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100章:魏王的算计,夺制冰法

和亲,是一场堂堂正正的阳谋。

这里头最大的诚意是,如果真珠可汗答应这门婚事跟聘礼。

李世民将会亲自前往灵州送亲。

他明白薛延陀的需求,所以以最大的程度进行诱惑。

这般,真珠可汗又怎么会拒绝,也无法拒绝。

有大唐皇帝送亲,他薛延陀在大漠的声望,将会攀升到无与伦比的地步。

真珠可汗自然很高兴,对部下说道:我是铁勒部人,陛下以我为可汗,还将公主嫁给我,甚至因为我的亲事御驾临幸边地,这是我莫大的荣耀啊!

于是真珠可汗命部下搜罗部族羊马,作为聘礼送往唐朝。

部落中有人说:“可汗您与唐朝皇帝都是一国国主,为何要前往朝贡?如今后悔,还不晚。”

真珠可汗说:“不是这样,我听说大唐天子有德,是四方共主,如今独独留我,舍我求它,不是长久之计。”于是部下不敢说。

李承乾这个时候就体会到李世民的厉害了。

大唐文皇帝,可非是浪得虚名。

对于自己这个太子来说,二凤可能不怎么称职,但在当皇帝这块,确实厉害。

这番算计的保底在于,就算是输了,李世民也能用公主换来牛羊十万匹。

在这里头,可是有四万匹骏马。

能够产出的战马,绝对不会下于一万匹。

相当于大唐多了一万骑兵。

这种事情,要是换到后面的宋朝,估计都要满朝欢庆,群臣都要劝宋真宗去泰山封禅了。

而如果李世民算计成功,薛延陀损失惨重,元气大伤,还会因为李世民的拒婚而导致失去名义,使得其他部落生出异心,从而为攻打薛延陀埋下伏笔。

可以说连人心都算计在其中了。

到了这份上,李承乾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牵动尘封的记忆,李承乾也想起来了,虽说他没听说过新兴公主,但历史上李世民和亲了三位公主,却没有新兴公主的名字。

说明这次的和亲是没有成功的,李世民的算计大获全胜。

离了两仪殿,高阳公主看到太子出来,连忙迎了上去。

“大兄,父皇答应了吗?”

面对高阳的期待,李承乾说道:“你放心,新兴不会去和亲的。”

高阳很是开心的说道:“谢谢大兄,我就知道大兄对我最好了。”

李承乾想了想,最后还是没有告诉高阳实情,就让其误会二凤吧,反正是二凤自己不说。

“父皇现在还不会立即下达诏敕,毕竟和亲之事,涉及两国邦交,不是这么简单。”

“还需要找些借口,你可先跟新兴说,让她不必担忧便是。”

听完太子嘱咐,高阳点头应下,而后蹦蹦跳跳的离开了,显然是要去新兴公主那边说这个好消息。

事后,李世民有些好奇,太子会怎么去跟高阳说。

于是就让张阿难去打听消息。

听到说高阳很高兴,新兴也没有再愁眉苦脸时,他以为太子把实情说了出来。

张阿难说道:“高阳公主跟新兴公主,一直在念叨着太子的好,说是太子说动了陛下,帮助了新兴公主。”

李世民哑然失笑:“太子倒是沉稳,若届时真珠可汗真的把牛羊都送到了,朕且看他如何去安抚高阳。”

张阿难却道:“臣觉得太子不需要安抚高阳公主。”

李世民听到这话,哈哈大笑。

这就是高端的拍马屁方式了,难怪张阿难能得到李世民的信任。

——

延康坊,魏王府。

李泰感觉很离谱。

“太子读了几本兵书,就觉得自己可以去讲学了?”

