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骑砍 > 第八百二十五章 洞悉前尘

三国骑砍 第八百二十五章 洞悉前尘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2: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又几日,皇太后吴氏的寝宫,永乐宫。

永乐宫在北宫内的东北角,北宫西北角是武库,西南角是粮库,东南是杂物库。

皇帝自与皇后、张姬吃了一顿饭后,就对齐王刘永的婚事有了详细了解。

现在事情很好办,刘永不想娶张家次女,似乎担心遭受张飞牵连一样,显得有一些狼狈、缺乏担当;而张姬也深明大义,不愿在这个节骨眼继续牵连帝室,代表妹妹解除这桩婚约。

这么大的事情,皇太后自然要过问。

去永乐宫的路上,刘禅坐在天子车驾里,只觉得索然无味。

抬头看着远处城墙上空的苍穹,那里有鹰群在翱翔,不由挺直脖子仰头去看,看的很是专注。

随驾左右的大长秋黄皓观察细微,急忙暗示,行走的车驾渐渐降速,好让皇帝能看个过瘾。

越看,皇帝越是意兴阑珊,垂眉深思不时皱眉,车驾也缓缓启动。

入永乐宫,皇帝与黄皓走在空阔的阶前小广场上时,皇帝突然开口:“自先帝出益州,东征北伐期间,携齐王在左右,盖因齐王英武果决。”

他驻步,扭头看黄皓:“当时太子家令来公深感惶恐,恐动摇国家根本。又因齐王与商侯自**好,而商侯与陈公亲若手足。于是,来公欲抑制陈公,反而激怒陈公、先帝。”

当时先帝春秋鼎盛,争储才是朝中竞争最激烈,又最见不得光的事情。

当时的大局是东征、北伐,而不是内斗、争储。

这是个见光死的事情,谁争储,就是和所有人的大局作对。

所以来敏直接完蛋,一撸到底流放了事。

黄皓听到这些就面露惊慌,当年他是黄门丞,是先帝近侍之一。

皇帝此刻情绪平静,略有感慨说:“先帝喜齐王,不喜我。若非年长、先帝不幸,又怎会有我如今的境遇?”

他依旧盯着黄皓:“齐王与陈公交好,尚且要自污……我又素与皇后不善,今后恐难善终。”

黄皓收敛神色,微微俯身:“愿为至尊分忧。”

皇帝微微颔首,抬头要看那鹰群时,那里已被宫殿廊檐遮蔽,什么都看不到了。

怅然若失,皇帝眨动眼睛,至今心惊不已。

从立他做太子,又偏偏带着齐王东征北伐……已经在做铺垫了。

太子东宫官员,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可以安置很多人,也能让很多野心勃勃的人甘心雌伏,以等候未来大展拳脚的机会。

用东宫官职安抚了这批人,先帝就能全力以赴去打仗。

战争期间崛起的将领、军吏,自然与英武、果决的齐王亲善。

如果先帝大业成功,会不会反手一巴掌将东宫上下一系直接打死?

当年糜氏家族带了那么多的钱粮、人力资助先帝,先帝会感激;先帝旧臣难道就没受过糜氏家族的恩惠?

看一看糜芳,因自己就封太子,于是糜芳气糊涂了才做出那种事情。

就是做出那种事情,可先帝旧臣里又有几个主张杀死糜芳?

没有,先帝旧臣里没人愿意看着糜芳死,哪怕他犯了一个很大很大的错。

就连先帝,都没杀糜芳的心思。

糜芳举火自杀,先帝也只是恼恨糜芳自己不争气,没恨过糜芳企图叛变。

先帝理解糜芳的委屈,先帝旧臣们也都理解糜芳的委屈,所以对糜芳的仇视并不深。

糜氏家族的影响力最终会转移到齐王身上……当年这应是一盘很大的局,自己和东宫官吏似乎一开始就是一种弃子?

后来自己能继位,除了齐王年幼外,更大因素是三恪强盛,不需要武力清洗东宫官吏。

或许,当时就有清洗、诛杀的计划,只是还没等到那一天,东宫官吏发展来的新天子近臣们就触怒田信,遭到关羽清洗。

在触怒田信的这个过程里,关羽是默许态度。

所谓东宫官吏,就是先帝东征、北伐期间,为了安抚、收买各种不满士人而给出的官职,给了他们一个未来的希望。

未来有先帝旧臣,有旧臣子弟充当顶梁柱,怎可能轮到这些人?

董允、费祎只是帮他、帮先帝盯着东宫官吏的管家,仅此而已。

当年是关羽默许天子近臣挑战北府的底线;也是关羽用最大的刀,砍死了几乎所有的天子近臣。

现在也是关羽要匡扶汉室遏制北府,结果也是关羽遇刺后,先向北府表达和睦的态度。

这……就很有问题了。

自己再亲,仲父却只有一个女儿,未来的皇帝由仲父的外孙来当……岂不是很好?

可惜自己醒悟的太晚,终究不如齐王聪慧。

他或许已经洞悉、察觉了仲父的真面目,这才急着要自污,不惜得罪叔父一家。

皇帝思维散发,有的只是后知后觉带来的庆幸和惶恐。

或许三恪与先帝有默契,这个默契就是借故诛杀东宫旧臣,废除自己,立齐王为帝。

只是最关键的关中一战时,北府压上了所有,也赢下了所有。

因此董允费祎犯错后,只是选择诛杀东宫旧臣,放过了自己?

失去臂膀、羽翼、心腹的皇帝,就如没有羽毛御寒、翅膀翱翔的鹰。

自己都这样了,黄皓还能有什么好下场?

想明白前因后果,皇帝反倒想开了,忍不住轻声呵呵做笑,笑声悲怆。

同意与东吴联姻的是你们,憎恨大虎、小虎也是你们。

越是思索,越是无语,深感悲愤。

咬着下唇,垮着脸色,皇帝踏上台阶,入永乐宫拜谒皇太后吴氏。

殿中暖阁里,吴氏见他模样失常,急问:“我儿何故如此?”

皇帝却双膝跪倒在暖榻前,直接顿首:“母后,今群臣心变,有废立兴替之意,孩儿惶恐。恳求母后,救救孩儿。”

吴氏起身将陪伴左右的吴班两个女儿挥退,给了暖阁门口侍立的黄皓一个眼神,黄皓会意躬身后退,去给两个小姑娘做警告,免得乱说引来祸端。

暖阁中只剩下一对苦命母子,吴氏搀起皇帝:“我儿何出此言?不是在问齐王婚事,怎么就扯到了群臣心变?此言不可妄说,切记切记。”

跟着吴氏到了暖榻,皇帝盘坐在地,垂着头,眼睛红肿,泪水从下巴滴落在竹席,泣声:“孩儿驽钝不及齐王聪慧,今齐王自污,孩儿恐有大祸,欲效仿齐王,还请母后助我。”

“这……”

吴氏心乱如麻,反问:“若有昏聩之名,岂不是正遂其愿?”

“母后,其人最爱惜羽翼,岂会杀我自污?”

皇帝仰头去看吴氏,咬着下唇犹豫说:“孩儿又不做天怒人怨之事。”

“那……我儿欲?”

吴氏低声询问,能帮自然要帮。

皇帝脑海里闪过一个面目敦厚的人,犹豫片刻,低声讲述,听的吴氏心惊不已。

吴氏握着手绢为皇帝擦拭脸颊,思索事情的危险程度。

思来想去,地位高,又好欺负的,还能招惹旧臣不满的的确就这个人最合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