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92章:吾与太子不共戴天

高丽的事情就这么定下了,比李承乾想象的还要更快。

那边安排去营州的不良帅纪昭,可都还没有回来呢。

这手牌没打出去,让李承乾多少是感觉到了有些遗憾。

对于二凤的想法,倒是明白。

无非就是觉得五六千兵马,给太子耍耍。

五六千府兵,可不是让太子带到东宫去操练的。

否则隔壁鼓声震天的,二凤这哪里还能睡得着。

名义上二凤算不上开国之君,实际上却也基本上差不多了。

他不会过于忌惮太子有兵权。

其实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兵权并非是能够夺取皇位的关键。

当年李世民兵权那么大,可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也就八百人马。

是他觉得八百人足矣?

不,是秦王府当时能在长安城调动的人马,只有这么点罢了。

掌兵对于皇位最大的影响是功劳。

李世民当时能夺嫡,最大的关键在于他的功劳,跟随他的将士有了功劳而晋升,因此军队中很多都是拥护秦王的人。

相比起来,玄武门之变,看似惊悚,反而难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离谱。

消息传到魏王府。

李泰很是吃惊,没想到下朝后还发生了这么多事。

“太子竟然成了?还真让他说服了朝臣,说服了父皇,明年征讨高丽。”

李泰感觉有些不可思议,毕竟当朝的大臣们,可都是全员反对来着。

怎的一下子就转变风向了。

你们的刚正不阿,文人风骨,都哪去了。

房遗爱说道:“父亲告诉我,太子说了一句话,大家就不反对了。”

“什么话?”柴令武催促道。

“太子说,若他即位,下的第一道诏敕,就是要讨伐高丽。”

房遗爱语气有些憧憬,在想象当时太子说这番话的时候,该是多么霸气啊。

他性子憨直,纯纯的武夫,慕强亦是本性。

柴令武不由感叹道:“原是如此,难道诸公不敢反对了。”

“相比陛下,他们更担心太子吧,这般对比,还不如是陛下掌控来得好。”

大家都明白,说到底,这就是不相信太子。

李泰听到这话有些酸,他觉得自己要比太子强。

什么太子即位,应该是本王即位才是。

其实早些年魏王也没有夺嫡的想法,毕竟那时候太子表现优异,监国从未有过问题,很得大臣们的认可。

也就是这几年,太子越发荒唐,又腿瘸,没了帝王相。

加之父皇不断的偏爱宠溺,甚至是僭越。

这就让李泰有了夺嫡的心思。

短短两三年的发展,加之五姓七望的支持,魏王党就已经遍布朝野上下。

到了如今这一步,就算是李泰本人想要退缩,也都成不可能之事了。

跟李承乾一样,他也早就已经没有了退路。

再说放弃一切,谁又能舍得呢。

“父皇给了我五府之兵,当是要好生操练才是,不能让太子抢去了风头。”

父皇的支持,李泰还是很惊喜的。

原本以为难以在这块跟太子争执,没成想父皇给了他跟太子一样的待遇。

他仿若看到了父皇拍着他的肩膀,轻声说:太子腿瘸,汝当勉励之。

这般想想,整个人都要激动了。

“魏王放心,太子必然不及魏王。”

“操练兵马,筹备粮草,此事可让五姓七望辅助之,这正好是他们出大力的时候。”

“陛下的诏敕中,可没有明确指定那些府兵,届时让各世家大族,把族内精锐都抽调过来,集于魏王麾下。”

“再让他们安排名气大的统帅,如此魏王麾下兵马,岂是太子能所比拟。”

“那些泥腿子,再怎么操练,又怎比得过世家精锐。”

柴令武马上就提出了建议,这话深得李泰认同。

在个人勇武上,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这跟太子没法比。

太子确实继承了他们老李家的优秀天赋。

但在军事上,李泰觉得两人是差不多的,都是零,都从未统兵过。

而自己这边,有世家大族支持,那可就完全不同了。

“是该让他们出些力了,否则本王又如何能比太子风光。”