“他凭什么。”

李泰心中很是不爽,因为父皇拒绝他去挂名,而太子讲学,能讲什么,纸上谈兵恐怕都不够。

更何况还要每日讲学。

一想到太子能借此掌控兵权,李泰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柴令武说道:“其实就算太子只是挂名不讲学,也不影响。”

“苏定方被定为讲师了,他才是太子要通过讲武堂,发展势力的根基。”

“也许我们可以从苏定方这里下手。”

李泰皱眉:“做掉苏定方?怕是不容易吧。”

柴令武无语,魏王是怎么想到去杀掉苏定方的。

作为金吾卫将军,苏定方身边随时都有上百金吾卫跟从,除非魏王府缇骑全出强杀,刺客指定是没啥用的。

况且苏定方也就是相对魏王来说不算什么,然而在朝廷中,可是从三品的将军,单轮品级,堪比九卿。

杀害朝廷大将,必然会引发长安轰动,但凡牵扯到魏王身上,那就不要去想夺嫡的事情了。

外放封地,是最好的结果。

“我的意思是,魏王何不想办法,以苏定方资历不足为由,将其踢出讲师行列。”

“除了太子外,能担任讲武堂讲师者,谁不是战功赫赫,连十六卫大将军都排不上号,他苏定方何德何能,可超越十六卫大将军,担任讲师。”

李泰思索片刻道:“讲武堂讲师,是由父皇亲自定下,我若去说,怕是父皇不会同意。”

柴令武建议道:“可若苏定方自己出了问题呢?”

李泰微微皱眉:“你的意思是,栽赃嫁祸?”

“栽赃嫁祸,风险亦是不小。若被父皇察觉,后果不堪设想。”

柴令武却道:“此事若谋划得当,未必会被察觉。”

“苏定方如今风头正盛,难免惹人嫉妒,我们只需稍加引导,便可让他人对苏定方产生怀疑。”

“且如今太子与苏定方走得近,若能借此打击太子的势力,岂不是一举两得?”

李泰点点头,虽没有特意查探,但苏定方进去到讲武堂的事情,使其已然站在风尖浪口。

要知道除了十六卫大将军外,还有很多都没能被选上讲师。

难道是因为他们的能力不足苏定方吗。

即便知晓是太子的缘故,也自然会心生不满,此时下手,就算有心人觉得有蹊跷,大概也会落井下石。

李泰想明白了,道:“你且详细说说,具体该如何谋划。”

柴令武清了清嗓子,压低声音说道:“可先从苏定方身边之人着手,遣人暗察苏定方之亲信、下属,寻一易为利所诱者。”

“许以重金、高位等厚赏,使其于适时泄苏定方之不利消息。”

“譬如可伪作苏定方贪污军饷之事。”

“先觅善摹笔迹之人,伪造苏定方与军需官之书信,信中言苏定方暗使军需官克扣武侯铺军饷,中饱私囊。”

“复遣数可靠之人,扮作军中士卒,于军中酒馆、营帐等处,不经意间散播谣言,言苏定方克扣其军饷,使长安城中非其治下武侯,对苏定方心生不满。”

“陛下闻之,必遣人查之。”

李泰道:“这样可不见得能定下苏定方的罪过,而且你说的这些方法,也委实太过粗糙了吧。”

柴令武解释道:“如果要明确伪造苏定方的伪证,这很容易牵扯到魏王。”

“但我们不需要去定罪苏定方,只需要苏定方有所嫌疑,陛下派人查案就行了。”

“身有污点之人,又如何能去讲武堂当讲师呢,届时无须魏王出手,自会有人以此追究苏定方入讲武堂之事。”

李泰问道:“这般混浊的证据,恐怕也不能牵扯太久。”

柴令武道:“只需拖延即可,查证之事哪有如此简单,届时稍加阻扰即可,等讲武堂开课后,人员已定,即便能再进入,再想拉拢他人,可就没那么简单。”

李泰点点头:“善,便按照你说的去做吧。但此事务必谨慎,切不可露丝毫马脚。”

柴令武自信道:“魏王放心,自有计较。”

李泰又道:“此事要快,据说父皇那边,已然定下名册,三日后便要行讲课之事。”

“对了,你去通知崔文圣一声,父皇派人来告知,后日冬狩,届时他可行事了。”

