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102章:监察御史们的愤怒,上疏告太子

贞观十六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要来得更晚一些。

当第一片雪花飘落于长安城的上空,一幅宏大而壮丽的雪景画卷缓缓展开。

雪花纷纷扬扬,似柳絮因风而起,轻盈地飘落人间。

起初只是零零星星的几片,如不经意间洒下的银屑,渐渐地,雪片愈发密集起来,宛如无数白色的蝴蝶在空中尽情飞舞。

“下雪了。”

李承乾站在正殿门口,看着夕阳下漫天飞舞的雪花,喃喃说道。

“殿下,小心着凉。”

内侍文忠在旁关心道。

李承乾笑了,他这身体,哪怕是在寒冬脱光了衣服,也是浑身滚烫,哪里需要担心着凉。

“清查的结果怎样了。”

东宫封禁,以校尉于兵跟柏武成为线索,展开内部清查。

所有涉及此事的相关人员,都要接受严格的调查。

而调查的负责人便是狄知逊,还有他的儿子,狄仁杰。

“陛下,狄知逊用了两个时辰,便已经查清楚了大概。”

“幕后动手的是清河崔氏,陈郡谢氏,荥阳郑氏。”

“右率府的一名右郎将,是这次计划的主首,他把于兵跟柏武成安排在一起进行巡查,趁殿下外出制造机会。”

“延喜门外有他们的人等着,只是去抓捕的时候扑了空,也不知是谁。”

李承乾点点头:“有证据吗。”

内侍文忠摇头道:“没有证据,仅有他们的口供,世家的人办事很谨慎,没有亲自出面,只是传达。”

李承乾也明白,单靠这些,是没有办法去定罪世家的。

证据不够的情况下,强行问罪各大世家,百官陛下都会阻止。

世家盘根错节,人脉关系网密布,很容易就会产生牵扯过大,导致朝堂不稳,至少二凤不会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

看到太子没有继续询问的意思,内侍文忠迟疑了片刻后说道:“右郎将跟两校尉,本身是不愿意背叛殿下的,世家对他们父亲或祖上有恩,挟恩图报,这才愿意豁出了性命,给他们办事。”

李承乾道:“所以,你是想为他们求情吗。”

“他们是因为报恩,所以才身不由己,情有可原?”

文忠连忙道:“奴婢不敢。”

李承乾缓缓道:“他们是东宫的卫士,效忠于孤,自当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而不是给孤来添麻烦。”

“孤不会杀他们,涉及此案之人,尽皆丢入制冰院吧,正好人手不够。”

制冰院采取的是完全封闭制,里面的人只能跟囚犯那样在里头做事。

外面的人也不准跟其接触,除了送日常所需的饭食,接送冰块外,不得有任何交集。

“是,殿下。”

——

延康坊,魏王府。

李泰很是生气,这次的冬狩,不仅没有捞到半点好处,还要面对父皇怀疑的目光。

太子制冰法被偷,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又不是我派人干的,是清河崔干的。

所以李泰的回应很是坦然,这也让二凤减少了对他的怀疑。

柴令武看到魏王心情很差,就知道肯定是冬狩吃了亏。

于是就拿了一些新作的诗过来。

“魏王看看,这都是下边送上来的新作。”

柴令武想着,在诗作这块,魏王肯的压了太子一头,只是狩猎上吃亏了而已。

李泰有些期待,他想看看能不能有太子那般出彩的。

然而看完,心情更差了。

“什么狗屁不通的玩意都送来了。”

听到魏王批语,柴令武也很无奈,其实他觉得这些诗虽然算不得上佳之作,但还是可以的。

“自然是比不得魏王。”

“魏王犯不着太过为太子之事生气,太子虽勇武,然文采平平,哪里比得过魏王。”

柴令武这马屁,可谓是拍到了马腿上。

李泰咬牙切齿:“太子冬狩猎了一只野猪。”

柴令武恍然,只是这样也没必要这么生气吧。

“他还写了一首诗。”李泰继续道。

柴令武心中一噔,下意识问道:“太子诗作造诣很高?”