“说来,本王为扬州大都督,父皇不是说要从水陆并进,攻打高丽吗。”

“以本王扬州大都督的名义,让各世家大族筹备钱财,寻精巧之工匠,给本王打造一批能在大海上驰骋的大船来。”

“若届时父皇让本王走海上,也不至于全无准备。”

李泰思索了一番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毕竟他背后的支持者,可不是太子能相比的。

太子背后,李泰看不到人,最大的支持者就是父皇了,可父皇更多支持的还是自己呢。

至于舅父长孙无忌,也就朝堂权力大,哪里比得过世家大族。

想起早朝上发生的事情,李泰就感觉到很是憋屈。

朝堂不是他的主场,而是太子的主场,支持太子的人那么多,而他的人,官职卑微,难以说上话。

是以当时魏王也只能自己下场去怼太子,还被文官们联合起来教训了一顿。

啥好处没捞着,不仅未能伤到太子分毫,父皇都训斥了自己。

可现在不同了。

受李世民打压,魏王党优势在外,非朝堂之上。

如今与太子争斗在于军队之中,李泰自然信心十足。

“魏王英明,我觉得不仅是在对高丽的事情上。”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战船,还能逼迫倭国臣服。”

“当年倭国拒绝称臣纳贡,可是损了陛下的脸面,若魏王能够趁此机会,营造海船,不战而屈人之兵,使其附庸我大唐,必然得陛下赞赏,群臣喝彩。”

柴令武当即顺着魏王的话,就拍了一手马屁。

李泰微微颔首,很是满意。

房遗爱看了看柴令武,也想说几句,奈何肚子里墨水太少,不知要怎么开口。

于是转头对魏王道:“俺也一样。”

确定了计划后,就是通知五姓七望,让他们进行支持了。

这样的事情,自然不能是魏王去,房遗爱这样的憨憨,只能误事。

于是柴令武就四处奔走,忙活起来,传告各大世家,魏王的想法跟决定。

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长安城的清河崔氏。

五姓七望守望相助,进退一体。

只要清河崔氏认可了,这事就成了大半,基本就稳了。

柴令武跟崔文圣还是很熟的,作为魏王心腹,他经常代表魏王传递消息往来。

“请转告魏王,我清河崔氏,必然全力支持。”

崔文圣信誓旦旦的说道。

他苦太子久矣。

尤其是族内出了叛徒这事,都已经在望族豪族之中传扬开来。

大家都等着看崔家嫡女婚嫁的笑话。

这可是崔氏嫡女。

要知道五姓七望虽有外嫁联姻,但都是庶女外嫁,巩固世家权势。

像是朝堂重臣程咬金所娶的崔氏嫡女,也只是听着威风。

实际上程咬金娶的时候,已经是个三十七岁的寡妇。

就这,在世家看来,还是属于程咬金高攀了。

甚至包括程咬金自己,其他世家官员,都是这么觉得。

这种情况下,崔家嫡女嫁给一个南方士族的寒门小子,连崔广瑞都脱离了崔家,这让崔文圣怎么能咽下这口气。

自然是要大力支持魏王夺嫡之事。

他早已经暗中立下誓言,若太子真敢坏他清河崔氏根基,使得崔凤珠与外姓婚姻,必与太子不共戴天。

“有崔公相助,魏王必定能领先太子,于征讨高丽上,赢得赫赫战功。”

“魏王贤明,自当如是。”

虽说意料之中,但崔文圣这里答应得如此爽快,还是让柴令武很兴奋的。

接下来的行程自然会更加顺利。

东宫,黄昏之际。

杜荷赶了过来。

朝堂的消息,在上层圈子已经扩散开来,他已经听到了不少风声。

此后还从熟络的勋贵子弟那里,听到了关于柴令武奔走之事。

“殿下,魏王如今志得意满,有各大世家之支持,钱粮人马皆是不缺。”

“听说各大世家要共同发力,给魏王在扬州打造一批海船,博取功劳。”

“这对于咱们来说,可不是好事啊。”