因为天气寒冷的缘故,冰肆铺的生意自然也就下降了,大多数百姓尝了鲜,也不必在冬日去竞相购买。

各冰肆铺也就变得门可罗雀,无人问津。

因此李泰对于制冰法,就没那么急迫了。

不过现在冬狩有了机会,能拿还是要拿到的。

等到明年春暖花开,天际炎热,冰肆又会热闹非凡。

——

次日,朝廷发放旅帅名册,各府旅帅也被调集。

榜上有名之人,自然是欣喜无比,进入讲武堂,那可就是天子门生,日后定然会飞黄腾达。

被任命为讲师的将军们,也有些紧张,纷纷开始备课。

毕竟教书育人这等事情,他们也是花姑娘上轿头一遭。

打仗是回事,讲学又是一回事。

把自己理解的东西,深入浅出的讲出来,这是更外的本事。

比如侯君集,尉迟敬德,程咬金,就很难受了。

侯君集早些年大字不识几个,是在李世民的安排下,这才读书识字,研究兵法,受李靖教导。

尉迟敬德曾经,就是个打铁的少年。

程咬金就更不用说了,勇则勇矣,谋略欠缺,更不用说讲述兵法。

好在他们只是流动讲学。

其他人倒问题不大,不说兵法理解有多么厉害,但毕竟出身名门,自小习武学文,加上这么些年南征北战,讲学自是不成问题。

除此之外,最不被看好的,就是太子李承乾了。

大多数人都觉得,太子强硬要求对每个班的学子都要去进行讲学,分明就是想要借此拉拢势力,而不是真的去讲学。

李承乾对这些流言蜚语倒无所谓,毕竟他确实是想收拢学员。

不过讲学这块,也是认真的。

晚膳时,太子妃苏玉儿有些心疼道:“殿下何必这般辛苦,那讲学之事,也不必非得如此着急,自有苏定方为殿下前驱。”

今天,李承乾在书房里待了一天没出门,就是在为讲学备课。

“别人都小瞧我,难道你也要小瞧我吗。”

李承乾笑呵呵的开着玩笑。

“我怎会小瞧殿下,只是殿下这般辛苦,让我心疼。”苏玉儿笑着说道。

不过心里对于太子讲学,确实是不看好。

李承乾道:“放心,我自有筹谋。”

对于讲学之事,李承乾没有丝毫担心,因为他根本没打算去讲述什么兵法。

他的目标,是金牌讲师啊。

——

冬狩。

是李世民最为喜欢的娱乐项目。

自从当了皇帝后,李世民几乎就没太可能亲自去打仗了,但他对曾经的军旅生涯很是怀念。

而游猎能让他骑在马背上挽弓射猎,找回当年的飒爽英姿,重温战场的感觉。

李世民对游猎的喜爱程度,甚至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以至于很多大臣都反对他狩猎。

长孙皇后临终前还曾留下遗言,劝他“省作役,止游畋”,即心疼百姓的劳役之苦,停止打猎。

当然,李世民是肯定没听进去的。

魏征就此事,经常强怼李世民。

甚至有一次,李世民得到一只特别好的猎鸟,正准备带着去“战场”,因怕魏征劝自己,赶紧把猎鸟揣在怀里藏起来,结果猎鸟被闷死,李世民心疼不已。

鱼龙川。

这里地处长安附近,大约有三十里地。

是李世民经常来的游猎之所。

相比禁苑,这里显然更加自在。

冬日之鱼龙川,宛如画卷。

山峦覆雪,似银龙卧。峰耸入云,辉耀如冰雕。山林之木,皆着素装,枝头冰晶,若宝石璀璨,摇曳而有声。

谷间溪流,冻若银带,冰面平滑,映天影于其上。

偶有小兽过,留下爪印,添生机于斯。远方草原,化为雪海,草被雪掩,仅露黄尖。

李泰知道自己在箭术上,肯定比不了太子。

于是开口道:“父皇,这等美景,使得心情激荡,突发灵感,赋诗一首进献父皇。”

李世民文武皆备,在诗词一道上造诣很深,流传后世有《帝京篇十首》等。

闻言,高兴道:“朕就听听青雀这诗如何。”

李泰看了眼太子,而后朗声道:“冬日鱼龙川猎,献给父皇。”

“鱼龙川上雪皑皑,银龙卧处峰似裁。林树素装冰晶耀,溪冻如带映影来。”

“草原雪海黄尖露,兽影隐现添趣哉。天蓝穹顶阳光暖,微风拂面心悠哉。”

“君王纵马猎场阔,挽弓逐兽展雄才。雪野飞蹄声震地,羽箭破风震九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