李泰瞥了一眼柴令武,低沉道:“古来圣贤皆黯淡,唯吾盛唐世无双。”

听到这一句,柴令武就明白魏王怎么这么生气了。

这等绝句,更佳是太过于讨得陛下欢心,便是他听着这只言片语,都感觉磅礴豪迈。

“莫非是太子早有筹谋?”

柴令武并不觉得这像是太子自己能写出来的。

毕竟这么多年,也没听过太子会写诗啊。

李泰感觉胸口闷得慌,他也这样想过,但又觉得不可能。

“你觉得东宫谁会给太子写如此绝句。”

柴令武仔细想想,还真没有。

所以太子这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武艺深藏不露,文采也是深藏不露,太子,储君啊,这么藏,防着谁呢。

“苏定方的事情,安排好了吗。”

“弹劾的奏疏,已经由御史送进宫了。”

“制冰法呢?”

“崔氏那边,还没传来消息,应该得手了吧。”

柴令武有些不确定的说道。

李泰很不爽:“什么叫应该,得手了就是得手了,赶紧派人去问。”

“是。”

也不用派人了,柴令武刚准备叫人去,崔氏的人就过来通传消息。

失败了,人都被抓了,没偷成。

李泰气得破口大骂,这些世家全是废物,废物。

——

太极宫,甘露殿。

李世民正在写字。

对于太子的那句绝句,他是真心喜欢,便就想着写下来。

在书法上,李世民对行书十分偏爱,大力推崇并发展行书。

“陛下的书法,越发有二王书风,深得王羲之遗韵,流利圆熟,浑然天成。”

“只是可惜,臣觉得这句话,以行书写之,虽有盛唐景象,却少了几分磅礴气势。”

张阿难看了眼旁边写了十几张的行书,轻声说道。

李世民点点头:“朕也觉得如此,不管怎么去写,总感觉差了那么几分。”

“你这番倒是提醒了朕,或许换个写法会比较适合。”

说罢,张阿难上前帮陛下拿走刚走的字帖,换上新的,而后就在一旁静静磨墨。

李世民沉思良久,提笔重写,一挥而就。

这次使用的是草书。

见陛下写完,张阿难仔细端详后,赞叹道:“陛下以草书写之,极为适合,更为符合这绝句之中的磅礴气势,跌宕起伏,缠缠绕绕,当有端倪天下,帝王气概。”

李世民闻言很是满意,仔细的瞧了瞧刚写的字帖,道:“当是如此,果然还是草书更配。”

“且拿去装裱起来吧,就放在朕的书房里挂上。”

张阿难躬身道:“是,陛下。”

这时,门外有宦官禀告。

说是有一案件,由御史上疏。

能被直接送来,显然是比较紧急的案子,李世民便让人呈过来。

看完后,李世民微微皱眉。

是监察御史弹劾苏定方贪污受贿的案子。

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来了这么一手,显然是针对明日开课的讲武堂。

顺手给张阿难也看了遍,李世民问道:“阿难,你觉得此事是否为真。”

这是个阴谋,为了是算计太子。

李世民感觉是魏王的手段。

但如果事情是真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臣觉得可把此事交由大理寺定夺。”张阿难说出了自己的建议。

李世民道:“若此事为真,岂非是坏了讲武堂的名声?”

“那苏定方,原本就有过此等劣迹。”

李世民其实对苏定方印象挺深的,毕竟渭水之盟的事,一直念念不完,对于活捉颉利可汗的人,自然也很熟悉。

但纵兵劫掠,那就是犯了大唐律法。

既有前科,难保贪污行贿的事是真实有据,而非他人污蔑。

张阿难想了想道:“苏定方是太子保举进的讲武堂,为其培养亲信。”

“若陛下直接撤职苏定方,则定然会令太子心生不满。”

“不若是先行交给大理寺处置,若有确凿证据,太子也可有所准备,亦不会跟陛下生出误会。”

李世民想了想,觉得这话有道理。

他现在不想跟太子闹矛盾,在这些事情上,还是要向着太子的。

“那就将此案交由大理寺审查。”

“是,陛下。”