杜荷有些忧心忡忡,各大世家在这长安城中,算不得什么。

可在这长安之外,那是一等一的大势力。

否则如何引得朝臣攀附,纷纷都想跟五姓七望结亲,即便只是庶女,那也是甘之若饴。

现在共同发力支持魏王,各方面的人马钱粮,根本用不着担心。

反观太子这边,唯有五府之兵。

东宫卫士在长安好用,然满打满算,也就两千人。

“陛下怎能让魏王也领兵呢,这不是跟殿下你对着干嘛。”

“魏王有这么多世家支持,陛下怎会不知,太不公平。”

杜荷有些埋怨的说道,只是陛下的说辞也不无道理。

按照规矩,魏王也是能有领兵权的,如若去往封地,还远不止这五府之兵。

李承乾轻笑道:“那又如何,难道你还怕不成了。”

对于这些消息,李承乾完全不在乎。

打高丽,是多几千精锐兵马,多一两百海船,就能打下来的吗。

要是这样的话,高丽早就在隋朝的手里灭亡了。

魏王再是厉害,还能比二凤厉害。

御驾亲征十万精锐,都只是捞了一些好处,没能灭亡高丽。

他李泰有哪门子能力,能在这场战争中获赫赫战功。

魏王还要有这样的本领,比二凤军事能力还要更上层楼,那他干脆把太子直接禅让给魏王算了,这还去争什么。

“殿下,都这般情况了,你如何还能笑得出来。”

“咱们现在要赶紧想办法,看从何处能获得些支持,以壮兵马。”

“那些府兵肯定是指望不上的,都是些泥腿子,战力差劲,得要找些精锐兵力,把他们替换掉。”

“就是钱粮这块,稍许麻烦些,这些日子,我为殿下去游说。”

“近些年,南方士族那边,靠海挣了不少钱财,虽比不上七望族,但也能帮忙不少。”

“高丽之战,即便殿下失利,太子之位也不可动摇,想来他们肯定是愿意支持太子的。”

杜荷绞尽脑汁,尽力在为太子谋划,势必要在对魏王的争夺中,不说更胜一筹,但也不能相差太远。

而他的目标对象,便是在大唐较为弱势的南方士族。

仅仅一次的衣冠南渡,南方士族虽有发展,可同北方士族无法比拟,但比较毕竟多年,底蕴差些,钱粮应有不少。

太子府库说是没有限制,然而在军队这种事情上,就不存在这说法了。

李承乾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润了润喉咙,这才不紧不慢道:“急什么,这边前往高丽的使臣都还没出发呢。”

“马上就要年关了,先过完年再说吧。”

杜荷瞪大了眼睛,满脸焦急道:“殿下,这如何能等啊!魏王那边动作如此之快,等过完年,他们怕是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咱们可不能坐以待毙啊!”

李承乾却依旧神色淡然,轻轻放下茶杯,缓缓说道:“你就是太过急躁。”

“这事情急不得,且不说现在离明年出征还有些时日,就算魏王动作再快,他也未必能占得多大优势。”

杜荷眉头紧锁,不解地问道:“殿下何出此言?魏王有世家大族支持,钱粮人马充足,咱们若不赶紧行动,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李承乾笑道:“世家大族虽势大,但他们的心思也最为复杂。”

“他们支持魏王,不过是想谋取更大的利益。一旦局势有变,他们可不会死心塌地地跟着魏王。而我们,只需静观其变,等待时机。”

杜荷劝说道:“殿下,就算世家大族不可靠,可魏王若真打造出一批海船,在征讨高丽一事上确实会占得先机啊。”

李承乾微微摇头,“海船并非决定胜负的关键。高丽地势复杂,气候多变,不是有了海船就能轻易取胜的。”

说到这里,李承乾略微停顿,而后道:“况且,我们也并非毫无优势。”

杜荷眼睛一亮,忙问道:“殿下可是已有对策?”

李承乾神秘一笑,而后缓缓道:“你觉得,如果征讨高丽,陛下会派谁为主帅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