之法,确是极好的”,杨一清呷了口茶,终于步入了正题,“可其中的赐退伍士卒良田、免入伍士卒家属徭税,这两点,在大同这地儿上,怕是难以行通的……”

王睿仍是不明所以,定定的瞧着杨一清。

杨一清双目灼灼生辉,撇了撇嘴,终似是下定了决心,决意将“不该说的话”说了出来:“标下之前虽是在陕西任职,可对这山西大同也是有着一定的了解,大人既是要在山西大同实行这‘募兵’一法,却怎的将大同的代王府给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