孙伏伽年迈,已不足用,又不想跟苏亶对抗。自从苏亶担任大理寺少卿后,很多话比寺卿还要好使。

御史为什么想要绕过大理寺直接上疏,就是因为知道现在的大理寺,都快成了太子的一言堂。

没想到来陛下这里兜了个圈,又兜回大理寺去了。

——

大理寺。

首先接到案子的是孙伏伽。

仔细看了卷宗后,孙伏伽就收了起来,随手交给属下道:“把此案交由苏少卿负责吧。”

属下不解,迟疑道:“寺卿,最近寺内有流言,说大理寺已经是少卿在当家了。”

“此番陛下把卷宗交由寺卿,或是有意提醒寺卿。”

孙伏伽笑道:“难道要我去跟太子对抗吗。”

“苏定方是太子保举进的讲武堂,弹劾他的上疏没有到大理寺,却去了陛下那边。”

“陛下不处置,又没有其他交代,我何必要趟这趟浑水。”

“你说,陛下为什么要把卷宗又交给大理寺来处置?”

属下摇头道:“不知。”

孙伏伽没有再说,只是摆摆手,让其拿着卷宗出去交给苏少卿。

——

东宫。

宵禁不禁皇城。

大理寺便是在皇城西,顺义门处。

苏亶拿到卷宗后,就赶来汇报太子。

李承乾看完卷宗,问道:“丈人如何作想。”

苏亶道:“卷宗上的证据,臣已经去调看了,颇有蹊跷之处。”

“苏将军为人正直,定不会行次贪污受贿之事,大致是有人栽赃陷害,不想让其入讲武堂。”

李承乾点点头。

是不是个贪污的人,其实从其生活作风可以看出一二。

金吾卫将军的俸禄并不低,而苏定方也不是好奢靡享受之人,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现这样的事情。

很明显是打击报复,是对着自己来的。

想了想,李承乾说道:“把弹劾上疏的御史,以污蔑罪抓起来,连夜审讯,定案。”

苏亶没想到太子下手要这么狠。

这是要刑讯逼供的节奏啊。

虽有几分犹豫,但还是说道:“是,殿下。”

李承乾解释道:“这御史是魏王党人,既然敢跳出来当炮灰,就要做好当炮灰的觉悟。”

“证据不全便敢直接上疏弹劾,这后面无人授意,他敢吗?”

“既是如此,那苏定方必然是清白的,若有实证,何不直接上告大理寺,哪须这般麻烦,去上疏陛下。”

“他们想的是,以此拖延污蔑苏定方,即便是后边给了苏定方清白,但想再进讲武堂,就耽误了最好的时机。”

“而对于孤来说,只要苏定方是清白的,即便是过分一些,事后陛下追究起来,那也无事。”

李承乾不喜欢解释,然苏亶是他的丈人,而且大理寺这地方,确实非常关键。

如果苏亶不够坚定,很容易会坏事。

苏亶听完,顿时了然,对刚才的犹豫有些羞愧。

当即就去办事。

大理寺没有抓捕犯人的权力,但金吾卫有。

正好,这御史所居住之地,就在苏定方的管辖范围。

于是苏亶起草公文,直接交给苏定方,让他去抓人。

苏定方听到有人污蔑自己,哪还有迟疑,直接拿上大理寺批的公文,带人去御史家中。

那御史人都懵了,他下午才上疏弹劾,苏定方晚上就来抓自己。

“你眼里还有大唐律法吗!”

御史咆哮质问。

苏定方冷笑道:“污蔑他人,按律反座,事情如何,张御史不会不清楚吧。”

张御史顿时沉默。

他没想到,太子的反应,会如此迅速。

硬骨头实际上是很少见的,只是七八鞭刑下去,张御史就在认罪书上签字画押了。

第二天消息传出,朝野哗然。

尤其是御史台的监察御史们,更是群情激奋。

“大理寺办案,有这么快?卷宗才送去不到两个时辰,就查明是张御史污蔑?”

“金吾卫还连夜抓人,深夜审讯定罪,这必然是严刑逼供,简直是无法无天。”

“我等一定要禀告圣人,治大理寺苏亶扰乱律法之罪。”

御史台担任肃正院,实行垂直管理,直接向皇帝负责。即使是宰相也不能限制御史台的权力。

监察御史是有权力,直接向圣人上疏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